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糯新品种孝早糯08的选育与应用
糯玉米的种植方法

糯玉米的种植方法糯玉米是非常受欢迎的玉米品种,那糯玉米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糯玉米的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糯玉米的种植方法一、栽培特点糯玉米栽培季节一般不是十分严格。
但由于种子发芽不耐低温,一般最早的播期必须在气温稳定通过l2℃时可以开始播种,最迟播期也要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
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一般百粒重较轻,幼苗较细弱。
食用青嫩果穗适宜采收期短,以授粉后22~28天采收最为适宜。
二、选用良种在品种选择上,首先应满足种植目的;其次生育期要符合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第三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抗倒性;第四要求品种果穗大小均匀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种皮较薄;第五要注意市场习惯对于品种类型要求,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的糯玉米品种,如中糯1号(白色)、紫香糯(紫色)、合作2号(白色)等。
用于加工糯玉米方便粥、糯玉米面、糯玉米汁,可选用黄色或黑色籽粒的品种。
三、隔离种植糯质玉米基因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
当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混交时,会因串粉而产生花粉直感现象,致使当代就变成了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糯质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就会降低,原有品质部分丧失,失去应有的利用价值。
而且白、黄糯玉米接受紫、黑色糯玉米花粉,当代果穗就会变成花穗。
因此,种植糯玉米必须隔离种植。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屏障隔离和时间隔离等,但常用的主要是空间隔离。
根据糯玉米的用途不同,隔离距离的要求不同。
如生产的糯玉米用来销售鲜嫩果穗,隔离200米即可;如果鲜嫩果穗用来速冻加工,为保证速冻后的果穗籽粒类型和颜色一致,隔离距离须在400米以上。
对于早熟或晚熟品种也可以采用时间隔离,但种植品种必须与其他类型玉米品种花期相差20天以上。
另外,糯玉米应尽量种植在其他玉米的上风口,避免授粉杂交。
一个地方在一个生产季节内最好种植一个品种。
四、分期播种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作加工原料的,可进行春播、夏播和秋播。
玉米新品种祥玉80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2 粮 作 0. 食 物 11
玉米新 品种祥 玉 8 8的 0
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郗仲 来 盛 良学 张衍 宁 1 刘道峰 1 郑 美荣 , (. 1 山东祥 丰种 业有 限责任 公 司 嘉 祥 2 2 0 ; 7 4 0
2. 中国科 学 院亚 热带农 业 生态研 究所 湖 南长 沙 4 1 5 3. 州省 大方县 农牧 局 大方 5 1 0 ) 1 ; 贵 02 5 6 0
其母 本 X 9 9 0是 2 0 年 以铁 01
9 2为母 本 , 5 郑 8为父 本 杂 交 后 , 南 北 方 连续 自 经 针 对西 南 地 区 山多 、地瘠 、高 寒 等生 态 环 境特 7 9
8 9 丹 点 .选 育 适 宜该 地 区大 面 积种 植 的 中晚熟 中大 穗类 交 7代选 育 而成 ;父本 W3 8是 以丹 5 8为母本 ,
期 危 害 1 5级)抗倒 性好 ( . 4 。 倒伏 、 折 率均 为 1 5 , 盖 或育 苗移 栽 , 倒 . %) 0 可提 前 1~ 5d播种 。 0 1
空秆 率仅 06 %。丝 黑 穗病 、 粉病 、 . 5 黑 弯孢 菌病 、 灰斑 病 、 腐 病 、 花 叶病 、 缩病 等病 株 率均 为 0 茎 矮 粗 。
231 生态条 件 ..
该 区气 温低 , 霜期 短 . 效 积温 233 主要 增 产途 径 改 革耕 作 制 度 。力 争适 期 早 无 有 ..
少 。年平 均 气温 1 . C, 09 比川 塬 区低 2OC  ̄ . ̄左右 : ̄ 以 播 , 解 光 热 不 足 矛盾 ; 好 农 田基 本建 设 , 坡 地 OC 缓 搞 变
22 生物 学特 性 .
