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对污染场地的现场采样是进行污染场地调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需要对污染场地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污染场地环境存在问的题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防止场地的污染。

促进场地的环境调查采样更加规范化,过程更加高效和科学。

文章主要针对污染场地调查现场采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问题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快。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的工业企业关停或者搬迁,其遗留的场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给周边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鉴于此,对于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现场采样势在必行。

现阶段我国的污染场地的调查现场采样技术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起步比较晚,相关的技术手段还不成熟,甚至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

目前来说,我国的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主要包括定位检测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和地下水采集、现场检测以及现场的样品保存等多种技术手段。

首先,是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定位检测。

这是进行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最为基本的步骤,因为只有确定了污染的地理位置才能更好的对污染的场地进行采样。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采样前,对污染场地的土壤以及地下水的监测点进行基本的定位与探测,从而为接下来的采样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污染场地的定位上我国与国外之间并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先需要采用卷尺、全球定位系统和经纬仪器等基本工具在需要进行采样的现场进行具体位置的信息标注和地面的标高。

再通过采用金属探测器等探测设备探测地下存在的障碍物,确保在进行采样的时候不会破坏周边的电缆以及管线等障碍物。

最后测量地下水的水位,对地下的液体进行有关的检测。

其次,是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是定位检测之后的主要工作。

通过对污染的土壤样品的采集可以推断出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和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程度。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污染场地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有数十万个污染场地,其中大部分是由工业废弃物、垃圾堆积等因素导致的。

这些污染场地给周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在不断壮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在本文中,将从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

一、现状分析1. 良好的政策支持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2016年发布的《关于修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具体规定,推动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发展。

2. 科技手段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不断引进先进的修复技术和装备。

比如利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新技术手段,对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进行高效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企业积极参与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一大批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到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

这些企业在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问题分析1. 技术匮乏虽然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修复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还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化、工程化的修复技术体系,长期以来依然倚重单一的修复手段,进一步提升技术手段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 资金投入不足污染场地修复的资金需求量巨大,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不足。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广大污染场地的修复需求,这也是制约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3. 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于污染场地修复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相关部门职责不清,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往往存在一些管理盲区。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作者:史伟玲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7期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及工业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出现大量的迁废墟地。

废弃旧址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影響,因此对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及现场采样非常重要,同时这对于后续场地再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提出部分应对策略。

希望能吸引土地修复行业内工作者的注意,从而优化、规范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用流程及技术。

关键词:污染场地;现场采样技术;现状;问题;措施环境监测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与后续研究工作的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现场采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现场采样技术能够得到规范化的实施,将会给后续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在过去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因此,对现场采样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与国外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采样技术及设备相比,国内各方面存在明显劣势。

国内针对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研究开始较晚,其次采样技术及设备相对落后,各方面进步空间较大。

目前我国针对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主要是针对该地的土壤、水样的采集,以及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保存、现场检测等,具体分为以下5个方面:定位探测、土壤样品采集、地下水水样采集、样品现场检测及保存。

(一)定位探测为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开展采样工作之前,需要对场地内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进行了解及定位勘测。

根据需采样的样品的区别,定位探测工作分布两部分:一是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勘测,确定采样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面标高,探测了解采样地地下障碍物,避开地下井道、排污道、电缆等;二是对场地地下水环境进行探测,确定地下水水位及是否存在其他油性液体等。

在定位探测方面,国内外使用的仪器及技术相差不大,土壤环境勘测主要使用全球定位仪GPS、卷尺、金属探测仪、雷达等;地下水环境探测主要使用水位尺及油水洁面仪。

场地污染调查报告

场地污染调查报告

场地污染调查报告场地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迅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场地污染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场地污染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场地污染状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土壤、水源和大气质量进行了采样和检测。

其次,我们对周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环境感知。

最后,我们还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场地污染治理方面的措施和困难。

三、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以下场地污染问题:1. 土壤污染:土壤中存在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这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水源污染:该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受到了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严重污染。

水质严重超标,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3. 大气污染:该地区的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四、问题原因分析场地污染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以下原因:1. 工业发展不规范: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违法排放和不当处理废弃物的行为,导致了环境污染。

2. 农业污染治理不力: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 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居民和企业对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自觉性。

五、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该地区的场地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2. 推动工业升级: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工业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完善农业管理制度: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污染源普查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污染源普查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污染源普查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污染源的普查是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的基础,对于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污染源普查现状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污染源普查现状问题分析1. 数据收集不足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源普查数据收集不足,很多地区的污染源数据没有得到充分收集和整理。

由于数据不足,很难全面了解污染源的类型、规模和排放情况,使得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难以有据可依。

2. 污染源分类不明确在现有的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着对污染源分类不明确的问题。

