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恒星的自行2、地轴进动3、黄道4、潮汐现象5、地理纬度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轨道上,月初过近日点,月初过远日点。
2、标准时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和。
3、地球自转真正一周(360°)我们称作日,平时我们计算时间所用的是日。
4、地内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前后,地外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前后。
5、彗星由冰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彗星由、和三部分组成。
6、太阳大气包括、、三层。
7、地球自转的速度除两极点为外,角速度全球,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随高度的增加而。
8、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的形状、和三个因素有关。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A.上弦B.下弦C.朔D.望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60°的周期是一个()。
A.恒星月B.交点月C.朔望月3、将以下四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已知四地纬度为:卑尔根(60°24′N),上海(31°12′N),达尔文港(12°30′S),圣克鲁斯(40°18′S)。
A.卑尔根,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B.上海,达尔文港,卑尔根,圣克鲁斯C.上海,卑尔根,达尔文港,圣克鲁斯D.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卑尔根4、从南至到升分()。
A.阳光直射点趋近赤道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但短于夜C.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D.北极附近的极昼地区逐渐扩大5、下列港口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1°N)B.伦敦(51°30′N)C.上海(31°12′N)D.开普敦(23°33′S)6、以天文晨昏蒙影为界,下列哪些地方有白夜现象()。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大一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一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大一地球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其上生活着人类和其他生物。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整体,由固态和半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是指长期而持续的天气状况,与大气、水文、水循环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象是指短期内的天气状况,如气温、降水、湿度等。
气候和气象的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一年365天。
4. 地球的内外循环系统地球的内外循环系统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地球内部的循环包括岩石圈、水循环和地热循环等,而外部的循环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这些循环相互作用,维持地球的平衡。
5.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约70%,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6.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存在多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还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7. 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的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我们应采取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
总结一下,大一地球概论课程涉及了地球的结构、气候与气象、运动、内外循环系统、地理特征、自然灾害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认识到地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地球,构建美好的未来。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经度2、恒星周年视差3、光行差4、行星合日5、赤纬6、朔望月7、地轴进动8、基圈9、恒星时10、黄赤交角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在我国最早的典籍《诗经》中,就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记载,文中的“启明”,和“长庚”指的是_______星,这颗星我们可以用肉眼看见的,还有一颗“附日而行”的行星是星,它们都属于地内行星。
2、在天文学上,常见的天球坐标系有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月球自转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__月。
5、地球公转的周期,笼统地说就是一年,但是,根据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分别是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和交点年,其中恒星年和回归年分别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度量年长的参考点。
6、设某恒星的周年视差是0. 1″,视星等为0.1 等,那么其距离为__________秒差距;其绝对星等为__________等。
7、第一赤道坐标系和第二赤道坐标系都有相同的圈,但是二者有不同的坐标原点,第一赤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是,第二赤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是。
8、定西市地理坐标为36°35′N,104°37′E,在一年当中的_______或________该地昼夜相等;在_________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在_________,黑夜最长,白昼最短(以上空格填节气或日期均可)。
如果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春分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
9、当太阳赤纬为δ= -21°35′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在_______(纬度),此后,从理论上来说,南半球气温会逐日______。
10、格里历的置闰规则是:400年中置闰______次,闰年为______天,加在______月份。
