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政权的兴替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这个时期从220年到589年,时间跨度将近400年。
下面将以各朝代的兴衰为线索,对魏晋南北朝进行论述。
一、魏朝的兴起与衰落魏朝是这个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源于三国时期的魏国。
魏武王曹操在战乱中崭露头角,建立了魏国,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权。
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后,称帝建立了魏朝。
魏朝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曹操推行的一系列措施。
曹操重用人才,尊重法治,推行赏罚分明的治理方针,使得国家逐渐恢复稳定和繁荣。
而曹丕将汉室廷尊的地位传给自己,既保留了汉朝的传统,又具备了新朝代的特点,使得魏朝有了更强的合法性和统治基础。
然而,魏朝的兴起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政权的内外压力,尤其是外族的入侵,魏朝逐渐衰落。
北方匈奴、南方吴越等都对魏朝形成威胁,并且魏朝内部也存在政治腐败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最终,魏朝在曹髦被司马懿篡位后,国力衰落,不久后被晋朝取代。
二、晋朝的崛起与覆灭晋朝是魏朝的继任者,由司马炎创建。
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废黜魏朝,自立为晋王,并最终在太康十年正式称帝,建立了晋朝。
晋朝在朝政上追求律政,崇尚经学和文化,提倡节俭庄重的生活风尚。
司马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削弱封建地主的势力,整顿官僚体制,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打下了基础。
而后,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炽、司马衷相继登基,加强国家改革和军事力量的建设,使得晋朝国力进一步增强。
然而,晋朝早期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在晋惠帝时期开始动摇。
晋惠帝昏庸无道,导致政权腐败,社会动荡频发。
各地地主势力借机扩张,加剧了社会矛盾。
此外,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方吴越等再度崛起,对晋朝构成严重的军事威胁。
最终,晋朝在西晋时期分裂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政权,分别由吴越和匈奴掌控。
西晋由于内部纷争和外族压力,持续衰落,不久后灭亡。
东晋则在对抗北方民族的斗争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最终也被南方势力所灭。
南北朝政权的兴替

南北朝對峙
自西晉滅亡之後,中國即陷入長期的分 裂割據狀況。在最初的一百多年期間, 南部為東晉王朝所統治,北方則由五胡 分別建立許多割據的政權,即所謂五胡 十六國。當時的形勢總的說來也是南北 對立,不過北方並不統一。
同一時期,北魏於公元四三九年消滅 了五胡諸國,統一了北方。後來北魏 分裂維東魏、西魏,最後東魏、西魏 又被北齊、北周分別取代。歷史上把 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合稱 為北朝(公元四三九年--五八一年)。
梁武帝
梁武帝 蕭衍 (464-579) 姓蕭名衍,字叔達,南蘭陵 中都里人(今江蘇省武進縣 西北)。南北朝梁開國君主。 與南齊同族,仕齊,曾任雍 州刺史。後乘齊亂,篡而自 立,在位四十八年。博學能 文,勤政愛民。但因晚年信 奉佛教,曾三次捨身同泰寺。 至全國百姓因他的重佛而付 出沉重的代價,至"肌肉略盡 ","骨髓俱磬"。後於侯景之亂 時餓死,卒諡武,廟號高祖。 著有孝經義、中庸講疏、涅 盤、大品、淨名、三慧諸經 義記等書,明人輯有梁武帝 御制集。
酉元四九零年,孝文帝開始 親政。他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學 習漢人的四九九年,並鼓勵通婚, 改姓漢人姓氏。另外他也將首都 由平城遷至洛陽。
到了公元四二○年,劉裕篡奪東晉而建宋朝,此 後一百多年間,又出現了齊、梁、陳等朝。宋、 齊、梁、陳這四個王朝是先後更替的,它們都由 掌握重兵的前朝大將奪權而建,大致承繼了東晉 的基業,統治著南方,並且均定都於建康,因此 歷史上把宋、齊、梁、陳合稱為南朝(公元四二 ○年--五八九年)。又因為它們與從前的吳國及東 晉均以金陵即今南京(稱建業或建康)為都,所
青磁器
這時青磁產量豐富。 到了六朝時代末期, 白磁也出現了,逐漸 發展成中國獨具特色 的陶瓷器。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清单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与隋唐盛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并存,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隋唐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一)基础知识梳理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短暂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曜所灭。
(3)西晋短暂统一的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2、东晋与十六国:(1)政权并立: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3、南北朝:(1)北朝: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魏晋时期的文化:(1)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与儒学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①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②艺术:绘画→东晋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艺术的结晶)、莫高窟;③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医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4、隋唐兴亡(1)隋朝的兴亡:581年,杨坚建立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 ★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②营建洛阳;③开通大运河(3)唐朝的盛衰:盛: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衰: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走向灭亡: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灭唐(4)隋唐盛世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武则天与武周政治:★措施:打击关陇士族;改革科举;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兵制;发展生产、抑制兼并;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优秀课件1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 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共刚要》上 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共24 张PPT)
