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探析——以高基庙镇总体规划为例
基于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测算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以辽东凤城市为例

基于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测算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以辽东凤城市为例?292?价值工程基于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测算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以辽东凤城市为例ForecastDemandof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LandBasedonReckonPopulationSize andtheLevelofUrbanization:ACaseStudyofFengchengCity李文君LiWenjun;汪景宽WangJingkuan(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 CollegeofLandandEnvironmentScience,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 0866,China)摘要:以辽宁东部凤城市为研究区域,采用1997年至2005年凤城市的人口,经济等统计数据,从作为土地需求预测基础的社会化发展水平预测入手,利用不同的预测模型对凤城市的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比各预测模型的测算数据,提出科学方案并做最优选择,最终得出适宜风城市发展的测算数据,以此为依据预测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为凤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发展及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Abstract:ThepaperwastargetedatFengchengCityinLiaodongProvinceasthestudyarea.As abasisforlanddemandforecastfromtheforecastlevelofdevelopmentofsocia1.reckonurbanvillagepopulationsizeandthelevelofurbanizati on.basedonthedataofeconomicstatisticsfrom1997to2005,comparisonofthemethodsofmeasurementdata,proposedscientificprogramandmad etheoptimalchoice,ultimatelycometoappropfiatem~asllre ofurbandevelopmentdataofFengchengCity,forecastingdemandofurbanandruralconstruc tionland,forthe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reasonable developmenttoprovidedatasuppoflandtheoreticalbasis.关键词: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测算Keywords:populationsize;levelofdevelopmentofsocial;reckon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国家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开展,如何对城乡建设用地需求进行预测,并使预测结果能够科学可行,成为指导修编工作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般以当地社会发展水平的测算为基础和依据,因此本研究从凤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出发,选取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了预测,并以此作为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方案的选择,对凤城市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1研究区概况凤城市隶属于丹东市,位于辽东山区东部,东靠宽甸县,南接丹东市区,东港市,西邻岫岩县,北依本溪县,处于北纬40o02o0"一41o0553",东经123.3203"一124.3203"之间,土地总面积551315hm,下辖3个经济管理区和l8个乡镇,是丹东市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沈丹经济链条的关键环节.2研究方法2.1人口规模预测2.1.1人口自然增长预测模型人口自然增长预测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预测,公式如下:P:Pn×(1+r+k式中:P.为规划期末总人口:P为规划基期总人口;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k为人口机械增长率;t为预测末期年份;为预测基期年份.2.1.2曲线拟合预测模型从长期趋势来看,人口的总体增长仍然围绕一个线性方程的中心波动.根据~段时期的人口数据,做一元线性回归拟合预测,公式Y:AX+B:式中,Y为预测人口;x为年份,基期年取l.2,1,3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采用灰色GM(1,1)模型,公式:作者简介:李文君(1985一),女,辽宁辽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92—02式中,为人口数据生成数的变化率;x…为人口数据累加生d成数;a,u为参数.2_2城镇化水平预测2-2.1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模型时间趋势外推法是选用数学模型拟合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历史过程然后按时序外推,这种方法可用来研究随时间按恒定增长率变化的事物.在以时间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中,事物的变化接近一条直线,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2_2.2经济发展相关法预测模型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这种关系包含了多因素的综合,人均GDP是反应经济发展的一项综合指标.根据周~星教授提出的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问呈对数相关关系:U=Agx—B式中,u为预测目标年城镇化水平(%),X为预测目标年人均GDP.2.2.3联合国法预测模型联合国法是是根据已知的两个年份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求取城乡人日平均增长率差在假定城乡人口平均增长率差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推求得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参考联合国法建立凤城市城镇化水平模型:k=[南×1P【J(i】:其中:PU为i年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t为预测年数;a为常数;k为城乡人口增长率差;P,,P,为两个年份的城镇化水平;n为两个年份之间的年数3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及方案选择3.1人口规模预测结果d……奇相采用1997~2005年凤城市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源,通过3种人口规模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1),将上述三种人口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凤城市实际情况分析,最终确定2010年凤城市人口达到59.o4万人,2020年人口达到59.71万人. ValueEngineering?293?