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局部放电测试中本体放电和干扰的识别及放电点的准确定位

合集下载

电网局部放电的定位与识别方法探讨

电网局部放电的定位与识别方法探讨

电网局部放电的定位与识别方法探讨摘要:局部放电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它会导致电网设备的损坏和运行故障。

因此,准确地定位和识别局部放电的位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局部放电的定位与识别方法,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

一、引言电力系统中的局部放电是一种在电气设备中出现的故障现象,它通常指的是由于电介质中的局部缺陷导致的放电现象。

局部放电不仅会引起能量损耗,还会产生高温和电弧等危险,严重时甚至可引发火灾和爆炸。

因此,准确地定位和识别局部放电的位置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局部放电的定位方法1. 热像技术热像技术利用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来检测局部放电位置。

该方法基于局部放电产生的热量将会使设备表面的温度升高。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准确地定位局部放电的位置。

2. 声波技术声波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定位局部放电的方法。

局部放电产生的放电脉冲会产生一定的声响,通过使用声波传感器等仪器,可以检测到这种声响并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定位局部放电的位置。

3. 微波干涉技术微波干涉技术是一种基于信号反射和干涉原理的方法。

通过向电力设备中注入一系列的微波信号,可以检测到局部放电引起的信号反射和干涉,从而准确地定位局部放电的位置。

三、局部放电的识别方法1. 频谱分析方法频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于识别局部放电的方法。

局部放电产生的信号波形通常具有特定的频谱特征,通过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识别出是否存在局部放电以及其特征。

2. 统计学模型统计学模型是一种用于识别局部放电的数据处理方法。

该方法利用一系列局部放电的数据样本,建立统计模型,并通过对新样本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放电。

3. 模式识别方法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理论,通过训练样本和算法,来识别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信号。

该方法可以根据局部放电信号的不同模式和特征来进行识别。

四、局部放电定位与识别方法的应用局部放电定位与识别方法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及抑制措施分析

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及抑制措施分析

本文从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测量要求和试验特点分析测量中干扰的来源和途径,分析和阐述各种干扰的抑制措施,共同探讨、研究在测量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抑制测量干扰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干扰抑制措施一、前言局部放电测量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产品检验中重要安全项目之一,电缆局部放电是指电缆绝缘中局部缺陷(如毛刺、杂质、气泡或水气等)被击穿引起的电气放电,其放电量可能极小,以10-12库仑(pC)计,但这种微小放电危害极大,若在电缆运行中长期存在,或将引起放电周围绝缘发热老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引发电力安全事故,因此,准确测量电缆局部放电十分必要。

但准确测量除关注检验设备性能及精度外,还应特别关注各种干扰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二、常见干扰来源及途径(一)电缆局部放电测量标准要求及试验特点GB/T1206.2-2008和GB/T1206.3-2008挤包绝缘电力电缆标准要求,被试电缆在1.73U0(U0为电缆额定电压)下,应无任何由被试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例行试验声明试验灵敏度应不大于10 pC,型式试验声明试验灵敏度应不大于5 pC。

GB/T3048.12-2007局部放电试验方法标准要求,试验回路包括高压电源、高压电压表、放电量校准器、双脉冲发生器等组成,试验电源应是频率为49~61Hz交流电源,近似正弦波,且峰值与有效值之比应为√2±0.07。

产生试验电压可以是变压器或串联谐振装置。

试验步骤包括试验回路选择和连接、电量校准、施加电压和放电测量等。

从试验设备和标准要求可知,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具有如下特点:1、设备庞大,试验室占据空间大,连接环节多。

无论使用变压器式或串联谐振式高压设备,其额定电压输出容量一般都在100kV以上,其调压设备、高压设备、耦合电容器和控制设备等都很庞大,试验时,需将这些设备、试样和局部放电检测仪按试验要求连接一起,可见空间之大,环节之多。

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检测与处理

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检测与处理

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检测与处理局部放电是电力电缆中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它会导致电缆损坏、短路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电力电缆进行局部放电的及时检测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原理、方法以及处理措施。

