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作文问题的思考
例析高中生作文中的几个较“高级”的问题

在平 时 的写 作 练 习 与 批 改 中 . 老 师 对 学 生 的语 法 知 识 性 错 误 。 时态 如
to o .W i o t e o g le t u n u h se p,O o y h r u bd
c ntf n t n wela d t e l c u e a ’ u ci l n h n wi a s o ma y p o lms n r be . S . I o e hoe td ns h o h p t s s e t w o u
第 二 段 合 并 并进 行 精 减 与 压缩 。如 :
I Wo l S e pn Da i n e rd l e i g y s o Ma c 1 r h 2 ,whc s s t t r w p o ih i e o d a e — p eS t n in o h i o tn e f i’ at t t t e mp r c o e o a
Be i e ,y u c n two k w l t e n x a f s s o a ’ d r el h et d y i y u d nt s e .As a su e t u a k i t d g o o’ l p e t d n ,o r ts s su y n i b t n t s ri g t e I tr e l t e n g t u o u f h n e n t al h ih .W e mu t n s h v we t l e a e a s e e p! s F n l n t h s d n s u l h p o l ia y, o te t e t l u b t a l e e p e t s o l a t n in t h le . e s e d a mo t h u d p y a t t o t e se p W p n l s e o
浅谈高中生高质量作文写作的策略

浅谈高中生高质量作文写作的策略【摘要】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提升作文写作的质量,高中生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策略:首先要提升写作基础能力,包括语法、拼写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其次要注重积累词汇量,丰富的词汇可以让作文表达更加得体、生动;另外要多阅读多思考,开阔思维,丰富表达方式;同时要注重逻辑思维和结构安排,让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最后要注重论据和论证,用事实和道理来支持观点。
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持之以恒,不断练习,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写作是一门技术活,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精进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作文写作、高质量作文、策略、提升基础能力、积累词汇、多阅读、多思考、逻辑思维、结构安排、论据、论证、总结、练习、技术活、持之以恒。
1. 引言1.1 高中生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作文写作是学生们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
高中生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
作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高中生作文写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高中生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作文写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挑战和困难高中生作文写作的挑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缺乏写作基础能力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写作的训练和指导不足,导致他们在构思文章结构、梳理思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这就需要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基础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积累词汇量不足也是高中生写作的一个挑战。
高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作者:吕高强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5期江苏东台市时堰中学(224211)吕高强不管什么学段的语文教学都强调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体现就是写作,它既是检测学生语文知识能否综合运用的策略之一,也是学生在将来走入社会进行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
但当前高中生写出的作文差强人意,甚至赶不上小学生、初中生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状况急需改进。
笔者就高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语文基础差、不扎实,语言储备量不够,表现在作文时字缺词穷、平淡无味。
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汉语是母语,无需花太多的精力、时间去学,他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一点基础知识外,很少进行拓展性学习。
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语言的储备量稀缺,脑中的词汇量匮乏,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情可发,即使有一时的情感灵光,也没有合适、准确的词语表述出来。
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教师精心指导写作方法和技巧,也因他们胸无“墨水”,最终成为“无米之妇”。
2.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不够,作文苍白无力。
进入高中后,随着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观察生活、了解社会,也就没有亲历亲睹的生活积累,作文时都是寥寥几百字,没有“味道”。
3.文章构思不清,缺乏感情。
做任何事情,都要“前思”,作文也一样,需要构思,这是写作活动中的必需环节。
它是学生对脑海中的表象素材进行有机有效整合的过程。
