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8.08.31•【文号】工信厅信软函〔2018〕281号•【施行日期】2018.08.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工信厅信软函〔2018〕2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国家标准委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软〔2017〕155号)关于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部署,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的通知》(工信厅信软函〔2018〕128号)工作安排,经企业自主申报、各组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遴选确定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703家企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1)。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动试点企业开展贯标与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行业协会等试点企业推荐单位(以下统称推荐单位)要积极推动贯标试点企业全面启动贯标工作。
二、加强对贯标工作的跟踪与统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所辖范围内的贯标企业在“贯标工作跟踪服务系统”()中完成注册(已注册企业无需重复注册),并及时填报和更新贯标工作进展情况。
各省平台管理员应及时登录该系统,及时开展企业贯标进度审核。
我部将对各地区和有关单位贯标工作进行持续跟踪和定期通报。
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

上海市
节能司
138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节能司
139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市
原材料司
140
聚威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
原材料司
141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市
装备司
142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市
装备司
143
上海众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
装备司
北京市
原材料司
7
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北京市
装备司
8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北京市
装备司
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装备司
10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北京市
装备司
11
北京航天奥祥通风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装备司
12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市
装备司
13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
消费品司
151
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
上海市
消费品司
152
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消费品司
153
中饮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消费品司
154
上海翔港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消费品司
155
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系统有限公司
上海市
电子司
156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通信司
157
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这个主题。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寻求认证机构的帮助,以确保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 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而认证机构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同时也能够借助认证机构的专业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两化融合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参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认证机构,并与其合作进行认证申请和评估。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来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清单的建立和使用,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认证机构,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认证机构也能够通过清单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品质,与更多企业展开合作。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清单的建立和使用对于企业和认证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和机会。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清单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在未来的文章撰写中,我会更加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广大企业和认证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清单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可以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获得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这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认证机构的评估,来证明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申报条件

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申报条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申报条件一、申报条件概述•申报单位需符合国家有关资质要求;•申报单位需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申报单位需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二、基本条件1. 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2. 人员组织机构•具备一定规模的研发团队,其人数占比不得低于企业总人数的30%;•具备专业的研发人员及管理人员。
3. 技术条件•具备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的研发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4. 产品条件•具备经营期内累计产值不低于500万元的产品;•主要产品在同行业具备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质量管理条件1. 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家的相关质量管理标准。
2. 质量检测能力•具备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及技术,能够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3. 质量信誉•具备良好的质量信誉,未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
4. 质量服务能力•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与问题。
四、其他条件1. 知识产权•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2. 环境管理•具备合规的环境管理措施,符合国家的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3. 安全生产•具备合规的安全生产措施,符合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要求。
五、总结以上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申报的基本条件,申报单位若能满足以上条件,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望顺利通过申报并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资格。
六、申报流程1.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整理申报材料、明确申报目标等;2.登录相关官方网站,填写申报表格并上传相关资料;3.提交申报材料,并等待官方的初审结果;4.如初审通过,进行现场考察及评估;5.经过评估后,官方将根据评估结果公布初步获得资格的单位名单;6.公示期结束后,将进行最终的评审决策;7.如最终评审通过,单位将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资格。
七、申报材料清单1.申报表格及申报说明;2.公司注册及资质文件;3.技术研发能力相关资料,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研发项目成果等;4.产品产值证明及市场份额证明材料;5.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认证证书等;6.知识产权相关证明材料;7.环境管理及安全生产相关文件。
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组织的通知

关于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通知公司各部门/车间:为顺利推进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工作,通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能力,保证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经公司研究决定,现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具体如下:一、领导小组二、工作小组三、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组长(最高管理者):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1)向全员传达本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在企业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3)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4)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5)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6)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2、领导小组副组长(管理者代表):负责统筹、组织、指导、帮助和支持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开展,包括审核工作推进计划,审核体系程序文件,组织评审和内部审核等。
1)提出本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2)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3)确定必要资源的切实有效供给;4)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项目实施。
3、领导工作组员:负责指导体系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体系文件的编写培训,体系文件的审核等。
4、领导小组秘书:负责体系贯标日常的工作运行、信息传递等。
5、工作小组组长主要职责:1)负责体系贯标的对接工作;2)参与拟定项目计划,并确认项目计划;3)共同拟定项目沟通计划,组织项目成员配合调研及沟通需求;4)具体负责组织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的内部推广;5)指导业务部门完成作业文件的编写和提交;6)具体负责统一提供项目所需的文件、记录;7)具体负责组织贯标内部评审、管理评审等相关工作;8) 负责项目内部报告;9)负责监控管理体系的内部试运行,提交试运行监控记录。
6、工作小组副组长:按照贯标工作的具体要求,配合工作小组组长完成以下具体工作:1)协助工作小组组长,完成其指定的组织和沟通工作;2)负责本系统管理体系基础文档的编写和整理;3)负责本系统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4)负责本系统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 引言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和高效协同。
两化融合的目标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和健全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和作用,并探讨如何贯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指为了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制度和流程。
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协调和管理两化融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确保融合的顺利进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2.1 组织架构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础。
组织架构要明确划定各级管理层次和职责,确保各个环节的协作和衔接。
2.2 制度和流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包括工作流程、决策流程、监督流程等。
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可以规范两化融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2.3 培训和培养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还需要注重人员培训和培养。
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两化融合意识和能力,为两化融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3.1 加强组织的协同与协作能力通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职责和权责,提高组织的协同与协作能力。
通过协同工作,可以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实现更高效的运营管理。
3.2 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通过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协调生产和信息流程,实现运营的高效运转。
3.3 规范两化融合工作两化融合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和标准化两化融合工作,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风险和错误。
3.4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两化融合要求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创新,建立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
全国首批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进入公示阶段

