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赵子珊 温立洲 摘 要: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课题,在一些农村,某些公共产品的供应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本文在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概念介绍及理论基础(一)概念介绍公共物品是指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将该产品提供给另一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会影响他人同时消费其所获得的效用。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某一公共产品时,不能排除他人(无论是否付费)对该产品进行消费。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包括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物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学者庇古以其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的认识形成了庇古模型。
他先假设公民是以纳税的形式来获取公共产品,并认为若因取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正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以后所形成的负边际效用,这时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便能实现。
萨缪尔森学者在庇古模型提出以后,针对公共产品发表了一般均衡理论,对于如何分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建立一个抽象模型,如果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加起来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则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
林达尔学者的均衡模型提出,获得公共物品的双方通过协商来决定各自的公共物品,以显示出他们各自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
综上,如果政府希望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效果,就要满足公民的现实要求。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1. 引言1.1 概述公共物品是指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和国防等。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或其他方式提供公共物品给广大民众,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供给公共物品则是指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以获取利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物品的特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限制,以及政府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和市场在供给公共物品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公共物品的特点1.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能力,一个人可以通过使用公共物品而不影响他人的使用。
2.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公共物品可以为多个人提供服务。
3. 市场难以提供: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市场机制通常难以提供充分且有效的公共物品。
4. 政府干预: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政府通常会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税收或者其他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符合社会需要。
5. 社会效益:公共物品的提供可以带来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2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1. 社会效益优先: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更注重整个社会的效益和公共利益,而不像市场供给公共物品那样只追求私利和短期利润。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更能够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 公平公正: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会考虑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更倾向于照顾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物品所带来的好处。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提高整体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度。
3. 经济稳定: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时,能够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调节市场的波动,防止市场出现垄断和失灵现象,保障公共物品的稳定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

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共物品是指无法被排他和竞争地利用的资源,如公共广场、公园、道路等,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资源,但使用这些资源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供给经常面临一些难题,如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资源的分配问题等,因此,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来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1.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是无法排除和竞争。
无法排除的意思是,供给者无法通过某种手段来限制某些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
比如说,公园里的花坛是无法防止别人去摘花的,也无法防止别人在花坛里放置广告牌。
而无法竞争则意味着,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该资源的机会。
比如说,街道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街道的机会,也不会影响其他人正常的移动。
2. 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其供给机制与普通商品的供给机制有所不同。
对于普通商品,供给者会通过价格来控制供给量,而公共物品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
因为公共物品无法排除和竞争,某些人即使不支付公共物品的使用费用,也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资源,使得供给者无法向他们收取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多地依赖于政府干预。
3. 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是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不需要任何费用,因此,在供给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使用效率。
当供给量过多时,公共物品的使用可能变得拥挤不堪,而当供给量过少时,则可能导致公共物品资源的浪费。
