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习题(日照实验高中导学案)

合集下载

精选新版2020高考数学专题训练《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完整版考核题(含答案)

精选新版2020高考数学专题训练《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完整版考核题(含答案)

2019年高中数学单元测试卷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过点A (1,-1)、B (-1,1)且圆心在直线x +y -2=0上的圆的方程是( )A .(x -3)2+(y +1)2=4B .(x +3)2+(y -1)2=4C .(x -1)2+(y -1)2=4D .(x +1)2+(y +1)2=4(2001全国文2)二、填空题2.一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为43,且过点()1,2P ,则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

3.过点(1,2)P 且与直线210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4.已知两条直线y =ax -2和y =(a +2)x +1互相垂直,则a 等于________.解析:∵直线y =ax -2和y =(a +2)x +1互相垂直,∴a ·(a +2)=-1,∴a =-1.5.若直线l :y =kx -1与直线x +y -1=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解析:解法一:由⎩⎪⎨⎪⎧ y =kx -1x +y -1=0,得⎩⎪⎨⎪⎧ x =2k +1y =k -1k +1.由题意知⎩⎪⎨⎪⎧ 2k +1>0k -1k +1>0,∴k >1.解法二:直线l 过定点(0,-1),由数形结合知k >1.6.已知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的半径为1,C 为弧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半径OA ,OB 上.若CD 2+CE 2+DE 2=269,则OD +OE 的最大值是________.7.过平面区域202020x y y x y -+≥⎧⎪+≥⎨⎪++≤⎩内一点P 作圆22:1O x y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记APB α∠=,则当α最小时cos α= ▲ .8.直线(1)2x m y m ++=-与28mx y +=-垂直,则m =___▲___.9.已知04,k <<直线1:2280l kx y k --+=和直线222:2440l x k y k +--=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 四边形,则使得这个四边形面积最小的k 值为10.已知圆C l :22(1)(1)1x y ++-=,圆C 2与圆C 1关于直线x -y -l =0对称,则圆C 2的方程为 .11.如图所示,有一块半径长为1米的半圆形钢板,现要从中截取一个内接等腰梯形部件ABCD ,设梯形部件ABCD 的面积为y 平方米.(I)按下列要求写出函数关系式:①设2CD x =(米),将y 表示成x 的函数关系式;②设()BOC rad θ∠=,将y 表示成θ的函数关系式(II)求梯形部件ABCD 面积y 的最大值.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过原点的直线l 与圆C :22(3)(1)4x y -+-=交于M 、N 两点,若MN ≥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已知直线3430x y +-=与直线6140x my ++=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14. 设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线段AB 中点M(2,−1),则线段AB 长为____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450x y +-=与圆224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等于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M (0,3),直线l : x +y -4=0,点N (x ,y )是圆C :x 2+y 2-2x -1=0上的动点,MA ⊥l ,NB ⊥l ,垂足分别为A 、B ,则线段AB 的最大值为 ▲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圆22(1)4x y +-=上存在A ,B 两点关于点(1,2)P 成中心对称,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18.经过圆x 2+y 2+2x =0的圆心,且与直线x +y =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是 ▲ .19.已知圆 C 与直线 0x y -= 及 40x y --= 都相切,且圆心在直线 0x y += 上,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三、解答题20.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极坐标系中,求圆4sin ρθ=上的点到直线cos 4πρθ⎛⎫+= ⎪⎝⎭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cos 4πρθ⎛⎫+= ⎪⎝⎭21. (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函数()ln f x a b x =-(,a b R ∈),其图像在x e =处的切线方程为0x ey e -+=.函数()(0)k g x k x =>,()()1f x h x x =-. (Ⅰ)求实数a 、b 的值;(Ⅱ)以函数()g x 图像上一点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C ,若圆C 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到原点O 的距离为1,求k 的取值范围;(Ⅲ)求最大的正整数k ,对于任意的(1,)p ∈+∞,存在实数m 、n 满足0m n p<<<,使得()()()h p h m g n ==.22.(本题满分14分)已知圆心()(1,2)0,1C ,且经过点(Ⅰ)写出圆C 的标准方程;(Ⅱ)过点(2,1)P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及切线的长.23.已知圆22:()(2)4(0)C x a y a -+-=>及直线:30l x y -+=. 当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 求(1)a 的值; (2)求过点(3,5)并与圆C 相切的切线方程.24.