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理中汤(又名理中丸、人参汤)

理中汤(⼜名理中丸、⼈参汤)【原⽂】1.霍乱,头痛发热,⾝疼痛,热多欲饮⽔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386)2.⼤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伤寒论》(396)3.胸痹,⼼中痞⽓,⽓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枳实薤⽩桂枝汤主之;⼈参汤亦主之。
《⾦匮要略·胸痹⼼痛短⽓病脉证并治第九》【组成与⽤法】⼈参⼲姜⽢草,炙⽩术各三两以四物依两数切,⽤⽔⼋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姜三两。
下多者,还⽤术。
悸者,加茯苓⼆两。
渴欲得⽔者,加术⾜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参⾜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姜⾜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枚。
服汤后,如⾷顷,饮热粥⼀升许,微⾃温,勿发揭⾐被。
【功效】温中健脾。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5年8⽉2⽇。
黄某,⼥,35岁,⽉经紊乱近3个⽉,⽉经按期于7⽉22⽇来潮,⾄今12天未净,经量多,经⾊鲜,夹少量⾎块,⽆不适症状。
带下⽆殊,纳可,寐安,⼤便秘结。
8⽉1⽇⾎常规检查提⽰:⾎⼩板 36~74×109/L(正常值100~300×109/L),⾎⼩板压积 0.08(正常值0.12~0.212)。
B超检查:⼦宫三径46mm×41mm×49mm,⼦宫内膜厚度4mm,宫内节育环位置正常。
⽉经史:16岁初潮,27~30天⼀周期,3~10天净。
⽣育史:1-0-2-1。
⾆偏淡嫩,苔薄腻,脉细软。
西医诊断:⾎⼩板减少症。
治法:温中健脾⽌⾎。
⽅剂: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味。
党参15g ⽩术9g 炮姜5g 炙⽢草6g 炙黄芪15g 桂枝6g ⽩芍12g 饴糖(冲)30g ⼤枣6个,3剂。
⼆诊:2005年8⽉5⽇。
经⽔8⽉4⽇晚上净,左侧头痛,⾆脉如上。
治法:补益⽓⾎。
⽅剂:归脾汤(《济⽣⽅》)加⽣⽩芍10g、蔓荆⼦10g、珍珠母20g,5剂。
白术的功效及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的功效及作用及食用方法白术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中药药材。
食用白术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白术的功效及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对你有用!白术的功效及作用用于脾胃虚弱:(1)食少、虚胀、便溏、神疲乏力,为补气健脾的常用药,配人参、茯苓等,如四君子汤。
(2)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泄泻,配干姜、人参,如理中汤。
(3)脾虚湿滞,泄泻便溏,配党参、扁豆、茯苓等,如参苓白术散2、用于脾虚水停所致的痰饮、水肿,为痰饮水肿的良药(1)痰饮证,配桂枝、茯苓,以达到化痰饮之功效(2)水肿,小便不利,配茯苓、泽泻,起到燥湿利水之功效3、用于气虚自汗,常与黄芪、浮小麦等配用4、用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常与党参、砂仁等配用。
白术的食用方法1、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3、焦白术: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4、土炒白术: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
(每白术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在《本草蒙筌》中记载:“白术咀后,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润过陈壁土和炒。
”;在《本草备要》中记载“白术,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这也白术的两大食用方法。
可见,白术入食,历来已久。
白术可以泡水喝吗答案是肯定的。
白术药性平和,是去湿的上品。
中医建议,体内有湿气的人不妨用白术煮水喝,可以有效祛除湿气。
中医有一种祛湿方法就是燥湿,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方法。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总结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湿,通过排尿的方法排出体内多余的湿,利湿祛湿方法为:用茯苓10克,白术10克煮水服用。
白术泡水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加味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说到加味理中汤,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
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干葛川芎各等分【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多,及啖炙博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处方】人参白术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红细辛北五味子各等分【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化痰止咳。
治肺胃俱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空腹时服。
曾经解利者通用。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处方】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吴茱萸肉桂当归陈皮厚朴各等分【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躁热烦渴者。
【用法用量】浸冷水中,或煎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摘录】《理瀹骈文》【处方】理中汤加陈皮、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胃感寒,呕吐不止。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处方】人参3钱,白术1钱5分,干姜1钱(炮),甘草8分,肉桂8分,陈皮1钱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寒,直中阴经,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呕吐不渴,脉沉迟无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临服加木香(磨)1匙,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处方】潞参5钱,白术3钱(土炒),炮姜1钱,附子2钱,扁豆3钱(炒),小半夏2钱,归身3钱(土炒),砂仁1钱半(炒),焦楂1钱半,木香5分(研),粟壳1钱半(蜜炙焦),生草8分,乌梅炭1钱,川朴5分(炒)。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偶得暑热痢病,误服凉下太过之药,脾胃受伤,日久不能除根,仍然腹痛痢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处方】西党参3钱,野于术2钱,炙草2分,干姜(炒黑)6分,归身1钱半,大枣3枚。
【功能主治】小产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华氏医方汇编》卷五【处方】人参2钱或5、6钱,白术2钱或5、6钱,扁豆(炒,研)2钱,陈皮1钱,干姜(炒)2钱,甘草(炙)1钱,当归2钱(滑泄者,土炒),木香4分,白豆蔻(去壳炒)1钱,茯苓2钱,白芥子(炒,研)8分。
附子理中汤的历史典故

