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_杨勇 (1)
最新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1) 土壤修复技术大全

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筛选修复技术
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
场地 条件
原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土壤污染处理技术类型
化学氧化,电动分离,土壤淋洗,蒸汽抽提,固 定化/稳定化技术,化学萃取,脱卤,分离,土壤 清洗,
生物通风,强化生物通风,植物修复,生物反应 堆,堆肥,农耕,泥浆生物反应器,
热处理 热处理,热气吹脱,焚烧,高温分解,热脱吸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预目标是否可达
否
是
详细分析修复技术
选择单一技术
选择技术组合
确定比选指标和权重 技术经济环境分析评价 评分法确定修复技术
制定 修复 技术 方案
技术集成
确定工艺参数 估算理论土方量
成本效益分析 制定安全计划 确定进度计划 编制可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结束
制定监测计划
修复技术的分类体系
根据修复处理工程的位置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 根据修复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污染源修复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 这里的污染源指污染场地的污染源,包括:土壤、污泥、沉积物、 非水相液体和固体废物等。 根据修复原理可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热处理技术、生物技 术、自然衰减和其它技术等。 根据修复方式可分为对污染源的处理技术、工程控制技术和其他 技术。 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运行和成本数据的充分性和可获得性,可 分为成熟技术与创新技术,
北京某焦化企业场地污染修复案例简析

萘污染土壤进入热解吸滚筒后,在200℃下停留1015min,即可使土壤苯、萘能够达到修复目标。
高温热解吸设备处理能力达到20-30t/h,多环 芳烃污染土壤进入热解吸滚筒后,在600℃下停留1015min,即可使土壤中多环芳烃能够达到修复目标。
热 解 吸 烟 气 经 过 净 化 处 理 后,烟 气 当 中 的SO2、 NOX、粉尘、非甲烷总烃等大气污染物均达到北京市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DB11/ 501-2007) 规定的限值。
66 WORLD ENVIRONMENT 2016年第4期 总第161期
图3 高、低温热解吸工艺及设备图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修复工艺技术路线
限公司承担的北京某焦化企业污染土壤修复情况,为 我国焦化企业场地污染的修复提供有益经验。
北京某焦化企业场地修复案例
(一)场地污染情况及工程量 北京某焦化企业位于北京市东南郊,共占地面积 约135万m2,其 中 第 一 期 待 修 复 面 积 约34.2万m2。经 过前期的污染情况调查,污染深度达到18m,污染土
图2 常温解吸预处理图
6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案例
壤总量约153万m3,主要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和苯,其 中难挥发多环芳烃类污染土壤共计38.58万m3 ;苯、 萘类污染土壤共计114.42万m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估研究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估研究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1.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1.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组合来降解或转化污染物的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外源生物修复两种方法。
原位生物修复主要利用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植物来修复污染物,包括生物强化、生物刺激和天然补充。
外源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或植物来修复污染土壤。
1.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堆填、土壤热解、土壤气相抽提和土壤水洗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实现污染物的去除或减少。
物理修复技术对于一些易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修复效果较好。
1.3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添加化学剂改变土壤环境条件,使污染物发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无害或难溶于水的物质。
化学修复技术包括还原、氧化、配位和螯合等方法。
化学修复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地处理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2. 效果评估方法2.1 污染物残留量测定污染物残留量测定是评估修复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测定,可以确定修复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2.2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通过观察土壤中的生物反应来评估修复效果。
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土壤酶活性测定和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中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2.3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是评估土壤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物理性质测定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含水量和通透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进而评估修复效果。
3. 应用前景和挑战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
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

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为了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和生态系统,需要采用多种修复技术和评价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受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1.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修复剂改变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修复剂包括石灰、砂土、有机物、氧化剂和还原剂等。
这些修复剂可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稳定化和转移,并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评价原位化学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并通过地下水监测、土壤微生物活性测试等方法评估修复效果。
2.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其代谢产物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类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固化等。
评价生物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测试和种子萌发实验评估修复效果。
3.电动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和转移的方法。
常见的电动修复技术包括电动流动提取、电动化学氧化和电动化学还原等。
评价电动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迁移率和迁移速率,并通过电位分布和电导率等参数评估修复效果。
4.热解修复技术热解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和分解的方法。
常见的热解修复技术包括高温蒸汽热解和电阻式电热解等。
评价热解修复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挥发率和分解率,并通过土壤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评估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为了评价修复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有害物质的降解率、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以确保修复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其效益评估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其效益评估土壤污染是目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壤污染对农田、水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对其效益进行评估。