地球概论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自从步入大学校园,我就对地球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众多课程中,地球概论课程无疑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地球的起源、演化、结构、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地球概论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在地球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地球起源于46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美丽的星球。
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地质年代、地层、岩石、矿物等基本概念,对地球的演化历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1. 地球起源:地球起源于原始的星际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地球。
2. 地球演化:地球经历了原始地球、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地质年代。
每个地质年代都有其独特的地层、岩石和生物。
3. 地质作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通过学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我深刻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复杂且神奇的星球,它的演化历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
三、地球的结构与组成地球概论课程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结构与组成。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各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厚的一层。
3. 外核:外核位于地幔之下,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00公里。
4. 内核:内核位于外核之下,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半径约为1287公里。
通过学习地球的结构与组成,我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运动规律对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四、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球概论课程还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球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球概论

主讲人:黄勇奇
黄冈师范学院 2010.09
地球概论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第四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五章 地球和月球 第六章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一节 地理坐标
经线和纬线
一、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地球
经度是两面角,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本地子午面为终面;
图1-4 经度和纬度 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经度是两面角,即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交角。
经线都是大圆,纬度间隔大体相等: 1°约折合111km。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经度的间隔,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与纬度的余弦成反比。
是半球和扁球。
地平圈
天底
图1-7 天球示意图 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所有天体,不论多远,都可以在天 球上有它们的投影。
日心天球
地心天球
天球的视运动 天球周日运动: 对于地球观测者,天球围 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 反的方向(向西),和 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 行经的路线,天体愈近 天极周日圈愈小,反之 亦然。
• 由于地球自转而随同整个天球的运动, 方向向西,日转一周; • 由于地球公转而相对于恒星的运动, 方向向东,年巡天一周。
图1-10 天球的视运动
左:地球公转和太阳周年运动,二者都向东。
右:地球自转和天球周日运动,前者向东,后者向西。
天球上的圆和点
图1-11 天球大圆的交点和远距点
左:地平圈与天赤道的交点(东、西)和远距点(南、北、上、下);
图1-13 天球上的距离
二、天球坐标 球坐标系的一般模式 以基圈、始圈和终圈构成一球面三角形; 纵坐标即纬度;
《地球概论》第二节_天球和天球坐标系

[天球坐标作业]: 1.已知Φ=30 0Ν,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
S N Z Z′ P P′ Q Q′ h A δ t 2.写出二分二至点的赤经、赤纬值。
3.已知天顶赤经为S,写出Q、Q′、E、W的赤经。
4.已知织女星的赤经为 18 h 40 m,当织女星的时角是 10 h 15 m时,恒
星时是多少?
(1)球心为地心:天体在天球上的相对位置大体上同他们在天穹 上的位置一致。因为地球半径与无穷大相比被忽略了。
(2)半径为无穷大:所有的天体都在天球上有自己的投影。人们 可以把这种投影位置当作它们的真实位置。这种假想符合人类的直觉印 象。
事实上天球并不存在,人们能感觉到天球的原因基于两点: z 天体离我们太远,以至不能分辨其远近,似乎都位于天球内 表面上; z 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保持不变,人们自然的想到它们镶 嵌在天球上并随之旋转。
β⊙ λ⊙
由于太阳的周年运动在黄道上进行β⊙=00,故可用黄经
λ表示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
太阳系内的天体,基本上位于黄道面附近,故用黄经表示
它们的位置也是十分方便的。
二十四节气分别与固定的太阳黄经相对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λ⊙=00
λ⊙=900 λ⊙=1800 λ⊙=2700
[练习]:ε=23026′,在太阳沿黄道 运行一周的时间内,δ⊙的变化范围 是多少? [作业]:
第二节 天球坐标
教学目的:1.掌握天球上主要的圈和点。 2.掌握各种天球坐标系统。 3.明确各种天球坐标的区别及联系,会进行天球坐标的计算。
教学重点:1.有关天球坐标的概念。 2.高度、赤纬、赤经、时角、黄经的意义及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天球坐标的联系。 课 时:7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天球
大学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广袤宇宙空间中承载了我们生活的土壤,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而地球概论这门课程则是一门探索地球的多样性和奥秘的课程,它涉及了地球形成、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气候与环境、地貌和陆地利用、城乡规划等众多知识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
