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复习 师说】2016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件:第二部分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1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素材课件1-2-02等高线地形图

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素材课件1-2-02等高线地形图

8、等高线地形图中生产实践的应用
(3)铁路、公路线
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 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 部;陡坡处线路要成“之”字形 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 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 度,少过河建隧,避免通过高寒 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 区、地下溶洞区等。
第二讲
地图
1.考情分析
1-2-02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
2.知识精讲 3.典例剖析 4.真题演练
命题 统计
2014·四川·选择·3-5 2014·北京·选择·11 2014·四川·综合·13 ……
高考命题集中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其应用上,选 命题 择题和综合题都有频繁出现,是高频考点之一。以后还 分析 会延续这一趋势。
2014· 四川,13
2014· 山东文综,11
2012· 全国课标,10.11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山峰的符号 (2) 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大, 四周小 (3) 示坡线从等高线向外画
盆地
(1) 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小,四 周大 (2) 示坡线从等高线向内画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4、山脊(山谷)的判断(以山脊为例)
(1)在景观图上判断:如右图
(2)在景观素描图上判断:如右图
4、山脊(山谷)的判断(以山脊为例) (3)在等高线图上:如右图 方法一:根据等高线的凸向,等高线 凸向低处。 方法二:做辅助线,如图。
A
B C
B点的数值大于两侧A、C点。
5、我国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 H的范围是( A )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 C.200 m≤H<300 m D.100 m<H≤300 m

【模块复习 师说】2016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件:第三部分第11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

【模块复习 师说】2016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件:第三部分第11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

对点训练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内有 15 万公顷的草场、数十万 亩的天然苇荡、上万亩的天然柳林。这里堪称“百鸟乐园”,共有 鸟类 187 种,其中珍贵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 黑嘴鸥、海鸬鹚、大天鹅、鸳鸯等;水生生物亦有 800 余种。独特 的生态系统, 壮丽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为黄河三角洲平添了几分 恢弘。
答案:(1)农田面积扩大,建设用地增加,湿地面积缩小。 城 市发展规模与农田规模的扩大。 (2)由于湿地面积大,有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增温缓慢, 近地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 (3)控制湿地开垦规模,对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要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湿地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增强;水 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减少。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 (2)推测 30 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 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土地利用变化及原因、气候变化原因及区 域生态环境建设。(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农田面积增加,建 设用地增加,湿地面积减小。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 面积扩大和耕地面积扩大。 (2) 30 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 湿”主要是受到湿地的调节作用。 (3)针对区域环境的变化, 采取的 合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作物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湿地破坏, 在此过程中,湿地的生态作用会增强。
考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及保护措施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 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 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 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所示: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 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 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10-
一 二
三 四 五
五、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世界人口数量已经超过 70 亿,人口规模过大,造成资源紧缺、 环境污染、 生态脆弱等问题更加严重。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减轻人口对生 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14-
一 二
三 四 五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思维升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
-15-
一 二
三 四 五
思维辨析 SIWEI
BIANXI
1.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排放废弃物就必然会产生环境问题。 (× ) 2.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表现得更明显。(× ) 3.环境问题在城市中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 4.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的观念、权利的观念、公平的观念和环 境的观念。(√) 5.人定胜天的观念出现在农业文明时期。(√) 6.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 压力。(√)
适应 论、生态论等理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生产力水平 :新技术革命的出现,生产力发展达到相当的高度。 ②对环境的影响 :人地矛盾激化,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0 世纪 80 年代,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出现可持续发展理论。
-9-
一 二
三 四 五
-4-
一 二
三 四 五
3.环境问题的类型 (1)按性质划分 ①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③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 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④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按地理空间划分 可分为全球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名师课件 湘教版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名师课件 湘教版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工业布局与工业联系 1.(2013·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
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与市场 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 D.科技与劳动力 (2)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受自然条件限制少, 工业 更注重社会经济条件
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工业生产所需的原 充分利用当
材料、零部件、能 地优势,降
源和劳动力来自四 低成本,占
面八方,选择机会 领市场

