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傅学怡

合集下载

以结构之美擎起建筑之美——记建筑结构设计大师傅学怡

以结构之美擎起建筑之美——记建筑结构设计大师傅学怡
多哈高层办公楼
体刚架结构杆件受弯为主的方法。 建成后的“水立 方” 参观者络绎不绝,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 评。 获 2011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 年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 (下转第 6 页)

协会工作
2013 年第 3 期 总第 193 期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行业宣传指导委员会
6
2013 年 第 3 期
隐患,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施工 效率。 这一世界现代建筑设计史罕例分析处理,获 法国标书设计结构工程师及英美专家认同和业主 赞赏,得到了业主、原设计师、审查单位、独立复合 第三方 ARUP 公司的一致认可, 为中国结构界赢 得了国际信誉。 鉴于结构标书设计上述重大失误, 卡塔尔业主已支付总承包中建总公司经济补偿 2 000 万美元,并取消工期延误赔偿金 1 000 万美元。 该项目获得了 2010 年国际混凝土协会特别贡献 奖,2009 年全国优秀结构设计一等奖。
几 乎 是 妇 孺 皆 知 的 “水 立 方 ” ( 国 家 游 泳 中 心— ——2008 北京奥运会场馆),是傅学怡最难忘怀 的作品。 2003 年到 2005 年,他担任了中建国家游 泳中心设计联合体的设计总负责人, 主持水立方 从方案到施工图、 施工全过程指导的结构设计和 科研工作。 方形“水立方”的蓝色泡泡及复杂空间 结构体现出微观世界的宏观建构, 以宁静祥和的 方式隐喻着深邃的中国传统哲学,与“鸟巢”奥运 主赛场的圆形建筑相呼应,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天
1 2013 年 第 3 期
事,英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英国注册 结构工程师协会中国分部主席, 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 员会委员等。 至今仍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院研究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博士生导师的傅学怡,兼任了浙江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8-傅学怡、高颖等-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整体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8-傅学怡、高颖等-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整体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图8
主桁架结构构成
图 9 屋面环桁架布置示意图
主桁架悬挑端根部高度为 4.5m。设置 6 道屋面环桁架,最端部的屋面环桁架为倒三角立体桁架,其余 5 道为平面片桁架,垂直于地面。其构成见下图。 将花瓣单元沿场心环向阵列 24 组,形成了钢结构罩棚结构。钢结构罩棚通过 24 组四管组合 V 型撑与 顶部砼看台型钢柱连接,构成罩棚上支座;径向主桁架上下弦杆向墙面延伸,汇交至下部砼二层混凝土梁 顶面,构成罩棚下支座。
注:支座附近受压和压弯杆件从严控制取为 120 5)钢构件应力水平: 钢结构杆件最大组合设计应力≤0.9f(f 为钢材设计强度) , 6)钢结构整体稳定指标:结构线弹性整体稳定屈曲荷载系数 K≥10,非线性整体稳定屈曲荷载系数 K ≥5。 7) 舒适度指标:室外钢梯竖向振动频率≥3.0Hz,看台结构竖向振动频率≥3.5Hz。
2014 年
图 3 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剪力墙平面布置(红色)
上部钢结构支撑在直径 1200mm 的斜柱上,为提高上部钢结构上支座下方的混凝土的环向抗扭刚度, 在二层和三层斜柱环向设置 8 道交叉钢支撑,该交叉支撑的设置位置与底层环向剪力墙在同一平面位置, 如下图所示。支撑截面圆钢管 680x22(底层) ,圆钢管 570x18(顶层) 。
4 抗震性能设计目标
1)钢结构(包括固定屋盖和移动屋盖) :安评小震弹性,规范中震弹性,规范大震基本不屈服,移动 屋盖轮轨及支座规范大震弹性; 2)混凝土结构:安评小震弹性,竖向构件规范中震弹性,支承上部钢结构的构件规范大震不屈服。
5 关键技术问题
5.1 计算模型说明 考虑到上部钢结构采用可开启屋盖的特殊性,根据开启的不同状态,采用不同的结构模型,并且总装 模型分析的同时,找出各个单体结构与总装结构在主要计算指标上的差别,分析其规律性,其中混凝土单 体模型记入上部钢结构传来的荷载作用,不考虑上部钢结构刚度贡献影响。 总共采用如下 26 个计算模型: 1 单体移动屋盖计算模型 建立 0,3,6,直到 45 度,3 度一个角度,共计 16 个计算模型。