首先,生物修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降解、吸收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例如,植物生物修复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共生作用,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这种修复技术对于重金属、有机物等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其次,化学修复是另一种常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环境,从而达到修复目的。
例如,土壤酸化导致了很多污染物质的释放,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等中和剂来改善土壤酸碱度,降低污染物的活性。
此外,氧化还原剂的应用也可以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改善土壤环境。
第三,物理修复技术也被广泛使用于土壤污染修复中。
物理修复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如水洗、热解、吸附等来去除或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
例如,土壤呈现较高的吸附能力,可以通过吸附剂的添加来吸附和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提高修复效果。
此外,热解技术也可以通过热分解有机物质,降低其毒性。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修复技术,还有一些其他创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土壤污染修复。
例如,电动修复技术利用电流和电解原理,在土壤中引入电化学反应,实现污染物的电迁移和电化学降解。
此外,土壤重铁杆和超声波处理技术也在一些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正确评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效益对于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评估主要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进行。
环境效益可以通过监测和评估土壤质量、植物生长、土壤生态系统恢复等指标进行评估。
经济效益主要考虑修复技术的成本效益比,即修复投入和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
然而,不同的修复技术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修复效果。
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

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
董聪慧
【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
【年(卷),期】2022(43)1
【摘要】上海某地块污染组分复杂,土壤中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石油烃(C_(10)-C_(40))和铅均超过健康风险阈值。
分别采用过硫酸钠氧化法、热
脱附法和化学淋洗法进行修复处治,并通过采样与监测对污染整治与土壤修复效果
作了分析评估。
结果表明:该污染地块经清挖与修复达到预期目的,工程隔断措施切
实有效。
本研究的修复与评估技术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董聪慧
【作者单位】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
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上海市某工业地块土壤重金属砷铅复合污染修复效果评估
2.化工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分析
3.上海市某地块苯并[a]芘污染修复效果评估
4.上海某原
铸造厂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试验研究5.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及土壤
修复技术筛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近年来,世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汞、镉、铅、铬和砷等重金属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欧美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50%以上。
2011 年2 月,《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列为主要整治内容之一,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必将受到更多关注。
土壤修复技术运用现状美国运用现状美国约存在294000个污染场地,其中1982-2005年间,共有1536个场地列入NPL。
仅2007年,美国超级基金项目耗费3.8亿美元用于土壤修复项目。
据估计,美国完成所有污染土壤的修复将需要投资2089亿,且大部分修复需要经过30~35a。
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行了大量土壤修复工程。
美国超级基金计划所实施的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最新土壤修复技术变化的重要窗口。
2002-2005年财政年度中,60%的污染源处理工程项目采用的是原位修复技术,比1982-2005年财政年度高13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无需挖运土壤、修复成本低、适宜对深层污染介质修复、对施工人员健康影响小等特点。
对美国1982-2005年间,977项土壤修复项目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图1中浅色部分表示原位修复技术,深色部分表示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462项,占项目总数的48%,异位修复技术515项,占总数的52%。
在所有污染修复项目中,26%采用原位蒸发提取,18%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11%采用异位离场焚烧。
近几年多项萃取和化学处理技术受到更多关注,而焚烧技术因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越来越少被采用。
欧洲运用现状据估计,欧洲每年约有21.1亿欧元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管理工作。
图2给出了1978-2007年间,欧洲部分国家及整个欧洲不同土壤修复技术的运用现状。
由(图2)可知,欧洲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所采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存在明显的较大差异。
异位热解吸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在国 内工程应用过程中暴露的技术瓶颈与产业化问题 , 并提 出解决这些 问题 的方 向与建议 。
关键词
热解 吸技术 ; 污染场地修复 ; 影响因素 ; 工程应用 ; 产业化发展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1 X( 2 0 1 6 ) 0 6 - 0 5 5 9 - 1 2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9 9 1 X . 2 0 1 6 . 0 6 . 0 8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杨勇 1, 何艳明 1, 栾景丽 1, 刘景洋 2, 郭玉文 2
(1.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摘 要:针对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列为主要整治内容之一。 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历程、运用现状;指出了国际土壤修复技术现已进入黄金期;比较了欧美国家运用 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最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结合“十五”和“十一五”国家“863”计 划,给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现状示意图,以及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场地土壤修 复技术的四大需求、四大发展方位和六大发展方向,并从六方面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差距,初步提出了我国污染场 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建议。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历程分为 4 个阶段[1]: (1)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修复, 主要通过填埋、刮土、复土等措施治理退化土地;(2)20 世纪 70-80 年代,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修复,主要是土 地资源的稳定利用,相关基本环境工程的配套;(3)20 世纪 90 年代,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恢复, 但主要修复技术是土地复垦,选用先锋植物、耐性植物 恢复土壤特性;(4)21 世纪以来,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 化学和生物恢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植物、微生物、动 物、固化/稳定化、土壤气提、化学氧化还原、热脱附、淋 洗、化学萃取等,其中以植物修复为研发应用重点。
