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本科从才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当今备受热门的专业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到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系统与软件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是数字化时代各个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也有所变化和创新。
第一年:理论学习与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第一年,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原理和程序设计语言。
在这一学期中,学生将专注于学习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还将学习编程语言和软件工具,以及基本的程序设计技能和计算机编程语言。
第二年: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网络在第二年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开发和运作原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技术。
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原理,设计、压缩和处理各种类型的媒体数据,并在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第三年:软件开发与人工智能在第三年中,学生将学习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人工智能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主题,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四年: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在最后一年的成长中,学生将学习高级的软件工程方法和课程设计基础。
此外,学生将参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实践项目,以应用他们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并准备项目展示。
这些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总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
本计划将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持。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模板】

云南⼤学关于修订本科⼈才培养⽅案的指导性意见【模板】云南⼤学关于修订本科⼈才培养⽅案的指导性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才培养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在总结2009年以来我校⼈才培养模式改⾰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关于全⾯提⾼⾼等教育质量的若⼲意见》(教⾼[2012]4号)、《云南⼤学“⼗⼆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推进本科⼈才培养模式改⾰,着⼒提⾼⼈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要求,结合学校建设“中国⼀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平⼤学”的建设⽬标,经⼴泛调研,现就本科⼈才培养⽅案修订⼯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指导思想以建设“中国⼀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平⼤学”为⽬标,遵循⾼等教育教学和⼈才培养规律,以特⾊发展为导向,以提⾼质量为核⼼,按照“育⼈为本、德育为先、能⼒为重、全⾯发展”要求,着⼒推进协同育⼈、科研育⼈、实践育⼈和⽂化育⼈,构建“知识、能⼒、⼈格”三位⼀体的育⼈体系,培养学⽣的学习能⼒、创新能⼒、实践能⼒、交流能⼒和社会适应能⼒,造就“基础厚、素养⾼、能⼒强、潜⼒⼤、全⾯发展”的⾼素质专门⼈才和拔尖创新⼈才。
⼆、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既要继承我校悠久厚重的优良教学传统,继承以前⼈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成分,⼜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才培养的需要,深化改⾰和创新。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既要坚持对全校教学的总体规定,坚持对⼈才培养的共性要求,⼜要突出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倡导学⽣个性⾃由发展。
(三)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既要按照专业⼈才培养的⽬标要求,进⼀步切实抓好专业教育,⼜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全⾯培养。
(四)基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
着⼒加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进⼀步拓宽专业⼝径,提⾼学⽣适应能⼒;在⾼年级加强专业⽅向的灵活性,增强学⽣就业、创业能⼒。
(五)四个育⼈相结合。
发挥综合性⼤学多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有序推进实践育⼈、科研育⼈、协同育⼈和⽂化育⼈,构建“知识、能⼒、素质”三位⼀体的⼈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变得日益重要。
这个领域无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快速发展的领域。
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1. 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设计和实施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的教学。
通过扎实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创新课程,如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的领域。
实践环节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参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国际化竞争力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通过增加国际课程、引进外国名师、组织海外交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 个人观点和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全面、深化和创新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发展个性品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云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开课学期
总学分
总学时
学分类型分配
学时类型分配
周学时
第二专业课程
双学位课程
备注
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
信息管理学
3
3
54
3
54
3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3
3
54
2
1
36
18
3
√
√
含实验
C语言程序设计
3
3
54
2
1
36
18
3
√
含实验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3
3
54
2
1
36
18
3
含实验
信息组织原理
4
3
54
3
54
3
4
3
54
2
1
36
18
3
含实验
电子商务
4
2
36
2
36
3
√
√
信息管理学方向应选
信息安全技术
4
2
36
1
1
18
18
2
含实验
档案管理学
5
3
54
3
54
3
经济信息学
5
2
36
2
36
2
市场调研与分析
5
3
54
2
1
36
18
3
含实验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5
2
36
1
1
18
18
2
信息管理学方向应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应用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
和教育管理的高级人才。
二、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位类型为工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一)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
(二)计算机技术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算
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等。
(三)专业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大学课程与教学管理、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等。
四、实践性教学/教研
(一)实践性教学: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为主体,兼及计算机应用管
理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
(二)教研:以计算机应用管理、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技术及其相关学
科的研究为目标,以拓宽教学领域为旨,将科研结果应用于教学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了更加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各大高校制订了相应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前置知识和基础能力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与物理基础,如离散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此外,基本英语能力也是必备的。
二. 课程设置和特色1. 专业核心课程(1)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外设、主板等硬件组件及功能,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存储管理等软件部分。
(2)数据结构:介绍线性表、树、图,及它们的存储实现方式。
(3)编译技术:介绍编译器的工作原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4)算法设计与分析: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计算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算法的设计思路。
2. 专业选修课程(1)数据库系统:介绍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2)人工智能: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3)网络安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攻击与防御、加密与解密等。
(4)移动应用开发:介绍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工具和平台。
3. 实践环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需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故实践环节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践课程:编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
(2)项目实践:参加创新项目、竞赛项目并取得成果。
(3)社会实践:参与企业实习、科研项目等,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 培养目标1. 理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与应用,具有计算机系统搭建与管理能力。