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问题的讨论

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问题的讨论

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问题的讨论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ity’s main buildings, it create the contour of the city interest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a few key point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structural design; earthquake 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而出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随着层数和建筑高度增加,利用结构空间作用,又发展了框架———简体结构、简中简结构、多简结构和巨型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侧移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采用结构体系有着密切关系。

不同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层数、高度和功能的建筑。

在高层结构设计中,水平力是控制的主要因素,在地震区水平力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因素。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周期短、地震作用大,在设计中应注意调整结构刚度。

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结构体系,其中有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桁架结构、悬挂和悬挑结构。

目前采用这些结构体系的工程尚较少,经验不多,对于这些结构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成熟,尚不能普遍推广于设计与施工中。

一、概念设计与理论计算概念设计是指一些难以做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做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概念设计带有一定经验性。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是在一定假定条件下进行的。

尽管分析的手段不断提高,分析的原理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基土影响的复杂性和结构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际情况相差数倍之多。

傅学怡教授-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中的应用和发展论文 [兼容模式]

傅学怡教授-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中的应用和发展论文 [兼容模式]

中震基本弹性 大震少量墙肢屈服的性能水准 中震基本弹性、大震少量墙肢屈服的性能水准 得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 主体结构施工顺利
天津市抗震超限审查一次顺利通过
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10
三 深圳福建兴业银行大厦
3.1工程概况 3.1 工程概况
地处深圳市福田CBD 地处深圳市福田 CBD中心区 中心区 总建筑面积约5 总建筑面积约 5万m2 塔楼主体结构高99.8m 塔楼主体结构高 99.8m 塔楼立面分3 塔楼立面分 3级外凸收进 总高度 总高度121.2m 121.2m 最大收进、外凸达3.85m 最大收进、外凸达 3.85m
又进一步将各层钢梁连接螺栓 又进 步将各层钢梁连接螺栓
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32
板厚130 板厚 130 设缝断开
板厚400 板厚 400
设超大预应力
原标书设计结构平面 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33
4.3设计优化与深化 4.3 设计优化与深化
4 3 1 精细化结构自重施工模拟 4.3.1 本工程结构自重占总重70% 本工程结构自重占总重 70%以上 以上 用52 52个计算模型精细化逐层 个计算模型精细化逐层 生成结构 逐层找平找正 发现仅下部环梁受较大拉力 约为标 书设计拉力的2/3 书设计拉力的 2/3 / 静、活载作用下 中上部环梁拉力很小 中 部环梁拉力很小 同时发现在后期附加
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傅学怡 教授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1
一 二 三 四 五
前言 天津卫津南路超高层住宅 深圳福建兴业银行大厦 多哈外交部大楼 展望
空间结构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超高、超长建筑结构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傅学怡)

超高、超长建筑结构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傅学怡)

超高、超长建筑结构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傅学怡)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学怡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最近我们做的项目中我觉得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新高规即将颁布了,其中有一条,在做动力弹塑性分析前,必须要做施工全过程模拟,带着这样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重力荷载的工况和状态,进入弹塑性分析。

我在这里讲一下施工全过程模拟与施工控制,以中钢国际广场为例。

二是重力荷载下长期变形以及长期变形的控制,以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为例。

三是超长结构的温度收缩效应分析与控制,以已竣工的深圳北站为例。

案例:中钢国际广场中钢国际广场将近40万平米,主楼84层,358米,主要特点是在下部1/2高度以下采用六边形编制的窗洞构成外网筒结构,建筑师不允许里面再加柱子,针对六边形外网筒结构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我把结构构成的情况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有内筒,底下的厚度是1.15米,到了上面变成500,现在做住宅,只要有楼梯、有电梯都是混凝土墙去封,但是超高层这么去封是不合理的,因为自重就很大了,所以我们把墙相对的集中、对称,同时受力、延性、承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善。

内筒的构成跟国贸三期一样,采用内层钢板,但内层钢板在设计上已经有预留在钢板两翼的混凝土连接的预留孔,预留孔里要放构造、穿芯钢筋,同时钢板上要布置栓钉,栓钉按照钢板剪力墙的主应力,在主应力方向多配,应力小的部位少配。

