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合成总结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

3、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测定产品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

它的合成通常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来实现。

反应方程式如下:C₇H₆O₃(水杨酸)+ C₄H₆O₃(乙酸酐)→ C₉H₈O₄(乙酰水杨酸)+ CH₃COOH(乙酸)在这个反应中,通常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速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表面皿恒温水浴锅2、试剂水杨酸(分析纯)乙酸酐(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_____g)放入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乙酸酐(_____mL)。

2、缓慢滴加几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边滴加边搅拌。

3、装上球形冷凝管,在 80-85℃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 20-3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盛有适量冰水的烧杯中,搅拌,使结晶析出。

5、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粗产品。

6、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和乙酸酐。

7、再次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

8、将产品进行重结晶。

将产品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结晶。

9、再次抽滤,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1、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品的纯度和产率。

2、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

3、重结晶时要控制好溶剂的用量,避免产品损失。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量实际得到阿司匹林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2、纯度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产品的纯度。

称取一定量的产品(_____g),溶解于适量的乙醇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的通过阿司匹林的合成,掌握酯化反应与精制原理及基本操作;熟悉药物合成实验装置的安装与使⽤;掌握⽔杨酸的限量检查⽅法。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的合成就是以⽔杨酸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醋酐⼄酰化得到。

反应式如下:OCOCH3COOHOHCOOH(CH3CO)2OH2SO4CH3COOH++反应过程的副产物:⽔杨酸会⾃⾝缩合,形成⼀种聚合物,利⽤阿司匹林与碱反应⽣成⽔溶性钠盐的性质,从⽽与聚合物分离。

存在未反应的⽔杨酸,在最后重结晶过程中可被除去。

⽔杨酸的存在还较易氧化⽣成⼀系列醌式有⾊物质(黄⾊及蓝⾄⿊⾊物质),这也导致了阿司匹林不稳定变⾊。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表1 玻璃仪器及规格名称规格数量量筒100ml 1锥形瓶500ml 1烧杯250ml 2量筒5ml 1表2设备型号及规格设备名称型号⼚家集热式恒温加热磁⼒搅拌器DF-101S 郑州长城科⼯贸有限公司表3 试剂及规格四、实验操作步骤1、向⼲燥的500ml 锥形瓶中放⼊称量好的⽔杨酸(10g,0、075mol)、⼄酐(25ml 、27g 、0、265mol),滴⼊1、5ml 浓硫酸,以保鲜膜封⼝后,轻轻振荡锥形瓶使完全溶解,在77℃⽔浴中加热约20min ;(温度过⾼则使⽓泡产⽣,很有可能就是由于⼄酐发⽣了分解)2、移出锥形瓶后,待内容物温热时(⼿摸瓶壁没有烫感时即可,差不多30-40℃),慢慢加⼊20~25ml 冰⽔(此时反应放热,甚⾄沸腾);平稳后再加⼊200ml ⽔,⽤冰⽔浴冷却1、5h ,使结晶析出;抽滤,⽤少量冰⽔洗涤两次,得阿司匹林的粗品;3、将阿斯匹林的粗产物移⾄另⼀250ml 烧杯中,加⼊125mL 饱与NaHCO 3(150ml ⽔加10g 碳酸氢钠)溶液,搅拌,直⾄⽆CO 2⽓泡产⽣。

然后抽滤,⽤少量⽔洗涤,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弃去滤渣。

4、将上述滤液倒⼊烧杯中(慢慢地分多次倒⼊),加盐酸溶液(⼤约15mL 浓盐酸加⼊40mL ⽔配置)调pH 为2左右,阿斯匹林复沉淀析出。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如下:
1. 准备苯酚和氯化亚铁(FeCl3)作为起始原料。

2.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氯化亚铁溶液和苯酚,其反应为以下反应:
C6H6O + 3FeCl3 →C6H3Cl3O + 3FeCl2 + HCl
3. 加入醋酸乙酯来中和反应溶液,得到物质乙酸苯酚(即氯化苯酚)。

4. 再次加入醋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以下反应:
C6H3Cl3O + NaOH →C6H3Cl3O2Na + H2O
5. 再次中和反应溶液,得到乙酸氯苯酚钠(即氯苯酚钠)。