因此,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在最大化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4. 公共物品的资源分配问题公共物品的资源分配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在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不同人对该资源的需求可能是不同的,如何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来说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将公共物品分成若干份,分配给不同的人使用来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与有效供给

2005年的两会期间卫生部的一项调 查显示,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 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有70%以上 的农村人口是在家死亡的。中国44.8%的 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 疗保障。
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DDP = D A+ DB 为什么私人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
因为对于私人产品而言,每个消费
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调整的
只是消费的数量。
3.2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P
PA+PB= P0
P0 PB
PA DB
O Q
DD=DA+DB SS
E
G DA
Q0
们完全可以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 出现免费搭便车的现象。
3.4 公共财政——免费搭便车的解 决
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这种合作性融资方式 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因此,需要政府采取强制性融资的方式 (如征税)来提供公共产品。
2.2.4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方式有三 种:
(1)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这种情况是指由公共部门生产出公共产品, 然后,由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包括物品 和劳务)。所谓公共提供,首先是指这些 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部门供给的,其次它是 一种以不收费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的。
(2)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公共产品并不一定都要由公共部门生产, 有时,由政府购入私人产品,然后向市场 提供。
但是,下面的安排是真实的:某地方政府把一 段河流的养鱼权卖给了某一个渔民,渔民就由 积极性看护这段河流,使得向河流的排污大为 减少,从而保持了这段河流的清洁。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

缺的重要作用 。 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对农 民收 入 的增加有 着长期 有效 的作 用 , 是对农 村生产 、 投资环 境的改善 ,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增加农 民的收入 , 对 农民的消费水平 和消费结构也产生 间接 的影响 。 良好 而 的非生产性公共 物 品的供 给又促进 了农 民精神 生活 的 提升 , 改善生活环境 , 提高社会福利 , 对维护农村社会 的 稳定也大有裨益 。
式; 政府控制所有权 , 而私人部 门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形 成国有私 营生产模式 ; 私人所有 , 并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政府进行必要 的规制 ,形成政府管制下的私有化模式 。 在政府集 中控制 的“ 国家化” 模式 中, 国家在农村公共物 品的治理 当中全权负责 , 以强制权力 为基础 , 突出强调 了公共 物品的公共性 , 排除 了私有化模式可能带来 的农 村公共 物品产权私有后导致社会 不公正的危险 。 在市场 经济中对农村纯公共物 品来说 , 也是必须 的。对于某些 农村准公共物 品供给来说 , 在市场 经济 中 , 市场的介入
延。依据萨缪 尔森 (9 4 对公共物 品内涵 的界定 , 15 ) 可知 具有排他性 或竞争性 或二者 同时具 备是公共 物品的主 要特点 , 只具 备其一 的是 准公共物 品 , 二者兼 有是纯公 共物品。这样就不难得 出, 农村公共物 品就是主要为农 村发展服务的 、 以全体农 民为供给对象 的公共产 品与公 共服务 , 外延 上应包括农村 的道路建设 、 田水利建设 、 农 农村教育医疗产 品的提供 、 田科技知识 的提供 以及社 种 会保障等。农村公共物 品的这一本质 内涵 的界定 , 以 可 得 出其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意味着边 际生产成本 为零 , 也意 味着边 际拥挤 成本为零 。 公共物品的非排 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 获得 公共物 品的消费权 力机制 出现失灵 。 这样如果是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兼备的纯农村 公共 物品 , 具有 消费的不可 分性 , 无法形成市场 价格 , 因而很难像 私人物品那样通 过市场 来供给 , 由国家和政府 来投资 、 应 生产 、 提供 , 形 成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外部性 。 这缘于公共 物 品的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特 征 : 由于无 法排除未付 费 者的免费使用 , 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性容易造成“ 搭便车” 行为; 而负 的外部性 则易造 成公共物 品供给的 “ 理性 不 经济 ” 现象 。 三是投入 的密集性 。 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 , 农 田水利设 施等基础设 施建设 , 像 需要大量 的资金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提供方式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所以,确定是否是公共物品,关键就是看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有几种: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第二类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形象地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第三类公共物品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
俱乐部物品和共同资源物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
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
公共物品的分类以及准公共物品“拥挤性”的特点为我们探讨公共服务产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公共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

灯塔的建造及其引出的问题
方式二:组织渔民共同建造。 渔民们召集在一起,共同制定建造计划,按照某
一标准确定每个人应分摊的工时和费用,然后集体 建造。(门禁问题)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之一: 一是参与灯塔建造的渔民们有权强迫不肯合作的 人离开这个岛屿; 二是这个岛上没有不予合作的人存在。 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早在1739年,哲学家休漠在《人性论》中就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一概 念,并对其下了一个直观的定义,将物品作了最初的分类。然而,对公 共物品做出比较精确的分析性定义的还是萨缪尔森。他在1954年发表 《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
公共物品就是在使用和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根据这一定义,他将 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此正式奠定了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基础。
灯塔的建造及其引出的问题
小结及问题: 总结: 1.公共产品的概念 2.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 思考 1.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是不是就意味着 公共产品一定要由政府来直接生产呢? 2.对于准公共产品应由谁来提供呢?