整个结构的构成,上部是矩形钢管的菱形网格,中部是一个过渡,下部是六边形,上部菱形是酒店,每个房间的窗户正好在中间,窗户上没有构件,下部是六边形网格。

楼面环梁有两种类型,主要是根据建筑的需要,类型1要往里退,玻璃窗才能装。

我们在六边形网筒上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角部斜柱,正六边形应该都是120度,这里把它放大到130多度,它跟直线的夹角改为18度,可以节省钢材,改善受力,这些都经过详细论证。

第二件事是把非楼面横梁做了刚度的优化,国外没有已建工程,但有这方面的方案,六边形是六条边相等的,我们做的是不等的,这里包括两个不等,一是夹角到角部扶正,二是在六边形横梁上刚度适当弱化,六边形横梁相当于剪力墙的连梁,主要是传递水平力,不传递竖向力,因此给它适当地弱化,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延性,同时不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

9-傅学怡、高颖等-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移动屋盖钢结构设计

9-傅学怡、高颖等-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移动屋盖钢结构设计

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移动屋盖钢结构设计傅学怡,高颖、朱勇军、董全利、王涛、王文标(CCDI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摘要:本项目是一个八个花瓣旋转开启的可开启屋盖钢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看台及功能用房,看台区上覆的钢结构罩棚为环状花瓣造型的可开启屋盖,该屋盖闭合时覆盖整个场地。

下部砼结构外轮廓平面为圆形,上部支承环状花瓣造型的可开启屋盖钢结构罩棚,该屋盖闭合时覆盖整个场地。

固定屋盖罩棚外边缘直径约133米,悬挑长度约26m,场地中心罩棚圆形开口直径约达60米,罩棚结构最高点标高30米。

固定屋盖钢罩棚由24个单元花瓣旋转复制组成。

固定屋盖上方设置8片大悬挑花瓣形移动屋盖,移动屋盖采用平面旋转45度开启方式。

每榀设置一个固定转轴及三条同心旋转轨道结构,其中两条轨道固定在移动屋盖上,一条轨道固定在固定屋盖上,单片移动屋盖径向长度45,宽25m,闭合状态向圆心悬挑30m。

钢结构罩棚采用悬挑空间管桁架结构受力体系。

重点介绍本工程移动屋盖钢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难点及相应的专项研究分析处理方法。

关键词: 网球中心;空间钢结构;可开启屋盖;大悬挑1 工程概况杭州奥体网球中心采用新颖的八个花瓣旋转开启的可开启屋盖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看台及功能用房,看台区上覆的钢结构罩棚为环状花瓣造型的可开启屋盖,该屋盖闭合时覆盖整个场地。

固定屋盖罩棚外边缘直径约133米,悬挑长度约26m,场地中心罩棚圆形开口直径约达60米,整个钢罩棚由24个单元花瓣组成,每个单元采用了两组倒三角空间立体桁架构成,单元和单元之间公用上弦杆,并通过环桁架下弦系杆连接。

主桁架悬挑端根部高度为4.5m,端部为高度3m。

设置6道屋面环桁架,最端部的屋面环桁架为倒三角立体桁架,其余5道为平面片桁架,垂直于地面。

钢结构罩棚通过24组四管组合V型撑与顶部砼看台型钢柱连接,构成罩棚上支座;径向主桁架上下弦杆向墙面延伸,汇交至下部砼二层混凝土梁顶面,构成罩棚下支座。

探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探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探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摘要: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对于保护建筑中居民在遇到地震灾害时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0 引言近些年,我国各地地震频发,因地震而导致的建筑物(尤以高层建筑为甚)倒塌等灾害屡见不鲜(尤以高层建筑为甚),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与此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惊人,其结构又比较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下面,我们就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1选择合适的地基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除了与地震等级有关外,还包括建筑物与震中距离、所处地基的土壤、震源深浅程度等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选址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对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以及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对该地的地震设计等级进行评估,以此规避风险。

高层建筑的地基应尽量选择岩石或具有较高密实度的基土,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达到降低地震灾害程度的目的。

若实在无法避开,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和改造,以使其满足高层建筑的抗震需求。

此外,由于埋深基础周围的土壤有被动土压力,能够抵抗高层建筑因受水平荷载而造成的滑移和倾覆,为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基础要有一定的埋深。