6. 酸化反应溶液,加入稀酸,得到乙酸苯酚(即氯苯酚)。

7. 最后,加入乙酸酐和硫酸,进行酰化反应,得到阿司匹林。

8. 进一步结晶和纯化,最终得到单纯的阿司匹林。

请注意,以上是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也称为凯夫勒合成法。

现代合成方法
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和改进。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Aspirin)的合成路线是通过水杨酸乙酯与乙酸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具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1. 水杨酸乙酯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反应方程式:水杨酸乙酯 +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 乙醇
该反应需要催化剂,一般常使用硫酸作为催化剂。

2. 乙酰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乙酰基,生成阿司匹林(Aspirin)。

反应方程式:乙酰水杨酸 + 酸→ 阿司匹林 + 乙酸
该反应使用弱酸性条件,常使用硫酸或磷酸作为催化剂。

3. 清洗、结晶和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

总结: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主要包括水杨酸乙酯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然后脱去乙酰基得到阿司匹林。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

2、实验仪器 量筒、锥形瓶、烧杯、滴管、水浴锅、循环真空水泵、布 氏漏斗、滤纸等。
8
实验部分
3、实验步骤
在500ml的锥形瓶中,放入水杨酸16.0g,醋 酐25.0ml,然后用滴管加入浓硫酸,摇晃锥形瓶 使水杨酸溶解。
将锥形瓶放在水浴锅上慢慢加热至85-95℃, 维持温度10min。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使 其慢慢冷却至室温。在冷却的过程中,阿司匹林 渐渐从溶液中析出。 在冷却到室温,结晶形成后,加水250ml,并 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带充分冷却后,大量固 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冰水洗涤,压紧抽干,得 到阿司匹林粗品。
目录
药物简介 实验部分 心得体会
药物简介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 镇痛药,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 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 杨酸 。1899年,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 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 。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 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 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 血管疾患。
中95℃,10分钟
冷却后加水250ml, 溶液先为乳黄色,加入 冰浴,抽滤时用少 冰水时呈现胶状物质, 阿司匹林产品微溶于水,结 晶比较困难,故用冰水减小
量冰水洗涤两次, 振荡后胶状消失。用冰
得阿司匹林粗品 水浴冷却时,有淡黄色 晶体大量析出。
溶解度。胶状物质即为阿司
匹林溶质与晶体之间的临界 转换状态。当溶液过饱和时,
存在未反应的水杨酸,在最后重结晶过程中可被除去。 水杨酸的存在还较易氧化生成一系列醌式有色物质(黄色 及蓝至黑色物质),这也导致了阿司匹林不稳定变色。
7
实验部分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酚酸类药物的合成过程。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常用作退烧镇痛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涉及到酚酸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的合成步骤如下:1. 将水杨酸与乙酸酐在硫酸和磷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乙酯。

2. 将乙酰水杨酸乙酯与苏打粉在水中反应,使其水解,生成阿司匹林和乙酸。

实验材料1. 水杨酸2. 乙酸酐3. 硫酸4. 磷酸5. 苏打粉6. 无水乙醚7. 蒸馏水8. 试管9. 枪筒实验步骤1. 取一只乾净干燥的枪筒,将内壁涂以轻微磷酸。

2. 将3g水杨酸、6mL乙酸酐和几滴浓硫酸加入枪筒中,用橡皮塞塞好。

3. 将枪筒置于沸水中加热,保持沸腾1小时。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摇晃枪筒。

4. 加热后,将枪筒从水中取出,用冷却水冷却。

5. 将反应液取出,加入适量的浓磷酸干燥,然后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醚,轻轻摇晃均匀。

6. 观察酯溶液分层,用滤纸滤除上层水醚层,保留沉淀。

7. 将沉淀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入浓苏打粉水溶液搅拌,使其完全水解。

8. 水解后,产生针状结晶,用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进行冲洗。

9. 将过滤得到的结晶,用醋酸乙酯进行解结晶或用乙醚重结晶。

10. 将得到的结晶用滤纸过滤,经干燥后,获得阿司匹林晶体。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晶体。