一、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原理局部放电是指电缆中的电荷在局部区域释放能量,造成电弧放电或脉冲放电的现象。

电缆在运行或负荷过程中,由于介质老化、控制电极不良、绝缘结构破损等原因,可能引发局部放电。

因此,及时检测局部放电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仪器:采用高频电流放电法、超声波法、暂态地电压法等原理进行检测,可以对电缆进行全面、精确的监测。

2. 红外热像仪:通过检测电缆表面的热量分布,可以发现局部放电产生的热量异常,提前发现潜在故障。

3. 电缆局部放电监测系统:通过长期、实时监测电缆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及时判断电缆是否存在局部放电,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方法1. 高频电流放电法:通过检测电缆导体内部的高频电流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现象。

2. 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的传导和反射特性,检测电缆绝缘及连接部位是否存在局部放电。

3. 暂态地电压法:通过在电缆两端施加暂态地电压,通过检测地电压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放电。

三、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处理措施当电力电缆存在局部放电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故障扩大,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具体处理措施包括:1. 局部放电源的隔离:通过对电缆的发生放电部位进行隔离,防止放电的继续发展。

2. 放电源的修复:及时修复局部放电源,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电缆绝缘部分。

3. 系统的升级改造: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电缆的绝缘性能,减少局部放电的可能性。

4. 定期检测与维护:定期对电力电缆进行检测与维护,及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提高电缆的安全可靠性。

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及抑制措施分析的研究报告

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及抑制措施分析的研究报告

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及抑制措施分析的研究报告电缆局部放电测量是衡量电力设备健康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干扰,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讨论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及其抑制措施。

一、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常见干扰1. 杂散电压干扰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杂散电压的干扰。

这种干扰来源很广泛,如电源杂波、其他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等。

杂散电压干扰会使得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变得困难,并降低检测灵敏度,最终导致测量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 温度变化干扰在测量局部放电信号时,电缆的温度变化也会对信号的测量产生影响。

由于温度变化会导致电缆长度、形状、传输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部放电信号的测量结果。

3. 接地干扰高压电缆在正常工作时,通常会以一定的接地方式接地。

与此同时,地面或建筑物结构电势也存在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质,会对局部放电信号的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干扰抑制措施1. 信号平滑处理信号平滑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杂散电压干扰,从而改善测量结果的精度。

采用数字滤波器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对信号进行平滑处理,从而滤除杂波干扰。

2. 温度补偿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获得温度信号,并将其与局部放电信号一同处理,通过算法进行温度补偿。

这样可以对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接地方式改进改进电缆的接地方式是一种常用的抑制接地干扰的方法。

采用更好的接地方式,如星形接地或运用屏蔽接地方式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干扰对局部放电检测的影响。

综上所述,电缆局部放电测量干扰是影响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干扰类型,选择不同的抑制措施是必要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鉴定电力设备的健康状况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以中国疫情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截至2021年11月9日,中国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00194例,累计死亡1520例。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摘要:当电力电缆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绝缘劣化时,就会产生局部放电现象。

伴随着现代电力系统完善程度、先进程度的持续提升,电力电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

现实中,电力电缆内部的大量电线往往会由于热、光等因素,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了电力电缆故障的产生,进而阻碍了电力电缆的平稳、正常运行。

基于此,积极开展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工作,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高效、持续运行,进而推动现代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缆局部;放电带电;电力系统引言随着电缆投运时间增长,会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局部绝缘退化等“老化”现象。

与传统架空输电线路不同,电力电缆故障后的故障定位工作困难,即便及时找到故障点,电缆的抢修工作量也非常大。

因此,一旦主要电力传输通道电力电缆发生故障,势必引起长时间的停电,供电可靠性和电力安全性均得不到保障。

1、电力电缆诊断现状1.1国内外现状在“状态检测”概念出现之前,供电企业普遍通过耐压试验来检验电缆的绝缘、老化状况,即通过对电缆施加几倍于正常运行电压的高电压来击穿电缆上的缺陷点,从而发现故障隐患。

