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三峡》(上课用)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余秋雨《三峡》课件

我来背背
• • • • • • • • • 虔(qian)诚:恭敬而有诚意。 震撼(han):震动、摇撼。 郁(yu)闷:烦闷、不舒畅。 抑扬:(声音)高低起伏。 朝(chao)觐(jin):朝见。 悄(qiao)然:形容寂静无声。 地老天荒:指经过的时间很长。 绝唱: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挚(zhi):诚恳。
把诗的想象和散文的智慧, 把文化历史景观和自然景 观水乳交融地结合成艺术 的形象。让情感和智慧交 融其间。给自然景观赋予 人文性的内涵。此外,余 秋雨曾说:他把已经弄明 白的思想,交给课堂;把 可能弄清楚的思想教给学 术论文。而把不十分清楚 的思想,交给散文
余 秋 雨 散 文 的 特 点
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 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 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 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 文化的悠久魅力和他对我的长期熏染造 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余秋雨《文化苦旅》
LOGO
LOGO
秋风秋雨愁煞人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 石破天惊斗秋雨 (今属慈溪)。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
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八十年代后期开 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 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 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 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 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 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 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 “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 传播座标人物”。
问题探究:
LOGO
• 1、作者描写三峡,为什么还要插叙王昭君、屈原等 名人? •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增加三峡历史的异彩。 如果单写三峡的景色,那么就显得过于单调,为写 景而写三峡了。这样增加了历史名人,也为三峡增 添了神韵。 • 2、作者为什么说外国人即便游览三峡,也不会了解 三峡? • 因为游览三峡的外国人很少了解中国的历史,很少 了解在三峡出生的历史名人。三峡是属于中华民族 的,三峡的景观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了。
余秋雨《三峡》原文

余秋⾬《三峡》原⽂ 《三峡》,是中国著名⽂学家余秋⾬先⽣的作品,收录于《⽂化苦旅》⼀书之中。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余秋⾬《三峡》原⽂,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 在国外,曾有⼀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个地⽅吗?⼀个,请只说⼀个。
”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下,三峡的起点是⽩帝城。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化的中国⼈来说,知道三峡也⼤多以⽩帝城开头的。
李⽩那⾸名诗,在⼩学课本⾥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句就误解。
“朝辞⽩帝彩云间”,“⽩帝”当然是⼀个⼈,李⽩⼀⼤清早与他告别。
这位帝王着⼀⾝缟⽩的银袍,⾼⾼地站⽴在⼭⽯之上。
他既然穿着⽩⾐,年龄就不会很⼤,⾼个,瘦削,神情忧郁⽽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满眼都是光⾊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起了⼀个⼤早,诗⼈远⾏的⼩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细细叮咛。
他的声⾳也像纯银⼀般,在这寂静的⼭河间飘荡回响。
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另⼀个世界。
他就住在⼭头的⼩城⾥,管辖着这⾥的丛⼭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
船上的⼴播员正在吟诵着这⾸诗,⼝⽓激动地介绍⼏句,⼜放出了《⽩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历史、童年的幻想、⽣命的潜藏,全都涌成⼀团,把⼈震傻。
《⽩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帝城郁闷⽽死,把⼉⼦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上,撞在湿漉漉的⼭岩间,悲忿⽽苍凉。
纯银般的声⾳找不到了,⼀时也忘却了李⽩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两番神貌:李⽩与刘备,诗情与战⽕,豪迈与沉郁,对⾃然美的朝觐与对⼭河主宰权的争逐。
它⾼⾼地矗⽴在群⼭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三峡余秋雨赏析及原文

三峡余秋雨赏析及原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余秋雨赏析及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秋雨《三峡》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
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
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
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
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三峡(余秋雨)

革命结束。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
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
近年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
三、浏览课文,积累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上下文,写出近义、同义词。
1虔诚——真诚、恭敬2朝觐——朝见、拜见、拜谒、谒见3庇佑——保佑、庇护、袒护保佑4驰骋——奔驰、奔跑、飞奔5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地久天长、永恒、永远6黄卷青灯——寒窗苦读7僵寂——沉闷、寂静、死寂8汲足——吸足、占有、具备9渊薮——集聚地、会所、群落四、点拨互动理清文章的脉络清晰,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
一语道出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
”真正的诗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险峻的山这间以一叶扁舟把酒临风,沉着而激动地吟出心中精神与感动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当时无用,却被传记千年。
而那些驰骋一时的战将与战事则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
三峡,是真正的诗歌的摇篮,有那《早发白帝城》为证,有李白为证。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
如果说三峡的汹涌奇险是力量、是激情、是阳刚,那么神女峰的安静与神女峰的传说则带着神秘美好陪伴着这力量、这激情、这阳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三峡》ppt课件

(2)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美、山高峡长、清幽秀丽、富有生机……四季不同, 变化多姿;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分组学习不同段落,要求通过找到相关语句,想象画面,概括景物特点 ,并分析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景物特点?
“清荣峻茂”仅四个字就描绘出一派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的景象,体现出语言的简洁凝练。
三
创意朗读
1.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季节,有感情地朗读相应语段。 2.全班创意朗读。
1
2
3
4
男生1:(拉长声 音,似有画卷徐徐展 开)自一一三峡—— 七 百里中…… 全班 朗读:两岸连山,略 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古义:甚、很。 今义:好。
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正,正值。 今义:亭子。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冲上,漫上。 今义:帮助。
略无阙处
古义:完全。 今义:简单,跟“详”相对。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 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如果
有朋自远方来 介词,从
《<论语>十二章》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代词,自己
动词,停止
连词,所以 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论语>十二章》
名词,原来
《狼》
◆词类活用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回清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文言句式
省略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中语文《三峡》课件 (5)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朗读
课文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 悬泉瀑布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时:季节 湍:湍急的水. 潭:深水
绝巘:极高的山峰。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其:它们,指怪柏.
良:的确,实在.
课文翻译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已无江水 喧腾,而是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 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8 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 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呢?
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 “夏水”。春冬之时,水清景美,使人欣 喜;秋季是水枯的时候,感觉凄凉;夏、 冬春、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水 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冬春两季之所以 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西陵峡
识记字词
quē zhàng xī xiāng
阙嶂曦襄
yù sù tuān yǎn
御溯湍
xiào zhǔ jiàn cháng
啸属涧裳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 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下面是给大家共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期望大家能够喜爱!《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会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好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知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会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赏识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沟通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会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会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具体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宏伟壮美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亮的、凄寒的、等等。
)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长: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矗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日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