4 配 套 栽 培 技 术
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三峡糯1号的选育及应用

糯米营养丰 富 , 可补 中益气 、 强健脾 胃。糯 米加工 的糯米 粉 、 宵 、 点或米 酒等 , 元 糕 是人们 喜爱 的传统食 品 。近年来 , 随着酿造 、 点 以及食 品保健等行业 的迅 糕
速发展 , 市场对 糯米 的需求 量 日益 增大 , 然而 , 目前重
号增产 1. %。3 汇总点均增产 ,全部 达极 显著水 57 6 个 平 ;0 9 续试平均 单产 4 59 g 6 l 20 年 7 . k/ 7r ,产量 居第 4 6 f
优 良单株 6 6个 。 0 2年种 植 F, 20 单本插 , 每小 区栽 10 0 株 , 人选的 6 从 6个单株后代 中选 留 9个株 系。2 0 0 3年 种植 F 代 , 每小 区种植 2 0株 , 0 通过 测产 、 种 , 合 考 结
20 年在重庆万州 、 江 、 川 、 山 、 柱 等 7 08 垫 永 璧 石 个
选择 、 测产 , 并进行多点鉴定 , 中以 9 — 0产量最 高 、 其 95
熟期早 、 糯性 好 、 抗性较强 , 主要性状稳定 , 暂定名为 i 峡糯 1 。 0 5 20 年进行 品比试 验 ,0 7 号 20~ 06 20 年在重庆
选 育 过程 、 征 特 性 和 主 要 栽 培 技 术 。 特
关键词 : 糯稻 ; 三峡糯 1 ; 号 选育 ; 特征特性 ; 培技术 栽
中 图分 类 号 :5 1 ¥1.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 8 8 (0 0 0 — 0 9 0 10 — 0 2 2 1 )5 0 6 — 2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重庆 万州 4 4 0 ) 00 1
摘 要 : 峡 糯 1 是 重 庆 三 峡 农 业 科 学 院 以 地 方 糯 稻 高 秆 糯 9 — — 作 母 本 、 糯 9 5作 父 本 杂 交 , 多 代 选 三 号 2 11 荆 2 经
鲜食型糯玉米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鲜食型糯玉米是由普通玉米发生突变再经人工选育而成的新类型,其籽粒胚乳淀粉为100%的支链淀粉,煮熟后粘软而富有糯性,俗称粘玉米。
其鲜嫩果穗蒸煮后具有甜、嫩、香、软的特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深受百姓欢迎的粮食兼蔬菜作物。
另外由于糯玉米籽粒中淀粉完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使其在食用品质和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1-2]。
糯玉米无论是鲜嫩果穗、成熟籽粒还是茎秆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合理加工利用可大大提高种植、加工、销售者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型、保健型、风味型的食品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鲜食玉米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对其食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然而目前我国糯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产量和品质不能兼顾、种植效益低等问题[4-6],主要体现在:一是优质品种较少,产品类型单一,良种良法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难以推广应用,新品种增产潜力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
二是种植效益较差,很多地区以零星种植为主,没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栽培管理措施粗放,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施用比例不当、盲目施肥、化学农药乱用、滥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单产水平较低,商品品质较差,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鉴于此,笔者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结合实际,总结出了无公害鲜食糯玉米生产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1土壤选择无公害糯玉米生产基地应远离污染源,基地5km 以内无“三废”污染源存在,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 5332-2006)的要求[7]。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结构疏松、能排能灌的沙壤土和壤土,土壤pH 在6.5~7.0、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速效氮80mg/g 以上、速效磷25mg/g 以上、速效钾110mg/g 以上、光照充足、保水耐旱又便于排水的耕地。
2品种选择应选择在当地种植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经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不可选用市场上小包装、无品名的劣质玉米种。
糯玉米新品种“京花糯2008”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亲确 业 过弛
糯 玉米新 品种“ 京花糯 2 0 ’ 0 8’ 的
选 育及 其特 征特 性
史亚兴 卢柏 山 ( 京 市农 林 科 学院玉米 中心 北 京 1 0 9 ) 北 0 0 7
基 糯 玉米 籽 粒 中营 养 成 分 含量 高 于普 通 玉 米 。 含 中糯 1号 ( 础 材 料 )
南测 比试验 中 , 平均 小 区产量 折 亩产 1 0 k , 0 0 g 比对 照 齐 度 好 ; 幼苗 叶鞘 绿 色 , 鲜有 紫红 色 。北 京地 区春 播
穗 的 出 口市 场 巨大 ,出 口的 品种 类 型 也从 曾 经 的 以 “ 粘 1号 ”为 代 表 的 黄 糯 玉米 转 化 到 以 “ 科 糯 垦 京
N 0 (00年 育成 ) 2 32 0
x N ( 色 籽 粒 自交 系) 6紫
2 0 年 一 0 2年鉴 定 组 合 01 20
紫 糯 3 基础 材 料 ) (
7 0%~ 5%的 淀粉 ,0%以上 的蛋 白质 ,%~ %的脂 7 1 4 5
( 连 续 自交 选择 ) 8代
( 连 续 种 维 生 素 ,籽 粒 中蛋 白质 、 A、 B 、 B 2 V V V 2 均 比稻米 多 , 脂肪 和 V B 的含量最 高 。糯 玉 米速冻 果
12 选 育 系谱 图 .
