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最新版本

• P-R期前应大于0.12s,或期前P波后不继以 QRS波群,即房早未下传。
• 房性期前收缩后多伴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 房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多呈室上性。
房性期前收缩
•
(三)交界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诊断要点
1、期前的QRS-T,其前没有P波,而 该QRS-T波群与正常窦性波形相同。
5、P-R间期 窦性心律时P-R间期一般介于0.12s0.20s。心率增快时可以正常地缩短,心率 减慢时P-R间期不应超过0.21s
6、QRS波群
(1)QRS波群的时间: 正常范围限于0.06s-0.10s。若超出0.12s便 认为是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传导。
(2)q波:高度应小于同导联1/10R波,时间 小于0.04s。
期前收缩对于心律及心脏功能影响
• 1. 期前性
• 2. 异位激动性
• 3. 异位激动可能对传导组织及原来节 奏点(窦房结)的影响(干扰现象)。
Lown氏分级
按照室早频发程度和形态分为以下六级 0级:无期前收缩。 Ⅰ级:偶发,少于30次/小时或少于1次/分钟。 Ⅱ级:频发,多于30次/小时或多于6次/分钟。 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个以上 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3) QRS波群的电压
7、ST段: (1)在肢体导联,正常的ST段可能较等电位线
高出0.1mv或略有压低,但不能达到0.05mv。 (2)胸前导联,ST段V1-V3可能较正常高出等电位
线0.3mv,但V4、V5很少高出0.1mv。 (3)任何胸壁导联中ST段都不应压低超过0.05mv。 (4)ST段升高或压低超出上述范围视为不正常。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窄QRS波心动过速(narrow QRS complex tachycardia)是一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其QRS波宽度小于0.12秒。
在临床实践中,鉴别诊断窄QRS波心动过速的要点对于正确选择治疗和提高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定义窄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的宽度小于0.12秒的心动过速。
通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在鉴别诊断时,首先需要对心电图上的QRS波进行准确测量,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
二、窄QRS波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窄QRS波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通常包括心动过速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在患者就诊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心动过速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三、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在心电图上有着特异的表现,如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规则、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未成对出现、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的P波可逆性改变等。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心电图特征,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窄QRS波心动过速的类型。
四、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1. 注意心动过速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及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2. 仔细观察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R波的高度和宽度、T波形态等特征,分析心动过速的类型。
3. 注意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可能原因,如代谢性因素、药物反应、心脏结构性疾病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4.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排除其他类型的心动过速,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五、窄QRS波心动过速的治疗及预后对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窄QRS波心动过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2020/9/24
18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2020/9/24
29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2020/9/24
30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 (3)V6 导联 S 波 >R 波 : 上文已提到 , 室速 时 V6 导联 85% 有深的 S 波 , 因此 ,V6 导联 的 S 波 振幅 >R 波振幅 , 或曰V6导联 R/S<1 时揭示为室速 ( 图 9)。
• 丑征
• 波群宽度 • 变体波形 • 心电轴
2020/9/24