浅析文化空间视角下的舞蹈文化传播AnalysisonDanceCultureCommunicationfromCulturalPerspectiveofSpace郭琳GuoLin(西安体育学院,西安710068)Xi'anPhysicalEducationUniversity,Xi'an710068,China)摘要:本文借鉴人文地理学关于文化空间传播的有关理论,以舞蹈为例,探讨了文化空间传播的类型,分析了影响舞蹈文化空间传播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指出地理环境,社会的变迁以及民族和教育是影响文化空间传播的重要因素.Abstract:ThisarticledrawsontheculturalspaceofHumanGeographyinthetheoryofcommu nication;takingdanceasanexample,thearticle exploresthetypeofculturalspacecommunication,analyzesenvironmentalfactorsandsocia lfactorsinfluencingthespreadofdanceculturespace,points outthatthegeographicalenvironment,socialchangeandnationalitiesandeducationaleanimportantfactorsinfluencingculturalspacecommunication.关键词:文化空间;传播;舞蹈文化Kwords:culturespace;communication;danceculture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1前沿许多舞蹈文化在其发源地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历经沧桑,保存了下来,成为区域性舞蹈景观和文化传统.而更多的舞蹈文化则随着人类的频繁交往,在空间上不断扩散开去,这种扩散就是舞蹈文化的空间传播过程.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许多舞蹈文化因为民族文化的冲突,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物质条件的限制,军事战争的袭扰,种族的消亡等原因未能存留下来,流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有的则生存了下来,局限于特定区域和民族中,成为一种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lJ;还有一部分因其本身的文化形式易于被不同社会人群接受,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逐渐成为各地区和民族共同喜爱的舞蹈文化形式.作者简介:郭琳(1982一),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助教,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和研究工作.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93—02舞蹈文化空间传播(或扩散)是舞蹈学与地理学共扼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是舞蹈文化空间传播的类型,过程,途径,方法,效果,制约因素等.目前这一领域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从地理学视角出发进行研究还有待加强.研究舞蹈文化的空间传播必然要涉及到具体的项目,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播是历史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关研究基本揭示了历史时期文化传播的基本类型.历史时期舞蹈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历史时期特殊的社会传统,舞蹈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因此,有关舞蹈文化传播的记录非常有限.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其传播类型与文化传播基本一致,部分传播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舞蹈的传播为例,试图对舞蹈文化的空间传播过程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阐释.2舞蹈文化空间传播类型从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上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空间传播的类型有较大差异.舞蹈文化生活空间传播类型的选择既存在偶然因表1凤城市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预测成果表方法2010年(万人)2020年(万人)人口自然增长预测法59.O859.42曲线拟合预测法58.9059.3O灰色系统预测法59.0o59曙53.2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城镇化水平即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衡量.通过3种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2) 表2凤城市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水平预测成果表方法J2010年(%)2020年(%)时间趋势外推法I54.595931经济发展相关法l58.0661.03联合国法56.3957.813.3预测结果方案选择为保障凤城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凤城市城镇发展应注重稳步推进,不宜过分追求数量,应将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因此在选择方案时也应选择不宜发展过快,不容易拉大城乡差距的方案,考虑到凤城市城镇发展的速率应配合丹东市整体定位和发展,不宜过快,采用丹东市近期城镇化水平(2000年至2005年增加0.6%)的年均递增率进行预测,得出三个方案(表3).表3凤城市人口规模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方案表方案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万人)现状200558.8054.6O32.10201059.0460.0O35.42高方案202059716lO036_42201O590457.oo33.97中方案2O2059.7159.0035.23201O59.0455.oo32.47低方案202059.7157.oo34.O3通过综合比较,判断凤城市城镇化发展进程,依据总体安排战略化发展,结合预测方案,倾向于选择中方案,即凤城市2010年,202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拟定为57%,59%.4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2005年凤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9886.55公顷.通过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与总人口,GDP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回归模型,即:Y=272.67X1+0.0001X2+4018.06(R=0.8267)式中:Y为预测建设用地规模;x为总人口;x为GDP.