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合集下载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5章第2节2.《电子标签系统》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5章第2节2.《电子标签系统》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5章第2节2.《电子标签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电子标签系统,属于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5章第2节。

电子标签系统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它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紧密相关。

首先,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电子标签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的一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其次,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数据库的组成和操作。

电子标签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通过学习电子标签系统,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本节课涉及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了解电子标签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电子标签系统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使他们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以下相关知识:首先,学生已经学习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构成、功能以及网络协议等。

其次,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包括数据库的组成、操作以及SQL语言等。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

此外,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教学设计方案

《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教学设计方案
《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
盱眙县河桥初级中学
执教教师
闫晨晨
课程内容
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
课程学时
1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初中九年级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任务驱动理念
任务驱动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利用网络和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可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高认识。
找学生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认真听同学的答案,比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补充总结
教师总结评价
听教师讲解,内化结论
任务二:探究学习《电子标签》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
成果交流
知识归纳总结
提出任务二:RFID技术的应用——电子标签系统
观看视频,回顾总结
拓展学生的视野
探究性学习理念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自学微课《电子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标签的内部构成
2、电子标签的分类
3、电子标签系统的构成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第一章:电子标签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标签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电子标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

3. 了解电子标签在各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电子标签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电子标签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电子标签的分类。

4. 电子标签在各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什么是电子标签?2. 讲解电子标签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演示电子标签的基本工作原理。

4. 介绍电子标签的分类。

5. 探讨电子标签在各领域的应用。

作业:2. 举例说明电子标签在各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电子标签的种类与功能教学目标:1. 掌握不同种类电子标签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不同种类电子标签的特点和应用。

2. 电子标签的功能。

3. 电子标签的优势。

教学活动:1. 复习电子标签的分类。

2. 讲解不同种类电子标签的特点和应用。

3. 演示电子标签的功能。

4. 探讨电子标签的优势。

作业:2. 分析电子标签的功能和优势。

第三章:电子标签的读取与写入教学目标:1. 掌握电子标签的读取和写入原理。

2. 学会使用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教学内容:1. 电子标签的读取原理。

2. 电子标签的写入原理。

3. 电子标签读写设备的使用。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子标签的读取原理。

3. 操作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作业:2. 练习使用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第四章:电子标签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标签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电子标签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1. 电子标签在零售业的应用。

2. 电子标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 电子标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4. 电子标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子标签在零售业的应用。

2. 演示电子标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 探讨电子标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4. 分享电子标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作业:2. 举例说明电子标签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电子标签的技术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标签的技术发展趋势。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8《电子标签》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8《电子标签》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8《电子标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子标签》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标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子标签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电子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电子标签方面,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电子标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子标签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子标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子标签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难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子标签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子标签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标签;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标签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电子标签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电子标签设备;3.实验材料:电子标签标签纸、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电子标签的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子标签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让学生对电子标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回答问题:什么是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有哪些分类?电子标签是如何工作的?电子标签有哪些应用?5.拓展(5分钟)分析电子标签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书信吧,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

写起信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电子标签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电子标签的应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电子标签,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难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汽车过收费站时通过ETC自动扣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扣费系统是如何锁定目前通过的车辆信息,是否他们也有“身份证”可以被识别?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电子标签。

(二)新课讲授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常见的含有电子标签的物品(珠宝电子标签、门禁卡等)图片,并采用教授法介绍电子标签的用途,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总结电子标签的用途:电子标签主要附着在被识别物体上,存储与物体相关的信息,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非接触读写存储器上的信息。

在物联网中,电子标签如同物体的“身份证”一样。

在得出用途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被拆解的电子芯片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电子标签是由哪些部件决定他有这样的用途呢?【天线】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出学生鼓励、正面的评价,如:观察仔细,总结到位等。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电子标签的内部主要由芯片、天线(线圈)等部件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图片中有无电源对电子标签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同桌两人进行讨论,得出其分类和其主要特点,【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主动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被动标签)两大类。

无源电子标签是最常见的电子标签,当读写器检测到电子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在电子标签周围形成电磁场,电子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芯片,芯片产生电磁波发送给读写器。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标签的概念、种类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标签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标签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电子标签的定义和特点。

2. 电子标签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电子标签,如RFID、NFC等,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分析电子标签在生产、物流、零售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其优势和作用。

4. 电子标签技术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电子标签技术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子标签的概念、种类和应用领域。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标签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利用实物、图片等Multimedia 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购物过程中商品如何实现快速结账。