东晋与南朝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 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02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 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
四
五
六
南朝的四个朝代:宋、 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六朝:东吴、东晋、宋、
齐、梁、陈
2.北朝的五个朝代:北魏、东魏、 齐、梁、陈
西魏、北齐、北周
7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关中之人百余万 口,率其少多, 戎狄居半。
—《徙戎论》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民族迁徙 民族交往 民族交流 民族交融
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于 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北 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11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 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共24 张PPT)
1. 江南经济的开发
3 1
自然环境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 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1 22
社会环境
江南经济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人与胡人的民族交融
1. 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简要说明
依据材料,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 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
1. 江南经济的开发
石头城下启航的船队,不仅航行在秦淮上下,大江南北, 而且经常“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海外贸易。……六朝 时期来到建康的就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批使 臣,……当年的石头城下,时常可以看到外国人物和奇装 异服,居民习以为常,不仅不感到诧异,并且学会了与他 们交往,甚至模拟外国人的形状制作日常器具。
(新教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优秀课件统编版1

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 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共2 4张)
12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共2 4张)
1. 江南经济的开发
石头城下启航的船队,不仅航行在秦淮上下,大江南北, 而且经常“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海外贸易。……六朝 时期来到建康的就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批使 臣,……当年的石头城下,时常可以看到外国人物和奇装 异服,居民习以为常,不仅不感到诧异,并且学会了与他 们交往,甚至模拟外国人的形状制作日常器具。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1. 三国鼎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 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 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 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 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 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 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 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 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 进步。
7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共2 4张)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关中之人百余万 口,率其少多, 戎狄居半。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及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280年)(1)曹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
(2)蜀汉: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3)东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2.西晋的统治(266—316年)(1)西晋统一: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西晋;280年,西晋灭吴。
(2)五族内迁:匈奴、羯、氐、羌、鲜卑。
(3)316年,匈奴灭西晋。
二、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迭(1)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灭亡。
(2)南朝政权:420—589年,宋、齐、梁、陈,皆定都建康。
2.士族阶层(门阀政治):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3.江南的开发(1)原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南下,带来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
(2)表现: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民族交融加强。
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304—439年)(1)区域与政权:北方15国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
