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鲁滨孙漂流记

合集下载

16_鲁滨孙漂流记

16_鲁滨孙漂流记
16《鲁滨孙漂流记》 16《鲁滨孙漂流记》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近义词 反义词 多音字 词语解释 难句解析 《鲁滨孙漂流记》中 的名言 鲁滨孙漂流记》 如何写文章梗概 课后练习
关于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丹尼尔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笛福(1660 现实主义者。英国18 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 现实主义者。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 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 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 之父” 他的代表作是《 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 记》。丹尼尔 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 》。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 丹尼尔 笛福1660 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 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 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 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 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 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 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 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 于国教信仰的立场, 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 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 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 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 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 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 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 此期间,他成了家, 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 生活。 1692年 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 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 的笛福负债累累, 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 六个
po 血泊 men 闷热 men 苦闷 jin 尽力 jin 尽管 返回
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梗概:大略的内容。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梗概:大略的内容。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野蛮:不文明;没有开化。 叛乱:武装叛变。 野蛮:不文明;没有开化。 叛乱:武装叛变。 淡忘: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近义词:遗忘。区分: 遗忘” 淡忘: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近义词:遗忘。区分:“遗忘” 是指忘记; 淡忘”是一个逐渐淡化以至于忘记的过程。 是指忘记;“淡忘”是一个逐渐淡化以至于忘记的过程。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介意: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在意。 介意: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在意。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与世隔绝:与世人隔断,失去往来。 与世隔绝:与世人隔断,失去往来。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16 《鲁滨孙漂流记》细读批注

16  《鲁滨孙漂流记》细读批注
四、浏览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要求进行自学:
1、自由欣赏“精彩片段”,思考: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的哪个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2、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把你的感悟批在书上,准备交流。
3、学生自学,交流,老师适时点拔。
五、总结升华,大声朗读: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六、达标测评。
1、《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国小说家(),是作者用第()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2、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的特点。
二次备课及
备课诠释




1、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内容?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吧。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2、理解身处绝境的鲁宾逊行为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2、质疑释疑,大胆发言。3、读悟结合。
教具使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鲁滨孙漂流记》_人教新课标 (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鲁滨孙漂流记》_人教新课标 (共28张PPT)

月份的春分前几天,我在茅舍附近掘了一块 地,把留
下的种子通通播下去。接下去是三四月份的雨季,雨水
滋润了种子,不 久就欣欣向荣地长了出来,获得了一
个好收成。但因为种子太少,所收到的大麦 和稻子每
种约半斗而已。 这次试验,使我成了种田好手,知道
什么时候该下种。现在我知道一年可播 种两次,收获
两次。
2.种植庄稼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饿死在这不毛之地。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 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怎样?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把我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 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
坏处
好处
•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 • 但我还活着,没有想我同船的伙
(4)孤独-救助“星期五”。
重点解读“荒岛余生”
小说重点讲叙鲁滨逊在荒岛挑战自然的过 程,哪些情节你认为精彩?
1、鲁滨逊在荒岛上杀死野山羊的过程 2、鲁滨逊烧制陶器的过程 3、写鲁滨逊挖独木舟的过程 4、智救“星期五”
二、精彩情节
搭帐篷前,我先在石壁前面划了一个半圆形,半 径约十码,直径有二十码。 沿这个半圆形,我插了两 排结实的木桩;木桩打入泥土,仿佛像木橛子,大 头 朝下,高约五尺半,顶上都削得尖尖的。 两排木桩之 间的距离不到六英寸。 然后,我用从船上截下来的那 些缆索,沿着半圆形,一层一层地堆放在两排 木桩之 间,一直堆到顶上,再用一些两英尺半高的木桩插进去 支撑住缆索,仿佛 柱子上的横茶。这个篱笆十分结实 牢固,不管是人还是野兽,都无法冲进来或攀 越篱笆 爬进来。这项工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和劳力,尤其是我 得从树林里砍下粗 枝做木桩,再运到草地上,又一一

