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优势 。 一个 产 业 的
发 展 离 不 开政 府 的 引 导 。 林 业 产 业 也 不例 外 。 通 过 调 研 发 现, 各级 政 府在 观 赏 林 业产 业 发 展 中制 定 了 一 些切 实可 行 的扶 持政 策 。 出 台了促 进观 赏林 业 产业 发 展的 措施 。 但这 仅 仅 是 局部 的和 零散 的 。 虽 然 国家 和 云 南省 为 加 强森 林 资源
的保护 , 对 林 木砍 伐 、 移植、 运 输等 制定 了 有关 政 策 , 如 四旁
观 赏苗 木移 栽 的政 策 、 库 区林 地 占用苗 木移 栽 政 策 、 林 业贴 息贷 款政 策 、 珍 贵 用材 树种 运输 等 , 但 多 数地 区相 关 的扶 持
殖、 林 下 产 品采 集加 工迅 速发 展 , 仅 野 生食 用菌 年 产量 就超
木材 3 4 4 2 万m 3 o 林下 经 济 种植面 积 由 2 0 0 2 年的 6 1 万h m 增加到 2 0 1 2年 的 4 0 O万 h m 2 , 主要产品产量 由 1 5 3万 t 增
加到 5 6 0万 t , 产值由 7 0亿 元 增加 到 4 0 0亿 元 以上 ; 林 下 养
质建 筑 装饰 材 料 等 专业 化 生产 群 体 , 木 材加 工及 人 造 板 的
生产 技术 、 产 品质量 和经 济指 标 已接 近 全 国平均 水平 t z - 3 1 , 锯 材年产 量达 1 2 5 . 9万 m , 人 造板 2 5 0万 m , 集成 材 1 1 . 5万m , 木地 板 3 5 6 . 2万 m , 木门 1 5 0万 件 , 家具 6 0 0万件 , 2 0 1 2年 实现 产 值 1 0 3 . 3亿 元 。 以休 闲 、 健 康 为 特 色 的森林 生态 旅 游
云南财政支持农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23 .4 32 .8 37 .3 44 .0 55 .7 56 .3 66 .7 1 -6 33
O15 .8 019 7 03 8 .4 04 3 .4 04 8 7 04 2 .2 06 3 .5 07 5 .3
0.3 2 2 0.5 2 0 0.9 2 0 0.5 2 8 0.6 2 8 02 6 .9 03 0 .0 03 7 .7 0.0 0 5 O.o o 9
22 .6
设支出 ( 2 项 费用( 3 x) x)
1 5 3 0.0 7 0 0
( 4 x)
( Y)
0.7 19
00 4 .1 4
2 .6 94
28 .8
15 .8
0.4 4 0 8
0,91 1
00 8 .5 7
3 38 2
农业基础 建设的投 资 , 尤其 是 对 农 业 科 技 的投 入 ; 用 财 政 政 策 促 进 农 业 运
做 出 了 解释 , 出政 府 应 大 力 加 强 对 提
17 9 9 17 9 8
表 1云 南财 政 用 于 农 业 的 支 出
( 位: 元) 单 亿
支援农业 生产支出和 农业基本建 农业科技三 农村救 济费 农业增加值 年份 农 村 水 利 气 象 等 部门 其 他
的事业 费( X)
1 .1 917 2 75 3 .1 3 52 0 .7 3 42 6 .7 3 14 9 .8 4 84 o .3 4 21 1 .7 4 62 3 _6
gae 16 ; s w) rv ,9 9Rot ,但 近 十 几 年 以 o
来 , 术 界 越 来 越 重 视 财 政 支 出 结 构 学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并 展 开 大 量 争 论 性 研 究 。这主 要 是 2 O世 纪 8 O年 代 末 , 多数 国 家 经 历 了 几 十 年 的政 府 大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下)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下)圃孑L垂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在近年发展条件变数较多、外部环境严峻、市场波动严重、竞争压力加大、水旱灾害频发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省仍能取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把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投入保障,切实巩固和加强产业发展在农业农村中的基础地位;得益于始终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引导特色农业遵循基地化建设、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生产的基本途径向二、三产业延伸,千方百计地拉长、加宽、增厚产业链条;得益于始终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从省情农情民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优结构,抓住以畜牧、烟叶、蔬菜、核桃、茶叶、花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重点突破,走具有云南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得益于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统筹利用围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重点打造一批叫响国内、面向世界的云南名牌农产品,不断巩固和提升云南农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和农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得益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把维护农民利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首要出发点,切实做到执政为民、产业富民得益于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和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大胆探索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010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高原特色农业提供持续强劲的发展动力。
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影响度、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为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发展动力、增强了竞争优势,但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当前云南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实现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和绿色贸易壁垒导致农产品出口需求和规模的萎缩,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和剧烈波动的市场价格对农业生产效益的严重影响,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和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自然风险,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给质量安全带来的巨大压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加快发展。