41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丑征 • 宽 QRS 波心动过速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时,例
如伴有多次心肌梗死,伴有严重心肌病(缺血性或 特发性)等,由于左心室的扩张或者心室室壁运动 功能障碍时,可在QRS波群出现丑征(ugly sign) 该征系 Moulton 等于1990年提出,测定时在有顿 挫的 QRS 波的最低点划一水平线 ,丑征线起于 最低点,止于该水平线QRS波群的交叉点。与当 两点间距离长于4Oms时,示此症为阳性, 提示室 内传导障碍严重,左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
2020/9/24
42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2020/9/24
43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波群宽度
• QRS 波的宽度是诊断室速的一个重要心电图指标。 Wellens 最早统计及研究的资料表明 ,当 QRS 波宽度 >140ms 时高度揭示为室速,即 69% 的室速患者的QRS波 宽度>140ms 。此后 , Akhtar等于 1988 年发表的研究 结果认为 , 左室室壁厚、心室扩大 , 室速呈类左束支 阻滞的图形时 ,QRS 波宽度应 >160ms, 而呈类右束支 阻滞图形时 ,QRS 波的宽度应 >140ms, 使这一诊断标 准更为准确。应用这一标准时应注意: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V1导联初始R波宽度超过30ms,S波下行支缓慢,V6导联呈 QR、QS或Rr’型,有利于室速的诊断;V6导联呈单向R或RR’, R’> R,有利于室上速的诊断。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定义
❖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CT)的定义:系指心 电图上QRS波群宽度≥120ms,频率> 100bpm的心动过速。
❖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极为重要的心律失常 急症,也是内科医生和心电图工作者常见的 鉴别诊断难题。正确鉴别这种心动过速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 选择及其预后。
MI+宽QRS心动过速 VT的可能性为98%; MI在先,宽QRS心动过速在后100%VT
❖ 病史愈长(>3yrs) SVT可能性愈大。 ❖ 既往心电图情况:是否存在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
合症等异常心电图表现对本次宽QRS心动过速的 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临床资料的鉴别价值(2)
❖ 刺激方法的应用 :刺激迷走神经能终止者,多 为SVT。
❖ Brugada标准的特点是将少数对室速诊断特异性极高, 敏感性不高的标准分别作为其分步式诊断方法的第1至 第3步,而将其它一些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标准(主要是 过去传统标准中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图形特征)综合 作为分步式方法的第4步。由于该标准是建立在较大系 列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病例的基础上(554例),对 室速的诊断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既避免了 传统标准带来的自相矛盾的情况,又易于掌握记忆,很 适合急诊医师在紧迫情况下应用。
总之,QRS波宽度和形态对诊断宽QRS波 心动过速有重要意义(逆传型预激综合征除外), 当呈RBBB时QRS波群宽度﹥140ms,呈LBBB 时波群宽度QRS﹥160ms,诊断室速有相当的 准确性,尤其窦性节律QRS间期正常时,更为 准确。心前导联QRS主波同时向上或向下则支 持室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模板计划总结计划模板计划模板.doc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的鉴别诊断是电生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如间隔部旁路、希氏束(His )旁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鉴别,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附近房速的鉴别等等,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本文简要介绍 3 种实用的鉴别诊断方法。
1希氏束旁起搏希氏束旁起搏是通过改变心室与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的激动顺序,观察SA(刺激信号至 A 波)间期、 HA间期或心房激动顺序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旁道逆传,尤其是间隔部旁道的鉴别诊断。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 4 极心室标测电极(极间距为10mm或更短)置于右室流出道后,回撤至近端电极记录到清晰的A-H-V 图形,此时远端电极位于希氏束前上方1-2cm 处用于起搏。
若难以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可在起搏状态下轻撤导管至间断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
起搏输出:5-10mA,脉宽 2ms;起搏时通过呼吸变化引起的导管位置轻微变化或起搏输出的调整(逐渐增高或减低),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SH间期,确定心室与希氏束的激动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起搏脉宽勿设置过宽,因过宽时刺激脉冲信号的方波将影响其后局部电位的判断和测量。
Nakagawa和 Jackman 教授将希氏束旁起搏分为9 种类型。
