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要素和指标。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资源利用能力。
科研能力反映城市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产出等指标进行评估。
技术转化能力反映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资源利用能力反映城市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能力,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技术引进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环境是指城市的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
政策支持是指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创新政策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网络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网络结构和组织方式,可以通过创新联盟数量和创新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文化是指城市对创新的认可和推崇程度,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数量和创新教育资源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主体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创新能力、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企业创新投入、企业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和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高校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高校创新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人才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创新的各个要素。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发展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和监测的一种工具,旨在评估城市的创新水平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可以用于评价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的几个主要方面:1.科技创新指标:(1)研发投入:评估城市在研发活动上的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和研究设施数量等因素。
(2)高新技术产出:评估城市的高新技术产出,包括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出等因素。
(3)创新主体数量:评估城市创新主体的数量,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2.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评估城市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资源的分配情况。
(2)人力资源:评估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包括高素质人才数量、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流动性等因素。
(3)科技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研发平台、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等。
3.创新产业指标:(1)产业结构:评估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以创新型产业为主导,如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
(2)创新企业数量:评估创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如初创企业的数量、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等。
(3)创新产出效益:评估城市通过创新活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创新产业的增加值、创新就业机会和社会创新能力等。
4.可持续发展指标:(1)生态环境:评估城市在创新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净化和废弃物处理等。
(2)社会影响:评估城市创新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社会包容性、公平性和质量生活等。
(3)城市治理:评估城市政府的创新能力和治理效能,包括政府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等。
总结起来,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创新环境、创新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准确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这将有助于城市决策者制定创新政策、改善创新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社会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低碳社会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为了评估和监测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维度1.碳排放量:包括全社会和行业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碳排放水平和碳减排效果。
2.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衡量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社会资源利用情况。
3.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生态环境情况。
二、经济维度1.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产业规模、低碳技术普及率、低碳投资比重等指标,用于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2.低碳消费水平:包括低碳消费意识、低碳产品比重、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消费水平。
3.低碳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绿色技术研发、环保产业发展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三、社会维度1.低碳生活方式:包括居民出行方式、能源消费结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程度。
2.低碳社会融合程度:包括低碳教育普及率、低碳宣传影响力、低碳文化传播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理念融入程度。
3.低碳社会公平性:包括低碳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低碳福利分配公平性、低碳减排责任分担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发展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指标,涵盖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消费行为、创新能力、生活方式、社会融合、公平性等多个方面,以全方位、系统性地评估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在构建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与衡量指标,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不同城市进行创新能力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方法,旨在帮助城市了解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其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城市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衡量城市创新环境可以从政策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入手。
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政策和行政管理效能。
教育环境包括高等院校数量和质量、科研机构等。
社会环境包括科研人员待遇、创新创业氛围等。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创新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等。
其次,创新主体是创新能力的主体。
创新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创新引领机构。
企业包括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
科研机构包括高等院校、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等。
评价创新主体可以从创新投入、创新活动等维度考察。
第三,创新支撑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
创新支撑可以考察城市的创新人才、科技资源和创新投入。
创新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资源包括科研设施、科研经费和科技产权保护等。
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等。
第四,创新成果转化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创新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合同和专利申请等。
科技成果转化率反映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效果。
技术合同反映了科技服务和技术储备的能力。
专利申请反映了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
最后,创新绩效是评价创新能力的最终指标。
创新绩效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
经济效益包括创新创业企业的创新收入和税收贡献等。
社会效益包括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创新产业对就业的促进等。
环境效益包括创新活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创新产业的绿色发展等。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帮助城市了解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发展指导和政策支持。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是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导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评价和监测,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衡量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能够量化、可视化地反映绿色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发现问题和瓶颈,找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可靠数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绿色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能源消耗、物质利用、环境影响等,确保全面反映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性。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操作性,能够通过实际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决策。
4.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可比性,能够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规模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对比与比较。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为了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指标筛选:根据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从海量指标中筛选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在筛选指标时,应注意指标之间的互相关联性和重要性,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指标权重确定: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反映了各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可以基于经验法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与确定。
