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胡佩兰------一生的坚守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名片】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委员评价】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颁奖名片】崇仁厚德所有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委员评价】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
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3.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颁奖名片】心比金坚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委员评价】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
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

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记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胡佩兰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艰苦奋斗,医无止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佩兰同志作为妇产科主任,带领科室同事克服人员少、病人多,环境简陋、设备缺乏的困难,不辞辛苦、不计得失,积极探索医学新路,勇攀技术高峰,接连开展了在当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重达百斤的卵巢囊肿切除、存体20年的畸胎瘤摘除、宫颈癌根治等先进技术,在铁路医疗系统率先开设计生病房、肿瘤放疗病房,进行规范的妇女保健、围产保健工作,为千千万万的妇女带来福音。
爱岗敬业,无私忘我。
胡佩兰同志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事业满腔热忱。
她常常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病人的召唤便是行动的讯号,有时一台高难度手术能从早上7、8点一直做到第二天清晨4、5点,下了手术台,又走进病房巡视患者;当时交通不便,有时为了等待一位外地病人前来就诊,她能守候一整天;在她的观念里没有节假日,值班大夫一年365天都能在病房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当妇科肿瘤病人需要放疗时,她为了让同事少吃射线,自己亲自操作,在当时缺少防护的条件下,用手把放射元素—镭管放置在病人体内;文革期间,胡佩兰受到冲击,当卫生员、当普通大夫,她依然一心为工作,首先想病人……“活着一天,就要把病人看好”这是胡佩兰主任的人生信条。
心系患者,大爱仁心。
视病人如亲人,是胡佩兰同志对待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她的眼中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视同仁。
她从来不称呼患者为“××床病人”,而是像亲人一样,“大姐”“小妹”的亲热称呼。
2014年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2、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4、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6、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9、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10、姚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
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1、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简历】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郑州98岁医生奶奶感动中国 开药方很少上百元

她从医70年,直到离世前两天还在工作,经她手接生的孩子有6万多个她开的药方很少超过百元,患者评价她的药方疗效好,药费比打车费还低“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感动中国”对胡佩兰老人的颁奖词。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位行医七十载的老人,已于1月22日安详离世。
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她诠释的医者仁心,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对话昨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一位让很多郑州人熟悉的身影出现。
她就是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胡佩兰老人,70岁时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岗位上退休后,又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守了28年。
在录制节目时,当老人被主持人白岩松推到舞台中央,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白岩松:您这么大年龄还能工作,秘诀是什么?老人:情感投入。
白岩松:您最怕啥?老人:最怕不能动,躺在床上。
白岩松:您最高兴的是什么?老人:最开心的是看着一个个患者痛苦而来,经治疗后快乐而去。
白岩松:您有时候不仅不收钱,还给人家钱。
为什么?老人:我家里没有负担,不需要,那也没有几个钱。
白岩松:奶奶,当一辈子医生,您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啊?老人:是感情投入的职业,有医德的职业,光看着钱那不中。
儿子眼中的她:在医生岗位上,坚守了70年就在全国亿万观众被这位老人的精神感动时,荧屏前独少了这位主角。
就在20天前,这位98岁的老人在郑州家中安然离世,没有等到颁奖典礼播出这一刻。
老人的儿子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
去年,胡大一发了一条微博:“老妈97岁生日,我回郑州看望。
老妈现在仍坚持每天上午坐诊。
她坐诊比我更累。
我大多坐着给患者看病。
她给患者看病,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更辛苦。
我想,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最年长的医生。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一年。
第十一届《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已于与2014年2月10日晚上20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正式揭晓。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黄旭华、胡佩兰、方俊明、克泉昌健父子、龚全珍、盛兰、段爱平、格桑德吉、俊贵、厚芝。
特别奖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2、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见义勇为好市民;4、克泉、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6、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老人;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村官;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墨脱山区教师;9、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10、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心的人格力量,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
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1、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简历】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推选委员评价】闫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仁心大医——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仁心大医——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来源:郑州文明网发表时间:2014-06-18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
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
”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
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臵上退了下来。
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积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积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积累精选篇1今天晚上,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观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节目介绍了十大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有两位人物。
第一位让我感动万分的是已年过九旬的胡佩兰奶奶。
她是一位妇科保健医生,今年已经98岁高龄,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身上常年绑着钢板。
即使是这种身体状况,她还是坚持每天上班,并亲自为病人做检查。
当她的学生说:“您休息一会吧,让我来。
”胡佩兰奶奶却毅然拒绝了,因为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病人呢!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她为病人开的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感动中国栏目这样评价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20XX年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为病人操劳了一辈子的胡佩兰奶奶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奶奶的故事,让我潸然泪下,感慨万分,刘盛兰爷爷的故事却让我感到一个普通人的力量。
他是一位普通村民,73岁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自己的助学行动,这是老人的初衷,但最终的捐助规模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
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
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20XX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学习胡佩兰的事迹心得感想

学习胡佩兰的事迹心得感想胡佩兰,女,1916年3月出生于河南汝南,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
1956年由铁道部派到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工作,任医院妇产科主任,1986年退休后,继续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群众服务。
2014年1月22日逝世,享年98岁。
98岁的医生胡佩兰荣获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是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
她在20世纪50年代就获得过全国铁路劳模,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
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亲自做检查、写病历,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
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2000年,她满怀热忱加入青年志愿者,成为年龄最大的注册志愿者,共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为病人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同志是我省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就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学习胡佩兰与“转作风、正行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中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
同时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为建成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作出新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佩兰——一生的坚守
大家下午好,看完短片,我的心里只有敬佩,别无其他,胡奶奶的坚守,守护了千千万万患者的幸福;胡奶奶的坚守,铸就了一座永恒的医德丰碑;胡奶奶的坚守,彰显出了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的正能量。
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如一日,不论严寒酷暑即使身患重病也坚持看诊,她用生命的代价诠释着对患者的责任、对这份神圣工作的热爱,用满腔热忱抒写着一个医务工作人员的风采: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心怀大爱,崇仁厚德;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她守则、执着、坚强、无私。
她就是胡佩兰——一位98岁仍坚持工作在医务第一线的耄(mao)耋(die老人。
她说,想赚钱不要当医生,医生是一个清贫的职业。
那是什么能让她坚持在患者之间默默奉献,是什么能让她甘于清苦只为让患者病痛远离。
我想,她的精神支撑贵在爱,贵在坚守,爱是一种情感投入,坚守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无私奉献,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坚守的是一种高尚而崇高的理想,只有爱、理想、信仰、才能支撑起一个人不管严寒酷暑只为了让患者痛痛苦苦的来,开开心心的走而无怨无悔。
她是平凡的,是我们所有普通职工中的一份子,她也是伟大的,因为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世人感动的奇迹。
她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道德楷模,她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深深
的感动着我们;她也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道德明镜,可以照衬出我们人生的不足;她更是我们身边的一杆道德标尺,可以衡量我们的灵魂,给予我们学习榜样的无穷力量。
我们和她一样,也是一位普通战线的一员,虽然我们分工不同,但是我们将时刻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学习胡奶奶那种默默无闻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永远坚守的坚强毅力和品格;无限忠诚医务事业,为了理想奉献一切的职业操守;和她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无私忘我的精神。
有一种誓言叫海枯石烂,有一种毅力叫水滴石穿,有一种感动叫永恒坚守,坚守的是一份信念、一份责任、一份无怨无悔的博爱。
最后,就胡奶奶的颁奖词与大家共享: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