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展问题与对策云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云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云南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展(一)转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推动,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逐年递增。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工厂、企业、服务业等领域工作。
(二)就业领域逐渐拓宽过去,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如今,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在餐饮、物流、家政、电商等领域的就业比例不断提高。
(三)技能水平逐步提升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各类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类型的工作岗位。
(四)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为农村地区的消费和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一)就业稳定性差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稳定的就业渠道和长期的劳动合同,工作更换频繁,容易受到经济形势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劳动权益保障不足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不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违规行为,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职业技能水平总体偏低虽然经过培训,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就业信息不对称农村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对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了解不及时、不全面,导致就业选择盲目。
(五)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问题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职业规划和进取意识,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的能力较弱。
三、促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一)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
云南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云 南适 宜 香 蕉 种 植 的 2个 县 市 大 部 分 远离 城 市 ,人 4 口密度 较低 ,属 于 少数 民族 地 区 ,土 地 开 发程 度 不 高 , 有 大量 的荒 田荒 地 荒坡 可 供 开 发 种 植香 蕉 ,与 其 他 植 蕉
现 “ 地蕉 ”的 品质特 色。 同时 ,由于采收 、运输 、 高
区包 括 开 远 、芒 市 、盈 江 、富 宁 、澜 沧 、江 城 、西 盟 、 双江 、云 县 、耿 马 等 1个 县 ( ),最适 宜 区和适 宜 区 2 市 的种 植 面 积 和产 量 占全 省 的 7%以上 。 0 ( ) 二 种植 面 积 和产 量
植香蕉 ,云南香蕉种植业发展很快 ,面临难得 的发展机
清洗 、分 级 、包 装等 环节大 多人工 操作 ,专业化程 度
低 ,机械损伤严重 ,影响了香蕉的外观质 量 ,降低 了香
蕉 的商 品 性 。产 品缺 乏市 场 竞 争 力 ,销价 低 ,很 难 生 产
区相比具有发展香 蕉种植 的土地资源优势 。
( ) 本 和 价 格优 势 二 成
云 南 属 我 国 西 部 欠 发 达 地 区 ,植 蕉 区 大 部 分 是 边 远少 数 民族 地 区 ,与沿 海 香 蕉 种 植 区相 比 ,劳 动 用 工 充
3 8
m嘲热带程鼬 2 1 .2 总 第3 期 01 9
[ 罗承强. 洱市发展绿 色经 济的思考 思茅 日报, 0 2 】 普 2 2 0 『 李颜. 小平市长调研 普洱 市咖啡产 业发 展情 况. 网云 3 】 李 新华
南 频 道 ,0 00 ,1 2 1 , 0 7
f】 李忠恒, 4 李光华, . 市咖啡寒 害气 象分析 与防御措 施 高敏 普洱
云南主要作物施肥现状

表 云南省主要作物施肥情况表 实际施用量(千克/亩,平均值) 化肥P2O5 化肥K2O 有机肥实物量 5.10 8.60 23.42 8.42 4.70 5.39 13.25 9.00 8.94 18.29 8.00 4.97 6.47 3.50 3.15 4.50 4.78 1.78 9.20 34.64 4.77 2.22 4.70 20.28 8.66 5.30 16.74 9.20 2.08 14.56 1.16 1.09 2.79 4.05 839.16 1119.94 1799.06 519.47 372.76 1102.66 903.43 1330.63 751.56 513.33 616.01 655.51 759.63 818.80 744.36 1077.44 1066.67
3.对策与建议----3.1因土施肥
云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云南省耕 地土壤不同程度地存在酸化、过碱及缺乏有机质、有效 磷、速效钾、水溶态硼、有效钼、有效锌、交换性镁、 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铜、有效硫等障碍因素。
据295282个样品检测结果, 全省pH≤5.5的样品数有105100个,占35.59%。其 中,比例>70%的县,有腾冲、昆明(西山、五华、官 渡、盘龙)、双江、陇川、临翔、澜沧、马关、梁河、 江城、云县、沧源14个县;
当前,云南省粮食、蔬菜、花卉作物的施肥 仍然以“经验施肥”、“跟风施肥”为主,突出 表现为过量与不足并存。
近年来,由于种植蔬菜、花卉效益高,有些菜农、花农在生产中 一味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蔬菜、花卉作物的过量施肥 尤其严重。如,大理市常年蔬菜地每年亩施粗制农家肥30005000千克。洱海流域蔬菜生产每年平均亩施纯N44.63千克,纯 P2O527.4千克,纯K2O13.1千克;其中N、P2O5分别是2013年 大理市大蒜推荐施N、P2O5量的1.65倍、2.61倍,而K2O则明显 不足,只是推荐量的58%。晋宁县部分蔬菜、花卉的亩施化肥量 是粮食的三倍左右,特别是玫瑰上的施肥量有的超过粮食作物施 肥量的10倍。种植玫瑰的耕地大量施用钾肥,造成玫瑰耕地钾含 量超过600 毫克/千克的已有3000多亩。种植西芹作物的耕地大 量施用硼肥,以致部份种植西芹的耕地硼含量超过40毫克/千克, 造成西芹作物硼中毒,叶片畸形、叶表成蜂窝状。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上)

◆特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圃孔垂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为把云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省第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这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和重大提升的毖由之路,是发挥优势、培植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治本良策,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为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市场更广阔、效益更显著和优势更明显,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与体:会。