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对自身的污染源产生困惑,不清楚属于何种类型的污染源,导致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3. 监管工作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对于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工作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

一方面是由于监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相关部门对于污染源的监管态度不够严格,导致了环境污染情况的恶化。

二、对策探讨1. 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来解决。

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污染源数据平台,实现对污染源的全面监测和数据收集,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规范污染源分类管理为清晰界定污染源的分类,需要建立统一的污染源分类标准和管理规范,划分污染源的不同类型,便于监管部门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3. 强化环境监管力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环境污染源实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4. 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污染源普查和治理工作的监督和参与,营造良好的环境治理氛围。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宣传,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5.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提升和升级,实现对污染源的减排和治理目标。

总结而言,污染源普查是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解决了污染源普查现状问题,对于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
现了一些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在调查工作中,往往存在企业隐瞒信息、政府部门不予公开等情况,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技术工具不足。

有些污染物无法直接测定,需要借助高精度的科学仪器,不少单
位缺乏相关仪器。

三、人员技能短缺。

对于污染物测量、采样、化验等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
但人才不足,特别是在基层环保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信息公开。

政府应主动公开企业的污染情况,并建立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推
广公共查询系统,让公众和各利益相关者了解实际情况。

二、加强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力度,重点推动污染物自动在
线监测系统和污染源溯源技术的应用,提高调查工作效率。

三、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应加大基层环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
培养和培训,并通过各种形式引导人才回归环保领域。

总之,针对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不断优化环境调查工作,提高其效率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污染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而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则是对污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必要步骤。

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对策。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不足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很多地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并不足够,导致调查工作无法开展或者进展缓慢。

2. 技术手段落后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生物检测、化学分析等。

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技术并不够先进,导致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

3. 缺乏监管一些地方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力量,导致一些企业对环境调查工作漫不经心,甚至采取逃避调查的手段。

4. 安全隐患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需要进入一些危险的工业区域,存在安全隐患。

而有些调查人员在缺乏相应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完成调查工作。

二、对策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资金投入,确保调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第三方力量,共同承担调查成本。

2. 提升技术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升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可以鼓励国内科研机构加大研究力度,提升国内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3. 设立监管机构建立健全的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监管机构,加强对调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对于对环境调查工作漫不经心的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

4. 增强安全意识对从事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为调查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确保他们的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够有效解决。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是调查范围不够全面,导致遗漏了一些关键信息;其次是样品采集不规范,可能造成误差和不准确的结果;最后是数据分析不到位,影响了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大调查力度、规范样品采集流程和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等对策。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环境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问题、对策、范围、样品采集、数据分析、调查力度、规范流程、强数据分析、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业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是治理和防控工业污染的重要举措,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调查范围不够全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工业污染场地的调查范围过于狭窄,只关注某些明显受污染的区域,而忽略了周边环境的影响。

这导致了环境治理措施的不到位,无法全面解决污染问题。

样品采集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调查人员可能存在采集样品不符合规范、不具备代表性等情况,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数据分析不到位也是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

有些调查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可能存在方法不科学、结果不准确等情况,影响了对污染情况的准确把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纳,以期能够促进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更为有力的贡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明确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二是探讨问题的根源和成因,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和机制;三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加强调查力度、规范样品采集流程、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等措施,提高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ANJINGYUFAZHAN31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欧阳婕(上海国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污染企业的搬迁,原有工业用地居住及公共建设等用地,工业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而工业污染场地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污染场地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场地环境调查;问题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8-0031-02DOI:10.16647/15-1369/X.2018.08.018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Ouyang Jie(Shanghai Guoq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0436,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optimized and upgraded, with the relocation of polluting enterprises,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land use and public construction and other land, the problem of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eft behind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 has caused serious impact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residents, and the problem of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ite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ntaminated site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ontaminated site; Site environmental survey; Problem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企业实施搬迁,因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工业企业遗留污染场地,存在大量并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渣,短期内工业企业原场地废渣自然降解难度大,污染物严重影响到当地土壤与地下水质量,如果不能及时管理与修复工业原场地环境,污染物就会通过地下水、空气等进入环境并发生迁移转化,从而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不利于地区环境安全及社会稳定发展,为后期土地开发与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埋下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情况下,污染场地的调查、管理、治理及修复,已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

1 场地环境调查的相关概述场地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

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场地治理修复:采用工程、技术和政策等管理手段,将污染物移除、消减、固定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场地环境调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人员访谈、现场勘探等,明确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内有无可能的污染源;第二阶段主要为采样分析、数据评估,通过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场地关注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第三阶段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进行,主要为补充采样和测试,包括场地特征参数和受体暴露参数的调查。