俗话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
”这“思路”就是规则,没有这个规则,就犹如行车脱轨,虽能艰难行驶,但也是危机四伏。
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经常偏题、跑题,正是由于构思含糊不清。
此外,写作是习作者随感而发的,应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并让读者与其产生共鸣。
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往往死记硬背作文模板,写出来的文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洞无力,毫无情感,说明他们在习作时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到文境之中,只是把作文当做被动的任务来完成,自然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更谈不上新意。
存在的主要问题小标题作文

存在的主要问题小标题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一、引言:当代社会,高中生面临的问题日渐复杂多样。
二、沉迷网络、手机依赖的问题1. 高中生利用网络的过度,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例证:调查显示,85%的高中生每天至少花4小时以上在手机上,几乎没有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独特见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归咎于高中生自身,更应该关注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2. 在虚拟世界中丧失了真实社交能力。
例证: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因为沉迷网络而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的丧失。
独特见解:我们不能忽视高中生们虚拟世界的需求,但是同样也要提醒他们,真实的人际交往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三、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1. 学术压力过重,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证:高中生为了迎接升学考试,日夜奋斗,但是他们缺少综合素质的培养。
独特见解: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要在注重学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被忽视。
例证: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只盲目追求高分。
独特见解:教育应该为学生发展潜能提供机会,给予他们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支持,让他们在发现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过程中成长。
四、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与升学问题,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例证: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压力过于激烈,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独特见解:高中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全面的关注,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等能力。
2. 家庭环境的失衡对高中生的影响。
例证:一些高中生面临着家庭暴力、离婚等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独特见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
五、结语: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为高中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与机会。
最后,希望政府、教育机构、家长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当代高中生面临的问题,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全面、多元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少年。
高中生作文教学中的学与练问题探讨

一
好以下关 系:
、
处理好学生练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 提高 不要 搞成 两张皮 。教师 可 以根 据一定 阶段 的 可说 , 因此 , 命题和题材要来 自 现实生活,i i且不 i i
21年2 8 00 月2 日
《 新课程 》
高 中 生 作 文 教 学 中 酌 学 与 练 问 题 探 讨
◎河南省 陕县第一职业高 中 张建祥
虽然全社会都在提倡 和实践素质教 育 , 字粗 了一点。 推 我期待着你写 出更精美 的文章 。 ”
三、 课外练笔与作文考试相结合 , 养学生 培
行让学生学会学习 ,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培 “ 追求 、 懈 、 不 踏实 , 这是成 功 的基础 , 当然 , 适应考试 的需要 气 养创新能力 , 但应试教育仍 占上风 , 高中生 的课 力用 得要 是地方 , 法要合 理 , 方 这也 是成功 的 学生练笔基本上是 自由选材 , 自由命题, 有感 外学习活 动没有落到实处 ,这不得 不引起我们 条件 。” 教师 的有 的放矢 、 言辞恳 切的批语 , 而发, 起 在练笔过程中积 累了素材, 提高了思想 , 锻 线 老师 的重视。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 了无声 的示范作用 , 但作文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在通常情 它激励 和引导学生不断 地 炼了文笔。
的。 学生练笔 后 , 教师要不断地检查 、 督促和鼓 了一 节 “ 怎样让论 据充 分燃烧 ”的作文 指导 出 自己的情感 、 自己的个性, 把别人给的题 目转化 励。 具体 的指导方法可 以灵 活 , 可随时抽查 , 课 , “ 议 中国人 的取 名 ” 可 以 小 作为 全 班统 一 练 成 自己要写的题 目。命题作文与学生的 自由练笔 定期检查 , 可分批查看 , 也可定期全收全看 。 因 习 的题 目。这 个练 习既实用 又有趣 ,同学们 在这里可以形成辩 证的统一。 为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这一反馈信息 , 的学 很欢迎 。课堂 上统 一练也可 以和 阅读结 合起 有
