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合集下载

数字化转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数字化转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数字化转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摘要:
1.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内容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推广
5.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工作推进会的情况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体系,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升级。

这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了战略管理、组织结构、资源整合、技术创新、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企业内部的协同效率,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为了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推广,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比如,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工
作推进会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会议由点亮智库、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主办,旨在探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分享成功案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总的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转型升级的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作者:林和坤中国企业的商海征途鸣笛久久不息。

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企业号”的巨轮缓缓出港,开始其在“市场"的茫茫大海的无尽征程,长则百年长青、成就航母编队纵横四海,短则数载搁浅、籍籍无名沉没于汪洋之中.此时企业号上,轮机长、管轮、水手长、水手、机工、电工等等船员各就各位,船长、大副神情肃穆,凝视远方。

大洋彼岸,美利坚、欧罗巴的同行们已先行一步,他们通常资本充裕、核心技术更胜一筹,正所谓船坚炮利;巨轮身后,尚有数以十万计的帆船、小艇整装待发,如同闻到血的鲨鱼在后面穷追不舍。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能够提前发现、进入一片名叫“蓝海”的海域,那里往往有物产丰饶的岛屿,热情好客的土著,在更多的对手抵达这片海域、把“蓝海"变成混战厮杀的“红海”之前,先入者能够通过利润丰厚的贸易获得充足补给,扩大编队、赢得先机。

海面之下,还有各种洋流和漩涡,诸如政策管制、行业调控、贸易保护、汇率升降、要素价格变化等等蕴藏杀机,而一股叫做“宏观经济形势”的风随时可能将巨轮吹偏航向。

即便是在熟悉的海域,原本心思单纯的土著居民迎来送往、见多识广,逐渐变得心机深沉、反复无常,以往迎接的是鲜花美酒,随时可能变成荆棘陷阱.以上便是企业竞争的常态。

今天中国千万艘“企业号”船长,已经感受到宏观经济“新常态”、减速换挡期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此外,欧美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威胁如同芒刺在背。

面对更加莫测的汪洋商海,船长们需要另辟蹊径,更快地发掘商机、拓展新航道,开辟新蓝海;需要更早、更远地发现危机,以灵敏的、胜出对手的反应速度,及时转向绕过诸如百慕大三角之类的死亡海域;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亦即发明更先进的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航速和灵活性;需要更高明、更有效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方式,以无限趋近用户为导向,带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三位一体的新型能力,壮大编队、从独轮进化为航母群,分赴各个海域展开竞争。

论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论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区域治理管理观察与探讨论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杨少封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它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达国家普遍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融合过程是递进式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企业的贯彻,对于企业经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快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可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重要性一、背景“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它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达国家普遍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融合过程是递进式的。

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很多领域需要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完成信息化,融合方式是并进式的。

美国凭借自己在新工业世界的翘楚地位,以及在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上的领先优势,试图在传统工业领域实现物联网式的互联互通、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智能管理,因此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德国一直是引领全球制造业潮流的强国,它拥有强大的机械工业制造基础,强大的纵向、横向、端到端的集成能力,它的“工业4.0”就是要以信息物理系统(CPS Cyber-Physical Systems)来达到智能化生产;中国在此方向的纲领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纲领中强调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哎呀,说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这可是个大事儿啊!咱们得好好聊聊,说说它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咱们得明白啥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简单来说,就是把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一来,企业就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那这个体系贯标对企业有啥重要意义呢?咱来分点说说吧!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让企业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比如,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生产进度、库存情况等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可不是小事啊,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呢!2. 提升产品质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控制。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放心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形象也会大大提升。

3. 降低生产成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让企业更加精细化地管理生产过程,降低浪费。

比如,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对原材料、能源等进行精确计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这样一来,企业就能节省成本,提高利润。

4. 提高员工满意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让企业更加人性化地管理员工。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面,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抓住机遇,抢占先机。

这样一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啊!它能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所以,咱们得重视起来,抓紧时间推进这个体系贯标工作。

