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自动化2班20080205060毕业设计
(完整版)自动化专业毕业课程设计格式

2. 课程(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2.1 题目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并能恰当、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题目不超过25个字,除非确有必要,一般不设副标题。
2.2摘要与关键词2.2.1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应包括论文的创新见解、主要论点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2.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
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2.3 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等部分。
2.3.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
绪论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目的与实际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本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文献综述;有时也简单介绍研究方法、材料的依据等。
2.3.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本研究内容的设计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本研究内容的各部分的(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计算;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3.3 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
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成果,或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08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报告

二、毕业设计阶段及要求
(3)目录 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以目录形式反映。 (4)前言(引言) 课题的来源,课题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 值等。 (5)正文 问题的提出,总体方案的设计,各组成部分的 设计(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实验方法理论分析验 证,得出的理论实验结论结果等)。设计中所涉及 的图表可编入正文。
四、其它事项
(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 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 学术论文。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综 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 专题性综述: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
四、其它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包含: 该主题目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客观地分析前人 研究成果并指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能够总结出该领域存 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三、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
(二)申报条件 毕业生与校外单位已经签订用人协议(或有正 式用人意向)。校外单位与我校(或教师本人)有 技术合作项目。 该单位确实具备指导毕业设计的技术条件、人 员条件和具有基本符合毕业生专业方向毕业设计课 题。
三、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
(三)过程管理和质量要求 毕业设计的开题、指导、中期检查、文献综述、 英文翻译、论文撰写、答辩等环节,与校内相同。 校内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关,质量标 准与校内毕业设计等同。 答辩必须在学校进行。
校外进行本科毕业设计,应在下学期前2周内,向院 (系)提出书面申请。
毕业设计工作基本要求(总结) 1、文献综述-----3000字以上,要有综述主题,题目 与课题相关。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 文献不少于2篇。(以期刊杂志为主) 2、英文文献翻译----3000英文词以上,选题一般与 课题相关或相近,可自己选题但需指导教师认可或 由指导教师提供。
08自动化二班PLC课程设计选题——按分组

08级自动化二班PLC课程设计选题学号姓名组号题号题目2008550212谭佳棋14轧钢机控制系统模拟2008550232刘凯14轧钢机控制系统模拟2008550234陈维14轧钢机控制系统模拟2008550208郑宇航27温度PID控制2008550213杨亚涛27温度PID控制2008550221聂文强27温度PID控制2008550203颜霜36四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2008550219高举明36四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2008550225蒋梦华36四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2008550217廖永福43机械手动作的模拟实现2008550229张楚雄43机械手动作的模拟实现2008550231张甲兵43机械手动作的模拟实现2008550222刘鹏52流水线控制的模拟2008550224杨韬52流水线控制的模拟2008550228杨立强52流水线控制的模拟2008550205陈珊610彩灯广告屏的PLC控制2008550206冯蓝萱610彩灯广告屏的PLC控制2008550226邓赛610彩灯广告屏的PLC控制2008550207杨磊711LED数码显示控制2008550214徐斌711LED数码显示控制2008550235佘东711LED数码显示控制2008550202谭媛89花式喷泉的PLC控制2008550223江山89花式喷泉的PLC控制2008550233颜武宁89花式喷泉的PLC控制2008190430阳虎田98病床呼叫器的PLC控制模拟2008550218刘华堂98病床呼叫器的PLC控制模拟2008550220邓飞98病床呼叫器的PLC控制模拟2008550209胡怀雨105加工中心模拟实验2008550236张伟105加工中心模拟实验2008800824王云甘105加工中心模拟实验2008550204肖艳梅115加工中心模拟实验2008550215郑海伟115加工中心模拟实验2008550237主波115加工中心模拟实验2008550210张朋121步进电动机控制的模拟2008550227周小伟121步进电动机控制的模拟2008550230吴爱轩121步进电动机控制的模拟2008550211王玉龙1311LED数码显示控制2008550216薛刚1311LED数码显示控制。
自动化学院08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分组

公办:陈景理、谢作孟、郑科、陈永锋、应章翰、廖进文、张喜明、江世方、梁晓伟、吴广远、郑书万、李丹菁、方亚尧、郑志杰、郑俊东
民办:傅元莉、陈科锋、詹文文、张栋、孙笑琳、张小乾、李康华、魏夏航、曹敏明、沈国栋、丁钦海、马亮、林孝良、汪达、梁方忠、赵严炳、张宏伟、王可军、孟孝杰、吴鑫淼、胡亮、王群超
詹慧晶、陈斌、冯雅婷、李锦兴、严东利、陈炳宇、邵益兰
民办:洪泽、王宗维、赵梦娜、李赛、鲍海燕
时间:
地点:
第二组:
组长:郭宝峰
秘书:左燕
组员:郭宝峰,朱胜利,王春林,左燕
学生名单:江忠健、周建波、陈骋、鲍成建、吴林哲、罗鋆、洪佳雷、杨丁杰、张泽民、
陈根炜、綦潘力、施肖军、方炯辉、郑俊泽、项杰、张亮亮、张斌、包伟华、张俞斌、
民办:郑方敏、林日选、何鹏、乔祺、许聪聪、徐歆、杨伟健、沈杰、许明珍
时间:
地点:
第八组:
组长:徐晓滨
秘书:程凯涛
组员:文成林、徐晓滨、葛泉波、王永忠、刘伟峰
学生名单:陈景理、傅元莉、陈科锋、詹文文、张栋、孙笑琳、张小乾、谢作孟、郑科、
陈永锋、应章翰、廖进文、张喜明、李康华、魏夏航、曹敏明、江世方、梁晓伟、吴广远、
民办:何伟军、周帅、丁浙林、吕金辉、郑永杰、金正熙、陆思唱、董江帅、徐高培、朱敏明
时间:
地点:
第四组:
组长:彭冬亮
秘书:谷雨
组员:彭冬亮,刘俊,陈华杰,郭云飞,陈霄,谷雨
学生名单:陈锴楠、常广平、叶子概、彭维、邓克福、郑晓枫、何丹敏、张劲松、张晓嘎、林约、范浩锋、王力政、沈之江、孔唯一、林婷、魏田、葛智威、郑洪峰、吴道亮、郑慧杰
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总任务书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1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2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3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4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5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6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7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8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9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10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11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8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12自动化教研室2010年11月1日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0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

0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注:具体要求见附件。
附件:0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及要求黄蓓题目:单臂定柱式起重机的设计目录摘要前言第一章起重机的概述1.1 起重机特点和类型1.2 起重机的组成1.3 起重机的分类1.3.1 单动作起重设备1.3.2桥式类型起重机1.3.3 回转类型起重机1.4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第二章起升机构设计2.1 起重机机构利用等级选择2.2 起重机机构载荷状态选择2.3 起重机机构工作级别选择2.4 起升机构的构造形式2.5 起升机构设计计算2.5.1 钢丝绳的最大静拉力2.5.2 选择钢丝绳2.5.3 吊钩及吊钩组的选择原则2.5.4 确定滑轮直径和卷筒尺寸2.6 起升机构电动机选择2.6.1 起升机构电动机的工作制2.6.2 起升机构电动机的选择计算2.7 起升机构制动器的选择第三章起重臂、立柱的设计3.1 起重臂材料的要求3.2 起重臂受力分析3.3 起重臂截面选择3.4 起重臂的验算3.5 起重臂工字梁的扭转计算3.6 起重臂其他部分计算结论后记参考文献路春雨设计题目:钻孔3-φ11专用夹具设计设计条件:零件图和工序图如下,其它表面都已加工,零件材料HT200,中批量生产。
设计要求:1.绘制夹具总装图一张;2.绘制所有非标准零件的零件图;3.毕业论文一份(包括零件图分析、定位方案确定、定位误差计算等内容);零件图工序图王冬梅设计题目:制定入口发兰的加工工艺,设计钻削专用夹具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专用工艺装备1、学生需提交的技术文件及其要求说明2、说明1、图纸采用手工或计算机绘制,设计说明书采用手写体或打印文字。
2、每位学生上交的所有技术文件应装进一个资料带内,并在封面上写上:1)设计题目2)设计学生姓名、班级、学号3)指导老师姓名夏亚涛一、设计题目:制定链轮的加工工艺,设计铣削专用夹具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专用工艺装备1、学生需提交的技术文件及其要求说明学生需提交的项目份数要求夹具总装图(1#图纸) 1要求设计出标题栏,序号标注清楚,明细表指示的零件名称、数量、材质、规格、标准号等内容正确无误。
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课题