(本小题满分14分)设圆满足:①截y 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 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之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20l x y -=,求该圆的方程.25. 已知圆C 经过P (4,– 2),Q (– 1,3)两点,且在y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径小于5.(1)求直线PQ 与圆C 的方程.(2)若直线l ∥PQ ,且l 与圆C 交于点A 、B ,90AOB ∠=︒,求直线l 的方程.26.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经过坐标原点和点P (1,1),并且圆心在直线2x +3y +1=0上;(2)已知一圆过P (4,-2),Q (-1,3)两点,且在y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3,求圆的方程.27.求直线l 1:y =2x +3关于直线l :y =x +1对称的直线l 2的方程.28.已知圆22:(1)(2)25C x y -+-=及直线:(21)(1)74()l m x m y m m R +++=+∈(1)求证:不论m 取何值,直线l 与圆C 恒相交;(2)求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现场的最小值及此时的直线方程29.已知对直线l 上任意一点(,)x y ,点(42,3)x y x y ++也在直线l 上,求直线l 的方程。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圆综合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圆综合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直线与圆综合(定点、定值、最值问题)一、解答题1.已知圆()222:2(0)M x y r r +-=>与曲线()():23430C y x y --+=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1)求圆M 的方程;(2)已知点Q 是x 轴上的动点,QA ,QB 分别切圆M 于A ,B 两点.①若42AB =,求MQ 及直线MQ 的方程; ②求证:直线AB 恒过定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过坐标原点且圆心在曲线上.(1)若圆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不同于原点O),求证:的面积为定值; (2)设直线与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求圆M 的方程;(3)设直线与(2)中所求圆交于点E 、F , P 为直线x=5上的动点,直线PE ,PF 与圆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G ,H ,且G ,H 在直线异侧,求证:直线GH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3.已知圆22:2O x y +=,直线:2l y kx =-. (1)若直线l 与圆O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当2AOB π∠=时,求k 的值.(2)若1,2k 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过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PC PD ,切点为,C D ,探究:直线CD 是否过定点;(3)若,EF GH 为圆22:2O x y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1,2M ⎛⎫ ⎪ ⎪⎝⎭,求四边形FGFH 的面积的最大值.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两个定点()1,0A 、()4,0B ,满足2PB PA =的点(),P x y 形成的曲线记为Γ.(1)求曲线Γ的方程;(2)过点B 的直线l 与曲线Γ相交于C 、D 两点,当⊿COD 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 的方程(O 为坐标原点); (3)设曲线Γ分别交x 、y 轴的正半轴于M 、N 两点,点Q 是曲线Γ位于第三象限内一段上的任意一点,连结QN 交x 轴于点E 、连结QM 交y 轴于F .求证四边形MNEF 的面积为定值.5.已知圆22:9O x y +=,直线1l :x =6,圆O 与x 轴相交于点A B 、(如图),点P (-1,2)是圆O 内一点,点Q 为圆O 上任一点(异于点A B 、),直线A Q 、与1l 相交于点C .(1)若过点P 的直线2l 与圆O 相交所得弦长等于,求直线2l 的方程; (2)设直线BQ BC 、的斜率分别为BQ BC k k 、,求证:BQ BC k k ⋅为定值.6.已知圆C 经过点()()0,2,2,0A B ,圆C 的圆心在圆222x y +=的内部,且直线3450x y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为3点P 为圆C 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直线PA 与x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y 轴交于点N . (1)求圆C 的方程;(2)求证:AN BM 为定值;(3)当PA PB 取得最大值时,求MN .7.如图,已知定圆22:(3)4C x y +-=,定直线:360m x y ++=,过(1,0)A -的一条动直线l 与直线相交于N ,与圆C 相交于P ,Q 两点,M 是PQ 中点. (Ⅰ)当l 与m 垂直时,求证:l 过圆心C ; (Ⅱ)当||23PQ =时,求直线l 的方程;(Ⅲ)设t AM AN =,试问t 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 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8.已知圆,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都过点,(1)当时,若圆心为的圆和圆外切且与直线都相切,求圆的方程;(2)当时,记被圆所截得的弦长分别为,求:①的值;②的最大值.9.已知圆C :()2244x y +-=,直线l :()()31140m x m y ++--= (Ⅰ)求直线l 所过定点A 的坐标;(Ⅱ)求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最短时m 的值及最短弦长;(Ⅲ)已知点()3,4M -,在直线MC 上(C 为圆心),存在定点N (异于点M ),满足:对于圆C 上任一点P ,都有PM PN为一常数,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 的坐标及该常数。

