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广州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CAP指南

CAP指南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6
2020/10/18
Dept.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3)经验性治疗无效、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的CAP患者,采用 常规方法获得的呼吸道标本无法明确致病原时,可经支气管镜留 取下呼吸道标本(包括ETA、BALF、PSB等)或通过经皮肺穿刺 活检留取组织学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4)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病变 2(020/如10/18肿瘤、血管炎、间质病等)鉴别诊断者(ⅢB)。
2020/10/18
重症CAP的诊断标准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 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收住ICU 治疗(ⅡA)。
2020/10/18
CAP病原学诊断
1.除群聚性发病或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外,在门诊接受治疗的轻 症CAP患者不必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ⅢB)。
2.住院CAP患者(包括需要急诊留观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病 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项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 础疾病、免疫状态、临床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先期的抗感 染治疗情况等。当经验抗性感染疗效不佳需要进行调整时,合 理的病原学检查尤其重要(ⅠA)。
2020/10/18
重症CAP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2)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 疗。
次要标准: (1)呼吸频率≥30次/min; (2)氧合指数≤250 mmHg(1mmHg=0.133kPa); (3)多肺叶浸润; (4)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5)血尿素氮≥7.14 mmol/L; (6)收缩压<90 mmHg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主要引起婴幼儿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常见于冬春季节。

RSV感染是导致免疫力薄弱的人群发生急
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呢?下面将一一为您介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1.流感样症状:RSV感染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或流感,患者可能出现
发热、流涕、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该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
促、嘶哑、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

3.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可能呈现气急、反复
呼吸窘迫、喘息等呼吸困难的症状。

4.呼吸道疾病加重:对于原本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
疾病的患者,RSV感染可能导致疾病加重,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
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体温升高、食欲不振、
乏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和婴幼儿,RSV感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综上所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多样,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或流感,后
期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并危及呼吸功能,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RSV感染至关重要。

预防RSV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群,
注重室内通风等措施,有效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生。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英文简称:RSV,属于RNA病毒,和我们了解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一样,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RSV是1956年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出来的,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非常容易传染,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接触含病毒的体液、汗液或或污染物而传染。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202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最新发布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同时也强调: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RSV传播。

RSV可在手和污染物上存活数小时,所以勤洗手和接触防护(戴口罩)是预防包括RSV在内的呼吸道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RSV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我国北方的流行期为10月至次年5月,南方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RSV呈全球广泛流行,其流行受地理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耀文等通过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的系统检索,进行了135个研究的meta分析,揭示了RSV在我国的流行特点为:冬春两季感染发病高峰期,其余月份散发,与流感病毒流行时期有一定的重叠;全国范围内12月-2月为RSV流行高峰期;从地理位置看,我国中部、西北和西南为高发地区;其中海南、广东等气温较高地区,RSV季节性流行不明显。

RSV感染潜伏期为1-10天,通常为5-7天。

RSV感染早期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同时伴有发热,也可无明显症状;在感染后2-5天逐渐出现下呼吸道咳嗽、喘息、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吸气时有“三凹征“表现。

早期症状家长不容易辨识区分;对于两岁以下儿童,RSV感染后可快速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

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

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防控呼吸道合胞病的传播,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一、疾病概况及病原学特点呼吸道合胞病是一种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包括流感、麻疹、风疹、腺病毒感染等。

这些病原体能够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二、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流行规律的重要方法。

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调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发病人群调查调查感染者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等。

通过比对不同人群的感染率,可以了解到哪些人群更易受感染,并能够针对性地进行防控措施。

2. 发病时间调查调查感染者的发病时间,分析疾病的季节性变化和流行趋势,为预测未来的疫情提供依据。

3. 感染链追踪通过调查感染者的接触史,找出感染源头,追踪感染链,以便及早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

4. 病原学检测对感染者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认病原体的种类和亚型,了解病原体的变异情况和传播特点。

三、风险评估在了解了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流行规律后,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疫情严重程度评估通过统计病例数、病死率等数据,对疫情进行评估,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进而决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具体力度。

2. 病毒传播风险评估通过分析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距离等因素,评估病毒传播的风险程度,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3. 群体易感性评估通过调查人群的免疫力水平、年龄结构和流动性等因素,评估人群的易感性,确定高危人群,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四、防控策略制定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有效控制呼吸道合胞病的传播。

1. 加强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渠道、社区宣传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疾病的预防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

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

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标签: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诊断;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1956年Morris从一只有感冒症状的实验动物黑猩猩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第一株RSV。

1957年Chanock 先后从Baltimore市2例分别患肺炎和有喘息症状患儿的咽拭子中分离到。

因其在组织培养中能形成特殊的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特别是2~6个月小婴儿RSV感染后常发生严重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

