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探究题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出玉门关后,向导借故离开了他。

他走入沙漠地带,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黄沙漫漫,无边无际,他只得寻着骆驼粪的踪迹前行。

一天,他迷失了方向,身体又极度困乏,便下马取皮囊喝水。

不料一时失手,水全流光了。

他只得东行十余里,忽然想:“我曾发誓,若不到天竺,决不向后退一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以生。

”于是立刻勒马西行,连行五天五夜,人马一齐倒卧在沙石上。

后多亏马醒后把他带出沙漠,终于到达北印度。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去天竺干什么?(2)与“他”同时期的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3)“他”为唐朝、天竺文化传播作出了什么贡献?(4)你觉得在“他”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答案】(1)玄奘;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

(2)鉴真东渡日本(3)玄奘到天竺取回佛经,并组织人翻译。

同时根据在印度半岛、中亚各国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的重要史料。

(4)坚贞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出玉门关后,向导借故离开了他。

他只得东行十余里,忽然想:“我曾发誓,若不到天竺,决不向后退一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以生。

”终于到达北印度。

”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玄奘;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

(2)结合所学知识,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鉴真东渡日本。

(3)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玄奘到天竺取回佛经,并组织人翻译。

同时根据在印度半岛、中亚各国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的重要史料。

(4)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坚贞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活动探究型教学【分层练习】

人教部编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活动探究型教学【分层练习】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

”这段话描述的是()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而短暂的璀璨辉煌。

它的都城在()A. 北京B. 长安C. 洛阳D. 建康3.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A. 王莽B. 杨坚C. 杨广D. 李渊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D.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隋朝是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王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B. 589年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混乱局面,统一南北C. 隋文帝时开凿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D.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6.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元世祖7.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能力题1.《元和郡县图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家商旅,舳舻相继。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请问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工场的描绘()A. 都江堰B. 灵渠C. 长城D. 大运河2.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023-2024学年初中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学情调研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学情调研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质量检测模拟试题第I卷(选择题56分)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部分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B.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科举制的深远影响D.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2.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

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开凿大运河B.发展生产C.加强中央集权D.改革制度3. 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为此,唐太宗( )A.戒奢从简、轻徭薄赋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D.完善了三省六部制4.贞观初期,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暗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意在劝诫太宗( )A.重视生产B.减省刑罚C.虚心纳谏D.注重文教5.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以民为本,仁政爱民B.广纳贤才,知人善任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D.开放包容,兼收并蓄6.有一位皇帝,创立了殿试制度,在位期间重用贤才,励精图治,使国力不断增强,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任命礼部侍郎(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上)来主持科举考试,从而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这说明唐朝( )A.士族地位提高B.社会阶层固化C.六部分工不明D.重视人才选拔8.下面是小史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时查找的有关盛唐气象的资料。

据此判断,该小论文研究的主题是( )A.文学艺术丰富多彩B.民族差异彻底消除C.社会风气开放包容D.中外交往日益密切9.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约占7%。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藏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3.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市民文化的发展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④城市经济的繁荣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③蒙古军队灭金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5.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修建长城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开发江南6.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7.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A.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苏湖地区成为全国政治中心D.宋代长江太湖地区开始开发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9.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10.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为此,下列不属于他采取的措施的是( )A.给予主要文官武将更大的权力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11.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2.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

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毕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以下发明与他相关的是()A.造纸术 B.元代火炮 C.宋代罗盘针 D.活字印刷术14.下列史实与“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无关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唐朝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回族的形成 D.明朝戚继光抗倭15.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16.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苏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朝代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 B.泉州 C.广州 D.景德镇3.下列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4.马克思曾这样写道:“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族。

”马克思评价的“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元昊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设立宣政院 B.建立三省六部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6.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幕发生在( ) 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C.应天 D.建康10.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赵匡胤建立北宋②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 ③元昊建立西夏国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卷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卷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

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外戚宦官专权乱政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开通了大运河③创立了科举制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C.和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宜D.见证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开元盛世”4.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孙悟空5.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A.唐太宗用人唯贤 B.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C.唐太宗营建东都 D.唐太宗开创科举制6.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7.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创立殿试制度8.“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这句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B.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记诵的能力C.科举考试中人们普遍推重明经科D.进士科比明经科难度大,不易考取9.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10.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北周2.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制度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5.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B.创立了三省六部制C.知人善任,虚心纳谏D.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6.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

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①曲辕犁②筒车③水排④耧车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9.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的是()A.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籍B.茶叶C.青瓷D.唐三彩10.小明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中华文明的起源11.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探究题集锦(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探究题集锦(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探究题集锦综合探究题:(一)对外开放与交流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的繁荣与发展,但也出现过波折,据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唐朝时期在中外交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两位著名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2)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相当活跃,主要表现在海外贸易方面。