1 6 ,属 于高 产 变 副 型 ;其 鲜 籽 粒 稳 产 性 b值 为 .2 3
1 0 , 于高产 变副 型 。 . 1属 3
19 9 9年 冬 在 海 南 初 配 N 0 x N 2 3 Z 6杂 交 组 合 . 22 主 要 特征 特 性 .
20 0 0年夏 季测 比试 验产量 表现 突 出 2 0 0 0年冬 季海 221 植 株 性 状 “ 花糯 2 0 ” 株生 长 旺 盛 . .. 京 08植 整
优质稻新品种泰优808特征特性与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产量和品质。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直播 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 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例 如,播种设备的改进、肥水管理技术的优 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改进等。
VS
展望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泰优808的特征特性 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保证产量的 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品质和抗逆性。同时 ,将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共 同推进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
适应性广:泰优808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南方稻区种植, 适应性广,可以在多种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 。
02
泰优808特征特性
农艺性状
01
02
03
株高适中
泰优808的株高适中,一 般在110-120厘米之间, 适合在各种种植环境中生 长。
分蘖力强
泰优808的分蘖力较强, 能够形成更多的有效穗, 有利于提高产量。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
精细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 块,精细整地,做到田面平整 、土壤细碎。
合理密植
根据田块肥力和管理水平,确 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水分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 ,合理调节水位,保持土壤湿 润。
适期早播与培育壮秧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泰优808直播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水稻产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
应用条件
该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
技术应用效果及分析
产量
通过直播栽培技术,泰优808的产 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比传统移栽方 式增产20%以上。
生育期
采用直播技术可以缩短泰优808的 生育期,减少生育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病虫害风险。
糯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糯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糯玉米是由普通玉米发生突变再经人工选育而成的新类型,其子粒胚乳淀粉为100%的支链淀粉,煮熟后粘软而富有糯性,俗称粘玉米。
由于糯玉米子粒中淀粉完全由支链淀粉构成,并且由糯性控制,使其在食用品质和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
1、适合作鲜食玉米糯玉米子粒,--般含糖量为7%-9%,干物质全量达33%~38%,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6%-74%,因而比甜玉米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更好的适口性,且子粒粘软清香,皮薄无渣,内容物多,易于消化吸收。
作为鲜食玉米,开发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2、适合加工特色食品将糯玉米子粒煮成粥,粒如珍珠,粘软稠糊,营养丰富,配以红小豆,桂圆等,可制成珍珠百宝粥,激发食欲,易于消化,调节人们的食物结构。
还可将糯玉米加工成粉,用作主食可以改善时下主食品种单一化的局面。
3、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糯玉米是制酒业的重要原料。
可酿制成风味独特的优质黄酒;还可加工生产95%-100%的纯天然支链淀粉,且工艺简便,它可省去普通玉米加工支链淀粉的分离或变性加工工艺。
支链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粘合剂、铸造、建筑和石油钻井、制药业等工业部门。
4、优质高价饲料用糯玉米喂猪,其日增重显著增加,糯玉米饲养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等等;另外,糯玉米的茎叶也是上好的青饲料。
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千粒重较低,因而幼苗较弱;其出叶速度、穗分化的叶龄进程与普通玉米相同。
5、食用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糯玉米已经摆脱了过去的水煮,清蒸的简单粗糙的食用方法了。
真空包装,可以轻易锁住玉米本身的香甜味。
配合先进的工艺,可以四季常青,真正达到色香味的完美结合,并真正满足了人们随时食用不需加热的商旅需求。
糯玉米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可观。
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种植地选择选地时为防止串粉,保证糯玉米的质量,要与普通玉米进行隔离。
隔离方法:A、空间隔离:糯玉米地块周围300-500米之内不种植普通玉米;b、时间隔离:同一种植区内,提前或推后糯玉米播种期,使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开花授粉期措开20天以上;C、通过林带、村庄、山岭、河流等自然屏障阻挡外来花粉传入,实现隔离。
