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教案1一、班会背景针对本班本学期德育阵地的主题“争做好人好事”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争做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二、班会目的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三、准备过程1.给参加活动的三个组取名分别为:阳光组.奋进组.快乐组。

2.每个组都收集助人为乐的真实事迹。

3.为学生准备助人为乐的小品两个。

4.教师准备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及一份关于助人为乐的分析材料。

会场布置:教师在前板出好主题,其余由学生装饰。

四、活动过程主持人:班主任1.宣布活动开始,介绍参加活动的组合及此次活动的目的。

2.宣布近期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并对每个组中为集体做好事的同学进行表扬。

3.小品表演《爱护幼小》让学生交流感受,再在班上汇报。

4.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有什么感受具体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及当时的感受。

5.当别人帮助你解决了困难,你心里又有什么想法6.你帮助过别人解决过什么困难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怎么想的(引出助人为乐)7.材料分析,思考材料中谁真正作到了助人为乐,为什么8.学生交流助人为乐的真人真事,并教育学生向这些人学习。

9.通过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今后打算怎样做10.教师小结。

五、总结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成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好公民,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大家都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公德的例子,也讲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所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真谛,就是从行为养成入手,公德本身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地方公民的道德水平。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教案2《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时间:2023.4.21 地点:二·一班教室参加人员:二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和班主任设计理念:关爱他人,特别是贫困儿童,让同学们心中有他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中闪光的精华。

爱心捐助助人为乐主题班会PPT课件

爱心捐助助人为乐主题班会PPT课件

4
宣传集中活动
通过海报、广播等形式宣传活动
5
协调后续跟踪
确保捐助物资妥善使用和反馈信息
组织爱心捐助活动要先明确捐助目标,确定具体的捐助方式,广泛动员师生和家长参与。通过集中宣传活动吸引更多人支持,最后还要做好后续跟踪,确保捐助效果。
爱心捐助的步骤
1
了解需求
了解受援助对象的具体需求
2
选择方式
选择合适的捐赠方式
爱心捐助 助人为乐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通过爱心捐助和助人为乐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传播正能量,创造一个更加温暖人心的社会。
by w k
什么是爱心捐助
自愿无偿赠予
爱心捐助是指个人或团体自愿、无偿地将财物、物品或服务提供给他人或公益事业的行为。
这种普通而又温暖的爱心捐助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以爱心回馈社会"的正能量理念,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
为他人奉献的快乐体验
参与爱心捐助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通过无私奉献,我们能感受到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即便是微小的贡献,也能让受助者的生活有所改善,这种成就感令人欣喜。爱心捐助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身边的幸福。
3
准备物品收集并准备所需物品 Nhomakorabea4
参与行动
亲自参与到捐赠活动中
爱心捐助的具体步骤包括:了解受援助对象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捐赠方式、收集并准备所需物品,最后亲自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只有循序渐进地完成这些步骤,才能确保爱心捐助的效果最佳。
爱心捐助的优势
1
增进同情心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主题班会21页PPT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主题班会21页PPT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Hale Waihona Puke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弘扬助人为乐精神 主题班会

弘扬助人为乐精神 主题班会

弘扬助人为乐精神主题班会弘扬助人为乐精神班会主题精选本次班会主题为“弘扬助人为乐精神”。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精神。

通过本次班会的开展,我们将深入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寻找和实践助人为乐的机会,为社会的和谐共处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第一部分:助人为乐的意义助人为乐是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它帮助我们体验他人的需求并给予帮助,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助人为乐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传递爱与温暖:助人为乐传递着对他人的关爱和温暖,让他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1.2 培养友善与善良:通过助人行为,我们能够培养友善、善良的品质,使社会充满正能量。

1.3 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鼓励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学会给予和接受爱与帮助。

第二部分:助人为乐的实践助人为乐不仅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和社区服务来实践。

以下是助人为乐的一些实践方式:2.1 关爱弱势群体:通过关心贫困家庭、孤寡老人以及残障人士,我们可以伸出援手并给予他们实际帮助。

2.2 友善待人:我们可以通过微笑、问候和礼貌待人的方式,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友善,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交环境。

2.3 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帮助他人,如义务劳动、环保活动等。

2.4 扶助学习成长:我们可以协助同学们克服学习难题,共同进步,或者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

第三部分:我为助人为乐做些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助人为乐的行动。

以下是我个人计划中的一些助人为乐的实践措施:3.1 水平班互助小组:我计划组建一个水平班互助小组,通过每周一次的聚会,我们可以互相分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并相互支持。