202223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步练习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02223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步练习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一涵洞的横截面是半径为5 m的半圆,则该半圆的方程是()A.x2+y2=25B.x2+y2=25(y≥0)C.(x+5)2+y2=25(y≤0)D.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变化而变化2.在平面内,A,B是两个定点,C是动点,若=2,则点C的轨迹为()A.椭圆B.射线C.圆D.直线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其中一腰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4,2),B(-2,0),|AB|=|AC|,则另一腰的一个端点C的轨迹方程是()A.x2+y2-8x-4y=0B.x2+y2-8x-4y-20=0(x≠-2,x≠10)C.x2+y2+8x+4y-20=0(x≠-2,x≠10)D.x2+y2-8x-4y+20=0(x≠-2,x≠10)4.(2022四川内江第六中学高二月考)当点P在圆x2+y2=1上变动时,它与定点Q(3,0)相连,线段PQ 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A.(x-3)2+y2=1B.(2x-3)2+4y2=1C.(x+3)2+y2=4D.(2x+3)2+4y2=45.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条件|PA|=2|PB|,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πB.4πC.8πD.9π6.过点A(8,0)的直线与圆x2+y2=4交于点B,则线段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7.已知:四边形ABCD,|AB|2+|CD|2=|BC|2+|AD|2.求证:AC⊥BD.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8.在直角三角形ABC中,D是斜边AB的中点,P为线段CD的中点,则=()A.2B.4C.5D.109.在△ABC中,D为BC边上任意一点(D与B,C不重合),且|AB|2=|AD|2+|BD|·|DC|.则△ABC为()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都不对10.已知圆C:x2+y2-8x-6y+16=0,过点P(4,1)的直线与圆C交于点M,N,线段MN的中点为Q.则点Q 的轨迹方程为.11.正方形ABCD与点P在同一平面内,已知该正方形的边长为1,且|PA|2+|PB|2=|PC|2,则|PD|的取值范围为.12.如图,已知点A,B,C共线,△ABD和△BCE是在直线AC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用坐标法证明:|AE|=|CD|.13.(2022四川成都云教联盟高二联考)(1)已知AD是△ABC边BC的中线,用坐标法证明:|AB|2+|AC|2=2(|AD|2+|DC|2).(2)已知动点C与两个定点A(0,0),B(3,0)的距离之比为,若△ABC边BC的中点为D,求动点D的轨迹方程.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14.一艘轮船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为30 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参考答案2.7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1.D由于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同,因此该半圆的方程也不同,故选D.2.C以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a,0),B(a,0),C(x,y),则=(x+a,y),=(x-a,y).由=2,得(x-a)(x+a)+y2=2,即x2+y2=a2+2,所以点C的轨迹为圆.3.B设C(x,y),由|AB|=|AC|,得(4+2)2+(2-0)2=(x-4)2+(y-2)2,即x2+y2-8x-4y-20=0.又点B与点C不重合且B,C,A不共线,所以x≠-2,x≠10.故选B.4.B设线段PQ的中点M(x,y),点P与定点Q(3,0)相连,则P(2x-3,2y).点P在圆x2+y2=1上变动时,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2x-3)2+4y2=1.故选B.5.B设P点的坐标为(x,y),因为两定点A(-2,0),B(1,0),且动点P满足|PA|=2|PB|,则(x+2)2+y2=4[(x-1)2+y2],整理得(x-2)2+y2=4,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以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4π.故选B.6.(x-4)2+y2=1设点P的坐标为(x,y),点B为(x1,y1),由题意,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1=2x-8,y1=2y,故(2x-8)2+(2y)2=4,化简得(x-4)2+y2=1.即线段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x-4)2+y2=1.7.证明如图,以AC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点B垂直于AC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顶点坐标分别为A(a,0),B(0,b),C(c,0),D(x,y),∵|AB|2+|CD|2=|BC|2+|AD|2,∴a2+b2+(x-c)2+y2=b2+c2+(x-a)2+y2,化简得(a-c)x=0.∵a≠c,即a-c≠0,∴x=0,即D在y轴上,∴AC⊥BD.8.D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C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设B(a,0),A(0,b),则D,P.则=10.故选D.9.A如图所示,作AO⊥BC,垂足为O,以BC所在直线为x轴,OA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0,a),B(b,0),C(c,0),D(d,0)(b<d<c).因为|AB|2=|AD|2+|BD|·|DC|,所以b2+a2=d2+a2+(d-b)(c-d),所以-(d-b)(b+d)=(d-b)(c-d).又因为d-b≠0,所以-b-d=c-d,即-b=c,所以|OB|=|OC|.又AO⊥BC,故△ABC为等腰三角形.10.(x-4)2+(y-2)2=1(1)由圆C:(x-4)2+(y-3)2=9方程可知(4-4)2+(1-3)2=4<9,故点P(4,1)在圆C内.∵弦MN过点P,Q是MN的中点,则CQ⊥MN,∴点Q的轨迹是以CP为直径的圆,线段CP的中点为(4,2),故其方程为(x-4)2+(y-2)2=1.11.[2-,2+]以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0,0),B(1,0),C(1,1),D(0,1).设点P(x,y),则由|PA|2+|PB|2=|PC|2,得x2+y2+(x-1)2+y2=(x-1)2+(y-1)2,整理得x2+(y+1)2=2,即点P 的轨迹是以点M(0,-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圆心M到点D的距离为|MD|=2,所以|PD|min=2-,|PD|max=2+,所以|PD|的取值范围是[2-,2+].12.证明如图,以点B为坐标原点,直线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D和△BCE的边长分别为a,c,则A(-a,0),C(c,0),D-a,E,∴|AE|=,|CD|=,∴|AE|=|CD|.13.解(1)以BC边为x轴,线段B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x,y),B(-b,0),C(b,0),其中b>0,所以|AB|2+|AC|2=(x+b)2+y2+(x-b)2+y2=2(x2+y2+b2),2(|AD|2+|DC|2)=2(x2+y2+b2),故|AB|2+|AC|2=2(|AD|2+|DC|2).(2)设C(m,n),由,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m2+n2+6m-9=0(m≠±3-3或n≠0).设D(x,y),则C(2x-3,2y),将C(2x-3,2y)代入m2+n2+6m-9=0,可得(2x-3)2+(2y)2+6(2x-3)-9=0,整理得x2+y2=.14.解以台风中心为坐标原点,以东西方向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其中取10km为单位长度,则受台风影响的圆形区域所对应的圆的方程为x2+y2=9, 港口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0,4),轮船的初始位置所对应的点的坐标为(7,0),则轮船航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为=1,即4x+7y-28=0,圆心(0,0)到航线4x+7y-28=0的距离d=,而半径长r=3,因为>3,所以直线与圆相离.故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2021-2022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课堂精练苏教版必修

