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病因与疾病的联系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大纲-糖尿病病因分析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大纲:糖尿病病因分析
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
【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段的结果,制定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最为重要)、实验法、数理法。
1)观察法:①描述流行病学(产生假设):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
②分析流行病学(检验假设):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验证假设):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
3)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5、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4类。
6、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的特征(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2)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称“三间分布”。
2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或10000/万暴露人口是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当描述某些地区的某病发病率,分母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如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可为年初人口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2,或以当年年中(7月1日零时整)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病因作用的联接方式种类

公卫医师考试指导:病因作用的联接方式种类
病因作用的联接方式是研究病因作用门路和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上述各样病因模式的重要基础,并拥有预防举措上的指导意义。
其内容包含: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等模式。
1、单因单果模式
单因单果模式与决定论的病因观相对应,在逻辑上病因是疾病发
生的充足必需条件。
这种病因模式实质中比较少见,常有于一些严重的显性遗传病或急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等,如天生愚型、放射病、烧
伤和烫伤等疾病。
2、多因单果模式
多因单果模式是指多个病因惹起单调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脂血
症、肥胖、糖耐量异样、高胰岛素血症与抽烟惹起急性心肌梗死。
从
疾病的多因性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
可是这其实不意味着这些病因仅仅致使单调的疾病。
3、单因多果模式
单因多果模式是指单调病因惹起多种疾病,比如抽烟可惹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和冠芥蒂。
从病因的多效应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
同理,这也其实不意味着这一疾病只是拥有这种单调的病因,即可能有其他病因。
4、多因多果模式
多因多果模式是指多个病因惹起多种疾病,比如高脂饮食、缺少
体力活动、抽烟和喝酒惹起脑血栓、心肌梗死、大肠癌和乳腺癌。
这
些疾病的多个病因可能是完整共同,也可能是部分共同。
多因多果实际上是将单因多果与多因单果联合在一同,全面地反应了事物的原来面目。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执业医师考试是医学专业人员必经的一道关口,合格的执业医师证书是医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必备证件。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以下是一份全面的复习资料,涵盖了考试所需的重要知识点和技巧。
一、医学基础知识1. 解剖学:复习解剖学是执业医师考试的基础,重点关注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要掌握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正常功能的学科。
重点复习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正常生理参数和调节机制。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重点复习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病因和发病机制。
4. 微生物学:复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长特点、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5.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复习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副作用和禁忌症。
二、临床医学知识1. 内科学:复习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关注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
2. 外科学:复习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重点关注创伤、肿瘤、骨科等领域。
3. 妇产科学:复习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关注妇科肿瘤、不孕不育、产科并发症等内容。
4. 儿科学:复习常见儿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关注新生儿疾病、儿童感染症等内容。
5. 神经科学:复习神经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关注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常见疾病。
三、医学伦理和法律1. 医疗伦理:复习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了解医患关系、隐私保护、生命伦理等内容。
2. 医疗法律:复习医疗法律的基本法规和规定。
了解医疗纠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程序。
四、考试技巧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讲一、中医基础理论考点。
(一)阴阳学说。
1. 基本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 原因:这种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总结。
在古代,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现象,如日月、昼夜、寒暑等,通过归纳这些现象的属性,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2.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
例如,就人体而言,气为阳,血为阴,它们都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属于同一范畴。
- 普遍性: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属性,人体的脏腑经络等也都有阴阳之分。
- 相对性:阴阳的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
在人体病理状态下,寒证(阴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阳证)。
这是因为阴阳双方在不断运动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属性的转化。
(二)五行学说。
1. 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最初的含义与“五材”有关,即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五种基本物质。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的概念逐渐抽象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意义,用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2.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所以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归属于火。
-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归属于土。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知识点病理生理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它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一、疾病概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可以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损伤与抗损伤之间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影响整体,而机体的整体反应也会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