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它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太阳系形成、地球原始状态、地球形成、地球凝固。
太阳系形成是地球形成的前提。
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太阳系的原始星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其中包括地球。
地球原始状态是指地球的初始物质状态,这个初始物质状态是由太阳系形成时的星云物质构成的。
地球形成是指地球物质的凝聚过程,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为一个行星。
地球凝固则是指地球表面温度的降低,地球的表面凝固成固体地壳。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水文和土壤,这些因素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的居住地、城市、交通和资源分布等。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它包括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
地球的陆地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类型。
地球的海洋地形包括大洋地形和海洋地形。
这些地表形态的差异给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气候是指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等。
地球的气候因子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水文和土壤是地球上的两种重要自然资源。
水文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
水文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是地球上的土地资源,它包括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土壤和草原土壤等。
土壤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天体是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其中 恒星 和 星云 拥有极其巨大的质量,它们的集合体构成了星团和星系。 2.太阳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从内到外依次可分为 光球 、色球 和 日冕。 3.0°经线和 180°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而 20°W 经线和 160°E 经线则是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4.在中纬度地区,天体的周日圈与地平圈 斜交 ,所以人们所看到的天体都是从 偏东方 升起,然后在 偏西方 落下。 5. 昼夜长短 和 太阳高度 决定了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热量,它们是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6.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 ±66°34′—— ±90° 的范围内。 7.历法是 协调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这三种天文自然周期的方法,即科学地、人为地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8.二十四节气实质是反映了 太阳在黄道上 的运行周期,其长度等于 回归年 ,因而是地道的 阳 历。 9.恒星时是用 春分点的时角 来表示的,主要用于 天文学 方面,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10.区时就是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是该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 。 11太阳的能量是由 太阳内部发生由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 而产生。 12.月球的同步自转指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它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 。 13. 在极地,所有天体的周日圈都与地平圈 平行 ,地平圈以上的恒星总是位于 地平线上 称为 恒显 星;地平圈以下的恒星总是位于 地平线下 称为 恒隐 星。 14. 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 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和 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 等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强有力的证据。 15. 我国农历属于 阴阳 历,其历月制度体现 阴历 成分,历制度则体现 阳历 成分;平均历月长度接近于 朔望月,平均历年长度接近于 回归年 。 16. 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着纬度的增加而 增大 。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 范围内。 17.恒星之间的距离通常用 光年 和 秒差距 表示,而天文单位主要用于说明 太阳 和 行星 之间的距离。 18.太阳的视表面是人们用眼睛所见到的光芒夺目的太阳表面,通常所说的太阳的形状、大小、温度、辐射和光谱等都是指太阳的 光球 层而言。 19.低、中、高纬度的范围依次为 0°~30°、 30°~ 60°、 60°~90° 。 20.太阳的回归运动在地球上直观地反映为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周期性往返运动 。 21.太阳时等于 太阳时角+12小时 ;这样,太阳日的起点就定在太阳 下中天 时刻,目的是使 一个完整的白天属于同一个日期 。 22.日期变更的口诀是向东 退一日 , 向西 进一日 。 23.不存在月环食的原因是 地球本影的长度大大超于月地距离,且本影横截面 大于月轮圆面 。 24.发生日食时,由于 月球影子(本影和半影)只能笼罩地球表面的部分区域 ,因而在地球上能看到日食现象的范围很小。 25.恒星的光度指 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本领),常用 绝对星等 表示光度等级。恒星的亮度指 在地球上的受光强度 ,常用 视星等 表示。 26.太阳系主要由八大行星组成,依它们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 。 27.月球的自然条件有两个显著特征:① 地形起伏 ,环形山广布 、② 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声音,没有云雾雨雪等气象变化,温差极大,气候条件恶劣 。 28.地球的 自西向东的自转 运动,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 左 偏。 29.地球上的五带是指 北寒带 、 北温带 、 热带 、 南温带 和 南寒带。 30.二十四节气中, 节气 是太阳黄经15°的单数倍,而 中气 是太阳黄经15°的双数倍。 31.全球的时区具体可分为 24 个时区。 32.