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关爱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生命教育是对于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尊重和珍惜生命,如何关爱自己和他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命在地球上的共生关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启发,下面是具体措施:1. 体验生命的神奇和奇妙之处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命的种种表现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奇妙之处。

比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呼吸和分裂的过程,了解 DNA 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等等。

这些实验和观察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运作。

2. 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尊重生命的理念,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例如,在学习动物和植物的时候,可以强调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不应该因为其大小、形状、品种等因素而被轻视或者忽略。

3.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和生命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了解环境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例如加入环境保护组织、关注环保信息、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等等。

4. 探究生命的发展和演变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发展和演变,了解生命演化中的适应、竞争和协作等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进化的规律。

这样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渗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

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

面对 困难 , 我们不 断进 取 向太 空发 射卫 星 , 象 的、 气 通信 的 、 能源 探测 的 ,一应俱 全 。我们 乘着 神舟六 号飞 上月球 ,去逐 步实 现外 太空探 险 ,尝试 带着生 物 的种子 ,去探 索生命 。 五 协调发 展 。让 生命 在和谐 中绚 烂 时至今 日, 我们 还没有 发现 有哪颗 星球 能像地 球一 样 ,承载 着如 此丰 富多彩 的生 命 , 这是 因为地 球为生命 的生存提 供 了必需
学园 I C D MY AE A
21 0 0年 第 9期
生命பைடு நூலகம்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
王淑红 辽 宁省凌源市第四初 中
食 ,均衡 营养 。
翻开 《 生物学 》( 北师大版 ) 神秘映入眼帘 ,小小 的细胞构
成了生 命的世 界 ,这里充 满着欢 乐 ;这里 也有许 多 的剖析 , 面对 能源 的不均衡 , 面对 人们 对生命 之水 的渴望 , 面对 日益 变化 的土 地 、空气质 量 ,乃 至生物 资源 面临的威 胁 ,作为 中学生 ,作为 生 存 在地 球上 的公 民 , 我们 能够做 什么 ?在生物 学科 中教师 要有 意 识 地结 合适 当内容 , 有效地 提高 学生对 生命 意义 的理 解 , 产生对
避孕 、节育 、防艾滋 病上 , 让一 些不便 与人谈 及 的话题 通过 自己
阅读、看录像等形式牢记于心。了解青春期的烦恼 , 需要感谢这
份无言 的却又 实实 在在 的爱 。 二 彰显 生命 。关爱着 人体 自身
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其实都与生命科学知识相关 , 如果通过生活实例或课堂生成性问题来传授生命科学知识 , 可以
健康是永久的话题 , 在生物学中做了描述 , 不仅是身体健康, 更是心理的健康、思想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同时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摘要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当务之急。

面对频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中学生自杀和杀人,对生命的漠视,我们生物学科的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与学生一同探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时,指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生态意识,一种敬重生命的意识,从而完成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目标。

关键词珍惜尊重生命教育生命价值近几年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谈谈本人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认识和做法。

一、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正确生命观教育1.了解生命的不易,教育学生珍惜生命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生长、发育、繁殖的内容。

我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之重,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中,《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中,分析配子的种类时,让学生认识到在不考虑减数第一分裂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及基因突变情况下,人的生殖细胞的种类就可以达到223之多。

而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概率仅为七十万亿分之一,男性每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它们在女性阴道内争先恐后地通过子宫游向输卵管,在到达子宫时只剩下几千个,遇到卵子后还要穿过透明带和卵黄膜,最后能与卵子结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强壮的精子。

每一个人都是几亿粒精子中最优秀的一粒后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

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它们是多么珍贵!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惜生命。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

2.了解死亡是生命的历程,用健康的心态坦然对待死亡在农村迷信思想的文化氛围里,人们很少在正式的场合讨论到“死亡”这一话题。

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摘要: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着手改变。

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生命,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接受磨炼,让生命之花傲然盛开,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课堂教学渗透途径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着手改变。

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的一根主旋律,如何让生物课堂的音符在生命教育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美轮美奂,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研究的一大热潮。

本文旨在从自身教学工作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初步探索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生命。

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

在讲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使学生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热爱大自然,欣赏生命。

二、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生命。

本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和从大自然摄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但一夜醒来,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所蕴藏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