3.2 加入志愿者组织:我打算加入当地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支持社区建设,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3.3 关爱环境:我会倡导班级同学一起关注和保护环境,组织垃圾分类、清洁校园等环保活动。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题班会记录7篇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题班会记录7篇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题班会记录7篇《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题班会记录一、活动目标:1、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体验他人的情感,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2、同情残疾人,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想办法帮助他们。

二、活动建议:1、帮助别人真快乐。

(1)编排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情境表演。

(2)请幼儿观看第一组表演:a一个幼儿帮助另一个幼儿在背后子;b一个幼儿摔倒了,另一个幼儿把他扶起来。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的?(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的哭了,另外几个小朋友拿手绢给她擦,并劝慰。

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帮助她的?如果你哭时,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遇到别人伤心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4)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帮助别人、关心同伴的教育,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帮助残疾人。

(1)观看有关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录象或挂图。

(2)通过观看录象,请幼儿思考:那些人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聋哑、失明、肢残等)(3)讨论帮助残疾人的办法,并说说今后遇到残疾人该怎么做?设立帮助残疾人专栏,不定期将幼儿帮助残疾人的事例,通过小广播加以宣传,或张榜表扬,已表彰幼儿的真情。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主题班会记录【篇5】活动目标:1、倾听诗歌,在图片、背景图的帮助下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中不同角__形象的本领,及其关心、帮助同伴的方法。

3、通过讨论,知道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用书、__笔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出示树叶课件)小朋友,下雨天里树叶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教研组意见:出示课件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__。

)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刮风的背景图,营造焦急、急需帮助的情境,引导幼儿猜测会发生些什么事?1)天气怎么样?2)刮风时会发生些什么事?(教研组意见:通过观察引导的方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读儿歌边提问:1)在这幅图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教研组意见:在图片的帮助下通过欣赏、观察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

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

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协助,指以出钱、出力或出办法的方式相助别人。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协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五篇,欢送阅读。

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1一、班会背景针对本班本学期德育阵地的主题“争做好人好事”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争做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二、班会目的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

2、造就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三、打算过程1.给参与活动的三个组取名分别为:阳光组.奋进组.欢乐组。

2.每个组都收集助人为乐的真实事迹。

3.学生打算助人为乐的小品两个。

4.老师打算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及一份关于助人为乐的分析材料。

会场布置:1.撤去桌子,围绕主题“助人为乐”出好板报。

2.老师在前板出好主题,其余由学生装饰。

四、活动过程主持人:班主任1.宣布活动起先,介绍参与活动的组合及此次活动的目的。

2.宣布近期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并对每个组中为集体做好事的同学进展表扬。

3.小品表演《爱惜幼小》让学生沟通感受,再在班上汇报。

4.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有什么感受?详细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及当时的感受。

5.当别人协助你解决了困难,你心里又有什么想法?6.你协助过别人解决过什么困难?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怎么想的?(引出助人为乐)7.材料分析,思索材料中谁真正作到了助人为乐,为什么?8.学生沟通助人为乐的真人真事,并教育学生向这些人学习。

9.通过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今后准备怎样做?10.老师小结。

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2班会名称:接纳他人班会主题: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协助和接纳别人主题班会预期目标:1、让学生明白理解和协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2、使学生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一帆风顺”的道理,学会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协助和接纳别人。

主题班会意义:使每个人都可以相互理解,造就更具博大胸怀魅力的青职人授课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在互动环节突出理解、协助、接纳的重要性难点:如何学会理解、接纳别人的技巧主题班会课设计一、主题班会开场1、让同学们合唱歌曲《挚友》2、介绍国际宽容日的时间、来历3、托尔斯泰说:“我们同等的相爱,因为我们相互了解,相互敬重。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美德,它能够传递爱、温暖和关怀,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度。

为了进一步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今天我们举办了一场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

一、助人为乐的意义和价值助人为乐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学们应当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助人为乐,我们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同情心、友爱心和忍耐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助人为乐不只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助人为乐,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参与其中。

1. 做义工通过参与到社区的义工活动中,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意义。

我们安排了一次社区清洁活动,同学们分组前往附近的公园、广场清理垃圾,为社区的环境美化贡献力量。

2. 访问爱心机构我们组织了参观当地的爱心机构,让同学们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组织。

通过与爱心团队的交流,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生活的改善意义。

三、分享助人为乐的故事为了激发同学们对于助人为乐的兴趣和热情,我们邀请了一些有助人为乐经历的同学们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涵盖了各个领域,有些同学在自愿者服务队参与了帮助贫困家庭的活动,有些同学积极参加乡村支教,还有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爱心改变了某个人的命运。