2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现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管理落后,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进而演变成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工业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显示,一些地区土壤被严重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工矿废弃土壤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根据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占比分别为11.2%、2.3%、1.5%和1.1%。

所以,采用有效措施治理污染土壤,特别是工业污染土壤迫在眉睫。

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土壤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污染治理三大行动之一。

3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问题2014年,我国先后发布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等5项环境标准,代替原有的HJ25-1999,体现了我国在场地调查和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决心,为各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但在土壤质量标准方面,环境标准还是有所欠缺,工业场地的土壤质量标准值只能参照《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只能参照国外标准,如荷兰地下水干预值和目标值、美国爱荷华州地下水污染物标准等。

虽然,我国已对场地环境调查、监测和修复方面设立指导原则,但在实践层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尤其对于第三方检测评价机构来说,场地环境调查的各个阶段分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场地环境调查第一阶段主要为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人员访谈、现场勘探。

对于场地历史资料的收集,相关部门的资料可能仅保留最近二、三十年的,更久远的资料为纸质档,不宜保存,很有可能损毁或遗失。

那么对目标地块的历史情况了解主要就是通过相关人员访谈,即老员工的回忆讲述。

但个人的回忆讲述一般不很全面,容易产生偏差,致使场地调查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事实。

场地环境调查第二阶段主要为采样分析、数据评估。

在编制采样方案时,几种常见的布点方法为:专业判断布点法、分区布点法等。

但由于缺少历史资料而无法判断潜在污染明确的场地,致使采样布点一般仅使用分区布点法,无法有效针对潜在污染场地。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场地环境调查情况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以上32 HUANJINGYUFAZHAN▲海为例,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2016年上海市环保局印发了《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等四项技术规范,2017年和2018年上海市环保局分别公布了“关于本市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用场地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2016年/2017年度评估结果”,分别公示了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修复方案编制、修复工程施工、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环境监测这五类评定合格的单位,规范了场地调查评估等单位考核评估指标。

经过场地环境调查,污染场地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1)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认识到污染场地产生的危害性,场地数量、面积及分布等情况不明。

(2)缺乏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没有及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

(3)污染场地没有相应的修复资金机制,场地修复资金没有来源保障。

(4)缺乏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制度。

现阶段,除上海等地区实施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外,很多地区还未开始实施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工作,整体发展缓慢。

4 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完善建议4.1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现阶段《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6年获得审议通过,自2017年7月施行。

很多污染场地属于老工厂搬迁或停产关闭遗留厂址,还有,露天倾倒场地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责任追究难度。

因而完善立法时,必须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明确划分责任与豁免权,有效保障潜在开发商利益。

4.2 加快制定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现阶段,我国已于2017年9月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征求意见稿)》,我国各地土壤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各地区土壤中各元素含量水平不同,各地区需根据自身环境污染特点,综合考虑土壤天然背景,全面考虑生态系统安全与人体健康影响、经济承受力、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

另外,兼顾商业、居住及工业用地等使用功能,地方自行制定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对工业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和修复具有深远意义。

4.3 构建可持续化环境管理融资体制污染场地环境治理中,资金是重要物质保障,管理资金匮乏,已成为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政府主导下,鼓励多方参与,从资金上为我国污染场地环境治理提供融资机制保障。

政府税费制度的建立,合理划拨财政收入,主动推动并设立融资机制,另外,吸引民间资本介入也非常重要,在场地修复投资中,还要考虑专项基金的设立,并构建民间资本参与者获得合理回报的机制。

4.4 对污染场地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对污染场地设立分类管理制度,分类管理危害程度不同的污染场地。

对污染场地设立风险评估与污染土壤修复机制,没有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的土地,建设用地要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再进行开发利用。

5 结束语综上所述,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污染场地环境土壤修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全面的场地环境调查,才能给场地修复治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刘松玉.污染场地测试评价与处理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1-37.[2]许石豪,陈晶.典型有机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设计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11):13-17+22.[3]张斌,陈辉,万正茂,许嘉浩,戴敏,邹卉,李晓璇.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43(9):82-86.[4]常林祯,杨文轩,徐树,景龙,廉欣,李斌.分层止水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7,44(7):24-28.收稿日期:2018-05-03作者简介:欧阳婕(1986-),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上接第30页)填埋场的防渗设计是整个填埋场的核心内容[1],应根据场区地质勘查情况,对填埋场底及边坡采用人工防渗措施,防渗设计包括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

水平防渗的主防渗材料宜选择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采用的防渗材料的厚度、幅度及性能参数均应符合相关标准,推荐采用主、次HDPE 膜防渗与GCL 复合防渗相结合的双层复合防渗结构方式,必要时结合地质条件辅以垂直防渗措施,确保能有效地阻止渗漏液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