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101页PPT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件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可 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寂静的 《增长的 《我们共
春天》
极限》 同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WECD,《我 们共同的未来》)
社会属性
系统属性
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低投入、低消耗、 低污染
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 发展
资源环境 承载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 性
可持 续性
共同性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
❖ 第一声呐喊的前奏 ❖ 展开忧患图卷 ❖ 卡逊思想的力量和影响
返回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环境 污染
人口 增长
农业 生产
工业 生产
自然 资源
返回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
人口
一个世界”的总观点。
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 城市
可持续发展理论ppt课件

环境 生产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 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 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
29
人口 生产
环境 生产
♪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
物质 生产
♪ 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畅 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程度。
还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一
种“理论空谈”呢?
.
22
阅读材料:
可持续发展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叶文虎编著,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23
工业革命推动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使人们的物质生活飞速提高,使人
类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对自工业革 命以来人类发展历程的反思。
工业革命又使人类饱尝战乱灾患的 痛苦,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自然资源
物资生产的作 用还未在世界 系统的运行中 凸现出来;
物资生产虽然有 物资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显现,但只是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 作为人口生产的 立的系统,从人口生 一个附属部分; 产子系统中脱离。
.
36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工业文明时代
人
物
物资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
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
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
状况。 代际公平是指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 下,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 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
6
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 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 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为了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破坏、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理论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不 仅包括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发展水平的提升。
应对全球性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化
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能源 消费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经济发 展与碳排放的脱钩。
发展清洁能源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
明度
提高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 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 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的信任 和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分享经验与技术
学习借鉴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先 进经验和技术,结合本国实际情 况加以应用和创新,推动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原则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确保不同 地区、国家、代际之间的公平, 满足所有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
需求。
持续性原则
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应 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消 耗和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念之渊源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渊源1、中国与西方早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已初显,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指只用一个钩的而不用多个钩的鱼杆来钓鱼,只射空中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宿鸟。
见《论语·述而》)。
孟子也曾批评过“竭泽而渔”的做法,提出了“苟得其养,无物不长”的观点,《孟子见梁惠王五章句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周逸书·文传解》中写道,“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等等。
都清晰地体现了古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古人从社会实践中已经悟出了关于自然资源需要休养生息方能永续利用的道理。
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李嘉图(Micardo,1817年)、马尔萨斯(Malthus,1820年)、穆勒(Mill,1900年)等在其著作中以已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着生态边界。
1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理论核心为“资源相对稀缺论”,认为自然资源不存在均质性,即资源的品质有优劣之分,优质的资源不存在绝对稀缺,只存在相对稀缺,只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相对稀缺并不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制约。
马尔萨斯也是英国早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与李嘉图同时代,但在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分析和结论上与其有较大的差别,认为“资源绝对稀缺”。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的增长在数量上可以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受到生活资料(自然资源、环境)的限制。
人口论表面上论述的是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已经在论述人口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及其相互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竭力主张人口生产应服从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生产,只有两者和谐,社会才会发展和进步。
可持续发展PPT教学课件

【伉俪深情】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 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 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 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 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
【深山倾情】
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 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 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 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 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 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 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 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 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 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 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 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 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 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 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 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鉴赏要点
3. 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 ②减少含氯氟烃的使用量
③大力植树造林
④停止一切小汽车的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 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C )
可持续发展理论PPT演示文稿

生
物
种内的相互作用
因
素
不同种间的2相3.1互0.2作02用0
非周期性因素
与
密
度
有
关
因
素
21
全资源观
• 负资源(潜在资源)——人类不能开发、并对 人类有害的环境因子,但有开发利用的可能
– 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海啸、害虫、病原体
• 零资源(潜在资源)——既无害也无明显好处 的环境因子
– 没有开发价值的野生动植物、沙漠戈壁、重碱地
属矿产 • 不可回收资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
气)、核能矿产(镭、铀) • 特点:再生过程十分漫长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3.10.2020
16
几种矿物的产量高峰和枯竭年份
矿物名称 铝 铬 金 铅 锡 锌
石棉 煤
原油
产量高峰年份 2060 2150 1980 2030 2020 2065 2015 2150 2005
23.10.2020
10
自然资源的概念
•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 研水平下,能被利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物 质(自然体)和能量(自然力)。
23.10.2020
11
不枯竭性自然资源(恒定自然资源)
自 然 资 源
可枯竭性自然资源 (非恒定自然资源)
可更新自然资源 (更新自然资源 (非再生性自然资源)
12
恒定自然资源
• 由宇宙因素和天体作用力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 过程中产生的
•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水力、全球水 资源、大气和气候等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体中的重水, 由氘和氚构成
23.10.2020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ppt课件

•
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生态发展的
内涵。
26
•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
由沃德(Barbara Ward)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使用,
但只是到了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
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总量在地球上
的贮量是一定的。如果人类对不可再生资
源的消耗过大,不仅会影响到本代人的生
存,而且会使后代人失去生存的条件和发
展的基础。
16
•
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自本世纪以来,随
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资源开发的强度
和利用程度达到了空前规模,世界上许多资源因
此而面临着退化和枯竭的危险。
以维持人口和土地的平衡。
6
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先儒就有了保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
鱼鳖的“永续利用”思想,和定期封山
育林的法令等明确的对可再生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 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
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
• 该报告的发表,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最 终形成和这一思想的传播,起了极大的推 动作用。
•
28
1992年 “环境与发展” 会议通过了 《21世纪议程》
•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 发展”首脑会议并通过了指导各国发展的 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 展的浪潮推向了高潮。
•
1994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