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梗的“魔鬼时段”

合集下载

10个时点易诱发急性心梗

10个时点易诱发急性心梗

龙源期刊网 10个时点易诱发急性心梗作者:杜学峰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9期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果发现和抢救不及时,致死率非常高。

临床观察发现,在人们一天24小时的日常活动中,以下10个时点急性心梗发作的概率最高。

因此,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们应特别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心梗发作。

如厕间指上厕所的时刻。

在卫生间发生心梗导致死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建议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如厕时千万不可屏气用力过猛,或蹲便时间过久;如果排便不畅,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排便。

洗澡间指洗澡的时刻。

很多老年人都是在洗澡时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出现悲剧。

提醒老年朋友和冠心病患者,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另外要注意洗澡水温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时不要把澡房门反锁,以免发生意外时救助不便;行動不便的老人最好在他人帮助下洗澡。

酒席间指就餐饮酒的时刻。

经常有媒体报道某某饮酒后去世的新闻,也有不少老人在家人团聚会餐时突发心脑急症。

这些悲剧的发生,多数就是因为过量饮酒加上情绪激动诱发了急性心梗。

暴饮暴食也是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或者中老年人不宜饮酒,家人团聚会餐要避免情绪亢奋,做到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

棋牌间指打牌、下棋等长时间久坐不动的时刻。

曾有新闻报道,一老者连续打牌十多个小时,突然赢了一把,结果发生心梗丧命。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冠心病患者或中老年人不要长时间久坐;在打牌下棋等娱乐的间隙,要有意识地站起来活动身体。

电视间指看电视等情绪易激动的时刻。

建议冠心病患者或中老年人,看电视控制好时间,睡前看电视别超过半小时,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或过于煽情的节目,保持平静心态,避免乐极生悲。

游泳间指游泳的时刻。

对普通人来说,游泳可以锻炼出一个强而有力的心脏。

但心脏病患者游泳是不适宜的,因为游泳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建议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在游泳前,要完全活动开身体,同时选择水温适宜的地域进行,避免低水温的刺激。

警惕魔鬼时间急性心梗 科学护理尤为先【热门下载】

警惕魔鬼时间急性心梗 科学护理尤为先【热门下载】

警惕魔鬼时间急性心梗科学护理尤为先【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人体的生物代谢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专家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时间规律。

比如心肌梗塞症状,心肌梗塞的原因,心肌梗塞吃什么好,还要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千万不能忽视最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

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

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后,如同河流淤积了泥沙,使河道水流不畅,冠状动脉被完全阻塞,将造成断流,心肌好比河流所灌溉的农作物,就会因无水而枯死。

清晨日出东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血压上升,心律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的压力和应切力也随之增加,极易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天6
时-11时是全天最危险的时段,专家们将其称为“魔鬼时间”。

专家们还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在一年之中,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一周之中,以周日、周一发病率最高。

据记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痛、憋气、呼吸困难、心慌,严重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休克、意识障碍,甚至发生猝死。

除了警惕“魔鬼时间”外,人们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要懂得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

防范心梗 谨记10个“危险时间”

防范心梗 谨记10个“危险时间”

人 都 有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长 时 间待 塞 。建 议 看 电视 应 控 制 好 时 间 ,
太 =z闽 这里 喻 指遭 受 突发 性
在 密 闭 缺 氧 的 环 境 里 ,很 容 易 引 不 要 看 内 容 过 于 刺 激 的 节 目 ,保 打 击 ,极 度 悲 伤 的 时 刻 。人 如 果
人 长 时 间 久 坐 不 动 ,若 突 然 情 绪 床 时 要 注 意保 暖 ,不可 猛 然 坐 起 、
如 厕 问 上 厕 所 时 ,中 老 年 人 激 动 ,血 压 飙 升 ,会 引 起 心 率 增 下 床 ,晨 起 醒 来 后 最 好 平 躺 在 床
大 便 往 往 不 顺 畅 ,在 用 力排 解 大 快 、血 压 升 高 等情 况 ,容 易诱 发 心 上 活 动 四肢 后 再 缓 慢 坐 起 ,活 动
物 等 方式 辅助 排便 。
液 中 的 儿 茶 酚 胺 物 质 增 加 ,引 起 壁 功 能 失 调 等 ,最 终 诱 发 急 性 心
洗澡 洗 澡 时 ,全 身血 管扩 血压 升 高 ,冠状 动 脉 痉 挛 ,致 使 心 肌 梗 死 。建 议 睡 眠 打 鼾者 尽 早 治
张 ,皮肤 和肌 肉血 流 增 加 ,很 多老 肌 缺 血 ,诱 发 心 绞 痛 或 心 肌 梗 疗 ,解 除危 险 因素 。
起 大 脑 和 心 脏 缺 血 ,发 生 危 情 。 持平 和心 态 。
陷 人 极 大 悲 伤 的 情 绪 中 无 法 排
建 议 不 要 在饱 餐或 饥 饿 的 情 况 下
游 泳 闯 游 泳 时 受 凉 水 刺 激 , 解 ,交 感 神 经 系统 会 分 泌 出 大 量
洗 澡 ,洗 澡水 温 与体 温相 当 ,洗澡 可 引 发 血 管 痉 挛 ,出 现 冠 状 动 脉 激 素 ,使 心 跳 加 速 、动 脉 收 缩 ,进

半夜时分更要警惕3个心脏危机!

半夜时分更要警惕3个心脏危机!