附子理中汤的历史典故附子理中汤出自明朝方贤著的《奇效良方》中,构成药材: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各10克,炙甘草5克。
适应证: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经常会有一些慢性腹泻的患者来我这看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再好的身体,也会难以忍受慢性的消耗、作痛的腹部,以及外出常频繁跑厕所的尴尬。
从西医的角度说,导致腹泻的因素有:情志、微生物感染等;而中医认为此病属于“泄泻”“痢疾”“肠风”“脏毒”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在牌胃和大小肠,脾虚、湿浊为该病的主要诱因。
找出病因后,治疗的过程中要做到标本兼顾,温中健脾,涩肠止利,化浊,我选择的基本方为“附子理中汤”,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
一天,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女性带着自己的母亲来看病,她的母亲来看望她。
为了让食物更可口些,女孩烹调的食用油太多了,吃了一顿饭后,母亲就开始消化不良,要去厕所。
从吃过饭到来到我的诊所之前短短的几个小时,就去卫生间达到五次。
女儿担心母亲这样下去会脱水,便带她到我这里。
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发现她面色很白,神疲倦怠,好像连走路都要扶一把了,再看看舌苔,舌淡,苔薄白,把把脉,则脉沉细弱。
我问她是不是喜欢喝温热的食物,特别怕冷。
她说,你怎么知道,在家就知道吉林很冷,可没想到这么冷,把能穿的厚的衣服都穿上了,还觉得冷。
另外,她还说,在家里解大便的次数也比较多,一天有三四次,大多是清晨四五点钟的样子,一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就要立刻起床去厕所,解完大便后症状就消失了。
还有一种现象比较奇怪的是,每次吃完饭后,必然会要去厕所解大便,可人必须要吃饭,只好是这边吃完,那边拉,这种症状一拖就是二十多年,如果碰上次数特别多,就吃点止泻药,次数就会减少。
时好时坏,除了人瘦点之外,也没有其他毛病,她也没有在意。
根据她的表述,这属于牌肾阳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
我让她停服其他止泻的西药,给她开了6剂附子理中汤,用水煎服。
一个星期后,她的女儿再次来到我的诊室,高兴地说,母亲腹泻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以前每次腹泻前肚子都会咕噜咕噜响,现在也好了不少,只是,母亲明天就要回老家了,需不需要带点药回去?我为给她开了3剂附子理中汤,加炒淮山15克,黄芪20克。
【中医十大类方】理中汤

【中医十大类方】理中汤人参三两(15g)白术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
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
《伤寒论》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
《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
《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
《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
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
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
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
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
这里的里,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
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
理中汤证如下: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
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
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
白术——脾虚便秘大量用它能解决

