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重庆市南岸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南岸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南岸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说明: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从下列题目的各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1. 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

一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A 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中国古代贾思勰所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说明贾思勰编著本农书的目的是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B总结当时农业生产经验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D发展农业以保障生活需求4.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 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C 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 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经济性提高5.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 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6. 如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

……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A 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7. 《元史•食货志一》记载:“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绵等物。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

“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A.井田制最早瓦解B.管仲改革效果显现C.建立起郡县制度D.率先使用铁犁牛耕2.东汉时期,除长安以外还有洛阳等“五都”,其中长安的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A.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B.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城市管理实行坊市制D.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3.唐朝天宝年间与贞观十三年相比,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

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A.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黄河流域动荡不安D.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人口流动4.北宋建立“契税”,即田产房屋交易税,宋开宝二年(969年)规定: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名“印契钱”。

据此可知宋代A.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B.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C.土地的私有开始合法化D.土地商品化发展趋势明显5.明朝时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

清代,“佃富农”经营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佃富农”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B.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D.土地兼并现象的进一步强化6.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到16%。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B.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C.洋务企业的发展推动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7.下图为晚清政府批准的部分专利内容,据此可知批准年份企业名称专利内容1882年上海织布局十年专利1893年重庆聚昌火柴厂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1900年浙江利用公司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1905年华洋统销公司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C.中国形成科学的专利制度D.官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8.1928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1930年,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1931年,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至上海;这一时期银行的迁移现象反映出A.上海成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C.日本大举侵华华北地区动荡D.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影响经济发展9.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货币。

中学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2)

中学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2)

开滦一中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客观卷(50分)1.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小农经济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刀耕火种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3.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能起到作用的是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初税亩的实行C.商鞅变法D.地主的土地兼并4.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5.第一次提出并推行重农抑商的时代A.战国B.西汉C.中唐D.明清6.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造成货币制度的变化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C.促进了城镇集市的发展D.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7.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是在那一条约中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8.《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B.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9.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贸易并没有增加多少,根本原因是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B.中国人民贫困,购买力低下C.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太少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10.洋务运动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A.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D.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科学技术11.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应是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12.一战期间,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

重庆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带冠冕的禹》。

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2.在某高校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商朝中央机构中相和卿、士参与商王决策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3.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7.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是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8.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2021年整理)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2021年整理)

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綦江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綦江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无答案)。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2017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纸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I5.答案是C。

1. What is the man planning to do?A. Make some cheese.B. Go on a trip.C. Find a job in Paris.2. What is the time now?A. 8 o’clock.B. 10 o’clock.C. 12 o’clock.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local artist.B. The man’s salary.C. An apartment to let.4. How does Dr. Heath spend most of his time?A. Giving lectures.B. Conducting research.C. Doing office work.5. Why does Elaine call Peter?A. To borrow his notes.B. To explain her absence.C. To discuss the presentation.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7年重庆高2019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共7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藉田”和“亲蚕”两种仪式,反映了在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之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A项正确。

题干提到历代延续周朝的仪式,不在于强调周代制度被继承或制度变迁缓慢,而是农桑传统在延续,排除BD。

题干没有涉及商业,因此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公田变为私田B. 铁器牛耕推广C. 国家走向统一D. 原始自然崇拜【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应当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故答案为B项。

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战国时期国家尚未实行统一,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述的图示农业工具是A.翻车 B.曲辕犁 C.筒车 D.坎儿井2.右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

与其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A.女性对棉纺织技术进步做出贡献B.宋元以来中国丝织业衰落C.棉纺织业发展致官营手工业衰落D.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唐朝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反映了宋朝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市分散于街巷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城市规模有限4.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沿海港口城市繁荣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县城以下开始设市 D.政府不再监管市5.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由此可知①雇佣关系出现②官营手工业兴盛③资本主义萌芽④租佃关系的繁荣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述的图示农业工具是A.翻车 B.曲辕犁 C.筒车 D.坎儿井2.右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

与其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A.女性对棉纺织技术进步做出贡献B.宋元以来中国丝织业衰落C.棉纺织业发展致官营手工业衰落D.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唐朝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反映了宋朝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市分散于街巷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城市规模有限4.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沿海港口城市繁荣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县城以下开始设市 D.政府不再监管市5.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由此可知①雇佣关系出现②官营手工业兴盛③资本主义萌芽④租佃关系的繁荣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

这一现象反映出①中国传统制瓷业技艺先进②“闭关”政策并未禁绝中外贸易③新航路开辟后欧、亚经济贸易联系增强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蓗。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由此可知松太布市衰败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B.纺织业原料的匮乏 C.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8.晚清时期有人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由此可知此人主张A.反对引进机器生产 B. 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9.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

下面火花图案反映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动力是之一A.清政府的鼓励 B.爱国精神的推动 C.西方国家支持 D.生产技术的进步10.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是,其中“C ”和“F ”两个位置合理的年份应该是A. 1895 、1927B. 1895 、1921C. 1900 、1921D. 1900 、192711.“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种变化是因为A.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外国资本的卷土重来C.官僚资本以入股形式的渗透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剪辫的原因之一是A.戊戌变法的推动 B.民众思想的进步 C.全盘西化的产物 D.工业生产的需要1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思想的进步是近代化的根本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14.“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作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中国命运之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15.右图为《黑龙江省公私合营企业股票证》,图中的公章为“公私合营东华印刷厂”,发证日期为“1956年11月15日”。

当时国家颁发此凭证的目的是()A.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C.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多种经济,促进经济恢复16.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造成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的是()A.1952年土地改革B.1954年农民入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17.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右边附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A.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B.(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过渡时期18.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

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

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20.“到2000年底,海尔在海外已建成10个工厂,3.8万个海外营销点。

产品已进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许多国家成为了主流品牌。

海尔冰箱、冷柜、空调3种产品实现1/3出口国外。

”海尔的这一变化说明了()①中国的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②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③中国的重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④中国资本国际化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1.民国初年广州有一首竹枝词:“髻盘委堕鬓如云,窄袖蛮靴衬布裙。

妆束工趋时世样,女儿还喜演英文。

”这首竹枝词提供的信息是:()①追求时髦的女性日益增多②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受到西方的影响③女性衣着打扮往往开风气之先④英语已经普及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22.清代轮船招商局的广告招牌中这样写道:“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这表明()①清代的此时水上运输业强于陆上运输业②轮船招商局采取多样经营方式③打破外商垄断我国航运业的局面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带有官僚资本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棒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24.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二、非选择题(共3题52分,其中第25题18 分,26题 18分,27题 16分)25.(18分)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

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

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

(2分)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原因。

(6分)⑶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变革。

(4分)26.(18分)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1919年)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