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

在世界不同地区每年因RSV感染而需住院治疗的患儿为1‰~5‰,住院病人病死率为1‰~3‰。

由此可见RSV感染是严重危害小儿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RVS感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RSV有2个主要血清型和9个亚型,常常通过托儿机构、家庭和其他公共场所造成传播,亦是引起住院小儿医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

研究证明,病毒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污染的手指直接将病毒接种到鼻黏膜和眼黏膜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感染的主要后果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免疫反应和营养状况在疾病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液免疫和呼吸系统的局部免疫反应,包括产生RSV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主要系IgG、呼吸道局部分泌的IgA、IgE。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症状PPT课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症状PPT课件
严重感染时,病毒可侵犯肺部,引发肺炎,出现 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03 中耳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时可引起中耳炎,表现为 耳痛、听力下降等。
03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测
病毒分离
从患者鼻咽分泌物或咽拭 子中分离出呼吸道合胞病 毒。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呼吸 道合胞病毒核酸。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特异性IgM或IgG 抗体。
易感人群
所有人群均可感染RSV,但婴儿和幼儿是最易受感染的 人群。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 受到严重感染。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以及患有 慢性心肺疾病的人群也较易受感染。
0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与发病期
01
潜伏期
通常为2~8天,期间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02
发病期
潜伏期后,患者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 流涕等。
症状类型及特点
01 轻度症状
包括低热、咳嗽、流涕、鼻塞等,与普通感冒相 似。
02 中度症状
咳嗽加剧,可能出现喘息、呼吸急促、胸闷等。
03 重度症状
严重呼吸困难、高热、持续喘息,甚至可能出现 呼吸衰竭。
并发症风险
01 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易导致支气管炎,表现为咳 嗽、喘息等症状加重。
02 肺炎
流行病学
RS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季节性。在温带地区,RSV感染通常在冬季和早春达到高 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RSV感染可全年发生,但雨季可能更为常见。RS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表面或物体后触摸口、鼻或眼而感染。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RS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 ,病毒会随着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并悬浮在空气中。此外 ,接触污染的表面或物体后触摸口、鼻或眼也可导致感 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原 则
目前,对于一般的RSV感染,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持水 分摄入、控制体温、缓解症状等。
口服药物的使用
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可用于治疗严重RSV感染的儿童。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监护下使用。
气道湿化治疗
对于呼吸困难的RSV感染患者,可以使用气道湿化治疗来缓解症状,帮助患者 更好地呼吸。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 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年幼的 儿童。了解RSV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黏液病毒科。它会感染人类的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 病,特别是在婴幼儿和年幼的儿童中广泛传播。
典型的临床表现
RSV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鼻塞,流鼻涕和发热。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呼吸窘迫,需住院治疗。
隐性感染的表现
一些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然能够传播病毒给其他人。这使得RSV 在社区中的传播更加困难控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RSV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和中耳炎。婴儿和年幼的 儿童特别容易受到这些并发症的影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传染途径
RS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和打喷嚏,以及接触传播,如与已感染人士亲密接触或接触受感染表面。
感染的高发人群
婴幼儿和年幼的儿童是最容易感染RSV的人群,尤其是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幼 儿园和托儿所。此外,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个体也容易受感染。
感染的季节性特点
RSV感染在一年中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通常在秋冬季节高发,尤其是在寒 冷地区。这是因为人们在这个季节更疗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全球引起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在高危人群聚集场所,如医院、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月子中心入养老院等引起聚集性/暴发疫渭。

HRSV感染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2!:.65岁老年人疾病负担较重。

HRSV感染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HRSV疫苗和预防性单克隆抗体已在国外获批使用,但在国内还没有批准上市。

建立HRSV感染监测系统并持续开展监测,对明确流行特征与趋势、评估疾病负担、制定免疫策略,以及评价防控效果至关重要。

至今,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建立全球统一的HRSV感染监测体系,我国也缺乏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HRSV感染监测网络。

为此,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机构组织了感染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讨论形成了以医院为基础的H RSV 感染哨点监测、聚集性疫情监测、病原监测方案,并在监测系统构建、监测内容与方法,包括监测目标、病例定义、监测医院与哨点选择、监测对象、聚集性疫渭监测场所、采样时机-宁示本种类、检测方法、测序与分型,以及监测结果报告与分析、感染预防控制等方面达成共识。

专家组建议依托现有全国流感监测网络进一步拓展建立HRSV感染监测系统,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增加HRSV病例报告与管理。