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课题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综合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
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非常重要,它不仅需要具备学术研究价值,还需要具备实践应用价值。
一、课题背景和意义首先,毕业设计课题应该有明确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 发展现状与需求: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并分析现有技术的瓶颈和不足之处。
同时,重点说明自动化技术在特定领域的需求,例如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等等。
2. 学术研究方向:介绍当前自动化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热点,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
说明选择该课题对于扩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空间和突破的潜力。
3. 应用实践意义:展示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例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质量等等。
说明选择该课题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影响。
二、课题选题与研究内容在确定课题选题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同时也要与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指导。
以下是几个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典型课题方向:1.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通过分析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特性,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并优化系统性能。
可以选择具体的应用方向,例如机器人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等。
2. 自动化检测与监测:设计与开发用于检测与监测目标的传感器、仪器和监测系统。
可以选择与环境监测、安防监测等相关的应用场景。
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自动化系统中的模式识别、预测分析等问题。
可选择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进行研究。
4. 智能控制与优化:通过应用智能算法和优化方法,实现系统自适应、自学习和自优化。
可以研究应用智能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
三、课题实施方案在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时,应该明确具体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并考虑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资源条件。
1. 搜集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期刊和专利,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点,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为话题,探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的要求和步骤。
首先,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设计要求。
首先,设计选题要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设计方案应符合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求,能够运用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设计方案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展现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进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确定设计选题和目标,明确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效果。
其次,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阶段,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注意创新和自己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进行系统设计和方案的制定,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算法的设计和软件开发等。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行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然后,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测试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对项目进行展望和进一步的改进。
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软技能。
