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调查和修复简介

合集下载

广东省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

广东省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

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的工业产业如采掘业、冶炼、石油、化工、皮革、金属加工等都会造成污染问题。

另外,化学品(如杀虫剂)的不当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带来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污染。

污染场地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地价值的降低,农业用地或城市用地的减少,污染场地引发的严重的责任纠纷问题,巨额的处理经费支出,等等。

这些都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场地污染有很大隐蔽性、滞后性和持久性,污染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转移,变化和移动非常缓慢(几年甚至几十年),污染只有触及受体时才可能会被发现。

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管理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形成各自的污染场地的管理模式,模式的共同之处都是经过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疑似污染场地的发现,场地的初步调查、初步筛选确定优先管理名单,场地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管理措施——修复或其他措施。

各国支持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的法律体系、技术文件体系等有所不同,但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场地受到污染后,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削减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人群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是进行污染修复和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有助于分析和比较多种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为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污染治理计划提供依据,有效地规避场地污染风险。

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2) 土壤修复调查及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2) 土壤修复调查及风险评估

计算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
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土壤、 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 气中气态污染物、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 。
比较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各关注污染物基于致 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 壤修复限值,选择较小值作为污染场地土壤修 复建议目标值。
场地暴露途径
1 、摄入土壤 2 、摄入室内灰尘 3 、摄入被污染的蔬菜 4、 摄入黏附在蔬菜上 的土壤 5 、皮肤与土壤接触
场地暴露途径
6 、皮肤与室内灰尘接触 7 、吸入室外灰尘 8 、吸入室内灰尘 9 、吸入室外蒸气 10 、吸入室内蒸气
Page 18
住经宅口用摄入地土壤情途径景的风险暴露途径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 的污染识别阶段。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 史上均无化工厂、农药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等可能的污染源, 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Page 5
第一阶段调 查
资料的收集 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 记录,由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 环境资料,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
备注 计算值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计算值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计算值 采用展览会用地标准
场地修复 范围确定
根据场地土层分布特征, 该场地土壤修复范围按 3个土层(0-2.0m、2.05.0 m和5.0-8.0m)分 别划定。
Page 8
场地调查的布点方式
布点方法
适用条件
简单随机布点法 适用于污染分布均匀的场地。

广东省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

广东省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

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调查评估要点(一)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原则上为疑似污染地块的边界范围内。

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到地块边界以外:如地块边界附近土壤可能受到本地块污染的,需确定地块地下水污染范围的,地块周边存在环境敏感目标的(如学校、居民区等)等情形。

(二)布点要求布点是土壤环境调查的关键环节。

布点不当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布点数量应当综合考虑代表性和经济可行性原则。

鉴于具体地块的差异性,布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当主要基于专业的判断。

原则上: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详细调查阶段,对于根据污染识别和初步调查筛选的涉嫌污染的区域,土壤采样点位数每400m2不少于1个,其他区域每1600m2不少于1个。

地下水采样点位数每6400m2不少于1个。

有以下情形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布点,如污染历史复杂或信息缺失严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等。

(三)土壤污染物的检测项目漏检污染项目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土壤中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当根据保守原则确定。

疑似污染地块内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转化或降解产物均应当考虑纳入检测范畴。

(四)水文地质和土壤理化性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关系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

需要调查:地块土层结构及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地下水水平流速及流向等。

土壤的具体理化性质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

需要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率、土壤孔隙率、渗透系数等。

(五)实验室检测原始数据管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调查评估的基础。

参与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的实验室,应当保存所有样品检测的原始数据(包括电子数据)以备检查,原则上至少保存20年。

(六)风险评估要点1.建立污染地块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内容包括污染来源、潜在受体以及暴露途径(即污染到达受体的途径)。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附件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 工作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 3 —
目估与修复工作框架 ......................................... 8 8 1 编制目的和背景 ......................................................................................................... .........................................................................................................8 8 2 适用范围..................................................................................................................... .....................................................................................................................8 9 3 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9 9 4 工作框架.......

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

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

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工业企业场地污染展开调查和修复十分必要。

本文结合某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实例,对该场地污染的调查评估以及相应修复方案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标签: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修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工业企业搬迁、关停,这些企业腾出的场地将被用作城市建设开发。

但是,许多工业企业场地污染严重,若不妥善处理,将严重威胁到居民和环境的健康。

因此,对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样品采集与评估方法1.1调查场地概况本文研究场地为某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占地面积2500m2,主要从事纺织粘合剂生产。

该场地的平面布局和样点布置如图1所示,主要构筑物包括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污水处理设施和空桶堆场,现已拆除,未来场地土地利用类型将调整为商业和居住用地。

1.2场地环境污染初步分析1.2.1场地污染识别和关注区域根据现场踏勘,生产车间地面硬化破损严重,防渗措施较差,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和空桶堆场地面硬化年久失修,有明显破损裂纹,物料跑冒滴漏,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地埋式污水管网和处理装置使用多年,其下层土壤和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是关注的重点。

1.2.2场地污染物识别本研究场地主要从事粘合剂生产,使用化工原料主要是苯、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等,因此重点关注的污染物主要为苯、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和总石油烃。