但耐压试验的结果受缺陷类型的影响较大,准确性不稳定。

另外,耐压试验虽然可以检查出电缆的部分缺陷,但由于对电缆施加的电压较高、试验时间较长等,容易产生新的缺陷,对电缆造成二次伤害。

随着研究的逐步成熟,局部放电作为度量新电缆缺陷的一种方法被业界接受。

局部放电现象普遍存在,当它的放电水平和放电频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促使绝缘状况进一步恶化,直到将绝缘击穿。

很多电缆故障都是由局部放电导致的。

通过测量电缆局部放电量沿电缆长度的分布,就可以对电缆的绝缘有1个直观的判断。

一般来说,所施加的电压越高、频率越大,就越容易激发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是电缆发生故障的前期征兆,在局部放电易发期,检测电缆绝缘局部放电的程度,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缆的绝缘健康状况,同时,利用电缆局部放电信号,结合行波测距方法,对放电位置进行精确测定,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电缆乃至电力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研究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研究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研究电力电缆是电力输送的重要设施,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电力电缆会受到诸如机械损伤、电热老化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故障的发生,会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现象电力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引起局部放电现象。

局部放电是电缆内部的一种不稳定放电,是指电缆介质内部出现了局部放电现象,也即在电缆的绝缘系统的一定部位存在破坏电绝缘或局部损伤的区域,过电压作用下该区域内电场强度达到破坏场强度时发生的放电现象。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现象的存在可以通过声电信号、感应耦合和光纤等多种方式检测出来,其中声电信号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

二、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1.声电信号法检测技术声电信号法是目前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常用方法,利用微小放电在电线缆产生的高频信号,通过收集、处理、分析信号数据,确定电缆中局部放电的产生位置,并判断电缆的绝缘是否存在破损、老化等问题。

声电信号法检测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对电缆进行在线监测,无需停电检测,且可检测连续多条电缆。

而且该技术具有高效精确、操作简便等特点,便于在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

但是该技术需要对信号进行较为精细的处理,同时对电缆的绝缘、周边环境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2.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反射、衍射、折射等原理,对电力电缆进行监测的一种检测手段。

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缆中存在的局部放电故障,同时对电缆绝缘损伤、腐蚀、孔隙、裂纹等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发现缺陷可及早修复,提高了电缆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超声波技术还可以进行定位,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但是,超声波技术的检测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检测角度、超声波波长、介质性质等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细调整和校准,才能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

三、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面临着多种技术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号处理技术的精细化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中,信号处理是实现高效监测的关键步骤。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定位方法探析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定位方法探析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定位方法探析摘要:我国以往对其高压电缆检修,是采取预防性试验,即离线检测的方法;这种检修的方式,不仅影响其电力生产,同时也存在检修周期长,人力、物力大量耗费等问题;而当前的在线检测方式,提高了电缆附件维护、检修、更换的效率,同时特征信号不仅准确,且判断迅速,是以往检测技术质的飞跃;成功的实现了事故检测,到事故预防的转变,有效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同时在线检测技术,还存在数据精确,反应迅速等特征优势,是未来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定位方法1局部放电的原理电缆的绝缘体内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影响,优势是在制造、加工中的,多少都会存在气泡等各样的杂质,使其该区域的击穿大幅度的降低,继而容易出现放电现象。

电缆在使用时,受到电场作用影响,绝缘体内部,出现部分区域放电,但是并没有贯穿施加电压导体间的,称为局部放电。

在相关局部测量规范中,对其局部放电的定义,也做处理一系列的描述,即部分桥接的放电现象,在导体附近发生,也可以不发生;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安全、质量问题隐患,使其电缆出现老化、绝缘击穿的情况,不利于电力系统的长寿命发展。

针对于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工作的展开,是为了更好的通过检测局部放电信息的收集、分析,对其存在的早期问题、风险、隐患,进行技术的发现、处理,从而更好的推动其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完成任务交接。