根据实验原理,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乙酯,再经过水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硫酸和磷酸作为催化剂,提高了反应速率。

而苏打粉则用于水解反应,使生成的阿司匹林从溶液中析出。

合成的阿司匹林晶体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鉴定,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等手段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检测阿司匹林的溶解性、熔点和化学性质,以评估其质量和药效。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晶体,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和反应原理。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合成阿司匹林,并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掌握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水杨酸和乙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

水杨酸和乙酸在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再经水解反应得到阿司匹林。

实验步骤:
1. 将水杨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酸和几滴浓硫酸,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加热至70-80摄氏度,持续搅拌20分钟。

3.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缓慢加入冷水,过滤得到沉淀。

4. 用少量冷水洗涤沉淀,然后用冷水结晶洗涤,最后用醋酸乙酯结晶洗涤。

5. 将得到的白色结晶沉淀干燥,称重,记录产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合成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光谱图谱与标准品一致,证明合成产物为阿司匹林。

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产率较高,合成产物纯度较好。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对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反应过程中产生副反应,影响产率和产物纯度。

同时在结晶洗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洗涤液的温度和用量,以免影响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通过本次实验,对酯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总结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总结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1、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了解合成实验的一般原理级操作及思维方式2、了解酰化反应的要求及应用3、进一步巩固重结晶的操作方法学会混合溶剂重结晶4、了解相关数据哭的查阅方法如维普、万方等并能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

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反应式为OOHOHCH3CO2O浓H2SO4OOHOCOCH3CH3COOH副反应OOHOH2OHCOOOOHOH2OOHOCOCH3OOHOHOCOCH3COOOOH三、合成原料表1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名称分子量m.p.或 b.p.水醇醚水杨酸138158s微易易醋酐102.09139.35l易溶∞乙酰水杨酸180.17135s溶、热溶微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式C9H8O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

密度1.35g/cm3。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则缓慢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

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水杨酸化学名称2-羟基苯甲酸分子式C7H6O3结构式C6H4OHCOOH分子量138.12。

CAS号69-72-7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

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

相对密度1.44。

沸点约211℃/2.67kPa。

76℃升华。

常压下急剧加热分解为苯酚和二氧化碳。

1g水杨酸可分别溶于460ml水、15ml沸水、2.7ml乙醇、3ml丙酮、3ml乙醚、42ml氯仿、135ml苯、52ml松节油、约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柳叶子中的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为什么还要改造成乙 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写出反应式。
为什么要使用醋酐代替醋酸? 阿司匹林的药片是纯阿司匹林吗?添加了什么?为什么要添加 这些物质?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开发新的止痛药物?



答案
据古埃及《埃伯斯纸草书》记载,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时,人类就发现 了柳树皮可以应对多种病痛。
实验原理
通过醋酸中的羧基(—COOH)与水杨酸中
的羟基(—OH)发生酯化反应就可制得阿斯 匹林中的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
COOH
+
O CH3C OH
H
+
COOH
+
H2O
OH
O CCH3 O
提高效率
使用醋酐代替醋酸
O COOH
+
CH3C O CH3C O
H
+
COOH
+
O CH3C OH
OH
O CCH3 O
消炎: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

抗风湿: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 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
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 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 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 稳定型心绞痛。

开发新的止痛药物
实验目的
学习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学习简单的有机合成及抽滤操作。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250
cm3锥形瓶(烘干),10 cm3量筒(烘干),布氏漏斗,吸滤瓶, 水泵,水浴锅,温度计
试剂:水杨酸,冰醋酸,85%磷酸,饱
和NaHCO3溶液,浓盐酸,1% FeCl3 溶液
实验步骤(阿司匹林的制备)