比如,天然地基的基础埋深需达到建筑高度的1/5,桩基基础埋深需达到建筑高度的1/18。

2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历史上,由于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对抗震效果产生消极影响的例子,鲜有发生。

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外形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一个合理的结构,其平面布置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平面规则、对称、不偏心;2)长度要适当,不可过长;3)细腰形或角部重叠的不可采用。

其竖向布置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高宽比要在5-6以下;2)体形应规则,避免过分内凹或外凸。

对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对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பைடு நூலகம்Bu i l d i n g & Sc i e n c e
对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陈 波
( 中 国 市政 工 程 中南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安 徽 安 庆 2 4 6 0 0 0)
平 。在 多高层结构设计时 ,应尽可能避免短柱,其主要的 目的是使 同层各柱在相 同的水平位移时 ,能 同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但随着 析 具体 建筑项 目结构设计所要 求的具体情况 , 将 概念设 计应用于建 建筑物 的高度与层数 的加大 ,巨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使底层柱截面 筑结构设 计中; 做好框 支梁支放在 剪力墙上并 注重对剪力墙的设计 ; 越来越大 ,从而造成高层建筑的底部数层 出现大量短柱 ,为 了避免 在设计过程 中严格控 制试桩阶段抗拔锚桩的裂缝。只有对这些 问题 这种现 象的出现 ,对于大截面柱 ,可 以通过对柱截面开竖槽 ,使矩 给予足够的重视 ,才能确保建 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为 实现 高质量的 形柱成 为田形柱 ,从而增大长细 比,避免短柱的 出现 ,这样就能使 同层 的抗侧力结构在相近 的水平位移下 ,达到最大的水平承载力 。 建 筑 目标 奠 定基 础 。 协同工作与材料利用率 ,协 同工作设计 的另一个 目的 ,还在于对材 【 关键词 】 建筑结构设 计 ; 现状; 重视 的问题 料的充 分利 用。材料 利用 率越高 ,该结构 的协 同工作程度也越 高, 前 言 结构设计的 目的就是花最少的钱 ,做最好 的建筑 ,这就要求设计时 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阶段 的有效控制 ,可 以保证建设工程设计 对结构材料 的充分利用 ,这从梁类构件的演 变可 以看出。 质量和安全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防止因设计 问题导致的生产事 2 . 2框支梁支放在剪力墙上 ,并注重对 剪力墙 的设计 故 的发 生 ,探 讨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创 新 问题 ,是 当 前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工 当框 支梁直接支放在混凝土剪力墙上时,应做如下考虑 ,按底 作的首要 问题 。因此建筑结构 设计工程师应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探 部 加 强 部 位 无 翼 墙 的 要 求 ( 即层 高 的 1 / 1 2 ) ,参 照有 关 规 定对 框支 索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为提供 高质量 的建筑打 下坚实 的基础 。 柱 截 面 高度 的 限 制 , 以及 框 支 梁钢 筋水 平 段 的锚 固要 求 等 初 步 确 定 1建 筑 结构 设 计 现 状 剪力墙的厚度;在不小于框支梁宽度范围内的剪 力墙 中按框 支柱要 在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过 程 中 , 随着 设 计者 的 不 断深 入 与 研 究 ,积 累 求设置暗柱 ,进行构造计算和配筋;针 对框支梁所传 集中荷 载进行 局部抗力验算 。重视对剪力墙的设计,因为柱、短肢 剪力墙和一般 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 、标准图集等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 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建筑结 剪力墙的承载特性不 同,对其构造要求也有较 大差别 。因构造 要求 构工程 中得到大量地应用 ,每个设计 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 图板而做 的提高导致截面厚度 的增大而改变构件的定义,这种情况下的构件 努 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 ,觉得结构设计 很简单 , 截面增大是整体性的 ,增大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其受力特性不 只需遵循规范、 手册 、 图集, 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 ( 非 会有太大的变化 ,也不会对局部构件造 成新的危害,原则上不必要 结构 的) ,使用计算机 ,然后设法去完成它 ,自己只不过 是一个 东拼 提高原确定的结构抗震等级 ;从单根构件的 比较来讲 ,增大截面后 西凑的计算机 画图匠而 已。这不仅 不能有效地运 用他们 的知识 、精 的墙肢应较原构件 的承载能力更高 ,不可能因人为的定义改变就改 力和时 间,而且还会 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建筑物是 变 了其 实际 的承载特性 ;当因建筑功能需要而改变局部墙肢的截面 个 空间结构 ,各种 构件 以相 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 ,且 都并 非是 尺寸 ,使其受力性能发生变化 时,应 予以加强 。 脱离总 的结构体 系的单独构件 。 目前,人们 在具体的空间结构 体系 2 . 3控制试桩阶段抗拔锚 桩的裂缝 在 不 影 响 试 桩 构 件 承 载 力 的 前提 下 ,可 以不 计 较 构 件 的 裂 缝 宽 整体研 究上还有 一定的局限性,在 设计过程中采 用了许多假定与简 化。