3.数据收集与处理:建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体系,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传统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同时补充深入的实地调查数据。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其重要性。
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1.研发投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科技经费等。
2.人力资源:衡量城市创新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包括研究人员数量、高学历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人才等。
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1.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2.创新型企业数量:衡量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高成长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等。
三、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1.产业链完整度:衡量城市产业链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完整度指数、重点产业发展水平等。
2.政策环境:衡量城市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友好程度,包括投资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等。
3.创新交流平台:衡量城市创新社群的活跃度和合作程度,包括创新孵化器数量、科技园区数量、创新大会举办次数等。
四、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1.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产出质量等。
2.创新驱动能力:衡量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包括政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
以上指标体系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为制定政策、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城市朝着创新型城市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是评估和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下面给出一个包含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的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一、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政府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创业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2.市场环境:市场竞争的程度和市场规模,包括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指数等。
3.基础设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以支持创新活动的进行。
4.教育环境: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二、创新资源指标1.人力资源:城市的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包括高级人才、研究人员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
2.资金资源:城市创新投入的规模和比例,包括科研经费投入和创新基金等。
3.知识资源:城市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
4.创新平台:城市的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数量和服务质量。
三、创新能力指标1.科技水平: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包括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2.创新能力:城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3.创新网络:城市的创新网络和联盟,包括企业之间、企业和高校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
四、创新产出指标1.专利申请:城市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2.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情况,包括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情况。
3.创新企业:城市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包括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
五、创新服务指标2.创新文化:城市创新文化的氛围和推广情况,包括创新思维、风险意识和创新文化建设等。
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探析

境因素的影响, 使它们缺乏对外界创新资源的吸引力, 这 又进一步加剧 了它们现存创新体系的封闭性。再次, 阻碍
了创新 行为 主体 间的联 系 。企 业各 自为战 , 业 内企 业 间 行 缺乏信 任与合 作 , 易费 用很高 ; 业 间缺 乏交 流 , 产业 交 行 各 领域难 以 融合 。政 府 凭 经验 办 事 , 乏 与 企 业 的 有效 沟 缺 通, 不能 及时 了解 它们 的需 要 。高 等 院校 和科 研机构 间缺 乏沟通 与合作 , 它们 与工商 界 的联系不 足 。 2 创新 网络是 资源型城 市创新体 系组 织结构 的发 展选择
20 0 9年第 5期 总第 16期 4
林 区 教 学
Te c i g o r s r g o a h n f Fo e ty Re i n
No 5 20 9 . o
Ge e a . 4 n rlNo 1 6
资 源 型 城 市 创 新 体 系的 组 织 结 构 探 析
这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亟须进行转型谋
求可持续 发展 。建设 区 域创 新 体 系 是 大 幅度 提 高 区域 创 新能力 和竞争力 的根本 途径 , 资源 型城市需 要 依托 区域 创 新 体系不 断开拓 城市经 济新 的增 长点 , 动整 个城 市经 济 带 的快速 发展和经 济增长 质量 的提 高 。 因此 , 资 源型 城 对
多个环节中产生, 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 习机会 , 它
是 一种有 利于创 新 的 区域 治 理 结 构 。它是 介 于等级 形 式 和市 场形式 之 间新 的创 新 组 织形 式 , 比市 场稳 定 、 比等 又
构职能的专门化、 行为 的程式化和权力 的集中化 , 使政府 决策的效率低 、 积极性差 、 创新激励不足, 影响了创新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doi:10.3969/j .issn.l 000-7695.2019.19.012
2019 No. 19
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程鹤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86)
1相关研究综述
绿色创新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大量的机构和学 者从不同视角对绿色创新进行了研究,根据绿色创 新能力评价对象不同,主要包括宏观的国家层面, 中观的省份、城市及行业层面,微观的企业层面。
程鹤: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墮鯉建
91
宏观层面,有世界经济论坛(WEF)[1]提出的创 新指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⑵在世界投资报告 中提出的创新能力指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 究院提出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⑶。中 观层面,有中国科技部⑷《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 报告》中的指标体系;曹慧等⑸运用共线性-变异 系数方法筛选并构建了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 绿色发展的我国省份绿色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付帼 等⑹通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三方面诠
Abstract: Green innov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harmony. Based on the typical high-frequency indicators from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this paper selects 70 indicators and the observed data under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y, screens the indicators with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and spearman rank relational coefficient method after normal distribution test about date. It not only ensures that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indicators is not dupEcated, but also significantly afiec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it avoids the disadvantage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ignores the use conditions of screening methods. The index system contains 27 indicators with 10 typical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2016, which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摘要:绿色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和
文献中的绿色创新能力高频指标为基础,根据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海选70个数据可 观测的指标,通过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选取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灰关联系数与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 既保证指标之间信息不重复,又能显著影响评价结果,同时避免现有研究忽略筛选方法使用条件就加以应用的弊端。
收稿 EI 期:2018-11-27,修回日期:2019-03-15
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更要在开 展创新驱动过程中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以绿 色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模式 , 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赢”。有 效的绿色创新政策和适宜的绿色创新活动,都要依 赖于对现有绿色创新水平的客观评价,建立资源型 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客观评价的 首要任务和必要条件。
Key words: resource—based city;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 system; screening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支持资源 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从资源型城市特有生命周期 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当地资源日益枯竭制约,同 时还存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其根源集中在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资源型城市来说,传统的 粗放式经济将难以为继,选择社会、经济、生态、 环境和谐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 第一动力,被视为解决资源和环境危机、实现社会 经济可持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资源型城市具有受资源与环 境双重约束的特点,不仅要实现从生产要素驱动、
以1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2016年指标数据为样本,筛选并构建包含27个指标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体系,验证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筛选
中图分类号:N945.16/C91-0; F224; 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for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bout Resource-Based City
Cheng He
(China Business Executives Academy, Dalian 116086,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