发展的优势和条件长期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在广袤的红土高原上探索形成了依托坝区和平缓山地发展特色种植业,依托饲草饲料和草甸及灌木林、稀疏林发展畜牧业,依托林地、陡坡地发展林产业,依托丰富水源和适宜气候发展水产养殖等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一个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奇迹,在优势资源的发挥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云南独特的气候、物种、区域等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独特。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缘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山地高原面积占全境的94%,土壤类型丰富,有18个土类、288个土种,036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适农土地类型多、面积广,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有集水面积覆盖全省的6大水系和40多个天然湖泊,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二是气候优势突出。
云南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和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全省年均温差1卜14℃,无霜期较长,尤其是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北回归线横贯全省,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冬暖夏凉,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四季飘香,利用自然气候实施多季生产潜力很大,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宾川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是云南省著名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宾川县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议。
一、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宾川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理想的葡萄种植区域。
近年来,宾川县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加强科技指导,葡萄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数万亩,年产量约为数万吨,形成了以红提、夏黑等为主要品种的种植格局。
葡萄产业在宾川县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宾川县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宾川县葡萄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市场营销方面存在问题。
宾川县葡萄产量大,但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一些葡萄农户存在销售困难的情况。
品质管理问题。
虽然宾川县的葡萄产量大,但由于部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管理技术,导致葡萄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产业形象。
产地认证问题。
宾川县的葡萄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产地认证,造成了一定的市场信任度问题,影响了葡萄的销路。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强市场营销。
政府应积极引导葡萄种植大户与商贸企业合作,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拓展消费市场。
加强市场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提高县级品牌知名度。
加强品质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生产,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葡萄品质。
建立品牌认证体系,提升葡萄品牌形象。
加强产地认证。
政府应大力推动宾川县葡萄的产地认证工作,提高宾川县葡萄的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葡萄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宾川县葡萄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加丰厚的收益,促进了宾川县农业经济的持续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营销
区域经济
农业在云南作为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生产的同时,出现许多的问题,由于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等化学物质,造成耕地肥力下降,农业资源被破坏等问题出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同时,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有限,负担加重,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全省农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1.云南省农业发展现状2010年云南省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00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可达896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可达208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可达588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可达45亿元,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可达63亿元,增长5%。农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5%,对GDP的贡献为16%左右。