2021-2022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课堂精练苏教版必修

2021-2022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课堂精练苏教版必修1.下列说法:①若直线l1与l2的斜率相等,则l1∥l2;②若直线l1∥l2,则两直线的斜率相等;③若直线l1,l2的斜率均不存在,则l1∥l2;④若两直线的斜率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⑤若直线l1∥l2,且l1的斜率不存在,那么l2的斜率也不存在.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__.2.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3.已知{(x,y)|ax+y+b=0}∩{(x,y)|x+ay+1=0}=∅,则a,b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4.已知两点M(2,2),N(5,-2),点P在x轴上,且∠MPN=90°,则P点坐标为__________.5.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直线l1经过点A(3,2),B(a,-1),且l1与l垂直,直线l2:2x+by+1=0与直线l1平行,则a+b=__________.6.(1)菱形ABCD的两对角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m+1)x+y-2=0和3mx+(m+1) y -4=0,则m的值为__________.(2)直线x+3y-7=0和kx-y-2=0与x轴、y轴正向所围成的四边形有外接圆,则k 的值为__________.7.(1)过原点作直线l的垂线,若垂足为A(-2,3),求直线l的方程.(2)三角形三个顶点是A(4,0),B(6,7),C(0,3),求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3)光线从点M(-2,3)射到x轴上一点P(1,0)后被x轴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8.求与直线4x-3y+5=0垂直,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周长为10的直线方程.9.已知A,B,C,D按逆时针方向排列,A(0,3),B(-1,0),C(3,0),求D点的坐标,使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1.2 ①③中的直线可能重合,②中的直线l1,l2的斜率可能不存在,④⑤正确.2.60°由直线x+y-1=0得,得,即,所以α=60°.3.当a=1时,b≠1;当a=-1时,b≠-1 由题意,知直线ax+y+b=0与x+ay+1=0平行,∴有a2-1=0.∴a=±1.当a=1时,b≠1;当a=-1时,b≠-1.4.(1,0),(6,0) 设P坐标为(x,0),则k PM·k PN=-1,即,∴x=1或x=6.∴P(1,0),P(6,0).5.8 l的斜率为k=tan 45°=1,∴kl1=-1,.∴a=6.由l1∥l2,∴,b=2.∴a+b=6+2=8.6.(1)或-1 (2)3 (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的方程的系数满足(m+1)·3m+1·(m+1)=0,即3m2+4m+1=0.解得m=-1或(2)∵四边形有外接圆,∴由圆内接四边形的内对角互补知两已知直线互相垂直.∴1·k+3·(-1)=0,即k=3.7.解: (1)如图,∵,且OA⊥l,∴l 的斜率为. 于是l 的方程为. 整理得2x -3y +13=0.(2)∵,∴与AB 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故方程为2x +7y +m =0的形式,代入点C 坐标得m =-21.(也可由点斜式求,由,得2x +7y -21=0.)∴AB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 +7y-21=0.(3)如图,由条件可知M 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M ′(-2,-3)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 ∴反射光线的斜率为.∴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x -1,即x -y -1=0. 8.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b =0, 令x =0,得,即A ;令y =0,得,即. 又∵三角形周长为10,即OA +OB +AB =10,∴1043b b -+-=.解之得b =±1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 +4y +10=0或3x +4y -10=0.9.解:由直角梯形的知识知,若ABCD 为直角梯形,则必有一边垂直于与它相邻的两边,且这一边与它相对的边不平行,因此可设出点D (x ,y ),将各边斜率表示出来之后,建立斜率之间的关系即可.设所求点D 的坐标为(x ,y ),如图所示,由于k AB =3,k BC =0,∴k AB ·k BC =0≠-1,即AB 与BC 不垂直,故AB ,BC 都不可作为直角梯形的直角腰. (1)若CD 是直角梯形的直角腰,则BC ⊥CD ,AD ⊥CD , ∵k BC =0,∴CD 的斜率不存在,从而有x =3.又k AD =0,∴,即y =3,此时AB 与CD 不平行,故所求点D 的坐标为(3,3).(2)若AD是直角梯形的直角腰,则AD⊥AB,AD⊥CD,∵,,又由于AD⊥AB,∴又AB∥CD,∴,解上述两式可得18595xy⎧=⎪⎪⎨⎪=⎪⎩此时AD与BC不平行.综上,可知使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的点D的坐标为(3,3)或.25616 6410 搐34100 8534 蔴32398 7E8E 纎a30443 76EB 盫~29550 736E 獮31952 7CD0 糐 30528 7740 着21151 529F 功-LD'。

导学案组合(日照实验高中导学案)

导学案组合(日照实验高中导学案)

日照实验高中2007级导学案——计数原理1.2.2.1组合及组合数公式学习目标: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学习重点难点:组合意义的理解和组合数公式的掌握。