首先,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毕业设计往往需要多个人合作完成,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分工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与指导教师和其他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反馈和指导。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PLC控制的变频行车控制系统设计姓名何远良学号20080205060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年级 2008级指导教师邓其贵完成时间2011-1-15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第一章(绪论) (4)1.1行车电气传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4)1.2传统行车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5)1.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6)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 (7)2.1 PLC的工作原理 (7)第三章(电机的变频调速) (8)3.1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8)3.3变频器参数设定 (11)第四章(行车变频调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部件选型) (14)4.1 概述 (14)4.2 采用变频调速的基本考虑 (15)4.3 行车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19)4.4 I/O地址分配 (24)4.5系统电气原理图 (28)4.6梯形图 (31)4.7 行车工作过程 (36)第五章(技术经济分析) (38)第六章(结论) (39)参考文献 (41)中文摘要行车作为物料搬运机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行车制造厂和使用部门在设计、制造工艺、设备使用维修、管理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造,推动了行车的技术进步。
但在实际使用中,传统行车的控制系统所采用交流绕线转子串电阻的方法进行启动和调速,继电—接触器控制,在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时,电动机以及所串连电阻烧损和断裂故障时有发生;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靠性差,操作复杂,故障率高;转子串电阻调速,机械特性软,负载变化时转速也变化,调速不理想。
所串连电阻长期发热,电能浪费大,效率低。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控制方式。
本次设计采用PLC和变频器技术,以PLC控制变频器,即以程序控制取代继电—接触器控制,控制变频器实现变频调速,设计出PLC 控制的行车的变频调速系统,进而实现了行车的半自动化控制。
此系统特别适用于行车在恶劣条件下的工作情况,对改善行车的调速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减小起制动冲击以及增加行车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 PLC 变频器行车第一章 绪 论1.1 行车电气传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电气调速控制的方法很多,对直流驱动来讲60年代采用发电机—电机系统。
从控制电阻分级控制,到交磁放大控制,到可控硅SCR 激磁控制,到主回路可控硅即晶闸管整流供电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模块出现,计算机、微处理器应用,因此控制从分立组成模拟量控制发展至今天的数字量控制。
变频调速:变频调速技术是国际上各大电气公司在70年代末80年代投入全力研制、开发,也是国际国内这几年全力研制应用的目标与方向。
这几年一些公司如德国SIEMENS ,美国GE ,日本三菱等推出全数字化的矢量控制技术,大功率的IGBT 模块的出现使变频技术在起升机械、电梯等位能负载控制成为现实。
目前,变频调速的控制方法有恒压频比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
这些控制方法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其控制性能有一定的差异。
变频器使用PWM 技术可严格地使输入电流正弦1cos -=φ,即在下降过程各机械减速制动中,将动能和位能转化为电能反馈电网,达到理想的节能指标,同时确保工况正常运行,上述发展己完成了产品系列化上市,对 “变频”装置在技术上以及经济上与其他驱动装置竞争将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随着PLC 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以及大容量变频器在位能负载上的成功应用,变频调速系统必将成为未来调速市场的主流。
1.2 传统行车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行车驱动方案一般采用:(1)直接起动电动机;(2)改变电动机极对数调速;(3)转子串电阻调速;(4)涡流制动器调速;(5)可控硅串级调速;(6)直流调速。
前四种方案均属有级调速,调速范围小,无法高速运行,只能在额定速度以下调速:起动电流大,对电网冲击大;常在额定速度下进行机械制动,对行车的机构冲击大,制动闸瓦磨损严重;功率因数低,在空载或轻载时低于0.2~0.4,即使满载也低于0.75,线路损耗大。
可控硅串级调速虽克服了上述缺点,实现了额定速度以下的无级调速,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起制动冲击,价格较低,但目前串级调速产品的控制技术仍停留在模拟阶段,尚未实现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调速性能和起制动性能,很好的保护功能及系统监控功能,所以有时采用直流电动机,而直流电动机制造工艺复杂,使用维护要求高,故障率高。
由于传统行车的电控系统通常采用转子回路串接电阻进行有级调速,尽管起动性能与调速性能较交流鼠笼型电动机有很大改善,但由于采用有级调速,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控制档位较多时,控制电路复杂,系统的故障率较高;2).在换档时依然存在电流与转矩冲击,重载情况下尤为突出;3).低速定位时由于采用“倒拉反接制动”运行方式,转子中串入了较大电阻导致机械特性变得很软,低速定位困难;4).能量损耗大,特别是重载低速时的损耗尤其严重。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本课题中以行车作为研究实体,由上可知,传统行车的控制系统主要采用交流绕线转子串电阻的方法进行启动和调速,继电—接触器控制,这种控制系统的主要缺点有:1) 行车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电动机以及所串连电阻烧损和断裂故障时有发生;2)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靠性差,操作复杂,故障率高;3) 转子串电阻调速,机械特性软,负载变化时转速也变化,调速不理想,所串连电阻长期发热,电能浪费大,效率低。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控制方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器件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电气传动和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和可编程控制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PLC控制的变频调速技术在行车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