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为心室起搏伴间歇性希氏束夺获,本文仅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首先应明确,不存在旁路(逆传)的情况下,①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的HA 间期将不发生改变或仅有细微变化(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引起);②发生希氏束夺获前后,希氏束电极上SA间期改变与SH间期改变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条仅是排除旁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结合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等共同分析诊断。
( 1)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 A 波激动顺序和SA 间期无变化,若HA 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逆传存在(图1),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均经由旁路激动心房。
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精品PPT课件

可以看到明显的P波 P波的频率《240次/分 P-R间期大于或等于窦性心率下的P-R间期 房室关系可呈文氏传导,但PP间期不变
P-R间期小于窦性心率下的P-R间期时,需要与其 它室上速鉴别
cs
HIS HRA
RVA
逆P 逆P AVRT
逆P
逆PBiblioteka P逆P 逆P逆PSUCCESS
– 室上性心动过速电轴正常,室性心动过速多 不正常
总结
• 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维持不需要房室 结的参与,心动过速时可出现文氏现象、 2:1阻止、应用阻断或减慢房室结传导 的药物或手法,可明确诊断
• 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维持不需要心室 的参与,以比心动过速稍快的频率起搏 心室,发现室房分离,有助于诊断
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有关
• 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无关
ILVT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 心房扑动
典型房扑
心房率240-350次/分 房波形态规整,II、III、avF导联P波倒置或直立
非典型房扑
心房率大于360次/分 房波形态不规整,II、III、avF导联P波倒置或直
立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宽QRS心动过速心电图鉴别诊断

搏(室早或室上性早搏)形态一致,多提示 室速或室上速。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 别诊断总结
临床:阳性病史、阳性体征、心脏扩大实验 室依据、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电图:最具特异性诊断:房室分离、室上 性激动夺获、室性融合波
有意义的诊断:QRS波时间、 QRS波电轴(无人区)、胸导联同向性、 QRS波形态、 Vi/Vt比值
二、宽QRS波Biblioteka 动过速鉴别二.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3.QRS波群形态异常 (2)QRS电轴: 正常情况下,心电轴0°~+90° I、III导联
QRS波主波均向上。 室速心电轴可落入-90°~180°范围,即
“无人区心电轴”;心电图表现为I、III导联 QRS波主波均向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
高于后峰,初始r波>30ms, V6导联R/S<1。 左束支阻滞,V1导联QRS波群rS或QS型,V6导联
呈大R波,无q波。 左束支阻滞型室速: V1初始r波>30ms;V6导联
起始有q波。
二、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
二.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3.QRS波群形态异常 (6)Vi/Vt比值:心室初始除极速度(Vi)
二、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
二.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3.QRS波群形态异常 (3)aVR导联R波形态:aVR导联呈大R波
时支持室速的诊断,其与QRS电轴在“无人 区”具有相似的意义,但aVR导联呈大R波 的标准更优于无人区心电轴。
二、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
二.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3.QRS波群形态异常 (4)胸前导联R波同向性:V1~V6 导联
病例-1:反复心悸2年
病例-2:反复心悸4年
心内窄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PPT)

假性r波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一页。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一页。
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一页。
快慢型房室(fánɡ shì)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二、快慢型AVNRT
少见,占AVNRT的4%,心动 过速发作(fāzuò)时,前传经快 径路,逆传经慢径路 —— 快慢
型AVNRT,表现为长RP心动过速
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一页。
二、快-慢型房室(fánɡ shì)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窄QRS波心动过速
2.RP>PR 3.II、III、aVF导联P波倒置
第四十页,共八十一页。
三、慢-慢型房室结折返(shé fǎn)性心 动过速 1.罕见 2.下壁导联P波倒置 3.P波几乎位于RR间
期1/2
3.
房速、不良窦速等
