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蛔虫蛲虫(新)

合集下载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目 录
Hale Waihona Puke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实验目的
了解蛔虫、鞭虫、蛲虫的基本特征
蛔虫特征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呈淡 黄色或白色,体形细长。它们通常寄 生于人体的小肠中,以肠道内的食物 为食。
鞭虫特征
蛲虫特征
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呈乳白色或 淡黄色,体形较小。它们通常寄生于 人体的盲肠和结肠中,以肠道内的食 物残渣为食。
其他检测方法
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特性, 还可以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如肛门拭子检查等。
掌握蛔虫、鞭虫、蛲虫的防治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手卫生,勤洗手, 避免直接接触粪便和口
部。
饮食卫生
避免饮用生水、食用未 煮熟的肉类和蔬菜等可 能携带寄生虫的食物。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 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的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治疗。治 疗时应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选用合适的药物,遵循医嘱, 按疗程服用。同时,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 染。
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反思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蛔虫、鞭虫、蛲虫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传播和感染,且感 染率较高。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寄生虫对某些药物的抗药性较强,需要选用更 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鞭虫阳性率为10%。这意味着在受检人群中,有 少量个体感染了鞭虫。
感染途径
鞭虫主要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因此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是主要的感 染途径。
症状表现
感染鞭虫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感 染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紊乱。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课件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课件

03
蛲虫
蛲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 头样。
大小
长约8-13mm,雌虫略长 于雄虫。
虫卵
椭圆形,无色透明,长 50-65μm,宽27-35μm 。
蛲虫的感染方式
直接感染
接触感染性虫卵污染的手指、食 物或玩具等物品,再经口摄入感
染。
间接感染
虫卵飘浮在空气中,通过吸入空气 中的感染性虫卵而感染。
鞭虫的感染方式
传播途径
鞭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摄入被鞭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后感染。此外,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或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
鞭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与控制
预防鞭虫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和使用未经消毒的食具。 治疗鞭虫感染的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自身感染
雌虫在肛门处产卵,刺激肛门周围 皮肤引起瘙痒,患儿用手搔抓肛门 ,将虫卵沾染在指甲内,经口摄入 而感染。
蛲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吸吮 手指;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玩具和床上用品;避免 与患者接触。
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等;局部涂抹药物如蛲虫药膏等 ;严重感染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最终到达肺部。
在肺部成熟的钩虫会通过痰液进 入消化道,并在肠道内发育为成 虫,寄生于肠道内吸取血液为食

钩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钩虫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含有钩虫幼虫 的土壤、水源或食物。
对于严重钩虫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 通过手术或输血来进行治疗。

蛔虫钩虫蛲虫课件

蛔虫钩虫蛲虫课件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蛔虫、钩虫感染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影响神 经系统功能。
贫血
钩虫感染可能引起贫血,导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的意 义
描述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病因和危险因素的探索 疾病负担评估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的蛔虫、钩虫、蛲虫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研究在揭示其流行规律和特征、探索病因和 危险因素以及评估疾病负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体感染钩虫主要通过 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或
水源。
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蛲虫的生物特性
01
形态特征
02
生活史
03
感染方式
04
寄生部位
蛔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症状
钩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症状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体 重下降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咳嗽、 气喘等症状。
蛲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症状
蛔虫的诊断与治疗
01
02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03 预防措施
钩虫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蛲虫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饭前便后洗手
剪短指甲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在接触公共 设施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 双手。
避免接触动物粪便,尤其是猫、 狗等宠物的粪便,以防感染。
避免接触土壤
减少直接接触土壤的机会,尤其 是不要用未清洗的手触摸嘴巴和