作 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 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 度问题 。如何考虑地 下水浮力 的作用 以及基础底板 的各作用荷载 问 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 目中作出正确的选 择。这就要求结构 题 以及各阶段作用在箱体上 的荷载及分项系数应如何取用 ,做 以简 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 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 的认 要分析 应 明确结构抗力及稳定均属于 “ 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 ”的范 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 畴,而基底面积 与构件开裂圾变形则属于 “ 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的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对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也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 发 展 先 进 范畴。进行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时,应考虑作用效应 的 “ 基本组 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 合 ; 进 行 正 常 使 用 极 限 状态 设 计 时 , 应 根 据不 同 目的分 别 选 用 “ 标 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 准组合 、频遇组合及 准永 久组合 ”。一般情况下作用在基础板上的 之急。其中 ,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 ,充分发挥结构工程 荷 载有 以 下 几 方面 内 容 : 基础 板 自 重 :基 础 板 面 上 的永 久 荷 载 和 可 师 的 创 新 能 力 ,是 相 当必 要 的 。因 为 他 们 是 结 构 设 计 革 命 的 推 动 者 变荷载 ;墙 柱所传 竖向荷 载;包括 上部荷载作用 下的地基反力 ;水 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 浮力 。 当进行基础底板承 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时, 根据 “ 基本组合 ” 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计算上述各荷 载的作 用效应 。基础板下无桩基时 的受荷关系 ,当基 2建筑 结构设计应重视的 问题 础板下没有 桩基础 时,根 据结构 的平衡状态 ,其 上下所有荷载 的作 2 . 1 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 中 用 应 当 平衡 。 基 础 板 下有 桩 基 时 的 受荷 关 系 , 当 基础 底 板 下 设 置桩 概念设计是建筑设计 非常重要 的环节 ,这在于方案设计阶段, 基础 时,由于上部竖向荷 载被桩平衡 ,此 时的基础底板所受荷 载除 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 。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 板顶面永久荷载和可变荷 载以及板 自重 外,应 当就是 可变 的地基反 综合运用其把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 的结构方案 , 力与水浮力之和。由于桩基沉降,基础 板下的天然地 基必然承 受一 为 此 , 需要 工 程 师 不 断地 丰 富 自 己 的结 构 概 念 ,深 入 、深 刻 了解 各 定量的上部所传竖向荷载 。由于桩、土变形,必然有部分上部荷载 类结构 的性能 ,并能有意识地 、灵活地运用它们 。协 同工作与结构 卸载到基础板 下的天然地基 中, 这部分竖向荷载与板 自重方 向一致 , 体系 ,对于建筑结构 ,协 同工作 的概念 即是要求结构 内部 的各个构 应该与基础板 自重及与 自重方向一致的基础 板面永久荷 载和可变荷 件相互配合 ,共 同工作 。这不仅要 求结构构件在承载 能力极 限状态 载相加,并与水浮力相减 ,而不是与水浮力相加的关系。 能共 同受力 ,协 同工 作,同时达 到极限状态 ,还 要求他们 能有 共同 3 结 语 的耐久寿命 结构 的协同工作表现在基础与上部 结构 的关系上 ,必 建筑 结构 设计是确 保建筑工程 整体质 量和使用 功能的关键环 须视基础与上部结构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把两者割裂开 来处理 。 节 ,因此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 例 如 对 砖 混 结构 ,必 须依 靠 圈梁 和 构造 柱 将 上部 结构 与基 础 连 接 成 应 认 真 学 习 并 掌 握 有 关 的 设 计 规 定 、 规 范 的 要 求 , 做 到 与 实 际 工 作 个整 体,而不能单纯依 靠基础 自身的刚度来抵 御不 均匀沉 降,所 的完美结合 ,为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提供保障 。在建筑结构设计 有圈梁和构造柱 的设置 ,都必须围绕 这个 中心。对协同工作 的理解 , 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要求 ,认真进行设计计算,对容易出现的 还在 于当结 构受力时,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能同时达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论坛 建筑结构.技术通讯 2007年5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傅学怡1
,2
吴 兵2
(1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 518033;2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18060)
结合近年来国外震害调查和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应用研究,作者对我国现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规程中的框架柱剪力调整、框架柱轴压比、框支框架倾覆弯矩、地基基础设计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探讨修改意见。