我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从而热爱生命。

三、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领悟生命的奥妙,学会感恩。

在“生物与环境”一章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生物与环境”一章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不仅是人 , 自然界 的动物和植物也 都是有生命 的 。 地球 正是因为生命 的存在 而显得如此美 丽。我们应该 从 培养 学生爱 护小 动物 和植物 开始 , 使学 生能够 欣 赏
生命 , 同时也感 到生命是值得 珍惜和尊重 的。 进行 “ 观察校 园植物 的生存环境 ” DY和“ 的 I 调查
生物学教学 2 8 ( 3 ) 中渗 透 生命 教 育 生 一
刘湘梅 ( 苏 苏 市 江 验 校 20 ) 江 省 州 平 实 学 10 55
摘 要 在“ 生物与环境” 章教 学中以生命教育为切人点 , 一 将生命教 育与教 学结合 , 培养学 生正确认 识生命 、 惜生命 、 珍 尊重生

示了在校 园内拍摄 的苏铁 、 八角金盘等植 物的 照片 , 分
析了阳生植物 和阴生植 物不 同 的适 应特 点 , 提出人 并
工种植 植物时 , 也应该考虑到植物的这种适应现象 。 通 过交流与讨论 , 学生明 白了人类要爱 护生命 , 除
个生态 系统 ” , 醒学 生要爱 护 小动物 , 时 提 不要 以 虐 做 “ 试 探究 水 温 的变 化 对 金 鱼 呼 吸 次 数 的 影 尝
捉蝴蝶 的错误 的引导 。
“ 地球 为 生 物 的生 存 提 供 了哪 些 条 件? 等 问题 的讨 ” 论 , 学生知道 了地球 对于人类 生存 的意 义 。知 道 了 使
人类 目前还无 法 建 立一个 人 造 的适 合 人类 生 存 的环
学生在调查 、 搜集 各种 生物 适应 现 象资 料 的过程 中体会到 : 生物 由于生 活在不 同 的环境 而进 化 出了不
生物与环境 生 命教育 命、 热爱生命的 良好素质及社会责任感 , 使学生不断完善人格 , 健康成长。 关键词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学生认识到 : 人类无 法避 免正 常死亡 , 但是 却可 以 碍和困难 , 直到母亲的分娩至生命的诞生……生命来 论 , 如避免精神上 的死亡等等。 之容易吗 ?我们 除了敬 畏生命 之外 , 还要感 恩 我们 的 有效地避免非正常死亡,
父母 , 是他们创造了我们的生命。
2 认识 生命 的独特
生命 、 挑 战生命 、 历练 生命 , 对学 生进行 人 格教 育—— 学会将 痛苦 、 磨 难 和挫 折 当作 营养 , 去浇 灌 坚韧 与执 着, 塑造 自己美丽的人生。例如 , 讲“ 减数分 裂 ” 和“ 体
内受精过程 ” 的 内容时 , 学 生就兴趣 高涨 , 因为精子 、 性 等问题是学生 日常生 活 比较 “ 禁 忌” 的话 题 , 而他 们又
不像 。你在世界上 绝对是独一无二 的。 自然界 中每一
直、 高 尚、 具有抗挫力 、 珍爱生命 的人 。那么 , 如何 才能 做到这一切 呢?笔 者在教学实践 中尝试从 以下 四方面
对学 生进行“ 生物与人 文修养 ” 教学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
1 认识敬畏生命
种生物都有 自己的一席 之地 , 这是 因为它们 都有 各 自 的本领 , 否则早 已被淘汰 。小草不必羡慕 乔木的高 大 ,
后穿越 卵子的外壳 , 最终 只有最强壮 、 游在最前 面的一
干旱等恶劣 的环境 …… 生命真的很伟大 。
4 正确看待 生命 的死亡
学习“ 细胞 凋亡” 一节 , 知道 生物 体都有 一定 的寿
命, 生物的死亡是一种不可抗拒 的 自然规律 , 这样 才能 维持地球上的 生态平衡 。人也 会生 老病死 , 最终 被分
道路需要 自己来走 , 生 活的滋 味需 要 自己来 品尝 , 生 活

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摘要: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生物课程标准新理念中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要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在课堂上。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新的教育观念即生命教育观念,去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推行生命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生命教育观念生命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物教学在国家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开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各科的课程标准,在强调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列在前位。

中学生物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要落实这些内容,关键是要在课堂上。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新的教育观念即生命教育观念,去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推行生命教育的关键。

以下是我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生命关注生命生物又被称作生命科学,有着它独特的学科特点与内涵,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载体与资源,实现三维目标,渗透生命教育。

在课堂上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动态,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自主还给学生,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教育凸显出生命的灵动,使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从而让学生体验生命与价值,品味生命与关怀。

有人把教学工作看成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教育的乐趣与幸福。

其实,教师的工作,所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一个个充满了灵性的美丽灵魂,是一个个有着独立人格与思想的鲜活的生命。