关于蛲虫病

关于蛲虫病

易感人群与高发地区
易感人群
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其集体机构 的儿童更易感染。这可能与儿童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幼儿园、学校等 集体机构是蛲虫病的高发地区。这些 地区人员密集,接触频繁,且卫生设 施不完善,易于蛲虫的传播和感染。
02
蛲虫病病原学及生活史
病原学特点
鉴别诊断
蛲虫病需与其他引起肛门瘙痒的疾病相鉴别,如肛门湿疹、神经性皮炎、蛔虫病 等。同时,还需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相鉴别。通过详细 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04
蛲虫病治疗与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常规药物
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为广谱驱虫药 物,对蛲虫病有较好疗效。
03
蛲虫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典型症状与体征
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蛲虫寄生于肠道,其分泌物和排泄物 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剧烈瘙痒 ,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睡眠不安
由于肛门瘙痒,患者可出现睡眠不安 、夜惊、磨牙等表现。
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夜 游等症状,也可能出现阴道炎、输卵 管炎、阑尾炎等并发症。
关于蛲虫病
03-20
CONTENTS
• 蛲虫病概述 • 蛲虫病病原学及生活史 • 蛲虫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 蛲虫病治疗与预防策略 • 儿童蛲虫病特别关注 • 蛲虫病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蛲虫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蛲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由 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
特点
主要症状为肛门、会阴部瘙痒, 夜晚症状明显。蛲虫寿命较短, 一般为20~30天,但易反复感染 。

02蛔虫、鞭虫、蛲虫

02蛔虫、鞭虫、蛲虫

19:46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19:46
一、形态
外形似马鞭, 1、成虫 外形似马鞭, 前端细长, 前端细长,约占虫 体的3 体的3/5,后端明 显粗大。 显粗大。雌虫长 3~5cm,尾端钝 5cm, 雄虫长3 圆。雄虫长3~ 4cm,尾端向腹面 4cm, 弯曲呈螺旋形。 弯曲呈螺旋形。
19:46
流 行
• 传染源: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 传染源: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 • 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 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 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 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大 便;鸡、狗和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起一定 作用。 作用。 • 感染方式: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 感染方式: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 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卵; 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卵;或食用 被虫卵污染的生菜瓜果等。 被虫卵污染的生菜瓜果等。
19:46
2.成虫致病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 代谢产物毒性刺激 损伤肠粘膜→ 损伤肠粘膜→消化和吸收障碍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 疼痛等。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疼痛等。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19:46
二、生活史
1. 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含蚴卵) 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含蚴卵) 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 2. 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 经手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体内移行: 小肠→门静脉→ 3.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 右心→肺脏→气管→ 食管→ →右心→肺脏→气管→咽→食管→胃 →小肠 寄生部位(成虫): ):小肠 4.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致病阶段:成虫、 5.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线虫概论、蛔、蛲

线虫概论、蛔、蛲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二)生活史特征

虫卵 基本发育阶段 :
(在外界发育)
幼虫
(在宿主体内寄生)
成虫
-----------
感染期虫卵 虫卵 感染期幼虫
幼虫
成虫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 幼虫只发育不增殖,蜕皮是其显著特征
• • • •
虫卵产出后不久即具有感染性,如:蛲虫 虫卵产出后需要在外界发育一段时间才具有感染性 如:蛔虫、鞭虫 虫卵产出后需在外界发育并孵出幼虫才具有感染性 如:钩虫 既有自生世代,又有寄生世代,如:粪类圆线虫
肠道内寄生性线虫多属土源性线虫
2. 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
属于此发育类型的线虫,统称为生物源性线虫。生 活史较复杂,如:丝虫、旋毛虫。
雄虫:15 31×0.2 0.4cm
新 鲜 排 出 的 蛔 虫 成 虫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由排列成品字形的三个唇瓣围绕。 唇瓣内缘有很多细小的齿,外缘有乳突一对。 消化系统:口孔连接食管,食管呈圆桶状,中肠为直管状, 直肠较短,雌虫开口于肛孔,雄虫开口于泄殖腔。


蛔虫生殖器官
2. 虫卵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原因:钻孔
喜苦、酸 ,嫌甜、辣 遇氧麻痹 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 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可刺激虫体,使虫体 的活动力增强,乱窜乱钻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 :
• • • • •
胆道蛔虫症:占并发症的 64% 蛔虫性肠梗阻:占并发症的32.8% 蛔虫性肠穿孔
蛲虫卵检查

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进展

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进展

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进展蛲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肠道中。

蛲虫感染可导致蛲虫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

目前针对蛲虫及蛲虫病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蛲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蛲虫属于线虫门蛔虫科,体长约20-40厘米,形状如同蚯蚓。

蛲虫的寄生程度分为轻中重度,重度感染会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蛲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人体内和环境中的两个部分,需要两种宿主完成。