让思考成为学生写作时的一种习惯——浅析高中生作文中的思维弊端及对策

摘要 : 高 中生作文训练 是个 艰难 的过程 , 有许 多 的困境。众 多 的老
师不遗余 力地花大量时 间批 阅、 修 改、 讲评 , 但宿构 、 默写、 套用 的情况严 重。模 式化、 程式化与假大 空的现象更 为普遍。作 文训练应 当 了解 学生
定义 。学生首先一头雾水 , 无路可走 。此 时老师可 以进 一步指导教会 学 生如何去思考 。比如第一步拆字 。可提 问: 你发现个性 中的“ 个” 字 的结
的基本理 念。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教育 的重要阵地 , 也是语文教 育 的不 可承受之 重。纵观当今作文教学 , 学生写作 瓶颈很 多 : 接触社会 太少 , 阅
的特性 。学 生的解答是 否较为接近呢?当我把这个 解释用课件 展示后 ,
学生 为 自己鼓起 了掌。虽然 只是 一个 词语的解释 , 还 说不上是 真正意义
第一个解释是 : 在一定 的社会条件 和教 育影响下形成 的一个人 比较 固定
关键 词: 思维能力 ; 弊端 ; 训练方法 ; 针对性 《 新课程标准》 中提 出“ 在表达 实践 中发展形 象思维 和逻辑 思维 , 发 展创造性思 维” , 将发 展思维确 定为全 面提高学 生语 文素养 和课程 评价
敦煌 壁画中的飞天带给人 别样的美丽 , 尤其是反 弹琵琶 的曼妙舞姿 叫人难忘 。反弹琵琶 的艺 术完 全可 以运 用到 高 中生 的思 维训 练 中来 。 高中生思维的 自我意识和监 控能力 显著增 强。他 们能对 自己的思维进 行 自我反省、 自我调控 , 确保 思维 的正确性 和高 效率 。作 文教学 中训练
学生反弹琵琶的确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较为有 效的方 法。
议论最忌人云亦云 , 可是 拿到 一个普通 的话题 , 很 多学生 的习作 中
浅谈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情感体验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情感体验的问题与对策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韩洪斌【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语文教师不管如何努力也见效不大的内容之一,可以说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根本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在作文中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此写出来的文章总是机械生硬、毫无情感可言。
本文就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作文情感体验观念语文是一门诗情画意的学科,是一门陶冶情操的学科,多年以来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一直占有稳定的教学地位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语文学科体现出了一定的人文气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却越来越缺少对情感的体验。
下面就从情感的角度来简述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语文写作情感体验存在的问题1.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几年来,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陷其中,他们的教学和学习的初衷已经从“主动”变为“应付”,可以说学生在写作中抱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即写作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取得高分,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现阶段高中生的作文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事件描述和机械的情感表达。
即使目前很多中学都刮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风,但是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大多数的作文教学是换汤不换药,表面上看来在作文教学中增加了不少的新意,实际上增加的是学生写作的负担。
2.学生羞于表达情感情感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表露,每一个人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是是否会勇敢的或者是以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与国外的风俗和教育相比,国内的学生在情感表达上表现的更加的含蓄,虽然他们不擅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直观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那么将情感体验表达在作文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析高中生作文中的几个较“高级”的问题

莲辫黼 糊踟榔 础 链蘸番蘸 耥 糊
亏缓美 中蕾 .
: .
蛳 麟替 丞 摇赫㈣ 赫 意;
掰鹅《啦自 糍 瞄
' 二 囊蕊荔I g 曩
例祈高中生作文中的
武汉 市新 洲一 中阳逻校 区 李红玲
在 平 时 的 写 作 练 习 与 批 改 中 , 师 对学 老 生 的 语 法 知 识
I n ’ o y fo e Sb d
c n tg te o g e t twi ra o n a ’ e n u h rs.i l be k d w .⑨ l
Pl yn o u e g me l h g t i d a i g c mp t r a s a l e nih s ba t f r b t her he lh a sud . o oh t i a t nd t y Ev r n ey o e s o l k o h u d n w we e d e t n o g t n e r s a d we u ht o r s e t i t@ I ntwe c n’ t y l pa ng . f o, a tsud ,wo k e h
一
第 三段 应 进行 扩 充 。第 四段 可保 留 , 但 应 避免 变成 第一 段 的重 复 。
2 句 子顺 序失 当 。例 如 : 、
( Ho e e ma y t d ns r awa s 1 w vr n su e t a e l y
s e d ng o e p n i a wh l nih s ri g t e n e n t g t u fn h I tr e .