二、公共产品及其特点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一)物品的经济学分类
1、“公共物品”概念的起源
一、公共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
2、布坎南的“五分法”
布坎南根据物品不可分的程度和不可分的范围对物品进行了归类。他在其所著的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里对可分与不可分作了解释。简单地说:如果一个物 品的总量等于各个私人消费量之和,那它就是“纯私人物品”;否则它就是“纯 公共物品”。这样,根据物品不可分的程度和不可分的范围将物品分为如下五类 : I 类:纯私人物品,其不可分程度为零,集团大小也为零,这是一种理想状况。 V类:纯公共物品,其不可分程度非常大,集团大小也很大,也是一种理想状况。 II类:部分可分,但在有限的人群中又具有公共性。对某个集团来说,总供给量是 一定的话,一个人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这种非私有性是针对有限数量人 而言,一旦集团大小超过了极限,这种公共性消失。典型的例子是灭火器的外部 性,把灭火器给邻居不会减少灭火器保护我免受火灾的概率到零,邻居拥有灭火 器也可继续减少火灾对我的威胁,然而一旦灭火器被拿到离我几里之外的地方, 灭火器带给我的效用就不复存在了,这时,这种交易类似于私人物品的交易。
第3章-公共物品理论

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一)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P
DB
SS
DA P1
G
P0
E
DD=DA+DB
○ QA
QB Q0
Q
社会需求DD=DA+DB,社会供给SS,当P>P1时,DD= DB 在E点,私人物品实现帕累托最优,即:MSR=MRi=MSC(i=1,2,…,n)
返 回 下一页
(二)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无效率 竞争性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因为: 1、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出现“免费搭车”的现象。从而导
可行
公共物品消费受益的收费 不可行
学校、医院、影剧院、电话、收费公 国家和平与安全、社会秩序、卫生防
路、有线电视、家庭用电、图书馆、 疫、空气污染控制、消防、城市街道、
公园、旅游景点、公共交通等
路灯、天气预报、城市绿地等。
上一页 下一页
2、公共经济的发展趋势
(1)公共经济的规模化 公共经济是公共需求的产物,没有一定数量无差异(或差异很小) 的社会群体消费,就不能形成公共产品市场。如人口分散的地区,其公 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成本就特对大。因此,公共部门的规模经济特点和 营运规模决定了规模化是公共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经济的超前化 公共经济一直是滞后于私人产品的发展,或者说公共经济是在私人 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但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公共 经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3)公共经济的市场化 在大多数国家,公共经济一般都是政府补贴的经济,都将市场机制 引入公共经济领域,英国和法国还兴起了公共经济私有化的浪潮。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经济的市场化不仅是 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社会认同感也日益增 强。 公共经济对调节宏观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市场条件、提高生 活质量、发展文化教育、巩固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需要 的部分 , 如学 校 、 保健设施 等 ;6 为丧失劳动 能力的人 () 等设立的基金。在这六项扣除中 , 除了( )( ) 1 、2 两项之外 , 其余
四项 说 的就 是 我 们 现 公
疗及社会保 障等公共物品的 内容。
2 . 物品 的 有效供 给是 促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的重要 条 件 。正 公共
如美 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 马斯洛所言 ,人的成长与 的全面发 展是 在一定 的社会环境 下进行 的 ,9世纪 中期法 国 发展是 由多种不 同层 次与性质 的需 求所组成 的 ,包括生 理需 1 安全需求 、 社交需求 、 尊重需求和 自我实现 的需求。 中, 其 每 的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里 克・ 巴斯夏在《 和谐 经济论》 一书 求 、 即使级别最低 中明确指 出, 只有 在正义的法律和正当的规则之下 , 自由 、 在 安 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都具有丰 富的内涵 , 涉及食物 、 、 水 空气 、 性欲与健康等方面 , 在不同时 全、 稳定和负责任 的环境 中, 个人 才能 真正充分实现其价值 , 的生理需求 , 每 期 人 们 的 需 要 都 会 有 所 不 同 。例 如 , 过 去 人 们 对 空 气 质 量 也 在 才能获得尊严 , 人类才能乎稳 、 有序 、 渐进地实现进步 。众所周 知, 法律 、 制度 、 国防与社会 秩序维护等都属 于公 共物 品范 畴 , 许 不 太 注 重 ,但 现 在 是 十 分 反 感 自 己所 处 环 境 的 空 气 受 到 污 过 可现在大 家对 因此 巴斯 夏 所 言 即 是人 的发 展 离不 开 公 共 物 品 。