自主学习: 一.课堂引入:1.复习排列的有关内容:定 义特 点相同排列公 式排 列以上由学生口答.2.提出问题: 示例1: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示例2: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引导观察:示例1中不但要求选出2名同学,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示例2只要求选出2名同学,是与顺序无关的. 引出课题:组合..问题. 二.新课探究1.组合的概念: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注:1.不同元素 2.“只取不排”——无序性 3.相同组合:元素相同 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⑴ 从A 、B 、C 、D 四个景点选出2个进行游览;(组合)⑵ 从甲、乙、丙、丁四个学生中选出2个人担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排列)2.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n C 表示. 例如:示例2中从3个同学选出2名同学的组合可以为:甲乙,甲丙,乙丙.即有323=C 种组合. 又如:从A 、B 、C 、D 四个景点选出2个进行游览的组合:AB ,AC ,AD ,BC ,BD ,CD 一共6种组合,即:624=C 在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去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关键是看是否与顺序有关.那么又如何计算mnC 呢?教师备课 学习笔记3.组合数公式的推导⑴提问:从4个不同元素a ,b ,c ,d 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34C 是多少呢?启发: 由于排列是先组合再排列.........,而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34A 可以求得,故我们可以考察一下34C 和34A 的关系,如下:组 合 排列 dcbcdb bdc dbc cbd bcd bcddca cda adc dac cad acd acd dba bda adb dab bad abd abdcba bca acb cab bac abc abc,,,,,,,,,,,,,,,,,,,,→→→→由此可知:每一个组合都对应着6个不同的排列,因此,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34A ,可以分如下两步:① 考虑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共有34C 个;② 对每一个组合的3个不同元素进行全排列,各有33A 种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得:34A =⋅34C 33A ,所以:333434A A C =.⑵ 推广: 一般地,求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mn A ,可以分如下两步:① 先求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mn C ;② 求每一个组合中m 个元素全排列数m m A ,根据分布计数原理得:m n A =m n C mm A ⋅⑶ 组合数的公式:!)1()2)(1(m m n n n n AA Cm mmn m n+---==或 )!(!!m n m n C m n-= ),,(n m N m n ≤∈*且三.例题解析:例1. 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3同学,每人各得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 法? 略解:90222426=⋅⋅C C C 例2.4名男生和6名女生组成至少有1个男生参加的三人实践活动小组,问组成方法共有多少种?解法一:(直接法)小组构成有三种情形:3男,2男1女,1男2女,分别有34C ,1624C C ⋅,2614C C ⋅,所以一共有34C +1624C C ⋅+2614C C ⋅=100种方法. 教师备课 学习笔记解法二:(间接法)10036310=-C C例3.100件产品中有合格品90件,次品10件,现从中抽取4件检查. ⑴ 都不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⑵ 至少有1件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⑶ 不都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解:⑴ 2555190490=C ;⑵ 13660354101903102902103901104904100=+++=-CCC CC CC CC;⑶ 39210154901103902102903101904104100=+++=-C C C C C C C C C .例4.从编号为1,2,3,…,10,11的共11个球中,取出5个球,使得这5个球的编号之和为奇数,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分为三类:1奇4偶有4516C C ;3奇2偶有2536C C ;5奇1偶有56C 所以一共有4516C C +2536C C +23656=C .例5.现有8名青年,其中有5名能胜任英语翻译工作;有4名青年能胜任德语翻译工作(其中有1名青年两项工作都能胜任),现在要从中挑选5名青年承担一项任务,其中3名从事英语翻译工作,2名从事德语翻译工作,则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我们可以分为三类:① 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有2324C C ; ② 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从事德语翻译工作,有1334C C ; ③ 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不从事任何工作,有2334C C .所以一共有2324C C +1334C C +2334C C =42种方法. 课堂巩固:1.计算:⑴ 47C ⑵ 710C 2.求证:11+⋅-+=m nmn Cmn m C3.设,+∈N x 求321132-+--+x x x x C C 的值.4.甲、乙、丙三人值周,从周一至周六,每人值两天,但甲不值周一,乙不值周六,问可以排出多少种不同的值周表 ? 教师备课学习笔记教师备课学习笔记归纳反思:合作探究:6本不同的书全部送给5人,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变题1:6本不同的书全部送给5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变题2:5本不.同的书全部送给6人,每人至多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变题3:5本相.同的书全部送给6人,每人至多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