a tnto o t e rse p q lt . te in t h i l e uaiy The e a e m a y su e t o lk u i g r r n t d n s wh i e s r n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资。
但是,家庭结构也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1)溺爱娇惯。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在家庭结构中被过分娇惯、过分看管和呵护。
导致许多学生对家庭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身心素质偏弱,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炼,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薄弱,不易合群,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甚至在性格上存在被扭曲的现象。
(2)独生子女父母对独生子女关注太多。
由于过分担心子女的安全,他们对子女限制过多,使他们和同辈群体交往的机会较少,很少有机会发现和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的生长环境,很容易导致独生子女性格内向、交际能力差、独立能力不强。
三、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独生子女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而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既依赖于相应的认知,又要有健康的情感做中介,同时,在“知与行”的过程中作实践抉择。
所以,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应是突出认知、情感与行为三者的统一,以高校心理教育、校园文化等为培养载体,融知、情、行为一体的主体性教育,方可在被教育者身上塑造出教育者期望的品质。
(一)通过课堂教育,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能力的认知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而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基础。
自我认知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会造成自我评价不准确,或者高估自己或者低估自己,这种不准确的认知会给自己的人生蒙上一层灰色消极的阴影。
不仅会扭曲自己的心灵,而且会扭曲现实的生活。
这会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使之难以与人正常相处。
这也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以致难以有好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认知能力培养必须与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认知教育的内容,改变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知识、而忽视认知培养的传统观念。
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增强智商”与“培养情商”的关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智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独立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化理论为道德,化理论为方法,把理论渗透到学生的逻辑思维、经验、想象、情感和意志中去,变成内心的价值准则,指导人生行动,这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如自尊、自律、勇敢、善良、进取心、责任感等等。
(二)发挥高校心理教育的优势,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的情感。
健康的心理情感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感受施加影响的过程。
高等院校培养独生子女健康情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培养高尚的情感。
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情感时,掌握其需要层次是非常重要。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大学阶段,教育者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根据他们的现状,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并努力提升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针对热点心理问题举办讲座、报告等,帮助学生缓解压抑心境,恢复心理平衡,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打造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坚韧不拔和乐观进取等优秀品质。
通过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评定、调适以及怎样科学地对待心理问题等,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情感素质,帮助独生子女大学生维持成功感受,即使当行为招致了别人不公正的评价时也能基于自我肯定而感到愉快。
(三)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锻炼大学生健康的行为。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校园文化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和吸纳外界信息来调整适合自身的心理状态,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格素养。
一方面,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和社会活动,以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多彩的文化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认知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炼,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围绕培养健康人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活动。
总之,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社会、高校、家庭长期努力来完成的任务。
然而在大学阶段,独生子女大学生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更多些,我们期望通过高校的一系列教育过程,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独生子女大学生们的生活环境,经过内化培养出他们健康的人格。
(责任编辑:宁沈生)关于高中生作文问题的思考苏溟波(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一、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高考的重压现在的高中生大多过着“朝七晚九”的生活。