本共识将为加决建设我国统一、规范的HRSV感染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国HRSV 感染监测防控水平,并为今后制定人群HRSV抗体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HRSV感染在全球广泛流行,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2!:.65岁老年人疾病负担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伴有呼 吸道感染 症状病 人的鼻 咽拭子标 本 3 9 4 3份 , 采 用巢 式 P C R 的方 法检 测 R S V的核酸 , 同时结合 患者 的临 床 基本 信息 , 分析 R S V的感染情 况 和人群 、 时间分 布特 点 , 对R S V 阳性 的标 本 进一 步进 行流感 病毒 ( I F V)等 7种 常见呼吸道病毒 的检测 以了解其多重感染情况 。 结果 共 收集 3 9 4 3 份 鼻咽拭子 , 1 3 7 4份来 自门急诊 病例 , 2 5 6 9份 来 自住 院病例 ,男性 2 4 4 6份 ,女性 1 4 9 7份 ,年 龄范 围从 0 — 9 8岁 。共检 出 R S V阳性 标 本 4 1 9份 ,检 出率 为 1 0 . 6 3 %, 其 中住 院病 例检 出率 ( 1 5 . 3 0 %) 高 于 门急诊病例 ( 1 . 8 9 %) , 男 性检 出率 ( 1 1 . 2 8 %) 高 于女性 检 出率 ( 9 . 5 5 %) , 差异 均有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所有 人群 中 ,婴幼 儿 ( 0 3岁 )的检 出率最高 ,为 2 0 . 1 8 %,占所 有 阳性病 例的 8 1 . 8 6 %, 随着年 龄 的增 长 R S V感染 有下降趋 势 , 中老 年人 的检出率有所 升高 。 R S V感染 的高峰期 在 1 - 4月 , 不 同月
关键词 : 呼 吸道合胞 病毒 : 急性 呼吸道感 染 : 流行 病学 中图分类号 : R 3 7 3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6 1 9 ( 2 0 1 5 ) 0 3 — 0 2 9 2 . 0 4
Ep i d e mi o l o g y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 t i c a l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Gu a n g z h o u f r o m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8 0; 3 . K e y L bo a r a t o y r f o T r o p i c l a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Mi n i s t y r fE o d u c t a i o n , S u n Y t a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8 0 ; 4 . G u a n g d o n gP r o v i n c i a l R e s e r a c h C e n t e r f o r S e v e r e I n f e c t o i n s Di s e se a P r e v e n t on i a n d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C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8 0 ,C h i n a )
2 0 1 2 t o 2 01 3
Z HO N G Hu i - l i n g , , X U L i n ’ 。 ' , Z H A N G S u — f e n , , L U O Ho n g - j i a o , , Z E N G G u - c h e n g , C A O K a i — y u a n , , , ( J .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o r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S t a n d a r d Z h o n g s h a t r S c h o o l o f Me d c i i n e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8 0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Mi c r o b i o l o g y , Z h o n g s h a n S c h o o l f Me o d c i i e, n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广东 广卅I 5 1 0 0 8 0 ) 摘要: 目的 分析 2 0 1 2 — 2 0 1 3年广 州地 区急性 呼吸道 感染 人群 中呼 吸道合胞 病毒 ( R S V) 感染 的流 行状况 和流 行特
点, 为R S V感染 的治疗 和预防提供参 考 。方法
收集 2 0 1 2年 1 月至 2 0 1 3年 l 2月广州 地 区 1 1 家 哨点 医院发 热 同
热带 医学杂志
2 0 1 5 年3 月第 1 5 卷第 3 其
T a r p

, a r .


硕 博专栏论 著 ・
2 0 1 2 — 2 0 1 3年广州地 区呼吸道合胞病 毒感染 的 流行 特征分 析
钟慧玲 , 一 , 徐霖 2 , 3 , 4张素粉 , 一 , 罗虹娇 , 一 , 曾谷城 。 , 曹开 源 1 , 2 , 3统计学意 义 ( X 2 = 3 0 6 8 . 9 1 4 , P < 0 . 0 5 ) 。 阳性病 例 中 1 0 0 例 病例混 合感染 了至少一 种其他 呼吸
道病 毒 , 占R S V总 阳性 病例 的 2 3 . 8 7 %, 8 5例 为 双重感 染 ( 8 5 %) , l 5例为 三重 感染 ( 1 5 %) , 流感 病毒 是最 常见 的混 合感 染病 毒 。结论 2 0 1 2 — 2 0 1 3年广州地 区 R S V感染 以婴幼 儿为 主 : 住 院病例感 染率 高于 门急诊 病例 ; 高峰为 1 — 4 月, 最 常见 的混 合感 染病毒 是 I F V。
( 1 . 中山大学临 床检验标 准化研究 中心 , 广 东 广州 5 1 0 0 8 0 ; 2 . 中山大学 中山 医学 院微生 物学教研 室 , 广东 广州
5 1 0 0 8 0 ; 3 . 中山大学热带 病防治 研究教 育部重 点实验室 , 广东 广 州 5 1 0 0 8 0; 4 . 广东省 重大传染 病预 防和控制 中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