1.2.3地层结构和水文试验本研究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0~1.2m)、黏土(1.2~5.7m)、粉质黏土(5.7~7.0m),粉砂土(7.0~10.1m),土壤颗粒以粉粒(0.075~0.005)为主,形状从松散到硬塑,密度较大,天然含水率为22.8%~23.6%。

浅层承压层地下水位埋深在-7.0m左右,流向大致呈东南向西北方向,土壤渗透系数5.221m/d,导水系数43.334m2/d,有机质含量0.256%。

场地调查和修复简介课件

场地调查和修复简介课件

学习建议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01
深化理论学习
建议同学们继续深入学习场地调查和修复的相关理论,夯实基础。
02
实践能力提升
积极参与实习、实践项目,提升场地调查和修复的实际操作能力。
03
拓展研究视野
关注领域前沿动态,结合实际需求,寻找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方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目的
场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场地的污染状况,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为后续的 场地修复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场地调查的流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初步调查。明确调查目标,收集场地基本 信息,进行场地踏勘,确定后续详细调查 的方案和重点。
第三阶段
详细调查。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土壤采样 分析、地下水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场 地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估。
原位修复
在污染源头或地下水位以下注入修复剂,通过化学反应、生物降解等 方式去除污染物,适用于污染源明确、地质条件适宜的情况。
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
1 2 3
吸附技术
利用活性炭等高比表面积材料吸附挥发性有机物 ,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的废气处理。
燃烧技术
将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燃烧氧化,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 的废气处理。
化学修复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适用于多种类型污 染物,但需注意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
生物修复
利用土著或外源微生物降解污染物,适用于有机污染物,修复时间 较长。
地下水修复技术
自然衰减
通过自然过程使污染物浓度降低,适用于污染物自然降解能力强、 地下水流动缓慢的情况。

场地污染评估、调查、与修复技术路线

场地污染评估、调查、与修复技术路线
测项目;根据本地区污染源特征,选择国 家水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以反
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污染状况。
在场地环境评价中,通常地下水的常规 水质指标
并不是监测的重点,其监测项目主要是根据该场 地的
历史、现状的调查识别出来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质量保证 和控制
无现场操作的质控要求。实验室 质量控制
Ⅱ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 ASTM D1452-00: Practice for Soil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by
Auger Borings. ➢ ASTM E1527-00: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原则上可利用符合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布点和采样技术要求的 现有监测井作为地下水采样点。
5.3钻探深度 5.3.1土壤采样孔深度 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应达到地下水初见水位;若地下水埋 深大且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不超过15m。 5.3.2地下水采样井深度 地下水采样井以调查潜水层为主。若地下水埋深大于15m且 上层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可不设置地下水采样井。 采样井深度应达到潜水层底板,但不应穿透潜水层底板;当 潜水层厚度大于3m时,采样井深度应至少达到地下水水位以下3 m。 5.4采样深度 5.4.1土壤样品采样深度 原则上每个采样点位至少在3个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若 地下水埋深较浅(<3m),至少采集2个土壤样品。 采样深度原则上应包括表层0cm-50cm、存在污染痕迹或现 场快速检测识别出的污染相对较重的位置;若钻探至地下水位时, 原则上应在水位线附近50cm范围内和地下水含水层中各采集一 个土壤样品。 当土层特性垂向变异较大、地层厚度较大或存在明显杂填区 域时,可适当增加土壤样品数量。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场地污染往往是“看不见的污染”,一旦污染,其修复既费时间又耗费大量资金。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核心依然是污染修复。

我国土壤修复的难点在于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查和修复技术体系,重点在于场地调查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

一、场地调查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的基础,不合适的概念模型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场地调查中,较准确地确定污染源、污染扩散途径、污染物分布和受体关系,才能制定更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

现阶段我国场地污染调查阶段投入的人力和资金往往十分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修复轻调查现象。

场地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

实施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初步采样分析等。

搜集场地有关文件、历史档案、照片等资料,有助于了解场地污染的历史情况;现场踏勘目的在于核实已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污染现状,包括周边敏感点等;人员访问是为了进一步考证已有资料。

而后,制定采样计划并现场采样,分析整理监测结果,最后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和详细调查报告。

如果缺乏细致的场地调查数据,复杂场地的修复效果可能收效甚微。

目前美国场地调查先进技术包括概念模型、土壤采样统计学、地下水采样及监测井优化、三元现场决策法、基于决策的场地调查、高精度技术、环境法医学、场地修复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生物分子诊断等。

传统的调查方式是透过有限的钻孔取样或MIP来推测可能的分布情况,通过点和点之间的结果的关联来推估污染分布的范围、深度等信息;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是透过非破坏性的方式,对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层构造做量测,除了不须钻孔的特点之外,还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