作为教学工作者,在生命与生命的对接过程中闪烁出的智慧之光、悄然绽放的爱的花朵,则构成了教育路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这是生命关注生命的过程,是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也是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来到世界是 不容易 的, 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尊重生命还体现在尊重 、 爱生命独 特性方 面。人 关
类基因组计划表 明, 任意挑 出两 个不 同民族 , 同个体 , 不
中被称 为四害 的老 鼠、 苍蝇 、 蚊子 、 螂 , 不能 把它们 蟑 能
全 部 消灭 ?学 生 很 快 就 意 识 到 这 些 生 物 是 生 态 系 统 的 ”
教学 经纬 HN XE J O U AKO ZO G U I XE CN A A
如 何 在 生 物 教 学 中渗 透 生 命 教 育
广 西武 宣县 第二 中学 (4 9 0 廖凤 媛 5 50 )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 的信息 时代 , 科学技 往往 差别很 大 , 外表或 内在 , 或 这是我们 必须尊 重 的事 实 。由此引导学生善待别人 的优 点和缺点 , 学会欣赏他
学校教育 中尚且不具备专 门的生命教 育课 程 , 笔者 认为 应该在学科教 学 中渗透 生命 意识教 学 。渗透 生命 意识 教学 , 生物学科 责无旁 贷 , 理应 自觉 担负起 生命教 育 的
职责 。
到坏人如何脱险 , 遇到火灾 、 地震 如何 逃生等 , 学生学 让 会理智地对待生命 , 学会保 护生命 ; 在教学“ 传染 病和免 疫” , 时 通过知识 的讲解 , 强学生平 等对待每一 个生命 增
谐统一 , 达到“ 美 与共 , 下 大同” 天下合 一” 美 天 和“ 的理
识 到人类 的生 殖 , 次参 与 受精 作 用 的精 子 有 一亿 左 每
右 , 后 通 常 只 有 一 个 最 健 康 、 具 生 命 活 力 的 精生 物教学 , 在生 活 中学
境 。老师一个 宽容 的微笑 、 一声 亲切 的鼓励 、 句煽 情 一 的话语 , 都将深入 学生 的心 田, 对他们 的学 习和生 活 并 产生极其深远 的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3)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2.免疫治疗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针对哪两种免疫系统起作用的?为什么?
免疫治疗是否只是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什么?
教师举例: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酞胺就常常作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应答。
3.器官移植
引导学生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同种移植及其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举例说明
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
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学习新课
由负责该部分内容的小组汇报调查憎况,使同学们了解除了书上的实例,还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
学生分析思考这个问题,理解免疫失调的含义,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共同特点
(四)免疫学的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免疫预防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是人类免疫预防的开始,然后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这正是免疫预防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什么叫免疫预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来预防接种的疫茵有哪些?
请学生根据书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疗的常规方法及两种具体方法,思考问题。
预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预防常用的方法是预防接种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索统称为疫苗。
对于体液免疫的缺陷和细胞免疫的缺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调整”二字的含义,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两种疗法。
由于多种们原体的感染可邀过抗原模拟的方式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体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上述I型过敏反应就可以理解为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坯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
由学生汇报收集资料的结果,首先明确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1.举例和类型1.概念和举例1.概念和特点1.免疫预防:方法意义
2.概念和特点2.发病机理2.种类2.免疫治疗:方法举例
3.发病机理3.防治措施3.器官移植:概念成败关键
4.防治措施
课后
反思



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这样进行总结,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自己判断,有效预防。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过敏原,由于I型过敏反应同学听到见到的比较多,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也容易理解,即: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脱敏治疗、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防治
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还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肺出血肾炎综合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总结这些病的共同特点,都是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症状,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一)过敏反应
总结:
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
2.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机理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关注热点问题
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启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分析上述第一条措施时要向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条措施时可以分析患者终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什么不良影响,进而引出当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热门——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一整套抗原的长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当代生物科学的关注和责任感。
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应该理解到该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HIV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互补,两者结合后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细胞如脑细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因为助T细胞是两种免疫系统都要依靠的细胞,助T细胞大量被消灭,患者将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种传染病将乘虚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教学设计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韩丽
课题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型
新授

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课外访谈、查阅资料、课上汇报交流等自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侵入的到底是哪种T细胞?除了侵入T细胞还能侵入哪些细胞?由于艾滋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到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
由于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抗原出现的过程,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它们都与正常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病毒,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馒性活动性肝炎。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防治措施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举例
2.发病机理
预防自身免疫疾病应注意什么?
上述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
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点
2.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较晚时期,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因素非常关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
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了解器官移植的重要性和科学性,鼓励学生发扬崇高的奉献精神,为救死扶伤作贡献。
教学重点
过敏反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缺陷病
教学难点
过敏反应、免疫学的应用
教学方式
问题情境式
板书
设计
(一)过敏反应(二)自身免疫病(三)免疫缺陷病(四)免疫学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