Abstract:To the ques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main improvement content i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12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using the status quo of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SRTs)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to indicate that international SRTs have entered into gold period. SRTs in the Occident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ir superiority and inferiorit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test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 combination with national 10th Five-Year and 11th Five-Year “863”Plan,research status scheme and research-application roadmap of SRTs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were designed,based on which the demands,development orienta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SRTs were proposed. The gap of SRTs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illustrated, and then some advices of SRTs in China were proposed. Key words:contaminated site;pollutant;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analysis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中研究运用较多的是[1]:(1)固 化-稳定化;(2)淋洗;(3)化学氧化-还原;(4)土壤电 动力学修复。目标是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联合修复技术中研究运用较多的是[1]:(1)微生物/ 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2)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 复技术;(3)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目标是混合污 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94
第 35 卷
2.3 我国运用现状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区域发展
不均衡性,土壤类型多样性,污染场地特征变异性,污 染类型复杂性,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目前主要以 植物修复为主,已建立许多示范基地、示范区和试验 区,并取得许多植物修复技术成果[1],以及修复植物资 源化利用技术成果[1]。
关键词:污染场地; 污染物; 土壤修复技术; 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6504.2012.10.020 文章编号:1003-6504(2012)10-0092-07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International Contaminated Sites
3 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3.1 土壤修复文献检索 通过检索 ISI(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数据库,对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3 所示, 其中图 3(b)是对所有年份的检索文献进行统计。
2.2 欧洲运用现状 据估计[9],欧洲每年约有 21.1 亿欧元用于污染土
壤的修复及管理工作。图 2[9]给出了 1978-2007 年间, 欧洲部分国家及整个欧洲不同土壤修复技术的运用 现状。由图 2 可知,欧洲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所采用的 土壤修复技术存在明显的较大差异。欧洲运用原位和 异位热脱附、原位和异位生物处理、原位和异位物化 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场地的项目占所有统计项目的 69.17%,其中原位热脱附、原位生物处理和原位物化处 理修复技术占 35%,异位热脱附、异位生物处理和异位 物化处理修复技术占 34.17%,二者比重相当,其他修 复技术占 30.83%。在实际工程中,生物处理技术运用最 多,达到 35%,其中原位生物处理占 18.33%,异位生物 处理占 16.67%。另外,将污染土壤作为废弃物而非可 再生资源处理(包括挖掘处置技术、污染场地管制等) 的工程项目在欧洲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达到 37%。
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1-5]。欧美发 达国家的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 50% 以上[1]。2011 年 2 月,《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列为 主要整治内容之一[5],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必将受 到更多关注。本文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 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 术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产业发展 及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第10 期
杨勇,等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93
1 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历程
1.1 欧美研发历程 欧美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历程分为 3 个阶段[6]:
(1)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 修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挖掘填埋、客土法、固化/稳定 化、土壤气提、化学萃取;(2)20 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 纪初,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修复技 术主要采用 IMC(隔离、维护和控制)、淋洗、化学萃 取、化学氧化还原、玻璃固化和热脱附;(3)21 世纪以 来,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但已开始 广泛关注高效低费的修复方法,研究重点为植物修复 及自然转移和衰减。 1.2 我国研发历程
近年来,世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尤其在发 展中国家,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 重威胁[1-4]。其中,汞、镉、铅、铬和砷等重金属污染物导 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 。 [1-5] 根据《中国环境年鉴》 (2002-2009 年),2001-2008 年,我国关停并转迁企业 数由 6 611 迅速增加到 22 488 个,增速为 1 984 个/a, 总数达到 10 万以上,仅 2007 年就约有 2.5 万个。由于 关停转迁,我国现已有大量工业场地遗址,对污染严 重的工业场地遗址进行技术修复是改善土壤环境质
YANG Yong1, HE Yan-ming1, LUAN Jing-li1, LIU Jing-yang2, GUO Yu-wen2
(1.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Kunming 650031,China; 2.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Beijing 100012,China)
《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网址)http://fjks.chinajournal.net.cn(电话)027-87643502(电子信箱)hjkxyjs@126.com 收稿日期:2011-11-24;修回 2012-02-10 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科技项目(E-2007-06);云南省环境保护专项项目(2007[262]) 作者简介:杨勇(1981-),男,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电话)0871-5181919(电子信箱)yy05_06@。
1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无需挖 运土壤、修复成本低、适宜对深层污染介质修复、对施 工人员健康影响小等特点。
对美国 1982-2005 年间,977 项土壤修复项目进 行统计,如图 1 所示[4,6],图 1 中浅色部分表示原位修 复技术,深色部分表示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 462 项,占项目总数的 48%,异位修复技术 515 项,占 总数的 52%。在所有污染修复项目中,26%采用原位蒸 发提取,18%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11%采用异位离场 焚烧。近几年多项萃取和化学处理技术受到更多关注, 而焚烧技术因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越来越少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