局部放电现象,主要发生在绝缘内部,受到电场作用影响,内部气泡中气隙中的空气分子,出现了游离情况;此时正负电子,会向着不同两端的极性,进行集结作用,电荷得以集聚,气泡场强增大,使其出现击穿情况;伴随着脉冲电流的产生。

2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分析局部放电检测。

可以根据其放电产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量,对其局部放电状态进行描述。

其中在其绝缘内部,产生局部放电时,会出现电脉冲、电磁波、超声波、光、热等现象,或是出现新的生成物、气体压力、化学变化等状况。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分析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分析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分析摘要: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可以检测电缆的绝缘情况,适合电缆电缆的检查和维修。

本文介绍了放电检测方法和局部放电源的定位方法,分析了带电检测技术,希望能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是根据电缆局部放电所发生的不一样的物理现象,进行电缆局部放电情况的反应和描述。

1、局部放电的原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绝缘表皮在工厂生产制造的时候,有气泡生成,这些气泡导致了交流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放电原因。

放电的原理是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的气泡或具有杂质的地方会被场强击穿,这个地方就发生放电现象[1]。

通过局部放电的界定,利用局部放电的信息进行检测,发现绝缘体的故障和缺陷,从而减少事故发生。

放电现象是绝缘体的内部,在放电的过程中,形成脉冲电流,表面发生放电和电晕现象。

2、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方法和原理2.1脉冲电流法这种方法是检测变压器壳体的接地线,观察壳体接地线及铁芯的接地线和绕组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电流的物理现象。

这是最早的检测方式[2]。

电流传感器有两种方式宽频带和窄频带。

宽频带传感器一般为100千赫兹,分辨率高,信噪低。

窄频带传感器一般是10千赫兹,具有高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的特点,它的输出波形进行严重的畸形变为宽频带。