全国首批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
进入公示阶段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全国首批200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进入公示阶段
发布时间:2015/04/07 来源: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作者:秘书处
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组织开展了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的合规性审查和专家复核工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了专家复核标准,评定专家委员会对评定机构推荐的各企业评定范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性和运行有效性等进行了复核。
截至2015年4月2日,共200家企业通过了专家复核,相关信息将在评定管理平台()进行为期15个工作日的公示。
公示企业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一、两化融合介绍
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和抓手。
智能制造就是两化深度融合,或称两化融合高级阶段。
其目的是借助企业信息化技术,引入“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等新概念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工具,将信息化与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完成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彻底转型。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管理体系,如同ISO9001等等一样都是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由权威的两化融合评定机构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审核(文件审核+现场评估审核),并由两化融合联盟评定工作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复核并公示后,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的过程。
该证书的获得是对组织两化融合管理水平的认可,证明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水平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三方评价标准的要求。
三、组织申请条件
必须具有或正在建设中的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管理(PLM/PDM)或者自行研发或购买的其它信息化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
(注:以地区和企业名称拼音排序)
合肥:24家
安徽安风风机有限公司
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电信器材贸易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宏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状元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巢湖美维食品有限公司
合肥常茂钢材加工有限公司
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合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
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通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合肥亿昌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大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淮北:3家
安徽艾瑞库车业有限公司
安徽金鸿盛电气有限公司
安徽省正大源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亳州:6家
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方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
安徽龙瑞玻璃有限公司
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蒙城佳仕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宿州:3家
宿州市金鼎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赛睿宿州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萧县华龙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蚌埠:12家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方兴光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珩业车轮有限公司
安徽科海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力威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蚌埠伊诺华轮胎有限公司
建华建材(蚌埠)有限公司
特步(安徽)有限公司
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
中科电力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阜阳:13家
安徽恒宇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华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安徽奥德矿山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临泉县智创精机有限公司
泰力(安徽)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宏亮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深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天威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安徽华享中药凉茶有限公司
安徽省临泉县万隆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界首市南都华宇电源有限公司
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安徽本色印刷有限公司
淮南:8家
安徽恒远电子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安徽廷龙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新骏士箱包有限公司
淮南国力液压装备有限公司
淮南市金德实业有限公司
淮南市龙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淮南泰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滁州:5家
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
滁州恒昌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全椒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联科水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六安:8家
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丽人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天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阳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安徽优胜美塑胶有限公司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
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马鞍山:12家
安徽伏斯特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华安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马钢比亚西钢筋焊网有限公司
安徽马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和县明生环保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市恒达轻质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恒泰非金属材料分公司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芜湖:9家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苏立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
芜湖起重运输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芜湖三花自控元器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和蓄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芜湖雅宝轩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城:9家
安徽卓越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安徽宁国晨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鑫鸿交通工业(安徽)有限公司
宣城柏维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天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旌德县辉煌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黄山胶囊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韩华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3家
安徽东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铜陵市精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乐凯特科技铜陵有限公司
池州:9家
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安徽峰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柯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三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升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池州冠华黄金冶炼有限公司
池州市弘港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安庆:12家
安徽安庆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福斯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庆车桥厂安徽宏昌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省华之慧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盛运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顺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安庆牛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安庆市清怡针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安庆市中创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庆永大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黄山:8家
黄山奥特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黄山鑫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
黄山众拓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
艾仕得华佳涂料(黄山)有限公司黄山市华特电器有限公司
黄山市七七七电子有限公司
安徽紫荆花壁纸股份有限公司
宿松:4家
安徽凯乐服饰有限公司
安徽中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宿松刘氏蜂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宿松县华恒轻工有限公司
广德:3家
安徽吉曜玻璃微纤有限公司安徽科蓝特铝业有限公司
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