1 框架柱剪力调整
1.1 受力需要:框剪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变形协调所得的框架柱剪力较小;大震作用下,剪力墙、筒体及连梁出现裂缝后,刚度退化,框架柱剪力将大大增加。

1.2 抗震需要:提高结构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

1.3 现行规范剪力调整计算原则:
框架柱层总剪力调整值:)5.1,2.0min(fmax 0V V V f ≥(1) 层i 框架柱剪力调整系数:i f i V V K f f /= (2) 式中,V 0为基底总剪力,V fmax 为框架柱楼层总剪力最大值,V f i 为层i 框架柱总剪力。

如图1所示,层i 框架柱j 的剪力、弯矩相应调整为:
⎪⎩
⎪⎨
⎧==i ij ij i
ij ij K M K V V f f f f f f (3) 由节点力系平衡,再调整相连层框架梁的梁端剪力和弯矩。

1.4 问题:是否需满足节点力系平衡,即调整相连框架梁梁端剪力、弯矩?
1.5 分析:1)框架柱偏压,轴压比控制,其配筋一般由抗震构造控制,柱剪力调整,柱的实际配筋一般未能得到调整增大,实际框架柱承载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而框架梁纯弯,梁端弯矩调整,配筋成比例调整增大,实际框架梁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计算分析表明[7]
,构件的最不利受力状态随构件的不同和地震作用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仅对相互正交的两个主轴x , y 方向进行内力分析及强度设计,不能真实反映结构的空间强度。

一些算例表明,当地震作用方向与结构的主轴方向一致时,梁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而当地震作用方向与结构主轴方向呈45°时,大多数柱处于最不利
受力状态。

3)台湾、日本、美国震害表明,楼盖整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竖向构件墙、柱破坏严重,而由于整浇楼盖对框架梁的“增强”、“卸荷”效应,楼盖梁板一般不出现破坏。

因此,如果考虑节点力系平衡,实际结构承载能力将向强梁弱柱方向发展,不利于整体结构强柱弱梁的延性抗震。

1.6 建议:1)小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柱剪力调整十分必要。

2)不必拘泥于地震作用下框架节点力系平衡。

3)不必调整相连框架梁梁端弯矩、剪力,以利于框架梁先屈服发挥延性柱。

2 框架柱轴压比控制
2.1 受力延性需要:避免大震作用下框架柱压屈脆性破坏。

2.2 现行规范框架柱轴压比控制计算原则:控制框架柱小震作用组合下轴压应力设计值水平如式(5)和表1所示。

(5) ][/c Af N ≤ξ式中,N 为小震作用组合下框架柱轴力设计值,A 为框架柱截面积,f c 为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ξ] 表1
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一


框架
0.7 0.8 0.9 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及筒体0.75 0.85 0.95 部分框支剪力墙
0.6 0.7 —
2.3 分析:此轴压比限值仅与结构类型及抗震等级有关,而与框架柱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无关。

但实际地震作用下框架中、边、角柱所受轴力水平不同,如图2所示。

中柱所受轴力较小,边柱、角柱所受轴力较大,尤其角柱处于双向压弯和扭转作用下,轴力较大,受力较复杂。

因此,框架中、边、角柱轴压比控制应有所不同,以利于中、大震发生时,框架柱尤其边角柱不致发生压屈脆性破坏。

2.4 建议:中、边、角柱轴压比控制宜参照1984年高层建筑结构学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5],区别对待,适当调整。

中柱适当放松,边柱不变,角柱适当从严,见表2。

调整后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ξ] 表2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结构
类型 中边角中边