2. 讲解:介绍电子标签的概念、种类和应用领域。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子标签的制作和应用场景设计,如制作图书标签、智能家居控制标签等。

4.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电子标签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作用,探讨未来发展前景。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电子标签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设计的电子标签及其应用场景的创意和实用性。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整合电子标签技术,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电子标签的概念、种类和应用领域;(2)让学生掌握电子标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3)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研究、讨论等方法,了解电子标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电子标签软件,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标签;(3)运用电子标签进行资料分类、整理和检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3)增强学生对电子标签在生活中的认识,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电子标签概述1. 电子标签的概念2. 电子标签的种类3. 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第2课时: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1. 电子标签制作软件的选择与安装2. 电子标签的制作步骤3. 电子标签的编辑与修改第3课时:电子标签的使用技巧1. 电子标签的添加与删除2. 电子标签的排序与筛选3. 电子标签的导出与打印第4课时:电子标签在生活中的应用1. 电子标签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2. 电子标签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3. 电子标签在个人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第5课时:实践活动——制作个人电子标签1.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主题2. 学生利用电子标签软件,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标签3.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电子标签作品三、教学资源1. 电子标签制作软件(如:Adobe Reader、Microsoft OneNote等);2. 电子标签示例文件;3.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子标签概念、种类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电子标签软件制作电子标签的能力;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管理的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标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性化的电子标签;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标签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4. 教师应积极关注电子标签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认识电子标签技术教案反思

认识电子标签技术教案反思

认识电子标签技术教案反思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电子标签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了解电子标签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对电子标签技术进行简单的操作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电子标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子标签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电子标签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标签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发学生对电子标签技术的兴趣。

2. 讲解电子标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子标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通信方式等。

3. 分组讨论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范围(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电子标签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展示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案例(1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零售、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对电子标签技术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5. 实验操作(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电子标签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电子标签设备,体验电子标签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效果。

6. 总结和展望(10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对电子标签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展望电子标签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案例和操作流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子标签技术。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电子标签设备,体验电子标签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效果,增强学生对电子标签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对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范围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电子标签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的模糊和片面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书信吧,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

写起信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电子标签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电子标签的应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电子标签,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难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汽车过收费站时通过ETC自动扣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扣费系统是如何锁定目前通过的车辆信息,是否他们也有“身份证”可以被识别?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电子标签。

(二)新课讲授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常见的含有电子标签的物品(珠宝电子标签、门禁卡等)图片,并采用教授法介绍电子标签的用途,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总结电子标签的用途:电子标签主要附着在被识别物体上,存储与物体相关的信息,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非接触读写存储器上的信息。

在物联网中,电子标签如同物体的“身份证”一样。

在得出用途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被拆解的电子芯片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电子标签是由哪些部件决定他有这样的用途呢?【天线】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出学生鼓励、正面的评价,如:观察仔细,总结到位等。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电子标签的内部主要由芯片、天线(线圈)等部件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图片中有无电源对电子标签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结
合教材同桌两人进行讨论,得出其分类和其主要特点,【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主动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被动标签)两大类。

无源电子标签是最常见的电子标签,当读写器检测到电子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在电子标签周围形成电磁场,电子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芯片,芯片产生电磁波发送给读写器。

有源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则由自带的电池提供】教师并给出积极的评价,如:阅读仔细,归纳概括能力强等。

之后教师介绍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根据有无电源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分类的表格,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尝试根据读写方式、频率高低对其进行分类并填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涉及频率高低时,可以从频率、感应距离、读取速度和穿透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之后教师可请小组代表进行分析和陈述,学生回答观察结果。

【按照读写方式,可以分为只读电子标签和读写电子标签。

只读电子标签只可阅读,不可写入,成本较低;读写电子标签,可读可写,成本较高。

按照频率高低,可以将其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和超高频电子标签。

低频电子标签的频率范围为100-500kHz,以125kHz为主,感应距离较短,读取速度较慢,但穿透能力好;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10-15MHz,以13.56MHz为主,感应距离较长,读取速度较快,但穿透能力一般;超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850-950MHz以及2.45GHz,感应距离最长,读取速度最快,但穿透能力差】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进行鼓励,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从而得出不同的电子标签的分类所得到的结果表格。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学习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子标签,指出其组成部件的名称;观察身边的各类卡,观察它们是否属于电子标签吗?为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点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记忆力真强。

作业: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物品哪些使用了电子标签,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电子标签,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标签》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