两化融合实施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效果

两化融合实施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效果

两化融合实施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化融合实施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优势,在企业的运营管理方面也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两化融合实施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效果。

一、强化业务流程管理两化融合实施使企业拥有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包括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优化,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生产和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内部的协调性和协同效率。

二、优化供应链管理两化融合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和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优化供应链的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

三、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两化融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将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繁琐、重复的工作自动化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劳动力成本。

同时,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四、增强决策支持能力两化融合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分析和预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动态,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两化融合实施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各种指标和报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实施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效果是显著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而管理体系贯标则是指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法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以确保企业的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法规的要求。

那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还有助于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是一种有效的转型升级手段。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技术的优势,实现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升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还有助于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三、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绿色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社会责任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种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管理技术结合起来的管理体系,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来改善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体系的模式,比如采用智能技术来加强决策、行为管控,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存储、处理信息,采用移动应用技术来实现多维度的信息查询等。

此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也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流程,比如统一企业信息平台、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最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还可以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比如提高企业评价体系的健全性、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化、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等。

总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旨在通过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就其意义展开阐述。

首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在信息化方面表现较为薄弱,信息化水平低下导致生产效率和质量难以提升。

经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进生产流程、优化管理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

例如,在制造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与协作,实现物品智能化管理与追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和工业化双重融合不仅仅是生产模式的变革,更是创新模式的转变。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和技术动向的信息,提高市场预测和判断能力,进而优化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推动创新实践的开展。

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模式创新空间,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推动企业向全球市场发展。

再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传统的制造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周期长以及生产过程中多个环节的协同问题,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不高。

而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加快决策过程,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生产周期和库存水平,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此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也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制造业往往是集中在一些地域或者一些城市,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

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两化融合的推进,打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地区限制,促进了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的重构,实现了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的合理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转型升级的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发布时间: -01-15 来源: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作者:林和坤
中国企业的商海征途
鸣笛久久不息。

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企业号”的巨轮缓缓出港,开始其在“市场”的茫茫大海的无尽征程,长则百年长青、成就航母编队纵横四海,短则数载搁浅、籍籍无名沉没于汪洋之中。

此时企业号上,轮机长、管轮、水手长、水手、机工、电工等等船员各就各位,船长、大副神情肃穆,凝视远方。

大洋彼岸,美利坚、欧罗巴的同行们已先行一步,她们一般资本充裕、核心技术更胜一筹,正所谓船坚炮利;巨轮身后,尚有数以十万计的帆船、小艇整装待发,如同闻到血的鲨鱼在后面穷追不舍。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能够提前发现、进入一片名叫“蓝海”的海域,那里往往有物产丰饶的岛屿,热情好客的土著,在更多的对手抵达这片海域、把“蓝海”变成混战厮杀的“红海”之前,先入者能够经过利润丰厚的贸易获得充分补给,扩大编队、赢得先机。

海面之下,还有各种洋流和漩涡,诸如政策管制、行业调控、贸易保护、汇率升降、要素价格变化等等蕴藏杀机,而一股叫做“宏观经济形势”的风随时可能将巨轮吹偏航向。

即便是在熟悉的海域,原本心思单纯的土著居民迎来送往、见多识广,逐渐变得心机深沉、重复无常,以往迎接的是鲜花美酒,随时可能变成荆棘陷阱。

以上便是企业竞争的常态。

今天中国千万艘“企业号”船长,已经感受到宏观经济“新常态”、减速换挡期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另外,欧美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威胁如同芒刺在背。

面对更加莫测的汪洋商海,船长们需要另辟蹊径,更快地发掘商机、拓展新航道,开辟新蓝海;需要更早、更远地发现危机,以灵敏的、胜出对手的反应速度,及时转向绕过诸如百慕大三角之类的死亡海域;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亦即创造更先进的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航速和灵活性;需要
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三位一体的新型能力,壮大编队、从独轮进化为航母群,分赴各个海域展开竞争。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叫做“转型升级”。