用此回归模型预测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得出目标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20293公顷和2093l公顷.5小结本研究采用不同预测模型,通过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科学的预测了凤城市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经过对比确定了2010年凤城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为59.o4和57%,2020年时分别为59.71和59%.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和2020年总需求量分别为20293公顷和20931公顷.本研究系统的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过程,选取方法科学可靠,其计算结果对具有导向性,同时为进一步预测分析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和新一轮凤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理论依托及数据基础.参考文献:[1]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2009.[2]李如海,黄贤金.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89—194.[3长敏,朱嘉伟,李晓伟,吴荣涛,贺鹏飞,翟剑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Ⅲ.安徽农业科学,2008,(35).f4]毛蒋兴,闰小培,王爱民,李响,钱紫华.20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2).f51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05).[6】李振福.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社科版),2003,(01).[7]陈彦光,周一星.基于Rs数据的城市系统异速生长分析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fJ].北京大学(自然科学版).。
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总体规划(2018—2030)

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总体规划(2018—2030)发布时间:2022-08-15T08:19:55.48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7期作者:周晓蕾[导读]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周晓蕾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阜阳 236005第1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1.1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决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实现“富裕老庙、宜居老庙、幸福老庙”。
1.2规划期限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0年1.3规划范围镇域:老庙镇行政区域63平方公里镇区:1平方公里第2章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形成“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结构。
“一带”:苏沟都市农业游憩带,“两区”:东部经济协作区:镇区以东的3个行政村,包括马圩、马楼、庙南,坚持生态优先思想,突出“水”字做文章,利用低洼地、逐步出现的塌陷区湿地,发展水产品种植、养殖,湿地苗木种植,林下家禽家畜养殖等。
西北经济协作区:镇区西部、北部的6个行政村,包括公平、李土桥、王海、赵庄、向阳、庙北,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特”字做文章,在现有特种水果示范园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发展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特种经济作物植等。
第3章镇村体系规划3.1镇域总人口近期:4.2万人远期:4.0万人3.2城镇化水平近期:15%远期:25%3.3镇村体系等级结构全镇形成城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结构体系。
城镇(1个):老庙中心村(9个):各行政村建设1个中心村;基层村(12个):除马圩、马楼行政村外,每个行政村保留1个基层村,人口较多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增设1~2个基层村。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课程介绍及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节选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文本目录 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2
课程介绍: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主要讲授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发 展演变;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条件,经济基础分析及城镇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地域空间结构)的 确立;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工作程序等内容。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赫希曼等人的“极化增长学说”、罗斯托(1960)的“经济 增长阶段学说”、弗里德曼及阿隆索的“核心一边缘模式”及其模 拟的城镇体系形成运作过程、佩鲁(1955)的“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提出了现代空间扩散理论
20
3、研究的高潮与转折
1977年哈格特从Internaction、Network、Nodes、Hierarchies、S urfaces、Diffusion等六个角度研究区域城镇体系运作的过程
§1.1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1、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2、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3、城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4、城镇体系的类型 5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译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 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7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 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
按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相应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段、极 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