据16个州(市)统计预计,增长幅度分别为:德宏8.2%、西双版纳8%、普洱7.1%、临沧7%、丽江6.8%、曲靖6.5%、保山6.5%、怒江6.3%、大理5.9%、红河5.8%、迪庆5.7%、昆明5.5%、文山5.5%、昭通5.4%、玉溪5.3%、楚雄2.2%。粮食总产量达到16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左右,实现连续8年增产。夏粮因旱灾减产45%左右,产量为128万吨,仅占全年粮食的14%左右,据各州市统计,秋粮除大理、玉溪、楚雄、昆明减产外,其余州(市)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粮食生产份额较大的曲靖增产2%,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6强,另外粮食产量排前4位的曲靖、昭通、红河、文山四州市累计产量占全省45.5%,均保持了1-2%的增长幅度,为全省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2.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长期以来,许多山区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较低水平的面积扩张和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忽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本建设速度缓慢,大多山地受水的制约而难以提高生产能力,水源与农田之间配套设施不全,而许多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功能老化,防洪排涝能力弱,农业保障功能大大下降,自然灾害频繁。2.2农业化进程慢,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我省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产品主要表现为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许多农产品质量低、层次低,规格化、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尤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影响出口外销,是目前我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中的主要问题。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短,深加工、精加工的农产品少,并且技术含量很低,如目前全省天然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率10%,农产品加工率近20%,高级香精加工不足10%。2.3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信息体系不健
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农产品综合和专业化市场
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规模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市场主体发
育程度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
少,并且管理运行上缺乏科学、民主决策等问题。市场信息体
系不完善、运转不灵,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信息资源无法共
享,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缺乏时效,农民获取信息成本很
高。
3.提高云南农业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农业问题,从
某种意义上讲,是个市场问题,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看产品卖
出去多少,增加了多少收入,而不能只看量的多少或比例高
低。当前,从云南来看,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没
有完全摆脱旧的思维模式,不善于研究产品流通环节。市场
经济条件下讲求的是商品,最终体现在效益上,卖出去才是硬
道理,而相反,云南在研究市场,围绕市场抓农业的功夫还不
深。目前,农业新的发展时期已经到来,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变
化特点,充分认识战略性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真正使思想
观念和工作方法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3.2科技是农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已向我们走来,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是云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措
施,也是促进该地区农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的重要途
径。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实施农业品种更新工程。加快良
种产业化进程;大力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实施农业技
术更新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云南农民的整体素
质,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抓好典型示范,实施精品工程;严格控
制污染源,实行清洁生产。
3.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载体,市场
经济条件下,主导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形成均是市场机制运作
的结果,就是说,市场决定生产方向,决定生产结构。调整农
业结构的目的,就是通过把农业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
连接,增加农民收入。然而,云南分散的经营体制很难做到这
一点,农户难以掌握市场信息,难以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更
难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生产,而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可以解决
这些矛盾。农业产业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
流通的载体,无论是企业带动型还是主导产业带动型,都能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慧予.发展信息化让云南农业走出去[N].云南日
报,2007.
[2]张晖.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N].云南日报,2003.
浅析云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吴朗平黄焕云骆涛林
(云南省陆良县经济作物推广中心655600)
摘要:农业作为云南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后再大力发展进程中却出现诸多的问题,本文
对云南省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农业经济现状对策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