常见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包括脱水、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等。
脱水根据血钠浓度的变化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钠浓度正常,细胞外液量减少。
低渗性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血钠浓度降低,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
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升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水中毒是指水的摄入量超过了排出量,导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症状。
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 135mmol/L,可由肾性失钠、肾外失钠等原因引起。
高钠血症则是血钠浓度高于 150mmol/L,常见于水摄入不足、水丢失过多等情况。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见原因有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和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等。
低钾血症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多由肾排钾减少、钾摄入过多或细胞内钾释放入血等引起,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跳骤停。
三、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体的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pH 值在 735 745 之间。
公卫执业医师临床综合知识

公卫执业医师临床综合知识公卫执业医师临床综合知识就像一个大宝藏,这里面藏着的东西可多了,对咱们守护大家的健康那是相当重要。
咱先说说这个公共卫生和临床综合知识的关系吧。
你看,公共卫生就像是一个大管家,管着一群人的健康大事。
而公卫执业医师呢,就像是这个大管家手底下的得力助手。
临床综合知识就好比这个助手手里的工具包,各种各样的工具都在里面。
这个工具包要是不齐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就只能干瞪眼啦。
比如说,社区里突然有一群人得了相似的病,这时候公卫执业医师就得利用临床综合知识去判断是传染病呢,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
要是不懂临床知识,那还怎么去查找病因呀,就像一个厨师不懂食材的特性,能做出好菜吗?那公卫执业医师的临床综合知识都包括啥呢?那可太多了。
内科学的知识就像是房子的基石。
心肺肝脾肾,哪个脏器出了毛病都得靠内科学知识来诊断和处理。
像心脏不好的人,可能会有心慌、气短的症状。
公卫执业医师得知道这可能是心律失常,也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就像一个汽车修理工得知道汽车发动机抖动是哪里出了问题一样。
要是误诊了,那可就耽误大事了。
外科知识也不能少啊。
有时候社区里会发生一些意外受伤的情况,比如有人不小心割破了手,伤口深得都能看见骨头了。
这时候公卫执业医师要是不懂外科的清创缝合知识,那伤者可就遭罪了。
这就好比一个裁缝不会缝补破了大口子的衣服一样。
外科知识在处理一些突发的外伤事件中那是必不可少的。
妇产科和儿科知识也相当关键。
社区里总会有新生命诞生,孕妇产前产后的保健,婴儿的健康成长,都需要公卫执业医师的关注。
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就像一颗小树苗生长的时候遇到了狂风暴雨,公卫执业医师得像园丁一样,利用妇产科知识去呵护这棵“小树苗”和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孩子生病更是让家长揪心,公卫执业医师要是能凭借儿科知识快速判断孩子是感冒了还是其他更严重的疾病,那就是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守护神啊。
还有传染病学的知识。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战略图。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一、概述公共卫生学是一门关于人群健康的科学,旨在促进和保护整个人群的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作为执业医师,了解公共卫生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保障社会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公共卫生学的基本原理1. 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完全适应的状态,疾病是身体和心理功能异常的表现。
2.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3. 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环境和行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受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影响。
4.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通过干预人群的生活方式、环境和社会因素,促进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卫生教育和宣传:向人群传达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公共卫生学的主要领域1.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经常用于调查疫情和制定防控策略。
2. 健康统计学:收集、整理和分析健康相关数据,评估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预防医学: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控制。
5. 职业卫生学:关注工作场所健康和职业病防控,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
6. 卫生管理学: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组织,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公共卫生学的重要概念和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收集人群的暴露因素和疾病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找出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
2. 偏倚与误差: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和误差,需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中进行控制和校正。
3. 生命表与人群健康指标:生命表用于描述人群的生存状况和死亡风险,人群健康指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4. 健康政策与干预措施:基于公共卫生学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制定相关的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以促进人群健康和预防疾病。
五、公共卫生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疫苗接种、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等手段,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病因与疾病的联系
病因必须与疾病有联系或称相关。
二者存在密切的数量关系时为有联系,可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表明。
(一)统计学联系
当病因(F)在人群中变动后某疾病(D)的频率或强度也变动,则为二者有联系。
F有可能(也有不可能)为D的病因。
当F变动后,D并不变动,则为二者无联系,F很可能不是D的病因。
当某疾病(D)有F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该疾病中有F的比例,并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也叫有联系。
(二)虚假的联系
虚假的联系是由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偏倚(bias)所引起,或应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判断而形成。
虚假的联系是二事物实际上不存在联系,是在研究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如研究设计的缺陷、调查方法的错误等等偏倚)造成的假象。
(三)间接的联系
当两种疾病(或事件)(B、C)都与某因素(A)有联系,则这两种疾病存在统计学上的联系,这两种疾病(或事件)的联系是间接的联系。
如白发与年龄有关,癌或高血压患病率也随年龄而增加,于是就出现白发的人比非白发的人的高血压(或癌)患病率高,并且有统计学上显著意义。
冠心病与肺癌都与吸烟有关,于是冠心病与肺癌的发病率也出现了相关。
但是,白发与高血压及癌、冠心病与肺癌并非因果联系,治疗冠心病并不会减少肺癌发病率,治疗高血压也不会减
少白发的现患率。
这种间接联系的出现,系因有与两种疾病都有关,而其本身又是一个病因的混杂(混淆)因素的存在。
(四)因果联系
排除了虚假的联系和间接的联系之后,两事件间的联系才有可能是因果联系,才可能进行病因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