这个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和测量的准确性及分辨率和动态范围等缺点。

所以,检测的样品电容过大,发生耦合阻抗,测量的灵敏度会受到影响;并且测试频率低;离线测量时灵敏度高,可是受外围环境的干扰严重。

2.2高频电流法这个检测方法在电缆放电检测过程中比较常用,它只能进行两个方面的检测,就是对电缆和接地电缆的带电检测。

在电缆有放电情况发生的时候,通过外屏蔽,一些电流流入大地。

所以,在接地线上进行安放高频电流传感器,让地线放电电流的通过,用来判断局部放电情况。

这种方法的电缆可以感应外部的广播信号,进行检测时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分析,才可以分辨出电缆的放电脉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 年第 3 期 No. 3 2007
电线电缆 Electric Wi,2007
电缆局部放电测试中本体放电和干扰的识别 及放电点的准确定位
李新平 , 任常娥 , 马志昆 , 周勇华 , 唐英波
(1. 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2. 昆明供电局 ,云南 昆明 650011)
表1 局部放电量与微孔尺寸的相关性 [ 2]
μ 微孔尺寸Π m 局部视在放电量 (1. 5 U0 ) Π pC
200 0. 4 400 3. 4 700 20
小 , Cg 比 Cb 大的多 , 所以 Ug 比 Umax sinω t 小许多 。 局部放电时微孔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如图 2 所示 。 U S 为起始放电电压 ; Uc 为相应的外施电压 ; U r 为 残余电压 ( 0 ≤Ur ≤Ug ) 。
做局放测试的工作人员都知道 , 局放测试中不 会象理论中所述的这样简单 , 往往会遇到很多干扰 信号 ,因此 ,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排除干扰 信号的能力 ,从而才能判断出真正局放信号 。下面 就针对几种干扰信号的识别和如何排除进行阐述 。 从图 2 中可以发现电缆本体发生放电的相位在 一、 三象限中 ,其每次放电脉冲的大小不相等 , 典型 的椭圆波形如图 3 所示 。
[1 ]
图1 电缆绝缘体内微孔放电或杂质放电的三电容模型
在不同介质条件下 , 介电常数 ε r 也不同 , 例如 微孔的 ε 2. 3 。 r = 1 ; 含有纸屑或绝缘焦烧时的 ε r ≥ 由于电容 C = ε ×sΠd , 式中 ,ε 为介电常数 ; s 为电 极的面积 ; d 为极板的距离 。因此 Cg 随着 ε r 改变 而变化 ,从而改变其残余电压和起始放电电压 。根 据在工频电压下电场分布特点 ε E2 1 E1 = ε 2 E2 ( E1 、 分别为介质 1 和介质 2 中的电场强度) , 因此 , 同一 体积的前提下 ,微孔所承受的电场强度要大于纸屑 或焦粒处的电场强度 ,另外 ,微孔中的空气的耐击穿 场强又很低 ,所以 ,纸屑或绝缘焦粒处的放电性要好
( Cg + Cb ) ] Umax sinω Cb ) ] ×Ut = [ CbΠ t 。因微孔很
孔越小 ,其 k 越小 。表 1 为试验所获得的结果 ,与 上述理论相符 。理论上来讲如果所测得的放电量为 1pC 时 ,真正的内部放电量大约在 300pC , 所以对局 放设备不断地要提高它的灵敏度 。整个局放测试设 备安放在一个六面屏蔽的房子里 , 接地系统及电源 要求独立 , 并且要采用隔离变压器 , 以隔离电源干 扰 ,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背景噪音及其影响 ,以提高 测试的准确度 。
1 1 2 1 1
摘要 : 根据交联电缆放电模型 ,阐述了电磁波行波在电缆传输中的特性参数和识别电缆放电的图像特征 ,并介 绍干扰信号的识别和排除方法 。同时根据电缆的放电传播方式 ,介绍了电缆发生放电时放电点的定位方法 , 着重介绍了端头放电的波形识别和定位方法 。实践证明该办法是有效的 。 关键词 : 交联电缆 ; 局部放电 ; 干扰信号 ; 端头放电 ; 放电定位 ; 放电波形识别 中图分类号 : TM206 ;TM24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6901 (2007) 0320020204
a) 通过微孔或杂质的介质剖面
1 电缆本体放电的识别
1. 1 存在缺陷的电缆模型
b) 等效电路
根据电缆本体中可能存在的微孔、 杂质 ( 碎纸屑 或金属) 或绝缘的焦烧粒子等缺陷 ,可对某种缺陷建 立如图 1 所示的模型 ,图 1 中 Cg 代表微孔或杂质的 电容 ; Cb ( 是 Cb1 和 Cb2 的串联 ) 代表与 Cg 串联部分 的介质的电容 ; Ca 代表其余部分绝缘的电容
在做局放测试过程中测试的是在 Ca 上的电量变 化 ,因此 ,必须计算出由于 Cg 的放电 ,从而在 Ca 上 的电量变化 , 即视在放电量 q 。其计算式为 : q = ( Cg + Cb ) ] qr ,设 k = CbΠ ( Cg + Cb ) ,则 q = k qr 。 [ CbΠ 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 ,即同一体积的缺陷 ,在不同的 绝缘厚度中 ,所受场强相同的前提下 ,表征的视在放 电量相差很大的 。如果按照 G B1101722002 中规定 的微孔不大于 0. 05 mm 的要求 ,假设 110 kV 的绝缘 厚度为 17 mm ,则可得出 300 Cb ≈ Cg , k ≈1Π 300 ,即我 们所测试到的放电量只是真正放电量的 1Π 300 。微
1. 3 电缆的局放测试
( 1) 放电表征特性与相位关系 从图 2a 中可 知 ,当 Cg 放电引起电压变化为 ( Ug - Ur ) 时 ,回路放
( Ca + Cb ) ] , 当 出电荷 qr = ( Ug - Ur ) ×[ Cg + Ca CbΠ
Ca µ Cb , Cg µ Cb , U r = 0 时 , qr ≈ Ug ×Cg , 由于我们
图4 干扰信号示意图
图 4a 所示的放电为接触干扰 。这种干扰是由
・21 ・
2007 年第 3 期 No. 3 2007
电线电缆 Electric Wire & Cable
2007 年 6 月 Jun. ,2007
于测试设备的系统线路连接处出现松动造成的 , 其 特点主要表现在 , 脉冲的峰值主要集中在 0° 和 180° 的相位两侧 ,如果连接处松动严重时 ,随着电压的升 高会出现如图 4b 所示的现象 。 遇到这种现象最好将测试工作停下来 , 将设备 的连接线进行紧固 ,特别要注意地线的连接 。 图 4c 是高压尖端对接地板的电晕放电 ,先在负 半周峰值出现放电脉冲 ,随着电压升高 ,脉冲数值也 随之增多 ,但幅值不变 ; 当电压升到很高时 , 正半周 出现脉冲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 。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检查设备的高压端 , 是否有 尖锐的导体 ; 是否高压端的高压线对地距离不够 。 这种现象在设备调试中出现的比较多 。如果在测试 中遇到这种现象 ,则可以通过开天窗将其滤掉 ,以反 映电缆真实的局放值 。 图 4d 是悬浮点放电引起的干扰信号 ,它的特征 是一列幅值相同 、 间隔相等的脉冲 ,幅值不随电压升 高。 这种情况要注意地线的接地系统是否良好 , 必 须要认真检查 ,排除故障 。否则 ,电缆本体放电会掩 盖在里面 ,没法区分 。 图 4e 是晶闸管开闭引起的干扰信号 ,特征为幅 值、 位置固定的强干扰脉冲 ,间隔取决于使用可控硅 的整流设备的相数 。 为了消除上述干扰 ,降低背景噪音 ,确保测试的 准确性 ,屏蔽试验大厅要求做到三独立 ; 照用用电 源、 测试设备用电源和屏蔽试验大厅总接地系统均 要独立 。
u = i L C u = i L C
( 3)