有的学生一周只休息一天,白天要上九节课,晚上三节正课,一大节自习课。
其中有九节正课,能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说少而又少。
再加上各科写也写不完的作业,哪里还有时间阅读思考,更不用说写作了。
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们一进高中校门就被海一样的练习题所包围。
有的学生为了提高数理化的成绩,还要在周日进行额外的补课,学生哪里还会有空闲时间读他们喜爱的书。
一些学生尽管读课外书,却表现出极强的浮躁心理和功利意识。
读书仅仅是消遣,看热闹,放松心情,因而便会选择一些不用思考的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达到暂时的自我心理满足。
还有一些学生读书是163··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为我所用”,急于立竿见影。
要写作文了,赶紧翻看作文书。
不是为了学习作者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而是摘录自认为好的句子,甚至改头换面去套别人的作文,无形中滋长了学生懒惰和投机取巧心理。
尤其高三学生,走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只关心高考,其他的活动都与他们无关,他们的世界只有“高考”二字,老师、家长、亲朋,三句话必谈高考。
学生的生活被紧紧地禁锢在高考上。
心理压力这么大,哪里还会有闲情逸致感知生活、接触社会,更不用说体验生活,也就无从积累情感体验,写作文自然是没有素材,搜肠刮肚,也无话可说,作文水平自然难以提上去。
(二)新课程改革的压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材的改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语文学科的教材,改动就很大。
课改前,高一至高三上下学期共六册;课改后,必修五册和选修四个系列八个模块,共十三册。
课改前,一学期学一本书;课改后,一学期至少学两本书。
课改前,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言文五个单元;课改后,增加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传记与新闻》《语言文字应用与写作》四个选修系列。
应该说,课改后的篇目增加了,视角也扩大了,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随之增加了。
同时,其他各科都有较大的改动。
有些学科,如英语、数学还加深加难了。
教材改了,理念就应随之而改,但高考的单线条的竞争依然存在,学生依然拼搏在题海里。
总之,在沉重的课业、沉重的升学负担的压迫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它本身应该具备的激情和活力,作文成了苦役。
写作是个人生命状态的记录和思考,是生命更高意义的存在———精神的存在,或者套用一位哲人的话:“诗意的栖居。
”可是,在学生这里,能充分展示生命之璀璨的写作却成了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霾。
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二、高考作文命题及评分机制的负面影响(一)教学重心偏移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向已经被日常教学奉为“圭臬”。
作文教学更是“见风使舵”。
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一变,写作训练马上跟着变。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随着高考作文试题的出现而大行其道。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开始兴起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2001年至2004年全国及部分省作文命题几乎全部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于是教师就训练学生“三自”文。
“三自”确实降低了审题难度,也使立意选材宽泛了,但话题作文使一些学生作文得了“宽泛症”,无限地放大了立意选材的空间。
结果一时间出现了很多选材跑偏文,甚至套作文;而更为可怕的是有些学生,甚至有些教师并不认为这是“病”,这给作文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辽宁自主命题已经有六年了。
2004年话题作文“平凡与自豪”;2005年、2006年、2007年都是命题作文,分别是“今年花胜去年红”“肩膀”“我能”;2008年和2009年材料作文,分别是有关“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明星代言”方面。
从话题到命题到材料,这几年我们随着高考作文试题形式的变化,功利性地进行这几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就连初中的作文教学也开始跟“高考”风。
初中、高中的作文,都在慢慢淡化文体,淡化作文的专项训练,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四不像”———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学生写作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二)削弱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高考作文评分可以说是一个支点,它具有平衡高校选拔学生和中学作文教学两方面的重要功能。
”教学中,教师时刻琢磨着如何让学生赢在考场,因而对“评分标准”中的“切入分”甚为关注。
在辽宁没有自主命题前,满分为60分的作文切入分一般定在42分左右,而最近几年我们感到语文估分总是出入较大,于是将切入分上调至45分至48分,只要文章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的即可从45分切入,字迹工整、卷面干净的(要符合“三基本”)即可从48分切入。
而在高考评分时谁也不敢给自己估到50分以上。
(事实上,真正能得到50分以上的作文也是凤毛麟角。
这无疑缩小了优秀作文与一般作文的得分差距。
一些优秀的作文仅比一般化的作文多得三四分,仅仅相当于做对了一个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分数。
不少教师感言,作文教学不要再花大力气了,就靠“三基本”就可以。
这一负面影响的迅速波及,直接限制了教师搞好作文教学的积极性,也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在高考作文评份中不确定因素也实在难以预料。
三、学生自身的思维惰性如果说深入生活,充分感知、亲历、积累并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勤于练笔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叶圣陶先生说:“要在语言知识的各方面都有相当地把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日积月累不可,积累得多了,写东西才能运用自如。
”而今,高中生除了上作文课和考试时必须写作文外,能主动提笔的已经不多了。
为什么呢?主要是懒惰,不爱动笔。
如果说一个人身体懒惰,可能只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思维懒情则抑制人的创造力。
不想动脑,就不会动脑;不会动脑,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发现问题,就不会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不能感受生活;不能感受生活,就不会有创作的欲望;不动笔又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也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