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举例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要求前中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如实记录。
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容易出选择题)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牵牛花清晨张开,傍晚关闭;多多葵花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渐渐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冬眠的蛇恐龙化石树生石花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及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三、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分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合作关系:杂草与水稻争取阳光、水分和养料1合作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寄生关系: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病毒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五、探究尝试的步调: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六、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制定计划:(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尝试。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组织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
以下是这本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概念1.生命的特征:组成、呼吸、营养、排泄、生殖、生长、运动、感应和调节等。
2.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生物的分类: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包括按细胞结构、分类群和进化等分类方式。
第二章生物的组织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织单位:细胞。
2.多细胞生物的器官:包括典型器官(如人类心脏、手臂等)和复合器官(如植物的根、茎和叶等)。
3.动植物的细胞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维管组织和细胞壁等。
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1.分类生物的特点:包括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活环境、生物特性等。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原核细胞(细菌),真核生物包括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和原生生物)。
3.三域系统: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将生物分为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
4.生物的进化与发展:包括进化的证据(化石、同源器官、胚胎发育、生物的分类、生物地理分布等)和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等)。
第四章植物的营养1.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主要包括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和无机盐。
3.植物的根系和吸收:根系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吸收营养的方式(活动运输和被动吸收)。
4.细胞的形成和发展:包括细胞分裂、分化和向外生长等。
第五章植物的繁殖1.植物的无性繁殖:包括营养器官的繁殖(例如根茎的繁殖)和生殖器官的繁殖(例如花的繁殖)。
2.植物的有性繁殖:包括花的结构和功能、传粉和授粉的方式、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过程。
3.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果实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动物的营养1.动物的营养方式:分为食草动物、肉食动物、雄性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生物具有以下8个特征:1.生物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动物和人通过摄食获取。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排汗、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长得像父母为遗传,长得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生物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如实记录调查过程,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 按照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 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这种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5.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计算全班平均值等步骤,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6.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7.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如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够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例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全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全知识点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参与代谢活动。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指导细胞的
生命活动。
生物的组成
- 生物由细胞组成,可以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
-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
-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 有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具有生命活动的个体。
生物的营养
-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有机物质。
-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质被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 消化是将食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过程。
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 有性生殖是两个生物个体通过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 无性生殖是一个生物个体通过分裂、萌芽等方式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 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
生物的适应与演化
- 生物适应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包括结构适应和行为适应。
- 生物演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包括进化和自然选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生态系统。
-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是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全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1、生物的主要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r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4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大气圈的底部1.生物圈的范围j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r逋鱼(如七星瓢虫捕食助虫)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会上(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目镜放大倍数②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
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
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5)经碘液染色后。
(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
(5)经碘液染色后。
(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2)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
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0、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②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 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②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9、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见七年级上册P90页
30、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
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子叶一片。
31、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
外界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2、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分、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导管的功能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7、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