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两宋政府在主要的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3)元朝时期,中外交往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进行说明。

(4)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时中国的海航事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有何表现?(5)清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6)综合上述情况,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二)我国历史上,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政府对西藏、新疆地区、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台湾等做出过积极的努力;他们抗拒外来侵略者,写下不朽的篇章。

(1)唐朝我们就和西藏有了友好往来,你听说过吐蕃的一位赞普上书唐朝皇帝对唐蕃关系的表述吗?(2)元朝时期,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3)元朝时期,元政府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还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4)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谁的入侵?结果怎样?(5)明朝后期郑成功打败了哪国的殖民者?在那一年胜利收复台湾?我们应该学习郑成功的什么精神?(6)康熙帝亲自派兵攻打哪国的入侵?并取得了两次什么战役的胜利?(7)清朝前期是哪位皇帝亲自派兵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辖?(8)渥巴锡是我国蒙古族哪一分支的首领?他率领这一部落冲破了谁的压迫,历尽艰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9)08年发生的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藏独”分子妄图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探究题专项练习
一、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经济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多彩、民族政策开
明、对外交流活跃。

请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如下问题: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

请问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的隋朝皇帝是谁?
何时统一全国?
2、隋朝时后世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下令开凿的?
3、隋朝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哪位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到隋炀帝时创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各有了怎样的完善?
4、唐朝历经几代帝王的努力,经济繁荣发展、国力日益强大:
(1)请问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的皇帝是谁?
(2)把唐朝带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这一时期呈现出的盛世景象,史称为什么?
5、唐朝皇帝重用贤能,请列举出唐太宗、唐玄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的名人各一位。

6、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拥戴并被尊封为“天可汗”的皇帝是谁?他在位期间促进了唐与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典型和亲事例是什么?
7、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

请列举出两位为中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8、唐朝时文学艺术多姿多彩,名家辈出。

请列举出著名诗人、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各一位。

9、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的统治长久不衰?答案部分:
1、隋文帝杨坚589年
2、大运河隋炀帝
3、隋文帝(或杨坚)科举制度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1)唐太宗(李世民)(2)唐玄宗开元盛世
5、唐太宗——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姚崇、宋璟
6、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8、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画家----阎立本、吴道子;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等
9、勤政爱民,重视整顿吏治,重用人才,开拓创新,重视经济发展,积极学习他国长处等等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终
逐步走向统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哪个朝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北宋最初的四十多年里,辽宋冲突不断,后来的什么事件使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3、先后灭掉辽和北宋的是哪个民族政权?
4、两宋时期,与外族时战时和。

请列举出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辽的一位宰相、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及抗元名人。

5、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发展、海外贸易兴盛。

请写出如下问题的答案:
(1)北宋的哪个城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出现在何时何地?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何时何地?
(4)宋朝时期的哪座城市造船业水平很高,又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5)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6、如下民族与政权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契丹---西夏
B.党项----辽
C.蒙古----元
D.女真---两宋
7、哪个朝代灭了南宋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8、通过探究你认为,在两宋时期与外民族的冲突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最值得我们继承的是什么精神?
答案:
1.北宋
2.澶渊之盟
3.女真族建立的金
4.北宋-----寇准;南宋初期-----岳飞、南宋末期-----文天祥等
5.(1)景德镇(2)北宋东京郊外(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4)广州
(5)市舶司
6.C
7.元朝
8.爱国爱民,敢于斗争、视死如归
三、元朝时国家统一,疆域十分辽阔。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明朝曾经一度出现强盛局面。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的基础。

请结合史实回答如下问题:
1、元朝时管理地方的什么制度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以后的明清两朝继续沿用?
2、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请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1)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机构是什么?是哪个朝代时建立的?
(2)明朝末期侵占我国台湾的是哪个国家的殖民者?率军队横渡台湾海峡,赶走侵略者收复台
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3)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了什么机构?
3、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请结合史实,回答如下问题:
(1)西藏在何时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这个时期,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是什么?
(3)清朝的哪一法律明确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规范?
4、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史中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战争。

请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如下问
题:
(1)明朝时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事件是什么?
(2)明朝中期著名的反侵略战争是什么?
(3)清康熙年间,中国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列举出康熙乾隆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疆而进行的斗争各一例。

答案部分:
1.行省制度
2.(1)澎湖巡检司元朝(2)荷兰郑成功(3)台湾府
3.(1)元朝时(2)宣政院(3)《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4.(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雅克萨之战
5.康熙帝三次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