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二十九)

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孙礻韦振,张培忠,刘玉芬(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北京,102206)摘 要:根据糯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糯玉米的市场要求,提出了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优质、高产、抗性强、类型多样。
根据玉米育种学和遗传学原理,对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糯玉米;育种;目标;策略中图分类号:S51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280(2004)0120052203 糯玉米(w axy co rn)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的隐性突变由W X突变为w 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
w 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的第59座位点上。
糯玉米也称为蜡质玉米,籽粒的胚乳是由100%的支链淀粉组成。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形成于1 760年前。
中国糯质玉米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亟待开发应用的宝贵资源,但大多数材料都具有中国蜡质玉米同工酶标志带,说明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由于糯玉米胚乳具有特殊的淀粉结构,所以形成了他独特的糯性和风味,不仅是青食玉米的上等佳品,而且在糯玉米粉、糯玉米馇的食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同时也是优质的畜禽饲料和工业原料。
目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糯玉米的种植面积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我国的糯玉米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首先展开。
进入90年代,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影响逐渐开展起来,先后有苏玉(糯)1号、中糯1号、渝糯1号、垦粘1号等优良杂交种问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
从育种的角度讲,现在的糯玉米育种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种类型单一,尚不能满足不同生产类型的需要;产量低而不稳,做青食玉米尚可,但不能满足工业开发糯玉米的需要;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品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抗逆性较差,特别抗虫性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从栽培角度讲,生产绿色无公害的糯玉米产品,是市场急需的,也是人们所要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早糯新品种孝早糯08的选育与应用
摘要:孝早糯08是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嘉早303×早糯198)F2作母本和华早糯100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糯稻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单产7.68 t/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2.68%。全生育期114.8 d,比对照两优287长2.6 d。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抗性与对照相当。该品种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质量标准,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
关键词:早糯稻;孝早糯08;选育;应用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Zaonuodao Variety Xiaozaonuo 08
Abstract: Xiaozaonuo 08, an early glutinous rice variety with good quality, was developed by Xiaog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Wuha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using (Jiazao 303 x Zaonuo 198) F2 as female parent and Zaonuo 1003 as male parent. In Hubei Provincial Regional Trials from 2008 to 2009, its yield reached 7.68 t/hm2, 2.68%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Liangyou 287); it had a whole growth period of 114.8 d, 2.6 d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It was moderately sensitive to bacterial blight and highly sensitive to rice panicle blast, with almost the same diseases resistance level as the control. The ma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the variety meet the national glutinous rice quality standard. It could be used in blast-free or slight blast region in Hubei.