(2)民族交融: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3)前秦的统治: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被东晋击败后崩溃。
2.北朝(439—581年)(1)政权更迭: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概念阐释——士族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世家大族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梳理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梳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魏、晋、南朝梁、陈、宋、齐、梁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和重大事件。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高三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1. 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魏晋时期的分裂:曹魏灭蜀后,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局面。
其中,曹魏为北方政权,晋为中原政权,南方则有吴、越等政权相继兴起。
3.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晋朝灭亡后,南方出现了一系列南朝政权,北方则有北魏等政权相继兴起,直到隋唐统一中国。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繁荣1. 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广泛应用,改革官吏选拔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文人墨客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曹操、诸葛亮、陶渊明、嵇康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世学习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3. 士族的兴盛:在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位得到提高,士族家族结构开始形成,士族成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的宗教与哲学思潮1. 佛教的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融入当地文化,成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2. 道教的兴起: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佛教一同成为中国古代宗教中的两大主流思潮。
3. 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佛教、道教逐渐兴盛,但儒家思想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并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魏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改善,农田水利和耕作技术得到提高,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商业贸易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如洛阳、长安等,与中亚、西亚的贸易逐渐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曾邀請許多文 人在這兒吟詩作對, 所作的詩詞都收錄在 『蘭亭集序』中,篇 篇都是歌頌大自然的 文學傑作。
王羲之把書法提升到 藝術的境界。圖為 『蘭亭集序』的一部 分。
王羲之書法
雲岡石佛
5世紀後半由北魏文 成帝下令建造。石佛 高達14公尺。
敦煌壁畫
從六朝到元朗,歷代 諸王即不斷在敦煌修 建存窟寺院。在后窟 中有許多代表各個時 代的壁畫。圖中是西 魏時期所繪的三大天 神之一毘沙門天的神 像。
酉元四九零年,孝文帝開始 親政。他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學 習漢人的四九九年,並鼓勵通婚, 改姓漢人姓氏。另外他也將首都 由平城遷至洛陽。
到了公元四二○年,劉裕篡奪東晉而建宋朝,此 後一百多年間,又出現了齊、梁、陳等朝。宋、 齊、梁、陳這四個王朝是先後更替的,它們都由 掌握重兵的前朝大將奪權而建,大致承繼了東晉 的基業,統治著南方,並且均定都於建康,因此 歷史上把宋、齊、梁、陳合稱為南朝(公元四二 ○年--五八九年)。又因為它們與從前的吳國及東 晉均以金陵即今南京(稱建業或建康)為都,所
梁武帝
梁武帝 蕭衍 (464-579) 姓蕭名衍,字叔達,南蘭陵 中都里人(今江蘇省武進縣 西北)。南北朝梁開國君主。 與南齊同族,仕齊,曾任雍 州刺史。後乘齊亂,篡而自 立,在位四十八年。博學能 文,勤政愛民。但因晚年信 奉佛教,曾三次捨身同泰寺。 至全國百姓因他的重佛而付 出沉重的代價,至"肌肉略盡 ","骨髓俱磬"。後於侯景之亂 時餓死,卒諡武,廟號高祖。 著有孝經義、中庸講疏、涅 盤、大品、淨名、三慧諸經 義記等書,明人輯有梁武帝 御制集。
劉裕是南北朝時代的 開國皇帝。原來是東晉 的軍人,在出兵消滅南 燕和後秦之後,握有東 晉的大權。 西元四二零年,劉裕 篡晉,改國號為宋,開 始了南北朝的時代。據 說當時日本本使者曾前 來致贈禮物和圖書,與 劉宋朝建立良好關係。
孝文帝是鮮卑族(蒙 古人的一支)所見的北魏 第六代皇帝。他幼年即 位,由祖母馮太后代為 執政,制訂出均田制及 三長制等制度。
以歷史上合稱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
南北朝對峙
自西晉滅亡之後,中國即陷入長期的分 裂割據狀況。在最初的一百多年期間, 南部為東晉王朝所統治,北方則由五胡 分別建立許多割據的政權,即所謂五胡 十六國。當時的形勢總的說來也是南北 對立,不過北方並不統一。
同一時期,北魏於公元四三九年消滅 了五胡諸國,統一了北方。後來北魏 分裂維東魏、西魏,最後東魏、西魏 又被北齊、北周分別取代。歷史上把 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合稱 為北朝(公元四三九年--五八一年)。
青磁器
這時青磁產量豐富。 到了六朝時代末期, 白磁也出現了,逐漸 發展成中國獨具特色 的陶瓷器。
北魏文吏俑
北周女俑
南朝女俑
北朝的政治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長期分裂,戰亂不已的時代。永 嘉之 亂(西元311)以後,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國等胡 人統治時期, 各地豪族成為漢人社會的中流砥 柱﹔南方則大批士族過江共 擁東晉元帝建立朝廷 而偏安江南。佛教因應亂世人心的需要 ,分別在 南北不同的政治環境下逐漸地傳佈到社會的各個階 層。寺院僧侶與門第貴族同享有免除稅、役等特權, 能夠庇 護人口、佔有土地,而在南北朝的社會中 擁有相當的經濟基 礎。 沙門與貴族具備宗教或學 術方面的指導能力,成 為各個地域各種團體的領 導者。沙門與貴族因擁有經濟基礎 ,宗教、學術 等領導權,再配合各種政治特權與社會地位, 因 此在南北朝的政治社會中擁有頗為強大、深厚的權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