16_鲁滨孙漂流记_梗概

16_鲁滨孙漂流记_梗概

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有勇气克服和战胜
困难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
推荐阅读小说《鲁宾孙漂流记》
简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叛乱:武装叛变。 畏惧:害怕。 宴会: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集会。(指比较隆重的)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本文用来形容环境。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飘泊外地。 木筏:用长木材结成的筏子。 援救:帮助别人使脱离痛苦或危险。 寂寞:孤单冷清。 穗子: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部 圈养:在棚栏中饲养。 野蛮:(1)不文明;没有文化。(2)蛮横残暴 挣扎:用力支撑。 停泊:(船只)停留。
鲁滨孙是一个不畏 艰险、机智坚强、聪 明能干、乐观向上、 靠智慧解决困难的人。
鲁滨孙的经历给 了我们什么启发?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 遇到困难时,你是 怎样做的?应该怎 样做?联系实际谈 一谈。
《鲁滨孙飘流记》中的名言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东西,
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 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
阅读练习
1、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不幸的处境,
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
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1)“不幸的处境”是指: 孤身一人,流落荒岛 (2)“消极的东西”是指: 在荒岛上困难重重 (3)、“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 得 感谢。”鲁滨孙对这样的处境还说“值得感谢”, 这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鲁滨孙能知足安命
2、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
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
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16、《鲁滨孙漂流记》

16、《鲁滨孙漂流记》

班级姓名
16、《鲁滨孙漂流记》
一、《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

二、《鲁滨孙漂流记》叙述了世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使荒岛的面貌有了改变,经过年孤苦的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三、本文按顺序记叙。

写了“”“”“”“”“”。

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的品质特点。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或解释词语。

1、知足安命:
2、聊.以自慰:
3、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
4、与世人隔绝,失去往来。

()
5、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

()
6、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
7、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
五、文中鲁滨孙列出现坏处即消极因素是,好处即积极因素是。

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是的人。

七、近义词
畏惧——安慰——野蛮——郑重其事——一
失望——改善——
八、反义词
畏惧——凄凉——安慰——简陋——
野蛮——忧郁——麻烦——苦闷——
九、正音
畜.养()苦闷.()停泊.()祈.祷()商业簿.()尽.量()附.近()教.化()处.境()即.使()。

鲁滨逊漂流记第16章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第16章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第16章读书笔记在的第 16 章里,鲁滨逊的生活又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这一章里,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和实际行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荒岛上已经待了很久,孤独和求生的欲望交织在一起。

鲁滨逊发现自己的粮食储备越来越少,这让他感到无比焦虑。

“哎呀,这可咋办呀?粮食要是没了,我不得饿死在这荒岛上啊!”他心里暗暗叫苦。

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他决定深入荒岛的未知区域去探索。

鲁滨逊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都充满了警惕,生怕突然冒出什么危险的东西。

他手中紧紧握着自制的长矛,那是他唯一能依靠的武器。

一路上,鲁滨逊看到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植物。

有些植物长得奇形怪状,他都不敢轻易去触碰,“万一有毒,那可就完犊子了!”他嘴里嘟囔着。

走着走着,他发现了一棵看起来像是果树的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子。

鲁滨逊兴奋极了,心想:“这下有吃的啦!”可当他凑近一看,却发现果子上爬满了小虫子,顿时就没了胃口。

继续往前走,鲁滨逊听到了一阵“哗哗”的流水声。

他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居然发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可真是个宝贝啊!”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鲁滨逊赶忙俯下身子,双手捧起溪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哇,真甜啊!”喝饱了水,他又想着能不能从溪水里抓到鱼来补充食物。

于是,他开始在溪边寻找合适的工具。

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根比较直的树枝,然后用石头把一端削尖,做成了一个简易的鱼叉。