取250cm3干燥锥形瓶一只,先后加入2.0g水杨酸,5.0cm3醋酐,再 加入5滴85%磷酸作催化剂。将锥形瓶放在75℃左右的水浴锅内加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锥形瓶中的液体,保持该温度15min,使反应进 行得完全。加入2cm3水,在75℃左右的水浴锅内加热20min,以除 去剩余醋酸。
严重刺激口腔、食道和胃壁的粘 膜
COOH
+
水杨酸钠
雖然水杨酸钠的刺激性小些,却 有令人极为不愉快的甜味
O CH3C OH H+ COOH
+
H2O
化学式:
OH
O COOH
+
O CCH3 O
H+ COOH
+
CH3C O CH3C O
O CH3C OH
OH
O CCH3 O
醋酸 醋酐
COOH
+
O CH3C OH
H+
COOH
+
H2O
化学式:
OH
O COOH
+
O CCH3 O
H+ COOH
+


CH3C O CH3C O
O CH3C OH
OH
O CCH3 O
以醋酐代替醋酸,醋酐将与酯化反应的产
物水作用生成醋酸,从而促进酯化反应向 右进行,使产率提高。另外,加入浓磷酸 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
醋酸 醋酐
活性:
酰氯>醋酐>醋酸
酰氯是活性最强的,但是酰氯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在空 气中不稳定,生成的气体对设备有腐蚀性
阿司匹林的药片是纯阿司匹林?
淀粉的作用:
碱性缓冲剂:
使其粘合成片 以减少对胃壁粘膜的酸性
刺激作用
晶石纤维素、滑石粉等--稳定主成分
作用机理

镇痛: 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


解热: 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的退热。
实验步骤(阿司匹林的制备)

当乙酸蒸汽停止放出后,将锥形瓶从水浴中取出,加入 20 cm3水,冷却后即有结晶生成,把锥形瓶放在冰水 中以加速结晶。如果不结晶,可用玻棒磨擦锥形瓶的内 壁并将锥形瓶置于冰浴中冷却以使结晶产生。待结晶完 全后减压过滤,滤渣即为粗产品。待滤液抽干时减慢抽 滤速度,将5cm3经冰浴冷却过的去离子水均匀地倒在 晶体上,洗涤晶体,如此重复几次,继续抽吸将溶剂尽 量抽干。然后将粗产物转移到表面皿上风干。
1)
三次抽滤操作中,目标产物分别在滤纸上还 是在滤液中?为什么? 如果有人在合成中使用5.0g水杨酸和过量冰 醋酸,产物有多少? 乙酰化反应中使用的浓磷酸有什么作用?
2)
3)
答案

滤纸、滤液、滤纸。第一次抽滤目标产物为不溶于水的 固体,第二次目标产物溶于碱性水相中,第三次产物析 出为固体 180*5/138=6.52g,但有机反应不能完全生成目标产物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中加入磷酸是作用是催化,使温度降 低,副产物有所减少,还可以有一定的吸水作用。
在十八世纪,一位苏格兰医生发现柳树皮的提取物是一种强效的止痛、 退热和抗炎药。而后,一位有机化学家分离和鉴定了其中的活性成分, 称之为水杨酸。
1893年在拜耳公司德国分行工作的化学师Felix Hoffmann发明合成乙酰 水杨酸(阿司匹林)的路线。
答案
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原因
水杨酸呈酸性
实验步骤(阿司匹林的检验与红外光谱分析)
取几粒晶粒加入盛有5cm3水的试管中,加入

1~2滴1% FeCl3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
取少许干燥后的晶体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乙酰水杨酸的红外光谱图
注意事项
冰醋酸和磷酸具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在
手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肥皂和 水充分洗涤。
思考题
实验步骤(阿司匹林的提纯)

将粗产物转移到100 cm3烧杯中,在搅拌下慢慢加入25 cm3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继续搅拌几分钟,直至无二氧 化碳气泡生成。减压过滤,副产物聚合物应被滤出,用 5~10cm3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倒入烧杯中,在搅 拌下慢慢加入约15 cm3HCl溶液至pH<2,即有乙酰水 杨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减压过滤,尽量抽去滤液,再用冷水洗涤2~3次,抽 干水分。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晾干,称重。
阿司匹林的合成
制作人:谭 组员: 胡 毕 姚 郑 谭
什么是阿司匹林

Aspirin --A(指Acetyl,即乙酰基)和字根spit(绣 线菊属植物的拉丁文名spirea)所导出
学名:乙酰水杨酸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实验前讨论题

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是如何发现的?再举例一个自然是人 类的宝库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