立体几何初步导学案(日照实验高中导学案)1

立体几何初步导学案(日照实验高中导学案)1

日照实验高中2007级导学案-----立体几何初步一、课标要求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了解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会证明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知识再现: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确定平面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间内两直线的位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基本性质4:平行于直线的两条直线;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并且相同,那么这;(2)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__________的一条直线和___________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平行,(3)平面与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__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__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对第二章根本知识与方法总结与归纳,从整体上来把握本章,使学生根本知识系统化与网络化,根本方法条理化.通过小结与复习,对全章知识内容进展一次梳理,突出知识间内在联系,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上提高一步.采用分单元小结方式,让学生自己回忆与小结各单元知识.在此根底上,教师可对一些关键处予以强调.比方可重申解析几何根本思想——坐标法.并用解析几何根本思想串联全章知识,使全章知识网络更加清晰.指出本章学习要求与要注意问题.可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思考与交流〞有关内容.教师重申坐标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及分类与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本章中特殊地位.三维目标1.通过总结与归纳直线与直线方程、圆与圆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知识,对全章知识内容进展一次梳理,突出知识间内在联系,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上提高一步.2.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与思考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分类讨论思想与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根本思路与解题方法形成.教学难点:整理形本钱章知识系统与网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1.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送给大家这样一句话:疏浚源头流活水,承上根底梳理已整合;千寻飞瀑悬彩练,启下重点突破须提升.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总结复习,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刚完毕本章.引出课题.设计2.为了系统掌握第二章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111思考交流,画出本章知识构造.讨论结果:知识构造应用例如思路1例1直线l与直线3x+4y-7=0平行,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为24,求直线l方程.解:设l :3x +4y +m =0,那么当y =0时,x =-m 3;当x =0时,y =-m 4. ∵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为24,∴12·|-m 3|·|-m 4|=24.∴m=±24. ∴直线l 方程为3x +4y±24=0.点评: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0(m≠C).变式训练求满足以下条件直线方程:(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 +3y +12=0平行;(2)经过点Q(-1,3)且与直线x +2y -1=0垂直;答案:(1)2x +3y -1=0.(2)2x -y +5=0.例2求圆心在直线2x -y -3=0上,且过点A(5,2)与点B(3,-2)圆方程.分析:因为条件与圆心有关系,因此可设圆标准方程,利用圆心在直线2x -y -3=0上,同时也在线段AB 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交点得出圆心坐标,再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圆半径,从而得到方程.解:方法一:设圆方程为(x -a)2+(y -b)2=r 2,由条件得⎩⎪⎨⎪⎧ 2a -b -3=0,5-a 2+2-b 2=r 2,3-a 2+-2-b 2=r 2.解得⎩⎪⎨⎪⎧ a =2,b =1,r =10.所以圆方程为(x -2)2+(y -1)2=10. 方法二:因为圆过点A(5,2)与点B(3,-2),所以圆心在线段AB 垂直平分线上,线段AB 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12(x -4).设所求圆圆心C 坐标为(a ,b),那么有⎩⎪⎨⎪⎧ 2a -b -3=0,b =-12a -4.解得⎩⎪⎨⎪⎧ a =2,b =1.所以圆心C(2,1),r =|CA|=5-22+2-12=10.所以所求圆方程为(x -2)2+(y -1)2=10.点评:此题介绍了几何法求圆标准方程,利用圆心在弦垂直平分线上可得圆心满足一条直线方程,结合其他条件可确定圆心,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圆半径,从而得到圆标准方程.其实求圆标准方程,就是求圆圆心与半径,有时借助于弦心距、圆半径之间关系计算,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与难度.如果用待定系数法求圆方程,那么需要三个独立条件,“选标准,定参数〞是解题根本方法,其中选标准是根据条件选择恰当圆方程形式,进而确定其中三个参数.变式训练求经过两点A(-1,4)、B(3,2)且圆心在y 轴上圆标准方程.解:2+(y -b)2=r 2.∵该圆经过A 、B 两点,∴⎩⎪⎨⎪⎧ -12+4-b 2=r 232+2-b 2=r 2⎩⎪⎨⎪⎧ b =1r 2=10.所以圆方程是x 2+(y -1)2=10.方法二:线段AB 中点为(1,3),k AB =2-43--1=-12⎩⎪⎨⎪⎧ y =2x +1x =0,得⎩⎪⎨⎪⎧ x =0,y =1.故点(0,1)为所求圆圆心.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圆半径r =10.所求圆方程为x 2+(y -1)2=10.思路2例3自点A(-3,3)发出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x 2+y 2-4x -4y +7=0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解:(待定系数法)设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为y -3=k(x +3),那么反射点坐标为(-31+k k,0)(k 存在且k≠0). ∵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线l′所在直线方程为y =-k[x +31+k k], 即l′:y +kx +3(1+k)=0.∵圆(x -2)2+(y -2)2=1,且l′与圆相切,∴圆心到l′距离d =|2+2k +31+k |1+k2=1. ∴k=-34或k =-43. ∴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为3x +4y -3=0或4x +3y +3=0.点评:此题是方程思想典例,方法较多,无论那种方法都是设出适当未知数,列出相应方程求解,对光线问题解决,一般利用对称方法解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结果.