Key words: Zaonuodao; Xiaozaonuo 08; breeding;utilization
孝感麻糖和孝感米酒是湖北省的两大传统名优特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常年转化麻糖米酒工业用糯稻20余万t。选育出优质、高产、稳产性好的麻糖米酒工业用糯稻品种是本研究的目的[1]。
孝早糯08是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嘉早303×早糯198)F2作母本和华早糯1003作父本,经系统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糯新品种。2010年4月21日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10年5月9日被国家农业部植物品种权保护办公室受理,申请号为20100509.0,申请公告号:CNA006762E。
1 选育经过
2000年以嘉早303作母本,早糯198为父本进行杂交,2001年观察F1代并留种,2002年在F2代群体中选择穗大粒多[2]、剑叶稍宽挺直、株高90 cm左右、早熟
的单株为母本,用华早糯1003作父本再次杂交。经6年7代系统选择,于2007年育成,用早糯2016作代号,参加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和湖北省2008年、2009年早稻品种区域试验(图1)。
2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该品种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68 t/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2.68%。其中2008年平均单产7.83 t/hm2,比对照增产3.71%,达极显著;2009年平均单产7.52 t/hm2,比对照增产1.62%,不显著。
2007年该品种以早糯2016命名,参加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早稻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鄂早18。早糯2016平均单产8.22 t/hm2,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7.4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08 d,比对照早4 d;米质经检测鉴定为优质糯稻。
2009年该品种多点示范种植3.7 hm2,多点实产调查,平均单产8.22 t/hm2,比对照增产13.30%。武穴市大金镇农技站周灿金2009年种植该品种0.33 hm2,实收稻谷2 731.5 kg,比对照(鄂早18)增产8.78%。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
该品种属中熟早糯稻,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14.8 d,比对照两优287长2.6 d。在湖北省各地种植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14 d,比对照两优287迟2~3 d。
3.2 稻米品质
该品种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6%,整精米率66.9%,直链淀粉含量1.8%,胶稠度100 mm,长宽比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质量标准。
3.3 抗病性
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抗病性与对照相当。在3年的示范推广中,田间未见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发生与危害。
3.4 其他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高比对照两优287高13~14 cm;株形适中,略偏高;剑叶长而挺,一般主茎剑叶长35 cm左右;茎秆粗壮,生长整齐,生长势旺,叶色浓绿,谷粒长型,稃尖无色。区域试验中有效穗310.5万/hm2、株高101.9 cm、穗长22.2 cm、每穗总粒142.1粒、实粒111.6粒、结实率78.5%、千粒重25.13 g。
4 栽培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适龄粗壮秧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作秧田。该品种播种量不超过52 kg/hm2,移栽6 hm2大田。适宜播期为3月底至4月初,适宜插期为4月底至5月初,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叶龄不超过5.5叶[3]。
4.2 及时移栽,少本密植,插足基本苗
栽培上要插足基本苗,争取足穗,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栽插密度以每公顷插37.5万~45万穴,每公顷插基本苗150万~180万,在大穗基础上争取多穗高产[4,5]。
4.3 科学肥水管理
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配施300 kg/hm2磷肥,基肥用量约占总用肥量的60%~70%;早施足施苗肥,并配施钾肥8 kg/hm2。在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田块,一般每公顷总纯氮用量为150 kg左右。严格控制后期用肥,以防贪青倒伏。苗期多次晒田,以便促根壮秆,每公顷苗数达到450万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群体;后期湿润灌溉,以利于养根保叶增穗重[6,7]。
4.4 病虫害防治
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纹枯病等主要病害防治,治虫等以防治螟虫为主,当稻蓟马、稻飞虱大发生时也要及时防治[8,9]。
参考文献:
[1] 赵则胜,赖来展,郑金贵.中国特种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1-45.
[2] 吴国训,吴自明.高水稻群体成穗率的基本途径及关键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3,15(3):57-61.
[3] 刘勇,夏仲炎.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23-26.
[4] 刘义玲,范守君,周鸿飞.水稻分蘖成穗特点及产量性状与回归模型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5(3):12-14.
[5]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稻作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73.
[6] 郑明,王文,谢春甫,等.水稻早糯新品系“2016”播插期栽培技术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894-896.
[7] 董金梅,谢春甫,刘华曙,等.优质早糯孝早糯08密肥两因素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2978-2980.
[8] 牟同敏,李春海.优质早熟两系杂交早稻华两优103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5(4):23-25.
[9] MOU T M, LI C H, XU J Y, et al. Development of TGMS lines and two-line rice hybrids through a shuttle-breeding program between IRRI and China[J].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2004,2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