8
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中心体系类型、多中心 城镇体系类型;
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新疆为例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21.07.006资源利用一生态环境一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新疆为例刘国锋a,冶建明a,踞望静b,楚光明a(石河子大学a.农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基于新疆2008-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资源利用一生态环境一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了三系统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①2008-2018年各子系统及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新型城镇化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
②系统间耦合度水平较高,2016-2018年稳定在0.9766—0.9998之间,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由2008年的初级协调发展至2018年的中级协调。
③2019—2023年,新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将延续前10年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预计2023年达到优质协调。
关键词: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新疆中图分类号:F205;X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141(2021)07-0800-07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E cologicalEnvironment—New Urbanization Coupling-------Taking Xinjiang as an ExampleLIU Guo-feng a,YE Jian-ming a, JU Wang-jing b,CHU Guang-ming a(Shihezi University a.Agricultural College;b.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Shihezi832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Xinjiang from2008to2018,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new-type urbanization system,and measured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systems.This paper used the GM(1,1)grey model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hree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From2008to2018,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subsystem and three systems fluctuates,and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subsystem was the fastest.②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the three systems was relatively high, which was stable between0.9766and0.9998from2016to2018.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hree systems developed from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in2008to the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in2018.③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hree systems in Xinjiang from2019to2023would continue to fluctuate and rise in the previous10years,and will reach high quality coordination in2023.Key words:resource util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new-type urbanization;coupling coordination;Xinjiang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往往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1-4]o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样也面临着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小城镇城乡发展空间控制规划研究——以巢湖市烔炀镇为例

小城镇城乡发展空间控制规划研究——以巢湖市烔炀镇为例符高翔【摘要】文章从研究城乡发展空间的目的出发,剖析了影响城乡发展空间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烔炀镇实例,探讨了小城镇城乡发展空间的控制内容和方法.【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年(卷),期】2015(022)002【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小城镇;城乡发展空间;控制;烔炀镇【作者】符高翔【作者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0 引言小城镇城乡发展空间是城乡建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由于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地方政府规划意识不强,造成城乡发展空间无序蔓延,致使社会经济浪费巨大。
小城镇城乡发展空间控制的目的在于:确定镇域村庄聚集方式和建设规模、镇区控制范围和建设方式,以便对全镇进行建设空间控制,避免城乡发展空间选择失误和城乡建设浪费。
1 影响城乡发展空间的主要因素影响城乡发展空间的因素众多。
不同地域和发展阶段,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是影响城乡发展空间的主要因素。
地质条件决定了城乡发展空间的安全与否,自然环境限制了城乡发展空间的容量,交通条件决定了城乡空间的发展潜力。
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使城乡发展空间健康发展。
在城乡发展空间选择中,分析各影响因素,关注各因素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城乡发展空间选择的科学性。
1.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城乡发展空间安全与否的关键。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地质地段,不能作为城乡发展空间;而地质条件差的地段,要将其改造成城乡发展空间,则改造量大,直接影响建设成本。
因此,城乡发展空间要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宜选择安全、可靠的质地地段,确保城乡发展空间的安全[1]。