变式训练 点A(0,2)与圆C :(x -6)2+(y -4)2=365,一条光线从A 点出发射到x 轴上后沿圆切线方向反射,求这条光线从A 点到切点所经过路程.解:设反射光线与圆相切于D 点.点A 关于x 轴对称点坐标为A 1(0,-2),那么光线从A 点到切点所走路程为|A 1D|在,Rt△A 1CD 中,|A 1D|2=|A 1C|2-|CD|2=(-6)2+(-2-4)2-365=36×95. ∴|A 1D|=1855,即光线从A 点到切点所经过路程是1855. 知能训练1.如果直线x +2ay -1=0与直线(3a -1)x -ay -1=0平行,那么a 等于( ) A .0 B.16C .0或 1D .0或16答案:D2.直线l 过点P(5,10),且原点到它距离为5,那么直线l 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x =5或3x -4y +25=03.直线x -2y +b =0与两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面积不大于1,那么b 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2,0)∪(0,2]4.经过点P(0,-1)作直线l ,假设直线l 与连接A(1,-2),B(2,1)线段没有公共点,那么直线l 斜率k 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答案:(-∞,-1)∪(1,+∞)5.直线l 1:mx +(m -1)y +5=0与l 2:(m +2)x +my -1=0互相垂直,那么m 值是__________.答案:m =0或m =-126.求经过点P(2,3)且被两条平行直线3x +4y -7=0与3x +4y +8=0截得线段长为32直线方程.解:因为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d =|-7-8|32+42=3, 所以所求直线与直线3x +4y -7=0夹角为45°.设所求直线斜率为k ,那么tan45°=|k --34||1+-34k|. 解得k =17或k =-7. 因此x -7y +19=0或7x +y -17=0为所求.6.直线l :3x +4y -10=0与曲线C :x 2+y 2-5y +p =0交于A ,B 两点,且OA⊥OB,O 为坐标原点,求实数p 值.解:直线l 与曲线C 方程联立,得⎩⎪⎨⎪⎧ 3x +4y -10=0,x 2+y 2-5y +p =0,消去x ,得25y 2-125y +100+9p =0.∴y 1y 2=100+9p 25. 同理,x 1x 2=16p -10025. ∵OA⊥OB,∴y 1y 2x 1x 2=-1. ∴100+9p2516p -10025=-1, 解得p =0.拓展提升设有半径为3 km 圆形村落,A 、B 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A 向东而B 向北前进,A 出村后不久,改变前进方向,斜着沿切于村落周界方向前进,后来恰好与B 相遇,设A 、B 两人速度都一定,其比为3∶1,问A 、B 两人在何处相遇?分析:首先建立适当坐标系,结合几何知识解题.由于是圆形村落,A 、B 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于是可以以村落中心为原点,以开场时A 、B 两人前进方向为x 、y 轴,建立坐标系,这就为建立解析几何模型创造了条件,然后再准确设元,列出方程.解:以开场时A 、B 两人前进方向为x 、y 轴,建立坐标系,由题意可设A 、B 两人速度分别为3v km/h ,v km/h ,再设A 出发x 0 h 后在点P 处改变前进方向,又经y 0 h 在点Q 处与B 相遇,那么P 、Q 两点坐标为(3vx 0,0),(0,v(x 0+y 0)),如以下图所示.由于A 从点P 到Q 行走时间是y 0 h ,于是由勾股定理有|OP|2+|OQ|2=|PQ|2,有(3vx 0)2+[v(x 0+y 0)]2=(3vy 0)2.整理,得(x 0+y 0)(5x 0-4y 0)=0.又x 0+y 0>0,所以5x 0=4y 0.①于是k PQ =0-v x 0+y 03vx 0-0=-x 0+y 03x 0.② 把①代入②得k PQ =-34.由于切线PQ 与y 轴交点Q 对应纵坐标v(x 0+y 0)值就是问题答案,于是转化为“当直线y =-34x +b 与圆相切时,求纵截距b 值〞.利用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圆半径,得4|b|32+42=3,解得b =154(b>0).因此A 、B 两人相遇位置是离村落中心正北334km 处.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复习本章知识,形成知识网络.2.解决与直线、圆有关问题.作业本章小结稳固与提高 6,7,9,11题.设计感想本节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两点:一是表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既有根底知识复习、基此题型联系,又为了满足高考要求,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本节课对此进展了归纳与总结.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加强横向沟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利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在课堂上进展解题方法讨论有助于活泼学生思维,促进发散思维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抓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总结解题规律,充分表达解析几何研究方法.教会学生思想方法比教会学生解题重要多.数学知识将来可能会遗忘,而数学思想方法会影响一个人一生.备课资料备选习题1.假设过定点M(-1,0)且斜率为k 直线与圆x 2+4x +y 2-5=0在第一象限内局部有交点,那么k 取值范围是( )A .0<k< 5B .-5<k<0C .0<k<13D .0<k<5 答案:A2.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x 2+y 2=1逆时针方向运动120°弧长到达Q 点,那么Q 坐标为( )A .(-12,32)B .(-32,-12)C .(-12,-32)D .(-32,12)答案:A3.过坐标原点且与x 2+y 2-4x +2y +52=0相切直线方程为( )A .y =-3x 或y =13x B .y =-3x 或y=-13xC .y =-3x 或y =-13x D .y =3x 或y=13x 解析:过坐标原点直线为y =kx ,与圆x 2+y 2-4x +2y +52=0相切,那么圆心(2,-1)到直线方程距离等于半径102,那么|2k +1|1+k 2=102,解得k =13或k =-3,∴切线方程为y =-3x 或y =13x.答案:A4.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3x -4y +5=0相切圆方程为( )A .(x -2)2+(y +1)2=3B .(x +2)2+(y -1)2=3C .(x -2)2+(y +1)2=9D .(x +2)2+(y -1)2=9解析:r =|3×2-4×-1+5|32+42=3.答案:C5.圆:x 2+y 2-4x +6y =0与圆:x 2+y 2-6x =0交于A 、B 两点,那么AB 垂直平分线方程是________.答案:3x -y -9=06.从点A(-4,1)出发一束光线l ,经过直线l 1:x -y +3=0反射,反射光线恰好通过点B(1,6),求入射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解:设B(1,6)关于直线l 1对称点为B′(x 0,y 0),那么⎩⎪⎨⎪⎧x 0+12-y 0+62+3=0,y 0-6x 0-1·1=-1,解得⎩⎪⎨⎪⎧x 0=3,y 0=4.∴直线AB′方程为y -14-1=x +43+4,即3x -7y +19=0.故直线l方程为3x -7y +19=0.7.直线l :2x -y +1=0与点A(-1,2)、B(0,3),试在l 上找一点P ,使得|PA|+|PB|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解:过点B(0,3)且与直线l 垂直直线方程为l′:y -3=-12x ,由⎩⎪⎨⎪⎧2x -y +1=0,y =-12x +3,得⎩⎪⎨⎪⎧x =45,y =135,即直线l 与直线l′相交于点Q(45,135).点B(0,3)关于点Q(45,135)对称点为B′(85,115),连接AB′,那么依平面几何知识,知AB′与直线l 交点P 即为所求.直线AB′方程为y -2=113(x +1),由⎩⎪⎨⎪⎧2x -y +1=0,y =113x +2713,得⎩⎪⎨⎪⎧x =1425,y =5325,即P(1425,5325),相应最小值为|AB′|=-1-852+2-1152=170 5.。