鲁滨逊站在溪边,眼睛紧紧盯着水面,只要有鱼游过,他就迅速出手。

可是,这鱼也太狡猾了,好几次都从他的鱼叉下溜走。

“哼,我就不信抓不到你们!”鲁滨逊咬咬牙,继续耐心等待。

终于,一条肥美的鱼游了过来。

鲁滨逊看准时机,猛地把鱼叉刺进水里。

“哈哈,终于抓到啦!”他兴奋地把鱼从鱼叉上取下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有了鱼,鲁滨逊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他带着鱼回到自己的住处,准备生火烤鱼。

可是生火又成了一个难题,他的打火石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终于把火生起来。

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课件

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课件

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课件篇一: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 (1)南木镇2016年春季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畏惧、简陋、挣扎、郑重其事、与世隔绝、不可思议”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笛福:英国作家,1660年诞生于商人的家庭,1731年4月26日在穷困中去世。

代表作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一个骑士的回忆》等。

在笛福的代表中,《鲁滨孙漂流记》最负盛名。

写于1719年。

小说是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两百多年前,有一个苏格兰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

他在岛上生活了4年多,最后被救回英国。

【前置性学习】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理解不懂的词语,读懂、读顺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感知大意,鲁滨孙初步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3.查阅资料, 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篇二:16课.鲁滨逊漂流记16课《鲁宾逊漂流记》共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1来的。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4、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重点·难点1、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2、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揭示课题1.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16鲁滨孙漂流记课件

16鲁滨孙漂流记课件

你该怎么办?
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鲁滨孙的心情前后各是怎 样的?
课文主要内容
鲁滨孙乘船遭遇暴风失事,孤 身一人( )到一座( )的 小岛上,战胜了( )的困难, 生活( )多年,终于脱险返回故 乡。 • 本文表现了鲁滨孙 ( )的生活态度。 (按什么顺序记述)
好处
• 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 士。
• 我没有衣服穿。
•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袭击 的防御力和手段。
•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 人来解除我的愁闷。
新课导入: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
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 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 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 水,只够用两天了……
坏处
•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 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 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 困苦万状。
• 但我还活着,没有想我同船 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 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 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 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饿 死在这不毛之地。 •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 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 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 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 怎样? •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把我送到 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 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 终身用之不尽。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孙 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 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孙的 孤寂和无奈。难怪后来鲁滨孙遇见“星期五”时,有这样的描 写:“但是,此刻那一个头被击昏的人苏醒过来了,我就指着 他,让被救的野人看。这个人马上对我说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话, 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因为这是我来到荒岛上二十五年以来头 一回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的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

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

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

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本文是原著的梗概。

板书:梗概了解意思,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学完后,相信即使是没有看过原著的同学,也会对鲁滨孙这个人物有所了解。

简介作者笛福。

师: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
1.字词:梗概畏惧桅杆木筏凄凉安慰日晒雨淋简陋寂寞
圈养野蛮倒霉叛乱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故事情节?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板书:遇险上岛
建房安定
养牧种植时间顺序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三、深入理解课文
l.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板书:(1)住所──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食物──打猎、捕鱼、牧羊、种植
(3)恐惧-在住所空地前插杨柳桩子、姜羊群分处圈养
(4)孤独-救助“星期五”。

4、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
四、总结课文:
1、步入崭新的21世纪,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生活不需要我们去漂流,也不需要我们去
历险,需要我们怎么做呢?
出示:学习鲁滨孙,我们该怎么办
2、(课件出示:(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

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这便是我们今天来学习《鲁滨孙漂流记》的意义所在。

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梗概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过渡:是啊!《鲁滨孙漂流记》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多少思考与生活的哲理啊!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鲁》这本书畅销的原因除了它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之外,还因为原著中的描写非常精彩、细腻,情节惊险曲折。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精彩片断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字词:闻所未闻忧郁而寂寞北纬斫痕值得一提日晷泅水
郑重其事介意商业簿不毛之地不可思议用之不尽聊以自慰
2.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3.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分两部分
板书
在岛上忧郁而寂寞的生活
对自己目前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
(主要写了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4.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原著,写写自己读完后的感受。

2、摘抄原著中描写精彩的句段。

3、摘抄有关向困难挑战的名言用来激励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