这些传统的探矿方法用于场地环境调查可以实现:(1)查明工作区地下管线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基本情况;(2)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及感应电磁法可以有效的初步查清土壤污染羽,垂直分布范围及深度等信息,确定可能的高浓度污染物区域;(3)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结果能准确分辨出地表附近地层结构以及潜水面的位置;(4)利用微地震和大地电阻法可以探测深层污染的分布,如石油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的环境调查
参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环境保护部2014-2-19发布2014-7-1实施
场 地 环 境 调 查 的 基 本 内 容 和 程 序
场地的环境调查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 资料收集: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有关政府
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当调查场地与相邻场地存在相互 污染的可能时,须调查相邻场地的相关记录和资料。
现场踏勘: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围区
域 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等。
人员访谈: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
资料的考证。
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 可能得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 动可以结束。
场地的环境调查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 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以补充采样和 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本阶段的 调查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特征参数和受体暴露参数 的调查。
的文字应简洁和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形式描述各种关键 技术信息,以利于施工方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主要内容:修复方案应根据污染场地的环境特征和污染场地修复工 程的特点选择下图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污 染 场 地 土 壤 修 复 方 案 编 制 大 纲
谢谢
1)分析比较实用修复技术 2)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3)确定修复技术
水体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生物环境
地质环境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修复技术从原理上分为: 物理修复原理、化学修复原理、微生 物修复原理、植物修复原理。 根据环境修复的对象,环境修复可分为土壤环境修复、水体环 境修复、大气环境修复、固体废物环境修复等几个类型。 根据环境修复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环境修复可分为工程修复、 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四大类型。 根据修复的形式,环境修复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个类 型。
害敏感受体的可能性,确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径 和暴露评估模型,确定评估模型参数取值,计算敏感人群对土壤和地 下水中污染物的暴露量。 技术要求: 1)分析暴露情景 2)确定暴露途径 3)计算敏感用地土 壤和地下水暴露量 4)计算非敏感用地 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
暴露途径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原地修复? 异地修复? 异地处置? 自然修复? 污染阻隔? 居民防护和制度控制?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筛选修复技术:根据污染场地的具体情况,按照确定的修复模式,
筛选实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开展必要的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或对 土壤修复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从实用条件、对本场地土壤修复效 果、成本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基本概念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在场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污染场 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 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
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 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 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风险表征: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
算土壤和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经单一途径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计算 单一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技术要求: 1)一般性技术要求:应根据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的检测数据, 通过计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进行风险表征。风险表征得到的 场地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作为确定场地污染范围的重要依 据。 2)计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3)不确定性分析:分析造成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 源,包括暴露情景假设、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模型参数取值等多个方 面。
场地的环境调查
第一阶段报告编写大纲 第二阶段报告编写大纲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参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环境保护部2014-2-19发布2014-7-1实施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在场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污染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 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 可接受水平:对暴露人群不会产 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 水平,包括致癌物的可接受致 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物的可接 受危害商。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参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环境保护部2014-2-19发布2014-7-1实施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 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 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场地修复目标:由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 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 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 修复可行性分析:从技术、条件、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可供 选择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估和论证,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可行 的修复方案。 修复模式: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 异地修复、异地处置、自然修复、污染阻隔、居民防护和制 度控制等,又称修复策略。
技术要求: 1)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及历史信息 2)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等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3)场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 4)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 5)场地及周边地块土地利用方式、敏感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 确定关注污染物。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暴露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场地内关注污染物迁移和危
毒性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效应,包括致癌相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与关注污染物相关的参数, 包括参数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效率因子和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等。 技术要求: 1)分析污染物毒性效应 2)确定污染物相关参数(致癌效应毒性参数、 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 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场地特征参数:不同代表位置和土层或选定土层的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 如土壤pH值、容重、有机碳含量、含水率和质地等;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 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如地表年平均风速和水力传导系数等。根据风险评估和场地修 复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参数进行调查。 受体暴露参数:场地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
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与修复 初步理解
基本概念
场地: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 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潜在污染场地: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 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污染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 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的场地。。 场地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 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 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 又称污染地块。。
1)制定土壤修复技术路线 2)确定土壤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 3)估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工程量 4)修复方案必选(主要技术指标、修复工程费用、二次污染防范措施) 5)制定环境管理计划(修复工程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安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编制修复方案 总体要求:修复方案要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出全部工作内容。报告中
场地的环境调查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 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 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 施和活动;以及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 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程 度)和空间分布。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 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初步采 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均可依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实施,逐步减少调查的不确 定性。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以 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并且经过不确定性分析确 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 能存在环境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据专 业知识和经验总和判断。详细采样分析是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 采样和分析,确定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本标准中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 险水平为10-6 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危害商为1
污染物 风险 暴露途径
受体
污 染 场 地 风 险 评 估 程 序 和 内 容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危害识别:收集场地环境调查阶段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掌握场
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明确规划土地利用方式, 分析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地下水体等。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在风险表征的基础上,判断计
算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 如污染产地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结束风险评估工作; 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计算土壤、地下水中 关注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值; 如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关注污染物可迁移 进入地下水,则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 控制值; 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关注污染物的土壤和地 下水风险控制值。
污 染 场 地 土 壤 修 复 方 案 编 制 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资料的基
础上,根据污染场地特征条件、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修复范围和 修复时间长短,选择确定污染场地修复总体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