高中数学 第1课时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学案

高中数学 第1课时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学案

第一课时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直线的方程的几种形式,会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示直线;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根据斜率判定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关系,会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的概念,会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圆的方程;能根据给定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会用距离公式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难点: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推导;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关问题的探索. 第1课 直线的斜率(1) 【学习导航】知识网络学习要求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自学评价1.直线的斜率:已知两点1122(,),(,)P x y Q x y ,如果x 1≠ x 2那么,直线PQ 的斜率为k = ;此时,斜率也可看成是.【精典范例】例1:如图,直线123,,l l l 都经过点(3,2)P ,又123,,l l l 分别经过点12(2,1),(4,2)Q Q ---,3(3,2)Q -,试计算直线123,,l l l 的斜率. 【解】直线直线方程两直线位置关系1l :11y k x b =+ 2l :22y k x b =+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 轴y b =平行于y 轴x a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截距式垂直k 1k 2= -1平行 k 1=k 2 相交 k 1≠k 2求交点点到直线的圆的方程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相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 计算公式概念例2:已知直线l 经过点(,2)A m 、2(1,2)B m +,求直线l 的斜率. 【解】例3:经过点(3,2)画直线,使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34;(2)45-. 【解】思维点拔: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和斜率吗? 追踪训练1.ABC ∆的三个顶点(3,2),(4,1)A B -,(0,1)C -,写出ABC ∆三边所在直线的斜率:AB k = ,BC k = ,AC k = .2. 求证:(1,5),(0,2),(2,8)A B C 三点共线.3.已知过点(1,2)m -,(,3)m m -+的直线l 的斜率为3,则实数m 的值为 .4、设点A(-1,1),B(x ,2),C(-2,y)为直线l 上三点,已知直线的 斜率k=2,则x= . 教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方程x 2 + 6xy + 9y 2 + 3x + 9y –4 =0表示的图形是
( )
A .2条重合的直线
B .2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C .2条相交的直线
D .2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2.直线l 1与l 2关于直线x +y = 0对称,l 1的方程为y = ax + b ,那么l 2的方程为 ( )
A .a b a x y -=
B .a
b
a x y += C .b
a x y 1
+=
D .b a
x y +=
3.过点A (1,-1)与B (-1,1)且圆心在直线x+y -2=0上的圆的方程为
( )
A .(x -3)2+(y +1)2=4
B .(x +3)2+(y -1)2=4
C .4(x +1)2+(y +1)2=4
D .(x -1)2+(y -1)2= 4.若A(1,2),B(-2,3),C(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
A .2
1 B .23
C .1
D .-1 5.圆2223x y x +-=与直线1y ax =+的交点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随a 值变化而变化
6.已知半径为1的动圆与定圆22(5)(7)16x y -++=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 A .22(5)(7)25x y -++=
B .22(5)(7)3x y -++= 或22(5)(7)15x y -++=
C .22(5)(7)9x y -++=
D .22(5)(7)25x y -++= 或22(5)(7)9x y -++= 7.直线kx -y +1=3k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
A .(0,0)
B .(0,1)
C .(3,1)
D .(2,1) 8.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 )
A .经过定点()
P x y 00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k x x -=-00表示 B .经过定点()b A ,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 b =+表示 C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x a y
b
+=1表示
D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
()222111y x P y x P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y y x x x x y y --=--121121表示
9.已知两定点A (-3,5),B (2,15),动点P 在直线3x -4y +4=0上,当PA +PB 取 最小值时,这个最小值为
( )
A .513
B .362
C .155
D .5+102
10.方程()04122=-+-+y x y x 所表示的图形是 ( )
A .一条直线及一个圆
B .两个点
C .一条射线及一个圆
D .两条射线及一个圆
11.如果实数y x ,满足等式22(2)3x y -+=,那么y
的最大值是 ( )
A .
1
2
B C D .3
12.设A (3,3,1),B (1,0,5),C (0,1,0),AB 的中点M ,则||CM = ( )
A B .
532
C D 二、填空题
13.已知△ABC 中A )1,4(-,B )3,2(-,C )1,3(,则△ABC 的垂心是 .
14.当21
0<
<k 时,两条直线1-=-k y kx 、k x ky 2=-的交点在 象限 15.求圆22
1x y +=上的点到直线8x y -=的距离的最小值 .
16.过点M (0,4)、被圆4)1(22=+-y x 截得的线段长为32的直线方程为 _ _ 17.若点N (a ,b )满足方程关系式a 2+b 2-4a -14b +45=0,则2
3
+-=
a b u 的最大值 为 . 三、解答题
18.△ABC 中,A (0,1),AB 边上的高线方程为x +2y -4=0,AC 边上的中线方程 为2x +y -3=0,求AB ,BC ,A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19.求经过点A(2,-1),和直线1=+y x 相切,且圆心在直线x y 2-=上的圆的 方程.
20.已知两直线12:40,:(1)0l ax by l a x y b -+=-++=,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 a 、b 的值.
(1)直线1l 过点(3,1)--,并且直线1l 与直线2l 垂直;
(2)直线1l 与直线2l 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1l 、2l 的距离相等.
21.已知圆x 2+y 2+x -6y +3=0与直线x +2y -3=0的两个交点为P 、Q ,求以PQ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2.求圆心在直线0x y +=上,且过两圆22
210240x y x y +-+-=, 22
x y +2280x y ++-=交点的圆的方程.
23.已知点P (2,0),及○
·C :x 2+y 2
-6x +4y +4=0. (1)当直线l 过点P 且与圆心C 的距离为1时,求直线l 的方程;
(2)设过点P 的直线与○
·C 交于A 、B 两点,当|AB |=4,求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4.已知动点M 到点A (2,0)的距离是它到点B (8,0)的距离的一半, 求:(1)动点M 的轨迹方程;(2)若N 为线段AM 的中点,试求点N 的轨迹.
25.已知圆C :()()252122=-+-y x 及直线()()47112:+=+++m y m x m l .()R m ∈ (1)证明:不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l 与圆C 恒相交;
(2)求直线l 与圆C 所截得的弦长的最短长度及此时直线l 的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