生死攸关的转型升级之路
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转型升级远远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生死攸关、须臾不能停止思考的终极命题。

这不是像任正非说“华为离破产只有三个月”、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此类说法,企业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鞭笞员工、警醒自己的目的更强一些--当然我们知道,ICT行业是高度竞争、颠覆式创新、快速迭代的产业,君不见,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等等往昔声名赫赫的巨擘,转眼间被收购或没落、成为明日黄花,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市场洗牌何其之快!这应该是如万科郁亮所说,“时代变了,所有东西都要变”。

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低端的广大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人口红利消失、各种要素成本攀升,低成本比较优势不可持续,要摆脱过去三十年来形成的路径依赖,百般不易、困难重重,却又不得不变革求生。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具备技术、品牌优势的大企业乃至行业龙头企业,但她们同样面临着市场相较于以往更快速、更广阔、更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通讯技术等新一代ICT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渗透各个行业的血肉和骨骼,从消费者需求、生产制造模式、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日新月异,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巩固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者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规划和管理,不再是以往三年到五年为一个周期的递进,而是呈现更加快速反应、动态调整的趋势,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全方位变化。

从消费电子、ICT行业到纺织服装、房地产等各个传统行业,我们看到所有的领导企业早已启动转型升级,纷纷走上产业互联网化、价值网络化、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的道路。

转型升级=两化融合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尺度来看,我们身处生产力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也是瞬息万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两化融合寄托着中国政府塑造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使命,从目的而言,与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工业互联网规划并无二致。

或许我们能够简单地把两化融合与转型升级画上等号。

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是管理问题
但企业以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

对于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或者两化融合的主要难题,不是工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选择的问题,也不是资金投入和信息系统、软件选择的问题,而是没有对传统落后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没有对管理机制、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匹配的问题,没有对加工设备、制造工艺进行同步改造升级的问题。

简而言之,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在于管理方面,而不是技术层面。

管理管理,就是先理后管。

经营管理千头万绪,如何抽丝剥茧、抓住核心?首先就是理清发展方向,适时地登高望远、抬头看天,而不是埋头赶路,走入山穷水尽的绝路而茫然不知--就是要判断大势,梳理战略。

其次是理清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明确组织结构和相应的权责利。

特别是对企业内部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引导、发挥全员的合力,消除内部变革的阻力。

最后,才是辅以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
形象地说,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需要的是一套管理体系,而这套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三种功能:“瞭望塔”功能--帮助企业掌握方向;“导航仪功能“——帮助企业梳理流程,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引导和规范技术、设备和系统这三者的配套升级;”作战操典“——明确协同作战的组织原则和要求,搭建运营体系。

这并非我们无中生有。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成立,以两化融合、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作为立部之本,开始对全国三万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组织管理情况进行调研。

经过五年来专家们苦心孤诣的研究论证,最终形成共识,要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的过程、保证企业两化融合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总结、提炼一套通用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论。

这种管理方法论,必须是覆盖企业战略层级、以企业竞争力为对象的方法论。

从全国35个重点行业近30000家企业实践经验所提炼总结形成的一套体系、理念和方法,这就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从 5月开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贯标试点工作,在工信部的组织下,在全国502家大型重点工业企业轰轰烈烈地展开。

到现在,体系贯标对于企业的绩效也初现端倪。

譬如纺织行业,在全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全行业企业集体过冬的情况下,福建长乐市的长源纺织聚焦于提高纺纱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用工成本、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依托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构建面向区域市场的纺织类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小批量、快速生产、远程接单的开放交易市场。

这已经不是见招拆招、维持生存之需,而是站在“瞭望塔”上,系统审视市场态势、宏观政策、客户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企业现状而得出的战略选择,从提升产业价值链、实现向服务业转型的高度出发,在严冬之际为暖春盛夏储蓄资粮。

譬如客车制造行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售后和运营服务的要求日益增加,对于企业来说,就必须要提升敏捷、柔性制造的能力,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