对蛲虫感染机制进行了研究。

蛲虫主要通过摄食感染,感染源主要是受蛲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蛲虫卵在人体内孵化,并穿过肠壁进入肌肉组织,形成称为囊虫的幼虫。

幼虫在肌肉组织内生存和发育,当肉食动物摄入受感染的肌肉组织时,幼虫会进入它们的肠道继续成长和繁殖。

对蛲虫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

蛲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诊断蛲虫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粪便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等。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图像学检查也被应用于蛲虫病的诊断。

第四,针对蛲虫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

目前蛲虫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苯妥英钠、阿苯达唑和乙硫唑等。

由于蛲虫的耐药性问题,治疗蛲虫病的效果并不理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蛲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蛲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蛲虫感染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预防蛲虫病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卫生意识、做好食物和水源的卫生处理、避免肉类生食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

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蛲虫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对蛲虫及蛲虫病的研究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104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20104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主要内部器官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腺体组成,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包括口孔 口腔(口囊) 咽管(食道) 中肠 直肠 肛门 生殖系统 雌虫 双管型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 子宫 两子宫汇合成 阴道 阴门 雄虫 单管型 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泄殖腔
(二)虫卵 egg
外形 多为卵圆形。 颜色 因种而异。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 外层为薄的卵黄膜(受精膜),厚的壳质层是 卵壳的主要组成部 分,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内层为薄的脂层或蛔甙层, 此层主要具有调节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溶性物质从外界 侵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的物质向外漏出)。 内含物 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种而异。
(三)生活史类型 根据生活史中有无中间宿主可将线虫发育过程分两类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肠道的线虫,如蛲虫、蛔虫、钩虫。 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组织内的线虫,如丝虫、旋毛形线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或温州医学院首页-行政部门-教务处-课程建设-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
线虫 Nematode
一.形态
(一)成虫
Morphology
adult
外部形态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部 尖直或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或膨大呈伞状。 体壁 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皮下层在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 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 纵索(背索、腹索和侧索), 侧索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原体腔 procoele 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 有腔隙,无体腔膜覆盖,腔内充满 原体腔液。
虫体两侧有明显的侧线,形似蚯蚓。
颜色——活虫略带粉红色
口孔——口孔周围有三片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尾部——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 有交合刺一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似引蛔线虫与蠕形住肠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蛔虫、蛲虫虫卵的形态 特点。 2.熟悉蛔虫、蛲虫成虫的形态 特点。
二.实验内容
1.蛔虫虫卵的玻片标本观察。 2.蛔虫成虫的大体标本观察。 3.蛲虫虫卵的玻片标本观察。 4.蛲虫成虫的大体标本观察。
蛲虫成虫形态 蛲虫成虫形态
虫体细小,乳白色。 虫体细小,乳白色。 雌虫:大小约( 13)mm× 雌虫:大小约(8~13)mm× mm, (0.3~0.5)mm,虫体中部 膨大,尾端直而尖细, 膨大,尾端直而尖细,其尖 细部可占虫体长的1/3。 细部可占虫体长的1 雄虫:较雌虫小,大小约 mm× mm, (2~5) mm×(0.1~0.2) mm, 体后端向腹面卷曲。 体后端向腹面卷曲。
蛔虫卵形态
为宽椭圆形, ~ µ × ~ 受精卵 为宽椭圆形,45~75µm×35~ 50µm。 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µ 。 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多为长椭圆形,少数外形不整齐, 未受精卵 多为长椭圆形,少数外形不整齐, 88~94µm×39~44µm。 ~ × ~ 。
蛲 虫 生 活 史 示 意 图
蛲虫卵
虫卵长圆型,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扁 平,一侧稍凸。大小约为(50~60)μm× (20~30)μm。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壳
内细胞多已发育至蝌蚪期胚。
三.实验报告
绘蛔虫受精卵、蛲虫卵图。
蛔 虫 生 活 史 15~31 cm,最宽处直径为 15 mm。尾端向腹面卷曲。 2~4 mm。尾端向腹面卷曲。 雌虫一般长20~ cm,的可长49 雌虫一般长20~35 cm,的可长49 20 cm,最宽处约3 mm。 cm,最宽处约3~6 mm。尾端平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