2.2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乡发展空间依托的本底,是塑造宜人城乡环境的必备条件。
城乡发展侵占自然空间,就会带来空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4]。
城镇化水平评估及预测

城镇化水平评估及预测摘要受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省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评估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指出其发展差异所在,对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不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有着积极意义。
模型I:针对问题1,首先采用单一指标法把可能影响新疆城镇化水平的因素找出来逐一进行分析,然后用数学软件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出影响新疆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以经济为主,以人口数量,劳动力,政府调控等为辅。
模型II:针对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和GIS从层次和空间两方面评估城市化水平。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层,以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率为准则层,建立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把经济与城镇化相结合评估出新疆省城镇化水平,得到新疆省城镇化初步发展地区为喀什、和田;加速发展阶段地区为吐鲁番、塔城、阿勒泰、阿克苏;成熟阶段地区为乌鲁木齐、哈密。
模型III:针对问题3,结合前两问,选用BP神经网络从历史数据(2005年到2010年)中找出隐藏的规律来进行城镇化水平预测,预测出近十年新疆省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层次分析法指标 BP神经网络1问题的提出目前,城镇化水平(也称城镇化率)单纯地被定义为城镇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的人口的比重。
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因为城市人口比重大有时候并不能准确说明城市化水平。
例如,某些政策导致的城镇人口突然增加或减少就不能说明城市化水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我国历史上的“上山下乡”运动,近期的农村人口大规模变为城镇人口,阿拉尔建市等都不能准确反映城镇化水平。
也就是说,科学评价某一地区的城镇化程度时,必须全面考察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城镇人口的比重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诸方面的因素。
为此,对于城镇化水平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以新疆省为例,讨论以下问题:1)寻找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和指标。
2)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合理评估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第四章 小城镇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精选课件
4.2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3)乡镇(集镇)镇区
含义: 乡镇是县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镇或乡)所 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 中心,联系着附近若干个中心村和基层村。
特点: 位置比较适中,交通较为便利;具有一定 规模的公共福利、商业服务设施;是乡镇企 业的生产和经营基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集 散地,也是居民物质文精选化课件生活的服务中心。
8
城镇化水平 1、测度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描述; 镇区常住人口/镇域总人口×100%
精选课件
2、预测 1)联合国法
这是联合国用来定期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人口 比重时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 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 增长率差在预测期保持不变,则外推可求得预测期末的城 镇人口比重。
精选课件
(2)要考虑村庄的交通条件 靠近公路干线、河流、车站、码头的村庄
一般都有发展前途,对一些交通闭塞的村庄, 切不可任意扩大其规模,或维持现状,或淘汰。
考虑交通条件时,应考虑远景发展。
(3)村庄基础
优先发展人口多,经济基础好,设施完 善的村庄。
精选课件
(4)村镇的分布要均衡 (5)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能
停滞发展,甚至萎缩,使其失去了推动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精选课件
2)中心镇的选择
(1)中心地理论、引力流理论和交通区位 对中心镇的影响。
中心镇是县(市)域一定片区的中心,要能带动周 围几个乡镇的发展;中心镇应在其上一级引力流的 主方向上,同等条件下,要选交通区位好的镇作为 中心镇。
(2)经济有一定基础或是具有较明显的发 展潜力 财(政3收)入镇(区0.4人)口;人相均对纯较收多入;(0.2);社会总产值 (农(业0.14产))值;市(第政0三.0设产5)施业;产相生值对产(精较性选0课.建完1件)设善;投工资业(产0.值1)(0.0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型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转型策略——以山东省阳谷县高庙王镇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型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转型策略——以山东省阳谷县高庙王镇为例卢道典;陆嘉【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18(000)003【摘要】我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农业型小城镇,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发展专业特色镇.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镇为研究案例,调研发现该镇具有建成区规模小、城镇化缓慢、产业层次低、镇村均衡布局等典型特征.从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来看,高庙王镇面临特色山水及历史文化资源不足、加工制造业基础过于薄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乡镇财力较弱等明显不足,制约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议高庙王镇选择立足"本地化、绿色化、智慧化、服务化、精细化"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体系,打造全覆盖、多元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延长辣椒特色产业链,激发内生制度动力,促进高庙王镇从依托辣椒种植产业转向全面特色化发展.