商业 服务

消费水平高,消费人 群密集的区位
消费对象是人,并 接近最大消
由人的消费水平和 费人群,增
消费数量决定生产 大商品销量
考点二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知 识 整 合]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 的地域差异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
2.方式
生产协作 商贸联系 科技与信
息联系
表现形式 承担 不同工序 的工厂 或车间之间; 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 之间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 尤其是 互联网的普及和 电子商务 的发展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 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 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 分析。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位置要素;②自然区位要素;③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 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 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课件 湘教版
第十一页,共15页。
【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 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 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第十二页,共15页。
(2013·海南卷)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 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 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第一页,共15页。
第二页,共15页。
启迪 学生:作为学习湘教版的学生来说,我们选修内容 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高考 试卷要求三选一。那么,我们怎样学习该部分内容,在高考答 题时选择哪一道试题呢?怎样才能得高分呢?
名师:就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这两部分选修内容来说,内 容与学习方法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选学、复习之时可以选其一 本,这块内容学通、学透了,另一模块也就没什么问题。旅游 地理内容与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差别大,学习、复习方法有一 定差异。
主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展节水 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其他 合理答案也可)
第十五页,共15页。
第三页,共15页。
1. 解答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模块的试题,可参照下列基本 思维模板:
第四页,共15页。
2. 解答旅游地理模块的试题,可参照下列基本思维模板:
第五页,共15页。
(2013·海南卷)下图示意著名旅游目的地。
第六页,共15页。
分析该地游客数量最多,季节构成较均衡的原因。
【解题三步走】 一、严密审题,获取题目信息。
第九页,共15页。
(2013·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 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 7~10天。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湘教版(考试必备)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案湘教版(考试必备)

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观念(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识记—基础梳理]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理解—要点突破]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

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题) 【导学号:92040104】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 A .日照市 B .潍坊市 C .青岛市D .威海市2.与N 类城市相比,M 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A .单位GDP 消耗大 B .城市调控能力好 C .单位GDP 污染小D .城市发展水平低1.CD 2.BC[第1题,C、D对: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的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所以青岛、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

【师说】2016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三讲 中国区域地理

【师说】2016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三讲 中国区域地理
青藏 铁路。 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_____
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 5.农业:本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 馨 提 示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平均气温为全国最低,降水量从东 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水平差异明显;喜马拉雅山等地由于海拔 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
针 对 训 练 3
2014· 福建卷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
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
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 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山地 ,岛上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 (1)台湾岛地形约有2/3为_____
大。
亚欧板块 与__________ 太平洋板块 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 (2)地处__________
震。
森林 、矿产、海盐、水产等资源 4.资源:自然环境优越,_____
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
针 对 训 练 2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 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
图1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2)。
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 (2)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 问题?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专项突破练8湘教版必修2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专项突破练8湘教版必修2

专项突破练8 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 B.acd C.abd 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a城市老年人口较多,劳动力不足,往往是因迁出青年人口较多;b城市20岁左右青年人口、d城市30~50中年男性人口的比重明显增加,应为外来人口迁入造成的。

第2题,从事文化教育的服务对象多为青年,图b中该城市这部分人口所占比重很大。

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回答3~4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982~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B.增速在不断减慢C.增速在不断加快D.呈现波动增长4.下列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是( )①制造业②建筑业③家庭护理④食品服务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8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持续增长,在2009年有所下降。

第4题,制造业和建筑业所需要的男性劳动力比重大,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会引起人们对男性的重视,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而家庭护理和食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会引起人们对女性的重视,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读2014年“某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图(左)”和“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变化图(右)”,回答5~6题。

5.从图中信息可知,2014年该市( )A.人口出生率很高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D.流向郊区的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流向中心城区的6.该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D.使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该市2014年常住人口构成为:0~14岁的约为25%,15~64岁的约为63%,65岁及以上的约为12%,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