对 此 , 马克 思 染 ; 去人 们对食物 就是填饱肚 子的简单 要求 , 食 物的安全与营养均衡需求 日益突 出。另外 , 各种需 求间有高 主 义进 行 了更 为 科学 、 入 的 论 述 。 克思 主义 认 为 , 会 再 生 深 马 社 底 顶部 产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 的基础 ,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社会再 低层 次与顺序之 分 , 部的三 种需 求可称 为基本型需 求 , 的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 。人的发展总会从低层次需要 生产的中心 内容 。 马克思说 :我们首先应 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 “ 只有在满足 了个体的基 本型需求并 能适 的第一 个前提 , 就是一切历史 的第一个 前提 , 也 这个 前提是人 向高层 次需要发展 的 , 当满 足其 成长型需 求的时候 ,才能使人感到获得 了全面发展 。 们 为了能够 ‘ 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 , 但是为 了生活 , 首先就 人 的 全 面发 展 内 涵 的 日渐 深 化 及 其 发 展 递 进 性 要 求 的满 足 , 需 需 要 吃 喝 住 穿 以 及其 他 一 些 东 西 。 此 第 一个 历 史 活动 就 是 生 因 公共 物品的供 给水 平影响与 产满足这些需要 的资料 ,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同时 , 马克思 要公 共物 品的有效供给予以支撑 , 制约人 的 自由全面发展程度 。只有 随着我 国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认为劳动力再生 产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必要 条件 。 没有劳动力 不 在基本满足人 的再生 产 , 物质 资料 的再生产既不可 能也 无必要 , 物质 资料再 与机 制的逐步完善 , 断优化公共 物品 的结 构 , 民的公共物 品显性 需求 的情况下 , 合理 开发其隐性需求并实现 生产和劳动力再 生产两者互为前提 , 为条件。 互 马克思指 出 , 为 才能保 障与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了确保 劳动 力再生产能够正常 、 持续进行 , 就必须对 劳动者所 其有效供给 ,
遇到 的困难给予必要 的社会保障 。因此 , 马克思在《 哥达纲领批 判》 中谈到共产 主义 的产 品分配时说 , 社会 总产 品中分配给个
并 分 过程中所必需 的社会性产品或服务。 公共物 品的供给在现代 社 人 的 部 分 , 不 是 什 么 不 折不 扣 的 劳 动 所 得 , 配 给 劳动 者 的 , 会来说 , 它不仅是 国民财富增长 、 社会发达程度 的一个标志 , 更 应 当是从 中作 了六项扣 除以后 的部分 。 马克思列出的六项扣除 与 社会 公平 、 会 秩 序 以及 社 会 安 全 、 会 风 险 息 息 相 关 , 有 是 : 1用 于补偿消费掉 的生产 资料 部分 ;2 用于扩 大生产的 社 社 是 () () () 自然灾害等 的后备基金或保 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 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 不断促进 人的全面发 追加部分 ;3 用来偿付不幸事故 、 () () 展的重要保 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公共物 品将 更 险基金 ;4 和生产没有关 系 的一般 管理 费用 ;5 用来满 足公
论 促进 人 的全 面发展 的
.
/
、
物 品有效 供 给
李乐军
( 州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 柳 广西 柳州 5 50 ) 4 03
【 摘 要 】 人 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公共 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的前提 与基础, 也是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实现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的公 共物品有效供给应该进行制度创 新, 立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模式 ; 化 建 优 政府供给公共物 品的结构 , 重供 给社会 性公 共物品; 侧 优化财政 资源配置 , 把更 多财政资金 向基本 公共物 品倾斜 ; 关注公 共物 品的隐性需求 , 有效供给发展型公共物 品。
【 键 词 】 人 的全面发展; 关 公共物 品; 有效供给 【 中图分类 号】 02 【 F6. 6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0426 (00 1—080 10—782 1)004—3
公共物 品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旨在保 证人 类社 会 的可 持 续 发展 , 在不 断 实 现 社 会 公 共 利 益 、 显 公 共 价 值 的 并 彰
加成为人类经济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注重人 的全 面发展 它 的中国社会 主义经济体系 良性 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 人的全 面发展关涉多方面的条件与因素 , 中公共物 品的 其 有 效供 给 十分 重 要 。
1 共 物 品 的 供 给 是 实现 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 前提 与基 础 。人 .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