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之胡佩兰
2013年、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颁奖词】崇仁厚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3、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颁奖词】心比金坚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4、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颁奖词】一秉至公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
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
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5、“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沈昌健【颁奖词】梦想天开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
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
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6、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颁奖词】格桑花开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
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7、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颁奖词】秋兰为佩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8、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姚厚芝【颁奖词】寸草春晖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
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附合适的作文话题)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附合适的作文话题)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2014年2月10日揭晓,颁奖典礼于10日晚上20时在CCTV-1播出。
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文话题:1、知识就是力量;2、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理想;3、无声与无穷。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胡佩兰感动中国胡佩兰颁奖词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胡佩兰-感动中国胡佩兰颁奖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胡佩兰,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是,却感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她本该享受余生年华的清福,但他却把一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中他总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着,他只是那高山上永不垂暮的青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胡佩兰曾说过:“人不能不做一点贡献,不能不对别人没有一点用处。
”人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干不12:0220-12-7了复杂的事就干简单的事,绝不能功不受禄,不劳而获。
“医者父母心”作为医者,就应该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不仅仅是医者,其他人也如此。
人本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胡佩兰一样,对自吝啬,对别人大方。
医者,不是表现在你的职位有多高,你的技术有多高,而是表现在你的品行,仁德是怎样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想胡佩兰一样的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其实,是很美的。
人,本该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个世界充满灾难,但灾难是打不倒我们的。
当地震来临了,当人们感到无助时,是很多好心人,纷纷送来温暖。
还记得在老家上一年级时,四川发生地震,当时,我们那里是穷山穷水的地方,在绵延是大山里,当新闻一次又一次的播放现场,我的心一阵一阵的抽痛,却无法帮助他们。
后来,学校组织捐款,我们都很穷,身上没有多少钱,但我们都有一颗热爱的心灵,纷纷拿出身上的几毛钱,几块钱,虽然很少,但却包含了我们真挚的帮助关心。
他们也如同胡佩兰,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是了不起的。
胡佩兰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人,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对爱情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我给亲情的定义越来越深刻,我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透彻,我给良知的诠释越来越丰富。
2014感动中国之胡佩兰:仁心仁术,妙手回春

2014感动中国之胡佩兰: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人民网2月12日)“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给予胡佩兰的颁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是她崇高理想的最伟大总结,是广大病患给予她最高的评价。
余晖,孤鹜,渲染瓣瓣桃花,抬头凝望,尽是她殷切的面庞,时光荏苒,青春如燕尾蝶,在华丽的转身之后,只留下了那萦绕在心头的梦境。
胡佩兰,她任凭岁月的画笔在脸上雕刻出深深印记;她任凭风霜的色彩在头上渲染出斑白的痕迹;她任凭时光的尖刀在手上镌刻出纵横交错的经络...她以一个光辉的医务工作者形象隽永在民众心中。
多少次梦回萦绕,胡佩兰高大的形象矗立在我们的面前。
落英缤纷,孤鹜齐飞,她穿梭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排忧艰难;红妆素裹,火树银花,她奔走在医疗前线,给患者带来生命延续的希望;柳絮纷飞,嫩蕊细开,她专研于学术研究,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减轻药费压力;斜阳疏竹,残雪乱舞,她思索人生,探究生命,她孜孜不倦,刻苦专研,这就是胡佩兰,广大患者心中的妙手仁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胡佩兰,是作曲人,为患者谱写出生命的交响曲,让患者体验生命的伟大;胡佩兰,是明灯,为患者指引被迷雾笼罩的航线,让患者到达亲情的彼岸;胡佩兰,是路标,为患者导向被大雪覆盖的路径,让患者采拮到崖顶的珍奇...胡佩兰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多么质朴的一句话啊,却反映了她心系患者,医德双馨的伟大品格。
退休之后,本应在家共聚天伦之乐的她,却坚持出诊还拿出微薄收入,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她悬壶济世,仁心仁术,她品德高尚,妙手回春。
在心中那芬芳的角落,愿雕出一朵朵永不凋谢的荷,让它盛开在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心中,感谢您,胡佩兰——患者心中的妙手仁医,向您致敬!(作者:小坤)。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一年。
第十一届《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已于与2014年2月10日晚上20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正式揭晓。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黄旭华、胡佩兰、方俊明、克泉昌健父子、龚全珍、盛兰、段爱平、格桑德吉、俊贵、厚芝。
特别奖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2、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见义勇为好市民;4、克泉、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6、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老人;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村官;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墨脱山区教师;9、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10、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心的人格力量,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
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1、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简历】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推选委员评价】闫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颁奖词】崇仁厚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感动人物】: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的先进事迹及颁奖词_650字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的先进事迹及颁奖词_65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七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颁奖词】秋兰为佩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之胡佩兰
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之胡佩兰——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故事通过互
联网等新媒体迅速传播,在网络上激荡起一股感动的暖流。
每一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以他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下面就跟语文小编一起,学习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之胡佩兰,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煺休。
煺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煺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臟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裡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隻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之胡佩兰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