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期末简答题
精神病学简答题

1.谵妄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生动、形象、带恐怖性质的错觉和幻觉。
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
思维方面则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理解困难。
定向力丧失。
引起谵妄状态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感染,脑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
2.何谓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简叙其症状及病因?又叫痴呆综合征,其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
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血管性疾患,代谢障碍,慢性中毒,缺氧与维生素缺乏。
3.试叙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原因?表现为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遗忘症。
常见原因: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损伤,传染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肿瘤,中毒,内分泌疾病。
4.木僵可分为几类试叙临床常见木僵的特点?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以下几类:⑴紧张性木僵:发生比较突然,轻者表现为少语少动,重者运动完全抑制,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对任何刺激失去反应,口涎外流,大小便潴留,严重者尚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白天一般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
病人意识清晰,木僵消失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⑵心因性木僵:是一种在急遽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反应状态。
表现为普遍的抑制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跳加速、瞳孔散大、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等。
病人有轻度意识障碍,木僵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⑶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
患者可缺乏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以致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
症状常昼轻夜重。
⑷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瘤侵入第三脑室,以及癫痫、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
表现为不语、不动、呼之不应,推之不动,面无表情,睁眼凝视或随外界事物转动眼球等。
精神病学简答题

答: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真性幻觉的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病人常叙述是亲眼所见或亲耳听见的,因而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假性幻觉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且存在于主观空间,如脑内或体内,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假性幻觉更具有诊断价值。
九、如何理解妄想?
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十八、何谓假性痴呆?常见的假性痴呆有哪些?
答: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常见类型有:①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②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如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③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功能降低,表现出类似痴呆早期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但患者有明显抑郁体验可予以鉴别,抑郁缓解后智能可完全恢复。
二、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学易感性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病因。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心理的、社会文化的东西通过记忆、学习等会使大脑的结构、化学和神经活动不断发生变化。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谵妄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生动、形象、带恐怖性质的错觉和幻觉。
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
思维方面则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理解困难。
定向力丧失。
引起谵妄状态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感染,脑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
2.何谓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简叙其症状及病因又叫痴呆综合征,其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
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血管性疾患,代谢障碍,慢性中毒,缺氧与维生素缺乏。
3.试叙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原因表现为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遗忘症。
常见原因: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损伤,传染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肿瘤,中毒,内分泌疾病。
4.木僵可分为几类试叙临床常见木僵的特点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以下几类:⑴紧张性木僵:发生比较突然,轻者表现为少语少动,重者运动完全抑制,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对任何刺激失去反应,口涎外流,大小便潴留,严重者尚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白天一般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
病人意识清晰,木僵消失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⑵心因性木僵:是一种在急遽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反应状态。
表现为普遍的抑制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跳加速、瞳孔散大、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等。
病人有轻度意识障碍,木僵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⑶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
患者可缺乏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以致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
症状常昼轻夜重。
⑷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瘤侵入第三脑室,以及癫痫、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2.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Asperger综合症: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困难.兴趣和行为局限、刻板为临床特点,智力正常预后良好。
4.Rett综合症:主要发牛发牛于女性儿童.以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多数预后不良。
5.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6.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7.病理姓激情: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武158.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9.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1 .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2.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13.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1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16.感知觉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性状、颜色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精品]精神病简答题
![[精品]精神病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867c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f.png)
【简答题】一、简述心境障碍的概念答: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二、简述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答:近期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的发病涉及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素质因素、躯体因素、病理生理、生化等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有家族史者,发病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出数倍。
2.神经生化改变有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有5-HT、NE、DA、GABA等的异常;躁狂发作患者有NE代谢产物的升高,改变脑内GABA含量可改变患者的心境,故近年又出现了心境稳定剂的术语。
3.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皮质醇过多,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
4.脑电生理变化抑郁发作患者睡眠脑电图显示REM潜伏期缩短,抑郁越重,REM越短。
30%左右的心境障碍患者有脑电图异常,抑郁发作时倾向于低α频率,而躁狂发作时倾向于高α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
5.神经影像学变化CT和MRI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扩大;功能性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降低,降低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6.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发作起促发作用,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等。
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抑郁,女性较男性易患抑郁。
三、简述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的主要因素答: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方面继发性、神经症性、伴有严重焦虑和激越、妄想性抑郁等。
2.治疗方面药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服药依从性差、血药浓度低、单胺氧化酶的抑制程度不够。