他们的故事激励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助人为乐的力量和意义。

通过这些分享,希望能够唤醒同学们内心最深层的感悟,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

四、助人为乐计划在本次班会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名为“助人为乐计划”的活动。

每个同学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一个助人为乐的计划,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积极实施。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乐于助人主题班会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本班决定开展以“乐于助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提升自身素质,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乐于助人精神的认识,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

3. 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集体氛围。

三、活动主题“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四、活动时间2024年10月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六、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七、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班主任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乐于助人精神。

2.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乐于助人典型事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力量。

3. 主题演讲:邀请有关专家或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乐于助人的故事和心得。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乐于助人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

5. 优秀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班级乐于助人的优秀事迹。

6. 互动环节:开展“助人之心”传递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7. 总结发言:班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乐于助人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8. 颁发证书:为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发“助人小明星”荣誉证书,激励更多学生践行乐于助人。

八、活动组织及分工1. 组织者:班主任2. 策划:班级团干部3. 邀请嘉宾:班级联络员4. 拍摄视频:班级摄影爱好者5. 道具准备:班级后勤小组6. 活动现场布置:班级美工小组7. 活动主持:班级主持人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500元2. 活动道具:300元3. 嘉宾交通及住宿:200元4. 荣誉证书制作:100元总计:1100元十、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活动现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活动后的持续影响。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改进后续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A周恩来 毛泽东 B毛泽东 C邓小平 12()是学雷锋纪念日 A 3月6日 B 3月5日 C3月7日
3月5日
13雷锋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 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 )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A钻研 钉子 B钉子 C奋斗 14.2006年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 )周年 A50 43 B43 C30
我自愿向雷锋叔叔学习,做现代的活雷锋 对待同学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学习像螺 丝钉一样钻研,对待坏习惯要像秋风扫 落叶一样坚决改正,时刻以班集体荣誉 为重, 为七(A)班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的七(A)班成为 一个团结互助的温馨大家 庭

扶他上厕所,李东想让老师表扬他,边带孙 明走了好大一圈才带他去厕所,而陈宇峰同 学在帮助他学习上的不足时,细心认真,全 无半点私心。
想一想?
李东和陈宇峰谁做的对?谁真正做到了助人
为乐?
李东同学的想法虽然不算大错,但他们助人
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表扬,或者是出于互利的 考虑,或者迫于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压力,不是真正出于 对同学的关心,因此没有做到助人为乐。陈 峰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 高兴不是因为受到表扬或从对方得到了什么 好处,而是由于自己给同学解决了困难。这 是助人为乐。
3、雷锋的原名是( )。 A雷天明 B雷大全 雷正兴 C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
4、雷锋于( )加入中国共青团。 A1940年 1957年 B1950年 C1957年 5、雷锋于()加入中国共产党。 A1957年7月 1960年11月 B1961年11月 C1960年11月 6、“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 ( )的名言。 A焦裕禄 雷锋 B雷锋 C孔繁森 7、雷锋于( )因公殉职。 A1960年8月15日 1962年8月15日 B1961年8月15日 C1962年8月15日
第二环节:
1、“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是( ) 为学习雷锋同志的题词,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A毛泽东 周恩来 B邓小平 C周恩来
2、雷锋于(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 的家里 A1939年12月18日 B1941年12月18日 C1940年12月18日
情景测试
一天你在马路上,遇见了一位被车子撞伤的
老人,四下无人,你口袋里有二十元钱。是 你存了很久用来买四驱车的,现在你会怎么 做呢? ★.你会坐视不理还会是出手相助呢?
明言:评论一个人的品性好于坏,是在四下
无人的情况下你的所作所为这才是你真正的 品性。 ------歌德
小故事
孙明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同学,一天,李东
怎样做现时生活中的雷锋 下面就我们班出现的雷锋人物和与雷
锋助人为乐相违背的事情展开讨论
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他的
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着我们,他那助人 为乐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 要把雷锋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下面我们请平时助人为乐的同学谈谈 他们内心的感受
宣誓词
————主题班会
第一环节
一,走进雷锋
雷锋叔叔的生平
学习雷锋的先进分子或先进事例
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 业无私奉献。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帮
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 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 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助人为乐。 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 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8、雷锋在鞍山和弓长岭焦化厂工作期间,曾18次被评为红旗手, 并荣获( )的光荣称号。 A “模范共青团员” B“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C“青团员标兵” “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9.雷锋死于()岁。 A20 22 B22 C23 10、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 )。 A模范班 B雷锋班 雷锋班 C标兵班
要正确地发扬雷锋精神,就要做到 “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时时学雷锋 要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最大的快乐
小结: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是
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急他人之 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帮他人之所需。满腔 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把为能帮助别人解 决困难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 平时所说的助人为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