【总页数】7页(P49-55)【作者】卢道典;陆嘉【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相关文献】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新中心区建设的策略研究——以汉川市分水镇新中心区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J], 林智婷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新区规划思路提升--以常熟市梅李镇新区规划实践为例[J], 刘凌雯;沈丽君;吕晓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与路径创新——以浙江省天凝镇为例 [J], 李玮舜;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型小城镇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成都农业型特色镇为例 [J], 李果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型小城镇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成都农业型特色镇为例 [J], 李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9
GLOBAL CITY
GEOGRAPHY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探析
——以高基庙镇总体规划为例
任超飞 曹志立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
城镇化与人的发展水平是密切联系的。本文以高基庙镇
总体规划为例,在介绍其村镇概况的基础上, 对其弱势条件和
发展机遇进行探析,最后提出了城镇化策略、城镇化水平预测
方式和结果,旨在探讨有效的城镇化策略和准确的城镇化水平
预测对村镇发展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高基庙镇、城镇化策略、城镇化水平
1 概况
1.1区位
。高基庙镇位于石首市南郊,东临上津湖,西抵
藕池河,南与湖南省华容县万庾、鲇市镇毗邻,北与石首城区相连。位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交汇处,距湘鄂之要塞,把荆楚之门户。城镇北距石首城区10公里,南离华容县城区23公里。江南高速公路、省道秦黄公路、县道高喻线、高江线穿镇而过。全镇国土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0人。高基庙镇在石首市中的位置1.2 历史沿革。解放前为忠义乡,1958年设立高基庙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高基庙区,域内辖津南、马家垸、高基庙、喻家碑4个小乡镇。1987年9月撤区建镇,4个小乡镇合并为高基庙镇。1.3 行政区划和人口。2013年末辖柑梓树、津南、长岭岗、刘家场、肖家岭、打鼓台、俞家铺、显济坛、长河、高桥、荷伍挡、马家垸、王家咀、保贞堂、广藤街、三兴垸、谢家铺、沙河、百子庵、邓家岭、喻家碑、桥堰堤等2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2013年末总人口38000人,城镇人口约8600人(其中肖家岭16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11‰(2008年为1.63‰,2011年为2.78‰,2012年为3.97‰),劳动力18000人,6个月以上外出打工8500人。2 存在问题与发展机遇分析2.1弱势表现:①“门户” 经济发展不够,产业特色不突出。②村镇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③村镇规划滞后,村镇空间布局分散。④湖泊保护、利用的力度不够。2.2发展机遇。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石首市南郊,北邻石首市南部新城,处于湘鄂两省交界处,促进“门户”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大门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高基庙镇位于石首市经济发展轴上重要支撑点,有助于与发展轴上其他城镇和产业园区发展协作,互补经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镇盛产水稻和水产品,畜牧业养殖具有一定规模,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镇交通便利,距石首市城区仅10公里,江南高速公路、省道秦黄公路和荆岳铁路南北穿过全镇。湖泊众多,发展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疗养培训、会议会展为主题的旅游设施。3 城镇化策略以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增强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建立起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理顺小城镇管理体制,培育小城镇成长,扩大新农村社区规模。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调整和改善管理体制,保障城镇与乡村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土地收益分享、经济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均衡协调。重点提高城镇的建设水平,完善城镇的功能;大力扶持新农村社区的发展,尽快缩小城乡经济差异,促进城镇的经济快速发展。
4 城镇化水平预测
4.1 城镇化水平现状
。2013年末镇域常住总人口38000,
其中农业人口34000人,非农业人口4000人,农村从业
17920人,其中在本镇内从事第一产业9420人,从事第二、
三产业400人,外出6个月以上从业8500人。
4.2 人口发展预测
高基庙镇历年人口统计表
近十年(2003—2012年)镇域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为
12‰,2008—2013年均自然增长率为3.37‰,采用综合增长
率法进行镇域人口预测:
2020年:37873×(1+12‰)8=4.2万人
2030年:4.2×(1+12‰)10=4.8万人
4.3 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
根据《石首市南部新城概念规划》,镇域北部肖家岭、显
济坛、高桥和长河等四个村将纳入石首市南部新城片区,总人
口6037人;高基庙镇区规划人口2.5万人,镇域城镇人口将
达到3.0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3%。
结语:
城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机会,包括促
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公共服务的普及以及提
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
的差距,等等。这种潜在机会能否转化为现实,先要解决如何
提升城镇化及城镇化水平预测的准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高基
庙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思考,在分析其发展弱势与机遇的基
础上,探讨了城镇化发展策略与城镇化预测方式,实现其对高
基庙镇未来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任超飞(1991—),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在读研究生,
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规
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