角框架
0.8
0.7
0.6
0.9
0.8 0.7 0.95 0.9
0.8框架剪力墙0.850.750.650.95 0.85 0.75 0.95 0.950.95框支剪力墙
0.7
0.6
0.5
0.8
0.7 0.6 0.9 0.8
0.7
第一作者简介:傅学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主要成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构造手册》常务副主编。

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层建筑抗震委员会委员、英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协
会资深会员。

E-mail: fu_xue_yi@ 。

图1 框架剪力调整弯矩示意 图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
1
3 框支框架倾覆弯矩控制
3.1 背景:1)现行规范规定框-剪结构需控制框架结构承受倾覆弯矩≤50%的整体结构倾覆弯矩,以确保框剪结构中具有足够数量剪力墙,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2)规定带转换层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需控制层刚度变化、落地墙、结构布置、抗震等级、内力调整、截面承载力等,但尚未提及对框支框架结构承受倾覆弯矩的控制。

3)美国、日本、台湾震害表明,带转换层结构主要破坏形态为大震作用下筒体剪力墙连梁开裂后,框支柱承受轴力过大,压屈或拉断破坏。

3.2 建议:对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需控制框支框架结构承受倾覆弯矩≤50%的整体结构倾覆弯矩。

3.3 效果:有利于落地墙、筒体加强,有利于减轻框支柱受力,提高结构抗震、抗倒塌能力。

3.4 工程实例:武汉金色华府(30层商住楼)。

调整前后结构布置如图3,4所示。

调整后框支柱承担倾覆弯矩由60%降到45%,结构扭转周期/平动周期由0.88降到0.8,结构扭转变形δmax /δ平均由1.3降到1.2。

图3 原底部楼层结构平面 图4 调整后底部楼层结构平面
4 地基基础设计
4.1 现行规范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
⎧≤抗震)
(非抗震)(a a a
k f f p ζ (6) ⎩⎨
⎧≤抗震)
(非抗震)(2.12.1max
a a a k f f p ζ (7) 式中,f a 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ζa 为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p k 为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p kmax 为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

4.2 地基基础设计控制要素及探讨:第一位控制要素:控制长期重力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的变形及其差异变形;第二位控制要素:满足重力荷载及水平荷载组合作用下地基基础承载力要求。

对于长期作用的重力荷载效应,适当降低取用地基(桩基)承载力特征值,有利于减小地基变形及其差异变形,提高结构安全度。

对于风、地震作用与重力荷载组合效应,由于风、地震作用标准值取值来自于50年(或100年)一遇的峰值加速度平均值,其发生几率较低,且为短时间动力荷载,对地基变形影响很小,因此,可适当提高取用地基(桩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桩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较其极限承载力f u 有2倍以上安全系数。

f a 提高1.2,仍有2/1.2=1.7倍安全系数,边缘点f a 提高1.2×1.2,仍有2/1.44=1.4倍安全系数,地基(桩基)是不会失效破坏的。

这样针对不同效应组合,采用不同的地基(桩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可以达到2个目标:1)建筑物中柱或中央筒体的轴力,主要由重力荷载效应控制,风、地震作用产生的效应较小,重力荷载效应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低,有助于增大强化此中央区基础面积或桩数、桩径,减少地基基础最大沉降;而建筑物边柱、角柱的轴力,风、地震作用产生的效应较大,水平荷载组合效应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高,可相对减小弱化边、角柱基础面积或桩数、桩径,减缓地基基础盆式沉降斜率。

从而总体达到改善结构工作性能、提高结构安全度的效果。

2)比较经济合理。

4.3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框图建议修改如下:
4.4 工程实例:深圳百士达红树西岸(32层住宅)。

边桩直径
约减少100~200mm ,中桩直径基本不变,桩基费用下降7%。

图5 按建议设计桩基平面图(括号内为直接按最大组合轴力设计桩径)
5 结语
上述问题探讨修改意见已于2004年重庆第十八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上报告,并收入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建筑结构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且已应用于若干高层建筑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值规范启动修订之际,发表此文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Californial Building Code. 2001.
[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体系选择与构造措施).高层建筑结构学
组.1984
[6] 傅学怡. 整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探究——来自台
湾、阪神和阿拉斯加等地震震害的启示. 建筑结构,2005.5
[7] 李少泉,沙镇平. 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度分析. 建筑结构,2003,33(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