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水墨画风景_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水墨画风景湘美版

(请同学到讲台上讲评,自评、师评,必须围绕浓淡干湿展开点评)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已经画完了,那么也请你举起你的画,让旁边的老师看看,你心中的家乡建筑!现在,我们一起来拍个照,留下这美好的一刻吧!
(拿出自拍杆)
师:我数一个三,你们喊茄子!
师:是的,要做到浓淡干湿相结合,画面才会有层次,才会更漂亮。相信这个同学,之后会画得更好。
师:同学们,吴老师想问下你们完了吗?
生:没有!太短了。
师:两分钟太短了,都没画完就结束了。其实我想告诉大家这个结束,仅仅是一个开始!除了用手,吴老师还有更好玩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师播放视频,视频播放暂停,提问:
师:视频里的画家,他用的是什么在作画?
生回答:手。
师:那请大家认真观察,他是用手的哪些部分来作画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玩的——指墨游戏。
(师板书,揭示课题。)
师:刚刚大家都看得非常的仔细,请问你看到了画家是用手的哪些部分来画画的?我要请同学来告诉我。
(生举手回答问题:手心、手指、手背、指……)
(师边听回答的问题边示范。)
示范:手心,我们可以用手心沾墨直接画到纸上去,手指,除了直接画,我们还可以用点的方法。如果我们要画很细的线的时候,可以运用手的哪里?(指甲)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还可以用手的哪些部分来画画呢?手背、手关节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是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下,这幅画的墨色,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加水。
师:直接把手放进墨擦一擦,在把手放进去,这样,既不会大面积污染水,也让我们更快地把浓墨变成淡墨。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水墨画风景︳湘美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水墨画风景》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风景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掌握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方法,能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方法,表现风景画的层次和空间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墨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2. 学生准备:自备水墨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水墨画风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它以水为媒介,运用毛笔和墨汁在宣纸上作画。
水墨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授1. 教师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如用笔、用墨、构图、留白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边示范边讲解。
3.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如何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三、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评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我们学会了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能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水墨画风景︳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水墨画风景︳湘美版小学美术湘版五年级《水墨画风景》教案宜昌市西陵区得胜街小学苏静教材分析: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都为祖国的锦绣山河所倾倒。
画家们走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的水墨风景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景观美,同时又包含着画家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
教材中选用两幅现代写意名家的画,如黄宾虹的《山水》,画家以浑、厚、华、滋四字来体现造化的内美,即把大自然画得雄浑、厚重、华美、滋润,以此透露内在的生生不息之意。
此画山石树木融为一体,同时又觉浓密之极,厚重之极,层次非常丰富,仿佛深层之中蕴含着一种意象。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风景,初步了解中国水墨风景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掌握水墨风景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通过对中国水墨风景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水墨风景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风景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树石的特点,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学准备:教师:共同收集中国古代和现代风景画图片资料和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
学生: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宣纸、颜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感受水墨风景画全体师生聆听《高山流水》,引导学生吟诵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对比分析哪幅画为它配画合适?想一想,为什么?国画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强调的是景中有情,情寓景中。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水墨画风景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水墨画风景湘美版【精品】水墨画风景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墨风景画。
2.认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特点。
3.学习树、山石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水墨山水画的一般常识。
2.学习水墨山水画中树木、山石的画法。
3.学生临摹体验画简单的树、山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趣。
2.提高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承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水墨山水画表现特点。
2.学习水墨山水中树、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树、山石的画法。
教法生学法一、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指导。
二、学习方法:探讨、体验、练习。
教学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课件学具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1.(板书)水墨风景画2.理解“水墨”含意,揭示水墨画风景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水和墨(动手调一调,在宣纸上画画看效果)水墨画风景就是用水调墨或墨调水画风景画,也就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山水,画出来的画称它为“水墨山水画”,它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所以这节课我们学习画中国画。
二、认识水墨山水画出示课件:猜猜看显示出来的画面中画的会是什么呢,生答师总结:就是天、云、地面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是中国画中虚实相生的哲理。
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
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一部分浅色景物用留白的方式表现,是中国画表现的一大特点。
这就是一幅较完整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山、石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风景。
其笔法以勾、皴、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三、欣赏三幅山水画,说说画中的树、山石给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三幅作品1.黄宾虹的《山水》中的树分散生长,树干弯弯曲曲,树枝四处生出;石气势磅礴,怪石嶙峋。
2.陈子庄的《秋牧》中的树清秀挺拔,排列整齐;石层层叠叠,层次分明。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

水墨画风景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墨风景画。
2.认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特点。
3.学习树、山石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水墨山水画的一般常识。
2.学习水墨山水画中树木、山石的画法。
3.学生临摹体验画简单的树、山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趣。
2.提高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承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水墨山水画表现特点。
2.学习水墨山水中树、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树、山石的画法。
教法生学法一、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指导。
二、学习方法:探讨、体验、练习。
教学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课件学具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1.(板书)水墨风景画2.理解“水墨”含意,揭示水墨画风景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水和墨(动手调一调,在宣纸上画画看效果)水墨画风景就是用水调墨或墨调水画风景画,也就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山水,画出来的画称它为“水墨山水画”,它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所以这节课我们学习画中国画。
二、认识水墨山水画出示课件:猜猜看显示出来的画面中画的会是什么呢,生答师总结:就是天、云、地面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是中国画中虚实相生的哲理。
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
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一部分浅色景物用留白的方式表现,是中国画表现的一大特点。
这就是一幅较完整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山、石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风景。
其笔法以勾、皴、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三、欣赏三幅山水画,说说画中的树、山石给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三幅作品1.黄宾虹的《山水》中的树分散生长,树干弯弯曲曲,树枝四处生出;石气势磅礴,怪石嶙峋。
2.陈子庄的《秋牧》中的树清秀挺拔,排列整齐;石层层叠叠,层次分明。
3.张朋的《秋塘》中的树枝条柔美,婀娜多姿;石清秀挺拔,淡雅端庄,像着女的装少。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