Z =
式中 , Z 为波阻抗 (Ω) 。对于电缆 , 单位长度的电感 L 和电容 C 分别为 : μrμ 0 2R ( m) ( 4) L = π ln r HΠ 2 π ε ε 2 r 0 ( 5) C = ( FΠ m) 2R ln
图3 绝缘中微孔放电特征的图示
( 2) 干扰信号及其排除措施 在试验中经常会 出现下列 5 种干扰信号 ( 见图 4) , 困扰我们对绝缘 本体放电信号的判断 。以下对这些干扰信号产生原 因的分析 ,以及应采取的排除措施 。
图2 局放时微孔或杂质中的电压 ( a) 和电流的变化 ( b)

收稿日期 :2006209226 作者简介 : 李新平 (1971 - ) ,男 ,山东青岛人 ,工程师 . 作者地址 :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科技园金果大道 293 号
[401120 ] .
2007 年第 3 期 No. 3 2007
电线电缆 Electric Wire & Cable
2007 年 6 月 Jun. ,2007
Discrimination bet ween Intrinsic PD and Interfering Singnal in Cable PD Measurement and Pinpoint of PD Spot LI Xin2ping , et al
( Yuneng2Taishan Wire and Cable Co. , Ltd. , Chongqing 401120 ,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ing wave transmitted by cable ,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ble PD pattern and identificationΠ removal of interfering signals based on a PD model of X LPE cables. It also presnts PD loc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cable PD pattern , focus being laid 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waveform of the cable end PD and the location technique. This techniqu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ractices. Key words : X LPE cable ; PD interfering signal ; cable end PD ; PD location ; identification of the PD waveform
[2 ]
于微孔 , 在 G B 1101722002 和 G BΠ Z 1889022002 标准 中对微孔的要求要比不透明杂质严格 , 这就是其中 的原因之一 。 1. 2 放电过程 由图 1 可知 , 当电缆在做局放试验施加工频电 ( Cg + 压 Ut 时 , 在 Cg 上的电压 Ug 为 : Ug = [ Cb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