3.症状方面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4.同病现象伴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试题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试题精神病学期末考试试题精神病学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关注着人类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作为一门复杂而深入的学科,精神病学的考试试题也充满了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出现在精神病学期末考试中的试题。
1. 请简要介绍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精神疾病是指一系列与心理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包括情感障碍、思维障碍、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等。
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精神疾病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2. 请解释“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其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松散、情感淡漠等。
患者可能出现社交功能障碍、自我疏离以及行为异常等。
3. 请简述抑郁症的病因和常见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其病因涉及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和快乐感的丧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患者可能出现自责、无助感以及自杀倾向等。
4. 请简要介绍焦虑症的病因和常见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其病因涉及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
焦虑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紧张、不安、恐惧感,伴随着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等生理反应。
患者可能出现回避情境、社交障碍以及强迫行为等。
5. 请解释“人格障碍”的概念和分类。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出现持续性和刚性的异常,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人格障碍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6. 请简述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以控制症状和促进康复。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社会支持则是提供患者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试题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试题题目:精神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正文:一、简答题1. 什么是精神疾病?请简要描述其特征和分类。
精神疾病是一种影响个体情绪、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疾病。
其特征包括心理和生物方面的异常表现,通过对症状以及患者行为进行准确分类,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理状态等不同类别。
2. 请简要介绍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工具和评估方法。
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工具包括《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这两个工具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
此外,精神疾病评估方法还包括临床访谈、观察和心理测试等。
3. 什么是心理障碍?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并简要描述其症状。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发生异常,严重影响其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低落情绪、缺乏兴趣和乐趣、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焦虑症的症状包括过度焦虑、紧张和不安,伴随着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和恶心等。
强迫症的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患者往往反复进行某些特定的动作或者思维,以减少焦虑感。
4. 请解释什么是人格障碍并列举三种常见的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存在的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异常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对他人权利不敬、缺乏责任心和冲动行为等。
边缘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对待他人关系不稳定、自我认知模糊和情绪不稳定等。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过度关注细节、完美主义和强迫行为等。
5. 精神病理状态是什么?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并简要描述其特征。
精神病理状态是指短期内发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可能与外部事件或内在冲突有关,常常表现为临时性的认知和情绪异常。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资料

1、(名解)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P12、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加上环境因素的参与,产生了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
生物因素:遗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
心理因素:应激;人格特征。
P53、(简答)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精神活动是否具有明显改变;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活动相比较,是否具有明显差别,某种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受否超出了一般限度;③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即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P114、(选择)①感觉减退:是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表现为对外界强烈的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体验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为感觉缺失);②感觉过敏:是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表现为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③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P125、(名解)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分为:幻听:患者听到了不存在的声音;幻视:患者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幻味:患者尝到食物或水中并不存在的某种特殊怪味;幻嗅:患者闻到环境中并不存在的某种难闻的气味;幻触: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皮肤有某种异样的感觉;内脏幻觉:患者身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虚幻的知觉体验。
P12根据体验来源分为:①真性幻觉:是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名解)②假性幻觉:是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根据产生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反射性幻觉:某一器官处于功能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入睡前幻觉:入睡前出现的幻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病变发展迅速,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昼轻夜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事记忆障碍最明显;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白天嗜睡晚上活跃;感知障碍诊断: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痴呆较严重、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认知功能损害(记忆,智能,注意,定向):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早期可出现近记忆障碍(首发);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智能减退是重要判断标准);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语言障碍人格改变:社会性退缩,冲动、幼稚行为,情感不稳,并可有“灾难反应”社会功能受损:晚期生活不能自理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酒精滥用导致硫胺(Vit B1)缺乏是最常见原因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共同特点1. 精神症状与原发躯体疾病在发生的时间有先后关系,病情在程度上有平行关系2. 急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引起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3. 精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出现不同精神症状,不同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精神症状4. 治疗原发疾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诊断要点1. 有躯体疾病的依据,并且这种躯体疾病能引起精神障碍2. 有证据显示躯体疾病与精神症状在发生、发展、转归上有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密切关系3. 精神症状不典型,难以构成典型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原则1.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药物2. 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维生素支持,脑功能保护3. 控制精神症状:对于存在攻击行为或行为紊乱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起始剂量应更低,剂量逐渐增加,症状稳定后,应考虑缓慢减少剂量或停药。
抑郁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但需要注意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4. 护理:保持宁静和环境安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1. 单纯型:青少年起病,进展缓慢、持续,阴性症状为主,极少有幻觉妄想,逐渐加重的孤僻离群,预后差2. 青春型:青少年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进展较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症状。
思维破裂,喜怒无常,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幻觉妄想,预后较好3. 紧张型:青中年起病,起病急,发作性,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紧张性兴奋与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预后较好4. 偏执型:最常见,中年起病,发现缓慢,相对稳定的幻觉妄想为主,关系、被害妄想多见,又称为妄想型。