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其他(qítā)-食道调搏
1.有助于识别(shíbié)心动过速时P-QRS的关系,观察心 动过速起始与终止的部位
2.可行终止、诱发、拖带、重整 3.观察在药物作用下上述变化的关系
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一页。
其他(qítā)-食道调搏
典型房室结双径路诊断标准 程序刺激时房室结传导时间跳跃(tiàoyuè)延长60ms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房室 折返性心动过速 (fánɡ shì)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一页。
预激综合征
在房室之间存在不同的旁路 1.左侧(zuǒ cè)游离壁:55% 2.右侧游离壁:9%
3.后间隔:33%
4.前间隔:3%
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一页。
1.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窄QRS
〔2〕RP≥70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ST段:
(1)在肢体导联,正常的ST段可能较等电位线 高出0.1mv或略有压低,但不能达到0.05mv。 (2)胸前导联,ST段V1-V3可能较正常高出等电位 线0.3mv,但V4、V5很少高出0.1mv。 (3)任何胸壁导联中ST段都不应压低超过0.05mv。
心动过速的鉴 别诊断
一、正常心电图
Image42.gif
(一) 心电图是否正常的判断
• 1 、心电图的上述 P , QRS,T,U 波 , 一般 都描记在具有较浅色的方格纸上,那么 首先得了解这些深浅方格的意义。 • 2、 心率 • 3、 心律 • 4、 P波 • 5、 P-R间期 • 6、 QRS波群 • 7、 S-T段 • 8、 T波 • 9、 U波 • 10、Q-T间期
(1)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出现规律的、连续的、大幅度 的“正弦曲线”样波形。 ②频率大约200次/分。 ③QRS波群与T波相连,二者难以 区分。
心室扑动波的波型与心房扑动的F 波波形相似,但其振幅更大,其中不 再有QRS-T波群。
•
2005年9月
二、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
心脏冲动的形成 或传导异常心 脏激动的速率、 节律、传导速度 与顺序改变。
正常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电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和不应性(不应期)。
心律失常发生原理
自律性异常 触发活动 折返异常
心律失常分类
• 冲动形成异常 • 冲动传导异常
(一)冲动形成异常
心电图诊断要点: • 期前发生的 P波,其形态与窦性 P波有所不同, 可以直立或倒置。
• P-R 期前应大于 0.12s ,或期前 P 波后不继以 QRS波群,即房早未下传。 • 房性期前收缩后多伴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 房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多呈室上性。
房性期前收缩
•
(三)交界性期前收缩
2、心电图诊断要点
• (1)P波消失,代之以小f波,f波可粗 大或细小。 • (2)心室率绝对不整。 • (3)QRS波群呈室上性。
200564142727290.jpg
3、典型图片
(一)心房扑动 1、病因 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 冠心病等。
2、心电图诊断要点
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 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患心肌 梗塞病人。其次是扩张QT间期延 长综合征等。偶尔室速亦可发生在无器 质性心脏病者。
• 室速的临床症状轻重,因发作时心室率、 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原有心脏病变而各 有不同。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短 于30s,可自行终止)的病人通常无症状。 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s,需 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则常伴随明显血 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
•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 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当固定比例下 传时R-R间隔规整,传导比例不等时R-R间 隔不整。 • 心房扑动的室内传导情况 F波下传的QRS 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可伴有左、右束支阻 滞及分支阻滞,伴有差异性传导,伴预激 综合症。
3、典型图片
预激综合症
预激综合症心电图的特征是P-R间期缩 短,有预激波,ORS间期增宽,并多伴 有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其发生机制 是由于一部分心室肌预先激动所致。
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交 界性心动过速,前者的异位起搏点在 心房,后者的异位起搏点在交界区。 由于这两种阵发性心动过速不易分辨, 不仅听诊无法区分,在心电图上也常 分辨不清,因此,统称为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
• 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常具有突然发 作、突然停止的特点,终止时常会出现 较长时间的心搏暂停,然后恢复为窦性 节律。室上速发作的时间长短不一,短 者只持续数秒钟、几分钟、几小时,时
(一)心电图诊断要点
• 1.P-R间期小于0。12秒。 • 2、ORS波群的初始部分模糊、迟钝、形成 波,或称预激波,终末部光滑、尖锐、纤 细。 • 3、QRS间期增宽,大于0、10秒。 • 4、P-J间期正常,多小于0、26秒。 • 5、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二)典型图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心律失常诊断