变频技术的运用使得行车的整体特性得到较大提高,可以解决传统行车控制系统存在诸多的问题,变频调速以其可靠性好,高品质的调速性能、节能效益显著的特性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2.1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运行方式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系统是不相同的。
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PLC 采用的是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一扫描技术,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
PLC的扫描工作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3个阶段。
完成上述3个阶段称作1个扫描周期。
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3个阶段。
第三章 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调速就是在一定的负载下,根据生产的需要人为地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这是生产机械经常向电动机提出的要求。
调速性能的好坏往往影响到生产机械的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3.1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根据异步电机的知识,异步电机的转速公式为:)1(60s p f n -=其中:n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单位为r/min ;f —定子的电源频率,单位为Hz ;s —电机的转速滑差率;p —电机的极对数。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改变同步转速0n 来改变转速n ,具体方法有变极调速(改变p )和变频调速(改变f );另一类是通过改变转差率s 来实现调速,这就需要让电动机从固有特性上运行改为人为特性上运行,具体方法有变压调速(改变1U ),转子电路串电阻调速(改变2R ),等等。
由上式可知,如果改变输入电机的电源频率f ,则可相应改变电机的输出转速。
在电动机调速时,一个重要的因素时希望保持每极磁通量m Φ为额定值不变。
磁通太弱,没有充分利用电机的磁心,是一种浪费;若要增大磁通,又会使磁通饱和,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电流,严重时会因为绕组过热而损坏电机。
对于直流电机来说,励磁系统是独立的,所以只要对电枢反应的补偿合适,保持m Φ 不变是很容易做到的。
在交流异步电机中,磁通是定子和转子合成产生的。
三相异步电动机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是:m k N f E Φ=111144.4式中:1E —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中感应电动势有效值,单位为V ;1f — 定子频率,单位为Hz ;1N —定子每相绕组串联匝数;1k —定子基波绕组系数;m Φ—每极气隙磁通量,单位为Wb ;由公式可知,只要控制好1E 和1f ,便可以控制磁通中m Φ不变,需要考虑基频(额定频率)以下和基频以上两种情况;1) 基频以下调速当电源频率1f 在基频以下调速时,电动机转速下降,但在调节电源频率的同时,必须同时调节电动机的定子电压1U ,且始终保持=11/f U 常数,否则电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这是因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相电压m N f E U Φ=≈111144.4,当1f 下降时,若1U 不变,则必使电动机每极磁通m Φ增加,在电动机设计时,m Φ处于磁路磁化曲线的膝部,m Φ的增加将进入磁化曲线饱和段,使磁路饱和,电动机空载电流剧增,使电动机负载能力变小,而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电动机在基频以下调速时,应使m Φ恒定不变。
所以,在频率下调的同时应使电动机定子相电压随之下调,并使==N N f U f U 11'1'1//常数。
可见,电动机额基频以下的调速为恒磁通调速,由于m Φ不变,调速过程中电磁转矩22cos ϕN m T I C T Φ=不变,属于恒转矩调速。
2) 基频以上调速当电源频率1f 在基频以上调节时,电动机的定子相电压是不允许在额定相电压以上调节的,否则会危及电动机的绝缘。
所以,电源频率上调时,只能维持电动机定子相电压n U 1不变。
于是,随着1f 升高m Φ将下降,但n 上升,故属于恒功率调速。
把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两种情况合起来,可得到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特性,如图2-1所示。
如果电动机在不同的转速下都具有额定电流,则电动机都能在温升容许的条件下长期运行,这时转矩基本上随磁通变化。
在基频以下,属于“恒转矩调速”的调速,而在基频以上,基本上属于“恒功率调速”[2]。
U U 1n 11图2-1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特性3.2 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本系统用到四个变频器,分别用于控制主钩电机、副钩电机、小车电机和大车电机。
首先将所用电机铭牌数据输入,大车变频器应输入两台电机的总电流及总功率,并且大车变频器带有两个电机时应运行于线性频率/电压特性,速度变化采用固定频率的迭加,同时利用变频器的制动器接通、断开功能由输出继电器触点控制机械制动器,使行走机构在电机停止时不会由于外力而随意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