发生日食时,由于 月球直径远远小于地球直径,月球本影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笼罩整个地球 ,朝向太阳的半个地球不能全部观察到日食现象。 33.彗星的结构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它奇特的外表是由于 通过近日点前后受太阳热力蒸发 的一种暂时现象。 34.根据历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把历法大致分为 太阴历 、 太阳历 和 阴阳历 三种类型。 35. 地球自转运动强有力的证据有: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 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和 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 。 36.黄赤交角是指 黄道 与 天赤道 的夹角,为 23 o 26 ′。 37. 正午太阳高度 和 昼夜长短 决定了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热量,它们是地 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38. 节气 是节月的起始点,而 中气 是节月的中点,农历中的闰月是指 没 有中气的 月份。 39.区时就是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是该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 。 40.通常,中纬度地区是指 30 o~ 60 o的纬度范围内。 41.由于 在月球轨道距离处,地球本影圆锥的横截面比月球直径大得多,月球从 地球本影中通过 ,所以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而没有月环食。 42.天体的周日圈就是 天体周日运动行径 的轨迹。 43.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上的风和洋流都在发生 水平偏转 运动,南半球的南风将逐渐变为 西南 风。 44. 根据标准时制度,全球可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15° 经度。 二.判断题:(6分,在括号内注明 对“√”或错“×”) 1.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依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 √ )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 ) 3.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向北同时升高。 ( × ) 4.日食方向从太阳圆面的西缘开始,至太阳圆面的东缘结束。 ( √ ) 5.发生月食时,朝向月球的半个地球表面能看到月食现象的地区范围很小。 ( × ) 6.一个朔望月一般有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 √ ) 7. 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且在银道面上。 ( × ) 8. 恒星的亮度是指恒星本身的发光本领。 ( × ) 9.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是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 √ ) 10.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不同经度的任意两地,总是西边地点比东边地点的地方时快(早)。 (× ) 11. 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 × ) 12. 发生月食时,朝向月球的半个地球表面,均能看到月食现象。( √ ) 13.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存在,地球上的风和洋流都发生偏转,在北半球的北风逐渐变为西北风。 ( × ) 14.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南半球昼短夜长。( √ ) 15.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北升高,向南降低。 ( × ) 16.月食方向从月面的东缘开始,至月面的西缘结束。 ( √ ) 17.发生日食时,朝向太阳的半个地球表面均能看到日食现象。 ( × ) 18.一个太阴日里一般只有二次涨潮和二次落潮,会出现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 √ ) 19.月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称白道。 ( √ ) 20.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升高,向北降低。( × ) 21.月食方向从月面的西缘开始,至月面的东缘结束。( × ) 22.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经度116°19°的地方平时。 ( × ) 23.一个朔望月一般只有一次大潮和一次小潮。 ( × ) 24.月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称天赤道。( × ) 25.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存在,地球上的风和洋流都发生偏转,在北半球的北风逐渐变为东北风。 ( √ ) 26.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向北同时降低。 ( √ ) 27.日食方向从太阳圆面的东缘开始,至太阳圆面的西缘结束。( × ) 28.发生月食时,朝向月球的半个地球表面能看到月食现象的地区范围很小。 ( × )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北京时间: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平时 ,为我国目前统一的法定时。 2.日食限: 日轮与月轮开始外切时,即开始发生日食时日轮中心与邻近黄白交点之间的黄经差。 3. 日月会合运动 日月会合运动是月球在天球上不断地自西向东赶超太阳的结果,表现为朔(日月相合)—上弦—望(日月相冲)—下弦—朔(日月相合)依次出现、循环往复的运动。它是月球、地球和太阳真实的相互绕转运动在天球上的一种反映。 4. 黄道十二宫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人们以春分点为起点,向东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所占的范围叫一宫,每宫跨30°,共十二宫,每一宫的名称是根据当时所在星座的名称命名。由于地轴进动,春分点每年西移50″,现已西移30°,现在十二宫与原来相应的星座分离。 黄道十二宫与二十四气相对应,每宫相当于我国的两个节气。 5. 食年 也称交点年,指太阳沿黄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46﹒6200日。由于黄白交点每年沿黄道西移20°,故食年比回归年短约19日。一个食年里有两个食季。 6.黄赤交角: 为天赤道与黄道的交角: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为相对于天赤道的往返穿越运动——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产生季节变化和纬度差异,从而产生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7.本影: 是地球或月球影子的主要部分,呈顶端背向太阳的会聚圆锥。在本影里,太阳光被全部遮掩,得不到太阳的任何光辉,看不到太阳圆面。但由于大气折射作用,地球本影内并不完全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