5. 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但不属于上述任何类型6. 残留型: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目前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而无阳性症状的波动,病程一年以上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目前病情好转但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且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自杀危险性高。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患者在意识清醒的基础上出现以下症状(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思维被广播(2)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3)跟踪性评论,讨论性幻听(4)与文化不相称或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具有超人的力量和能力(5)伴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或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持续的超价观念(6)言语不连贯,词语新作(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木僵,蜡样屈曲,缄默,违拗(8)阴性症状:意志减退,情感淡漠,言语贫乏,以上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所致(9)个人行为的某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兴趣丧失,目的缺乏,懒散,自我专注和社会退缩2.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 病程标准:首次发作患者通常要求在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存在上述症状条目的1-4中至少1个,5-8中至少2个,第9条仅用于诊断单纯型,要求病程在1年以上4.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药物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一般原则和选药原则1. 一般原则:系统规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缓慢加减量2. 选药原则:根据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大小,长期诊疗计划,年龄,性别,经济状况而定。
一般推荐二代抗精神病药为一线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精神分裂症鉴别诊断1. 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昼轻夜重,恐怖性幻视2. 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有明确用药史3. 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妄想有一定的事实基础4. 心境障碍: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协调5. 神经症:自知力保存,求治愿望强烈6. 人格障碍精神药物的分类并写出两种代表药1.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2.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氟西汀3.心境稳定剂和抗躁狂药:卡马西平,碳酸锂4.抗焦虑药:安定,丁螺环酮5.认知改善药:利他林,安理申抗精神病药物分类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阳性症状,EPS明显氯丙嗪(镇静),奋乃静,氟哌啶醇(抗幻觉妄想),五氟利多,舒必利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5-HT和多巴胺受体阻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氯氮平(粒细胞缺乏),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帕利哌酮,齐拉西酮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反应1. 类帕金森症:最常见,震颤,运动迟缓,慌张步态,面具脸~处理:抗胆碱能药盐酸苯海索(安坦)2.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不自主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处理:东莨菪碱或异丙嗪3. 静坐不能: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反复走动~处理:BDZ,β受体阻滞剂4. 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运动为特征~处理: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停药或换药,关键在于预防。
抗胆碱药会加重TD抑郁发作临床表现: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1. 情绪低落(晨重夜轻):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抑郁性认知(自我评价低,三无~无望无助无用,自责自罪自杀),兴趣缺失,快感缺乏2. 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主动语言减少,学习工作能力下降3. 意志活动减退:行动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抑郁性木僵4. 躯体症状:早醒,醒后不能入睡,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欲减退,身体任务部位疼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5. 其他症状: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临床表现1. 情感高涨:主观体验良好,有一定感染力,自我评价高2. 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快,随境转移,音联,意联3. 意志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动作快速,社交活动多4. 其他症状:交感神经亢进症状,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求减少,常无自知力抗抑郁药的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2.逐渐加量,缓慢停药3.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4.无效换药或联合应用5.争取家属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6.警惕抗抑郁药诱发转躁狂7.联合心理治疗8.积极治疗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原则1.综合治疗2.个体化治疗3.长期治疗4.心境稳定剂为基础5.联合用药治疗6.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碳酸锂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期血锂浓度是多少?不良反应中毒先兆是什么?中毒后处理要点?1.急性期血锂浓度:0.6-1.2mmol/L,维持期血锂浓度:0.4-0.8mmol/L,>1.4mmol/L 致中毒2.不良反应中毒先兆: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意识障碍3.中毒后处理:高渗盐水输液,人工血液透析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是什么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2.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3.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自知力较好,有现实检验能力,求治愿望强烈,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4.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起一定作用:应激性生活事件,性格:完美主义者,自卑倾向惊恐发作诊断和治疗原则(急性焦虑症)诊断1.患者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自主神经相关症状2.在大约1个月内存在数次严重焦虑反复发作,且(1)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2)发作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景(3)发作间期基本没有焦虑症状3.排除其他临床问题导致的惊恐发作治疗原则:首选认知治疗,药物治疗为辅:苯二氮卓类,TCAs,SSRIs,SNRIs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慢性焦虑症)的诊断和治疗诊断一次焦虑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数月)的大多数时间内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应该包含以下因素1.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注意困难2.运动性不安:坐卧不安,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3.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治疗: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认知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SSRIs,SNRIs,TCAs恐惧症的诊断和治疗诊断1.心理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表现,而不是继发于其他症状,如妄想或强迫思维2.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情境:如人群,公共场所,离家旅行,独自出行(诊断广场恐惧至少2种)特定的社交情境: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的恐怖物体或情境:特定恐惧3.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特点治疗1.认知行为治疗: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或暴露疗法效果好,基本原则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联系,对抗回避反应,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A-OK受体阻滞剂,公众场合表演,讲话的恐惧有效,提前1小时服用3.联合治疗: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最佳方法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的大多数时间存在强迫症状,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
1.必须被看做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消除紧张和焦虑不视为愉快)4.想法,表象,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治疗: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分类1.躯体化障碍2.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3.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5.其他类型的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障碍的诊断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2.有下述表现之一者(1)分离性遗忘(2)分离性漫游(3)分离性双重或多重人格(4)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5)其他癔症形式3.症状妨碍社会功能4.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精神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特点1.反复出现的闯入性创伤体验:症状闪回,梦魇,暴露性痛苦2.持续性警觉升高:睡眠障碍,易激惹,注意增强3.持续性回避诊断1.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2.反复重现的创伤性体验3.持续性警觉升高4.持续性回避5.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发生治疗心理治疗:早期关怀和危机预防对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