小学美术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画风景》【精品】桂林市胜利小学何薇1、认知目标:能够运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的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能够用山水画小品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体会水墨的表现情趣,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爱园,追求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和理想。
4、教学重点是: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能够用山水画小品进行表现。
5、教学难点: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6、教师准备:(1)与山水画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山水画的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山水画的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
7、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感知水墨画的概念、发展历史、风景画的内容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师:这就是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也叫中国画。
它题材广泛,有花鸟、人物、山水。
它是水和墨的矫糅而成,气韵生动,意境丰富。
2.揭示课题:第10课《水墨画风景》师:今天,我们用水墨画的方式画风景。
(板书:课题)师:风景包括什么内容?生答1、2、3。
对!这就是风景画构成元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4页,一起走进第10课《水墨画风景》一课。
(二)、新授1.回顾旧知,明确墨分五色的概念师:在上课《水墨画动物》一课中,我们学会了用笔、用墨的方法进行绘画,那墨分五色,是指哪五色?来!老师来画你们来猜!2.我画你猜的游戏(1)教师示范:要点1:先把笔泡入清水,让笔肚的部分吃满水,再笔头沾点浓墨。
看!这是什么墨?你来猜!生答浓墨。
要点2:侧锋用笔,皴擦,水越来越少,墨色越来越淡!这是什么墨?谁来猜?生答淡墨、干墨。
要点3:我让笔吃满水,用点画的方式,这是什么墨?把笔的水吸干,沾一点黑黑的墨,画出来像烧焦的木头一样,这是什么墨?生答焦墨。
对!这就是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
(板书)(2)生尝试作业,大胆表现墨色师:同学是不是也想尝试动手画一画!要求大胆尝试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不同的墨色!时间为2分钟,好!准备好了吗?开始吧!(3)师巡视指导要点:你的握笔方式真标准!你会用中锋、侧锋!你对墨和水的把握不同,墨色很有变化。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0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2012)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水墨画风景 | 湘美版(20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自然风景,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水墨画的基本特点2. 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3. 水墨画的观察方法4. 水墨画的创作步骤5. 水墨画的评价标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观察自然的方法,水墨画的创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水墨画的笔墨运用,自然风景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
同时,向学生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如用水墨表现物象、讲究笔法、墨法等。
2. 新课学习(15分钟)(1)介绍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宣纸等。
(2)讲解水墨画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捕捉自然风景的特点。
(3)演示水墨画的创作步骤,如构图、勾勒、皴擦、点染等。
(4)讲解水墨画的评价标准,如笔墨运用、画面意境、造型表现等。
3. 实践环节(2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自然风景,构思自己的水墨画作品。
(2)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强调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然,尝试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不同的自然风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自然、表现自然风景的能力。
3. 学生水墨画作品的创作水平。
4. 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水墨画风景》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墨画风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2.能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水墨画空灵、写意的特点;
3.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
1.水墨画风景的基本特点;
2.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3.班级美术作品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图片或短视频介绍中国水墨画的概念;
2.播放一些水墨画视频或展示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水墨画风景的基本特点,如线条、构图、墨色的表现力等;
2.示范如何使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运笔、起笔、虚实结合等;
3.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水墨画空灵、写意的特点。
(三)实践环节
1.让学生准备好画笔、墨、宣纸等工具;
2.提供相关的风景图片作为素材,让学生画出自己理解的水墨画风景;
3.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画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四)展示与评价
1.让学生把作品挂在展板上,进行展示;
2.通过班级评比或大家评价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画画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水墨画空灵、写意的特点。
同时,由于水墨画风格独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多让学生感受、练习,引导他们靠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初学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把要点讲深讲透,而是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墨画风景
(活动一画树)
认知目标:了解水墨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了解和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两棵树。
情感目标: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水墨画的学习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水墨画笔墨技巧来表现树。
教学难点:是否能够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
解决方法:观察、感受、对比、讨论法。
教师准备:与山水画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生准备:山水画的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对水墨作品进行比较,探究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湿润淋漓的画面效果是怎样产生的?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所盈造的气氛,点线的疏密变化以及物象空间的处理等等。
2、画中树木和现实中树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树木生动的造型?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树木是对光影照射下的物象的视觉感受,而水墨画中的树木被程式化,类似线条写出的符号,它之所以生动是因为画家抓住了树木生动的姿态。
3、中国画的表现运用以线为主的手段。
以线为主的树木的画法(双勾法和没骨法、中锋和侧锋用笔、造型的方圆趋向等)。
树木造型的生动姿态以及大小、前后、轻重、呼应组合关系和效果。
4、谈谈你对作品的感受,这些作品表达了什么意境,为什么这样理解?
结合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教师演示讲解,包括笔墨基本方法,点线的运用,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
二、学画树木:要点如下:
1、下笔先取势,确定树干的姿态,再根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2、树木前后左右出枝体现空间感,树枝当争当让,或增或减,穿插自然。
3、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的原则,强调大小对比,前后空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树木之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4、树木的组合要有大小之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忌讳根顶俱齐,
等距排列。
5、点叶则要注意聚散,增枝点叶须适度。
三、作业:任意画大小两棵树,表现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的生动姿态。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