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讲好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高中历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
①二战改变了大国间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二战后期战后美苏领导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③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2)形成过程: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国家 1947年 1949年 1955年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九国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形成影响:
①引发美苏军备竞赛,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表现:1949年德国分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冷战); 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热战)
②美苏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学习借鉴,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面对两极对峙格局,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侵越战争 ——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美国侵越战争历时14年(1961年—1975年),美国 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身,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 多亿美元。在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 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 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等标语走上 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 罩” 中发表就职演说。
侵越战争的失败标志着美国霸权政策严重受挫
东西方 初步形成的标志——签订《雅尔塔协定》 对峙格 正式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结束的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局
主美 表苏 现争 形霸 式的 含义:P3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 实质(目的)——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序幕——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结束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表现— 政策方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德国一分为二
柏林分区占领
争霸表现一:德国分裂,修建柏林墙
•
•
•
• •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 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 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 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 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 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 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 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 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 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 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 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了解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初步认识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因此国际关系史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在世界近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无论是维也纳体系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本文试就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史做一些简略的分析,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一、二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使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成为必然。
1、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衰落:①二战彻底打垮了德国,其领土被盟国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际市场和海外投资全部丧失。
②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枯竭,昔日威风一扫而光。
③法国更是元气大伤,二战使法国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而且因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国际威望急剧下降。
2、美国独占鳌头,反映在:①军事上因其常规军事实力最强,并垄断原子弹等,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②经济上因工业实力雄厚,黄金储备丰富,美元地位提高等,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③政治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3、苏联的空前强大,反映在:①经过二战,苏联的军队空前壮大。
②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军事政治强国。
总之,旧的欧洲衰落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美苏实力均衡。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成为二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础。
二、两极格局初步形成的标志: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世界大国开始按照战争期间一系列首脑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它确立的过程主要包括:1、1945年联合国成立。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课件3: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导入新课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 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 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 坐着一头可怜的英国小 毛驴。”
概念理解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非战非和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 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③体系隐藏着许多矛盾
☆美苏间矛盾 (争霸)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 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2.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该体系
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C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之际,各大国开始谋划自己在战后世界中的位置。 下列各项叙述最能符合当时美国领导人总体构想的是
相同点:
• 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 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原创3: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④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如“比分 比协定”)。
3.影响 (1)雅尔塔体系最初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条件下 产生的。它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 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当人们从战火的灰烬中走出来时,是否意 味着一个和平时代的到来?二战后漫长而 又短暂的半个世纪中,美国和苏联这两个 代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导两 大阵营的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建 立在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局势,以及随后 的美苏对峙和争霸,究竟对世界和平造成 了怎样的影响?
(3)军事上:成为头号军事强国
◆武装人数:战前——200万人;战后——1217.5万人 ◆战机数量:1941.12—1945.8:19200架(比同期英国多 10万架) 战后拥有超重型轰炸机2865架,重型轰炸机增至11万多架。 ◆建立了5个空降师;拥有航空母舰30艘;率先掌握了原子 弹、氢弹。
◆战后初期:在56个国家派有驻军,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 事基地。
战后初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率先掌握 了核武器,具备全球投放军力的强大实力。
2.西欧的衰落 (1)英国:“大英帝国”称霸全球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债台高筑,工业生产严 重下降;海外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战争带给他们的是“胜利胜利与悲剧”。——丘吉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C 8. 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马
歇尔计划的实施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10.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 要继承者)关系跌入低谷,美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 图的两个大国。【解读材料 走进历史】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友好。因为人民反对战 争,呼吁和平,世界经济格局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宜解决全球性 问题。彼此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关注现实 展望未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 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 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二指责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霸占土地’,并称美国和欧洲将对 莫斯科实施进一步的制裁。”──2014年3月18日,美联社华沙电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 “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 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来德、 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 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 门在美国国会发表国情咨文, 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希腊和土 耳其,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两 国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透过现象看本质
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 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 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 %是贷款。因此“马歇尔计划”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 动”。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
“星球大战计划”被称为冷战期间拖垮苏联的主要 功臣。
1986年和平号空间站在轨 1961年尤•加加林,成为
组装完成(苏)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苏)
1957年又发射了世界上 第一颗人造卫星(苏)
①美苏对峙; ②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双方
D.冷战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起点,目的是遏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比如1961年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
B 2.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
A.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B.帮助受援国抵制社会主义 C.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D.稳定希腊、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3.下列关于北约和华约共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A )
C.经济区域化集团
D.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共处
5.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B)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C
D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7.“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
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进攻”。其中缔约国指的是
A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反法西斯同盟 ( )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 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友,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势 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 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 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 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指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 的政治格局,它是二战结束后,两种不同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峙;
其主要方式是:冷战
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争夺世界霸 权。
谈风云变化
丘吉尔的话反映出二战 后国际力量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
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
——杜鲁门
局部扩张
对外政策
全球扩张
对外关系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 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 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及原因(Cold war)
•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多年间,以美 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 争状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 等各方面的一切对抗形式)。
(1)根据材料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友”,用 史实说明美俄(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盟者”的标 志。(2分)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2分)
(2)根据材料中“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 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2分)“赫鲁晓夫的大汗淋 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2分)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 1991年底苏联解体(2分)
(3)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态度强硬,美国、欧盟积极干涉,表 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分)从中我们也可 以得知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分)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任意一点,1分)
(4)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1分)
•你如何理解美国的 “慷慨”?
根本目的:通过经济援助,控制 西欧,遏制苏联,以称霸全球。
冷战时期美苏首先争夺的焦点
德 国 的 分 裂
根据什么协定二战以后被四国分区占领?
1961年,柏林墙的建筑
为什么1949年德国没有统一反而被一分为二?
美英法和苏联在德国建立什么社会制度方面出现严重的 分歧,美英苏坚持自由的资本主义德国,苏联要建立社会主 义德国,互不相让,所以德国被一分为二.
苏联空前壮大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军事和政治大国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政治: 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
国际威望和政治影响空 前提高
军事、科技:
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谈风云变化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 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没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
• 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 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
C 1. 下列对冷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战是美对苏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军事进攻 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B.冷战是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
C.冷战期间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不采取军事进攻
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
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
毛驴。”
——丘吉尔
(1943年德黑兰会议)
美国独占鳌头
经济、军事实力空 前膨胀,成为世界 头号强国
政治: 控制操纵联合国
经济: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垄断了原子弹 军事: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两极格局的形成
• 北约(1949年)与华约(1955年)的成立,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 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 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在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 面除战争以外的全面对抗的局面。
“冷战”背景下军备竞赛
• 谈谈“冷战”政策出台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1)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战后美国经济、军事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妄图 称霸世界;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 的军事和政治大国;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逐渐成为时代 的潮流,美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