云南大学202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云南大学202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专业简介云南大学于1984年成立了云南省内高校第一个计算机专业,并于2008年获云南省唯一的计算机类国家级特色专业。
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2004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获得“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自主设立二级学科硕士点“服务科学与工程”,2017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2019年获批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南省博士后流动站。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B-”,省内该学科排名第一,代表了云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最高水平。
2016年入选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获得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入选云南省卓越工程师协同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西南地区乃至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技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人才4名,6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在数据科学与海量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与视觉计算、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专业代码:080901(三)专业定位:应用型(四)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为3-7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从事计算机应用及相关领域中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正逐渐成为热门的领域,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制定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1. 专业背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涉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因此,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2. 人才培养目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培养方案3.1 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将设置一系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以及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
同时,还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2 实习实训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还将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学校将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项目设计在培养计划中,还将开设项目设计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或协作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设计,学生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4. 毕业要求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工作,培养计划将设置一系列的毕业要求,包括通过必修课程考试、合格完成实习实训、完成项目设计并考核合格等。
只有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才能获得毕业资格证书。
结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学院学院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计算机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4、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5、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6、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课程类别总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备注讲授实验实训公共必修课35 35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22 16 6学科基础课35 29 6专业核心(必修)课39 32 7专业选修课18 9 9综合实践12 12 合计161 121 28 12三、修业年限:3-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制一般为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57学分1. 公共必修课程35学分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学程课程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讲授实验实训讲授实验实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54 3 3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 18 1 1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3 54 3 3 3 中国近代史纲要 3 2 36 2 2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下)3/4 6 108 6 6 3/3 形势与政策(1--4) 1-4 2 36 2 4 1 英语读写(1--4) 1-4 8 2888 16 4 英语听说(1--4) 1-4 4 144 4 8 2 体育(1--4) 1-4 4 144 4 8 2 军训和军事理论 2 2 2 0 小计35 882 33 2 51 212. 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22学分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学分类型分配周学时备注讲授实验实训人文科学类课程2-7 2-4社会科学类课程2-7 2-4 0-2 2 自然科学类课程2-7 2-4 0-2 2 艺术类课程2-7 2-4 2-4体育与技术技能类课程2-7 2-4 0-2 2 外语应用提高阶段课程5、6 4 4小计22 504 16 6(二)学科基础课程35学分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学程课程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讲授实验实训讲授实验实训计算机引论 1 2 46 1 1 18 28 3 √√程序设计基础 1 3 54 3 54 3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 1 1 28 1 28 2 √√√线性代数 1 2 36 2 36 2 √高等数学(1) 1 6 108 6 108 6高等数学(2) 2 3 54 3 54 3电子与电路基础 2 4 72 4 72 4电子与电路基础实验 2 1 28 1 28 2大学物理 2 4 72 4 72 4数据结构 2 3 54 3 54 3 √√√数据结构实验 2 1 28 1 28 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3 3 54 3 54 3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3 1 28 1 28 2数学实验 4 1 28 1 28 2小计35 690 29 6 522 168(三)专业课程57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39学分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学程课程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讲授实验实训讲授实验实训离散数学(1) 3 4 72 4 72 4 √离散数学(2) 4 3 54 3 54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3 54 3 54 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3 1 28 1 28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54 3 54 3 √计算机图形学 4 3 54 3 54 3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4 1 28 1 28 2计算机网络 4 3 54 3 54 3 3 √√计算机网络实验 4 1 28 1 28 2 √√数据库概论 5 4 72 4 72 4 √操作系统 5 3 54 3 54 3 √√√操作系统实验 5 1 28 1 28 2编译技术 6 3 54 3 54 3 √编译技术实验 6 1 28 1 28 2软件工程 6 3 54 3 54 3 √√软件工程实习7 2 56 2 56 4 √√小计39 772 32 7 576 1962.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学程课程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讲授实验实训讲授实验实训面向对象技术导论 3 3 69 1.5 1.5 27 42 4.5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 3 69 1.5 1.5 27 42 4.5 √数字图像处理 5 3 69 1.5 1.5 27 42 4.5计算机网络工程 5 3 64 2 1 36 28 4分布式软件开发技术 5 3 69 1.5 1.5 27 42 4.5计算机系统结构 5 4 82 3 1 54 28 5算法设计与分析 5 4 82 3 1 54 28 5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6 4 92 2 2 36 56 6 √√√人工智能引论 6 3 64 2 1 36 28 4数值计算方法 6 2 46 1 1 18 28 3综合数学7 3 54 3 54 3视觉媒体计算 6 3 64 2 1 36 28 4虚拟现实及应用技术 6 2 46 1 1 18 28 3艺术认知计算 6 2 46 1 1 18 28 3计算机动画技术基础7 2 46 1 1 18 28 3数字视频合成技术7 2 46 1 1 18 28 3软件开发工具及技术 6 3 69 1.5 1.5 27 42 4.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 3 54 3 54 3智能信息处理7 3 54 3 54 3信息安全及实践 6 3 69 1.5 1.5 27 42 4.5嵌入式系统 6 3 64 2 1 36 28 4多核程序设计7 2 46 1 1 18 28 3并行计算导论7 2 46 1 1 18 28 3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7 2 36 2 36 2网络存储技术7 2 46 1 1 18 28 3计算机新技术1 8 1 18 1 18 6 前三周计算机新技术2 8 1 18 1 18 6 前三周计算机新技术3 8 1 18 1 18 6 前三周计算机泰语基础 5 4 72 4 72 4计算机越语基础 6 4 72 4 72 4忠诚卫士修养 1 2 36 2 36 2 必选军事法规 1 1 18 1 18 1 必选武警心理学 1 1 18 1 18 1 必选写作与演讲 2 2 36 2 36 2 必选心理素质训练教程 3 2 36 2 36 2 必选军事思想7 2 36 2 36 2 必选武警健康教育8 1 18 1 18 1 必选武警基层文化工作8 2 36 2 36 2 必选武警基层管理8 2 36 2 36 2 必选小计95 1960 70 25 1260 7003.综合实践12学分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学程课程辅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讲授实验实训讲授实验实训学年论文(创新设计) 6 2 2毕业实习8 2 2毕业论文(设计)8 8 8 √注:学时分配总数相加结果与总学时不符,请注意核查;请补上各专业的周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