心慌、黑朦、晕厥 2、体征 心率、节律、心音 3、心电图 4、动态心电图 5、 运动试验 6、经食管心房调搏 7、 心脏电生理检查
1、症状
五、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 种。根据异位节奏点部位的不同,可将 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 三种。按频发程度依次分为室性、房性 ,房室交界性最少见。
(一)室性期前收缩
1 心电图诊断要点: (1)期前出现的QRS-T波群,前面没有相关的 P波。
• ( 2 )期前的 QRS-T 形状错综,其 QRS 时间多在 0.12s以上。 • (3)期前收缩后多有一个完全性代偿间歇。
• ( 4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位于两个正常的窦 性激动之间。
(二)房性期前收缩
5、P-R间期 窦性心律时P-R间期一般介于0.12s0.20s。心率增快时可以正常地缩短,心率 减慢时P-R间期不应超过0.21s
6、QRS波群
(1)QRS波群的时间: 正常范围限于0.06s-0.10s。若超出0.12s便 认为是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传导。
(2)q波:高度应小于同导联1/10R波,时间
如果此时做心电图检查,也只能描 记出一条扑动或颤动的曲线,证明 病人还活着,应立即进行急救。但 由于当时的环境及病人的状态,不 一定能够平静地描记心电图,如果 有条件,可以依据心电图特征对室 扑和室颤作出明确诊断。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出现规律的、连续的、大幅度的“正 弦曲线”样波形。 ②频率大约200次/分。 ③QRS波群与T波相连,二者难以区分。 心室扑动波的波型与心房扑动的F波 波形相似,但其振幅更大,其中不再有 QRS-T波群。
窦房 房内 房室 室内(束支及分支)
(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速率: 160-180次/分 <HR <40次/分 时,CO。 • 节律: 节律不规整可影响心室充盈。 • 收缩顺序: 房、室收缩不同步,舒 张末期心室容量减少不同步,心排 量下降。
三、心律失常病因
•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病、 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 。 心脏外因素 : 药物、电解质紊乱、 感染、缺氧、颅内病变、植物神经 与内分泌机能失调、疲劳、吸烟、 饱餐等。
窦性心律失常
1. 窦性过速 2. 窦性过缓 3. 窦性停搏 4. 窦性心律不齐
• 异位心律
1.主动性 a.早搏 b.阵发性心动过速 c.扑动或颤动 2.被动性 a. 逸搏 b.逸搏性心律
(二)
(一)传导阻滞
1. 2. 3. 4.
冲动传导异常
(二) 折返:
1. 预激综合征 2. 房室结双径路 3. 房扑
(1)异位P波分辨不清,或是房性,或为 交界性。有的无P波,有的有逆行P波。 (2)心室率常在160~250次/分钟,按脉
(3在心电图上R-R (4)QRS波群形态和正常窦性的QRS波型一 样,间期小于0.10 (5)有ST-T改变,表现为心肌缺血的改变。
200564142638953.jpg
室性心动过速
(4)ST段升高或压低超出上述范围视为不正常。
8、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1)方向:与同导联主波方向一致。
(2)形态:小圆形,两侧支不对称
(3)高度:大于同导联1/10R波。 9、u波: u波是T波之后一个微小的波。 u波的高度不超过T波的一半,低血钾时增高; u波方向与T波一致,倒置时示心肌缺血。
正常心电图
• 室速的机制主要为折返激动,少见的有 自律性增强及洋地黄制剂中毒时的触发 活动所致。室速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宽大 qrs波群,基本匀齐,频率多在150~ 180次/min间,更快的也不少见。其特 征如图:为一典型室速心电图。 •
室性心动过速
20040413044507968.jpg
室扑、室颤
当病人发生室扑、室颤时,由于心室肌失去 了正常的收缩能力,而只是不规则的、不协 调的 “蠕动”,丧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 因此,使用听诊器根本听不到心音,在病人 左前胸也摸不到心脏的跳动以及摸不到脉搏。 此时,病人已经发生昏厥、抽搐、昏迷,从 表面上看已进入“死亡”状态。
期前收缩对于心律及心脏功能影响
• 1. 期前性
• 2. 异位激动性
• 3 . 异位激动可能对传导组织及原来节 奏点(窦房结)的影响(干扰现象)。
Lown氏分级
按照室早频发程度和形态分为以下六级 0级:无期前收缩。 Ⅰ级:偶发,少于30次/小时或少于1次/分钟。 Ⅱ级:频发,多于30次/小时或多于6次/分钟。 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个以上 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二)分析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当纸速为25mm/s时,每一小格宽为0.04s, 高为0.1mv。 2、心率 R-R间隔(小格)与心率换算表如下
3、心律 窦性心律为60-100次/分,多数人应当是匀齐的, 也可见窦性心律不齐。 4、P波 表示左右心房的激动,前半部分是右房活动, 后半部分是左房活动。正常值P<0.25mv,P<0.12s。 PtfV1 计算方法如下:
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 常,尤其是心房颤动,仅次于早搏的心律失常。 随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成倍增加,可能与中老年 人中器质性心脏血管病有关。
(一)心房颤动
1、病因 阵发性心房颤动见于急性中 毒、急性炎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绝 大多数持续性心房颤动见于各种器质性 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要点 1 、期前的 QRS - T ,其前没有 P 波,而 该QRS-T波群与正常窦性波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