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2)气候旋回 气候的变迁
6亿多年来,地球气候史是以温 暖时期和寒冷时期交替演变为其基 本特点的。另外,还有干-湿变化
纪内旋回������ 超世纪旋回������ 冰期一间冰期旋回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1h8 y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1h5 y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1)地质旋回 岩层的沉积层序非常鲜明
地反映了地质旋回的节律性
例如:地层剖面由老渐新
反复出现: 砾岩 - 砂岩 –页岩 - 石灰岩 反映:从海退到海侵或从 地壳上升到下降的旋回节律。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1h6 y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4 y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2)地貌的发展
戴维斯(Davis)地貌侵蚀循环理论:
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3)风化壳的发育及土壤的形成
波雷诺夫(Полынов)的风化发育阶段: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铝铁阶段
退,河流变浅,湖泊水位下降。 竺可桢,中国5000气候变迁,有400年,
800年和1200年,1700年的周期。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地质旋回节律延续时间很长 例如:
加里东时期:延续2亿年,前半期地壳 沉降占优势,后半期地壳上升占优势, 随着沉降发生海侵或褶皱运动。
海西时期:延续时间稍短,为125百 万年,前半期也以沉降占优势,后半期 以上升占优势。
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1h7 y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热度★★★★★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两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1.D【解析】1.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ppt课件

整体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构成整体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 互联络、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一个一致的整体; 其中某一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某一部分会影响其他 部分。
二是整体具有各孤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 如消费有机物和构成土壤的功能。而且作用与结果之 间不成正比数量关系,而是指数关系,具有一种放大 〔或减少〕效应,即系统整体大于〔或小于〕部分之 和,这就叫系统的整体效应。
相反等。值得留意的是,极地域由于出现极昼景象, 使那里昼夜的节律性复杂化了。
〔2〕季节节律
季节节律就是地球公转的效应。由于公转,地球产 生了季节更替,许多自然地理过程和景象随之而出现 以季节〔年〕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例如:气候的夏热 冬冷,夏雨冬雪,季风进退;冰川运动夏快冬慢;河 流水情冬封春解或夏洪冬枯;岩石热季膨胀,冷季收 缩;植物季相变化,春华秋实;动物季节移栖和冬眠 〔动〕夏动〔眠〕等等。这样的事例在自然界中是不 可胜数的。
〔3〕演化是前进与节律的一致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前进过程,同时又伴随着 节律的不断反复,二者是对立一致的。
自然地理过程的节律不是该过程的完全反复。节律周期越 长,自然要素或自然过程超离初始形状越远。随后的新周期是 在新的起点、新的根底上开场的。任何自然节律都不会是封锁 的,节律性过程本身包含着向前开展的方向性。节律的时间累 积便表达出方向性。生物进化阶段性节律的长期累积,就反映 为地球生物演化的方向性。反过来,方向性过程本身也包含着 节律性,演化方向的部分动摇便是节律的表达。小尺度的方向 性过程,相对于大尺度过程而言,只是其中的一个节律动摇。 海退是具方向性的,但它又是海侵的前奏。
表 20世纪我国气侯趋势
1891—1972年7—8月降水的多年变化,也发现有 明显的以35年为周期的三个少雨期,其中北方对应的 三个少雨期比南方落后7—8年。何大章〔1977〕在研 讨广东省的干旱问题时以为,广东省的干旱周期为35 年,但近期有变短的趋势,其周期缩短到30年,其间 还存在小的动摇周期,这些小周期为10—11年。以上 所举的都是世纪内旋回的实例。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课件】《中国自然地理》第六章土壤地理-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土壤分布规律

第六章 土壤地理 第一节 成图因素和主要的成土过程
土壤是怎么来的??
成土因素学说
提出: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 基本观念: (1)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综 合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 (2)所有成土因素始终存在、同等重要且互相不可替代的参 与了土壤形成的过程 (3)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演化; 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有生有灭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土壤形成因素存在这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由极地经温 带向赤道的地带性规律
主要的土壤类型-干旱土
特点: 1、在干旱荒漠和半荒漠条件下形成,成图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微弱。 2、土壤质地沙性强,大多含砾石,多形成荒漠、荒漠草原 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等
主要的土壤类型-潮湿土
特点: 泥炭土成土过程中长期或季节性受到水分侵湿或饱和,具有明显的潜育化。 水稻土是经人工熟化培育的土壤 分布: 东北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
中国土壤
母质
气候
地形
生物
时间 人类活动
中国土壤的的成土因素及成土过程
总:我国各种土壤形成是集中成土过程作用的综合结果,每种成土过 程都蕴含了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 和演化也有深刻的影响。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一方面影响这东亚季风环流体系,一方面影 响这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地球化学过程。
(2)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自东向西干燥 度逐渐增加,土壤表现出干湿温带性分布规律。
(3)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地带性互相交错。
母质
气候
地形
生物
时间 人类活动
土壤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番茄
桃子
杏子
葡萄
西瓜
被子植物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时代 时代 爬行动物时 裸子植物 代 时代 两栖动物时 代 陆上孢子 鱼类时代 植物时代 海生无脊椎 海生藻类 动物时代 动物孕育萌芽 时代 原始生命体
石炭纪 古生代 泥盆纪 二叠纪 三叠纪 志留纪 侏 罗 纪中 生 代
6亿年前 奥陶纪 寒武纪 白垩纪 46亿年前 新生代 第三纪
阅读教材P68, 《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
思考: 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明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灭绝探讨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 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 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 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 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 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 了恐龙蛋。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各 要素的关系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请同学们结合所给的材料完成P67活动。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 球 发 展 初 期 阶 段
地球形成约在46亿年前。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岩浆 横流,环境之恶劣不在今日金星之下。但由于地球距离太 阳较金星远一些,且自转周期合理,这为生命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 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
活动:在太古代前后,地球表层发生演化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在元古代前后,地球表层发生演化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1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主讲教师: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统一的 ,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 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某一自然地理 要素的变化
其他要素 的改变 整个地理环境 状态的改变
案例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 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 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 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这种 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 统一变化形成的,说明自然地 理各要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发展 植被被大量砍伐,土壤受流 演化具有整体性。 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 表面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 降,植被生长慢,气候变得 干旱,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 沟谷,沟谷不断加深扩大, 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一: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矿 物燃料 砍伐森林 植 被
大气 co2 增 多
气 温 升 高
大 气
气 候 变 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水
海 平 面 上 升
淹没 沿海 低地 地貌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净化 空气
涵养 水源
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水土流失加剧
保持水土
补充土壤 有机质
腐殖质减少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森林 面积 锐减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四: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