白术——脾虚便秘大量用它能解决白术一药,习惯用于健脾燥湿,名方四君子汤中即取其意。
而《本草正义》却赞其“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万无伤阴之虑”。
我要谈的正是这一点。
大家用白术一般考虑苦温燥湿的多,而大多数健脾燥湿止泻的方子都少不了白术,有的加注用土炒白术。
实际上,白术的燥湿作用并不强,炒后也许好一些。
健脾燥湿最好的是苍术,腹泻时用30~50g,可立即起效。
白术则不一定。
我认为,白术生津的作用更强些。
临床上我常用其治疗脾虚便秘证收效甚捷。
《金匮要略》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去桂加白术汤方:白术2两,附子1两,甘草1两,生姜1.5两,大枣6枚。
方中白术量最大,仲景此意甚明。
由于汗多伤津导致脾虚便秘,就加白术生津润肠通便。
可以说张仲景是第一个提出用白术生津通便的。
对此现代已故中医大家程门雪、任应秋等人的解释我认为都是错误的,并且还质疑仲景条文是错误的,而没有从临床实践角度去考虑,只是囿于苦温燥湿,故而出现了这种错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北京已故四小名医魏龙骧,通过临床实践,首先提出白术的主要作用是健脾生津,并将其用于脾虚便秘证,得到全国很多有识之士赞赏并验证,开创了白术新用之先河。
我也是从这里开始改变了对白术的狭隘认识,并从此将大剂量生白术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时少则30g,多则150g,并取得了屡用屡效的佳绩。
魏龙骧有一则医案:“高龄患便秘者实为不少。
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更兼便秘。
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
此乃命门火衰,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
处方以生白术60g为主,加肉桂3g,佐以厚朴6g,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
类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例举。
”魏龙骧还谈到:“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
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
理中汤临床应用综述

理中汤临床应用综述发表时间:2020-08-11T07:02:47.516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7期作者:张鼎哲1 刘朝霞*1(通讯作者)赵阳2 [导读] 理中汤(丸)首次记载于汉代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的功效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2青冈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绥化市青冈县 151600摘要:理中汤(丸)首次记载于汉代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的功效。
原方主治为中焦阳虚,寒湿内阻等,清阳不升,浊气上逆等太阴脾虚寒证。
本方用途甚为广泛,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病证,同时用于内科及儿科、妇科、男科等病证的治疗,表明理中汤(丸)的确为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疗效值得推崇的中医经典方剂。
关键词:理中汤(丸);治疗案例;综述理中汤(丸)首次记载于汉代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第386条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丸)主之”。
本方又称为人参汤(见于《金匮要略》卷上)、治中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本方的方药组成为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之证以及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等症。
本方中人参: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干姜: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下利;白术:气味甘温,无毒。
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
除热,消食;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本方虽然只有四位药物组成,但配伍精妙,功专温中祛寒,健脾燥湿,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各科疾病,收效甚佳。
现将近年来理中汤(丸)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1.临床报道1.1循环系统:张赐兴等[1]以理中汤为主方(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临证化裁治疗脾胃阳虚型心悸患者60例,治疗前后病情好转程度有明显差异性,1个疗程(28天)后总有效率达91.7%。
理中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

14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2月第12期1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122020骨折部位进行手法按摩或者进行闭合复位,然后通过影像学参照治疗结果,在常规治疗后结合接骨紫金丹继续进行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的疼痛指数和肿胀的消失时间.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接骨紫金丹的主要中药成分有大黄、当归、土鳖虫、骨碎补、地龙等.从中医的药理学来讲,骨碎补可改善身体的糖类和蛋片代谢,从而促进蛋白的钙化.加速新骨的形成;当归具有补气的功效,可补脾补肾、益气固表;地龙具有通络、利尿的功效。
结合多种名贵的中药材,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使新骨进行再生,达到痊愈的目的叫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接骨紫金丹使AKP的活性增加,对骨折患处有一定的消肿作用,可促进愈合。
因此,接骨紫金丹是一种便捷、安全的中医治疗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4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接骨紫金丹治疗,可有效改善住院时间及消肿时间,加速创面愈合.减轻临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综上.将接骨紫金丹用于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住院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促进骨折愈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曾政,蔡亲峰,周宗波,等.补肾接骨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6):625-627.[2]韩亚力,罗奕,曾佳学.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竄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7):1707-1710.⑶高金宝,石晓云,张沉冰,等.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31-34.理中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张川孙宏文**通讯作者:孙宏文(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观察理中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术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白术理中汤。
【处方】
茯苓、白术、甘草(炙)、干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
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4钱,水煎服。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白术理中汤的一些介绍,不过要注意,虽然白术理中汤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