半夜时分更要警惕3个心脏危机!半夜时分,大部分人都在安静地休息,然而,这个时段也是心脏危机爆发的高发时刻。

在这个时间段,心脏病人容易出现一些危机情况,需要特别警惕。

本文将介绍三个常见的危机情况,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首先,半夜时分,心脏病人容易出现心绞痛(也叫作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往往可以向左臂、颈部和下颌部放射。

半夜时分,一些心脏病人可能会因为血管痉挛或斑块破裂等原因出现心绞痛发作。

这时候,他们会感到剧痛,有可能出现气短、冷汗和恶心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病人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首先,他们可以尝试咀嚼一片阿司匹林,以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然后,他们应该尽快坐下或卧床,放松身体,并使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以缓解胸痛。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他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半夜时分,心脏病人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一些心脏病人可能由于晚餐后的体力活动过度,或者因为情绪激动、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心律失常。

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病人应该尽量保持镇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激烈情绪。

如果心律失常比较严重,他们应该尽快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

最后,半夜时分,心脏病人还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作。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情况,其症状包括剧烈胸痛、气短、出冷汗等。

心脏病人在半夜时分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

首先,他们可以尝试咀嚼一片阿司匹林,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然后,他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保持平静,避免剧烈活动。

总结起来,半夜时分心脏病人面临着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心脏危机。

他们需要特别警惕,并在出现症状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心脏病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这些危机情况的因素。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并延缓病情的进展。

老人需提防这四个危险时段

老人需提防这四个危险时段

老人需提防这四个危险时段无论身体或心理,老年人都要比年轻人脆弱许多。

《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专家,他们指出,一天中,老年人需要提防4个危险时段。

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专家提出了详细对策,有助于老年人提早预防,防患于未然。

6~10点:脑卒中高发晨起后到上午的时间段,常被认为是心梗的“魔鬼时段”。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心肌梗死28%发生在早上6~10点。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补充说,不只心梗,脑卒中的急性发作也容易出现在此时段,主要因为清晨时分,身体会出现固有的节律变化,如心率增加、血压升高等。

对本就身体脆弱,且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晨峰现象”可能会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脑血管负担,诱使疾病发作。

此外,体内儿茶酚胺水平的提高,以及血小板聚集力的增加,也会使血栓可能性加大。

对策:有基础病的老人,如服用长效药,可考虑在晚上睡前吃,可保证清晨时体内血药浓度,能预防疾病发作;如服用短效药(比如降压药),最好一清醒就服药,然后再起床。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自行调整服药时间和剂量,必须咨询医生意见。

此外,早上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应遵循3个半分钟原则,即醒了躺半分钟,活动胳膊腿;坐在床上等半分钟;在床沿坐半分钟。

7~10点:受骗风险大老年人一直是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

有媒体在调查360名老人后发现,其中250名老人有被骗经历,130位发生在7~10点,占受骗老人一半以上。

有83.8%的老人表示,他们在“买菜时,被卖保健品和保险的人搭讪过”。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调查发现,上千名受访老人中,超过七成在上午买菜时、儿女上班后被骗子盯上。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只能是一个数据调查,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仅仅由于出行频率比较高,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遭遇骗子的几率也就相对升高。

对策:骗子找老人下手通常会挑没有子女陪伴的时间,这是老人心理上比较脆弱的时间。

杨萍提醒,老人心里最好能有一根弦,只有与子女的亲密关系才是真实的,其他人的亲密称呼都可能是陷阱。

心脏的八个魔鬼时刻

心脏的八个魔鬼时刻

心脏的八个“魔鬼时段”负责供血的心脏,表面上强大模样,实际上比较脆弱,魔鬼时段要提防。

有八个魔鬼时段,威胁着心脏安全,魔鬼时段啥内容?下面就具体谈谈。

一:暴饮暴食后。

大量血液向胃流,令心脏供血不足,使心脏承受重负。

对于心脏病患者,暴饮暴食更是错,心脏病恶性发展,威胁着生命安全。

网友们应该知晓,每餐要七八分饱,限酒限肉要做到,吃深色蔬菜最好。

二:用力排便时。

太用力容易出事,引起血压的骤升,易得心肌梗死病。

老人消化力薄弱,功能差便秘增多,用力排便易生祸,常见排便猝死者。

科学饮食要晓得,常吃蔬菜与水果,多喝水大便畅通,精准用药亦可行。

三:剧烈运动时。

心脏负担别轻视,易冠状动脉痉挛,易心肌缺血病变。

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自身运动量,老人适合低强度,快走慢跑健身舞。

选温和有氧运动,运动一小时就行,可酌情调整运动,为提升心脏功能。

四:精神焦虑时。

亦对心脏刺激之,因失眠身心疲惫,心脏会工作很累。

因神经焦虑原因,使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内分泌失调,心肌梗死几率高。

要学会释放压力,心理疏导很有益,可以用药物干预,使心脏少受刺激。

五:早上6-12点。

被称作魔鬼时段,血压处在高峰期,心脏病最容易犯。

体内血液最稠粘,血液流速较缓慢,易发栓塞性事件,要有防范之手段。

晨起时动作要慢,补充水分莫迟延,掌握好服药时间,保护心脏为重点。

六:冬季11-3月。

俗称为魔鬼季节;室内室外温差大,心肌梗死等易发。

冬季外出要注意,血管受寒气刺激,心脑血管易痉挛,高血压心病易犯。

要采取保暖措施,低温要尽量避之,心肌梗死脑卒中,冬季要重点防控。

七:干体力活时。

血压骤升必然之,心脏难以承受着,诱发心脏病发作。

使应激激素增多,心脏狂跳功能弱,老年人干体力活,需要有保护举措。

若此活非干不可,干活前热身要做,干活时抻悠着干,要保护心脏安全。

八:当众讲话时。

心情紧张必然之,血压升高难避之,心率加快必然之。

心脏承担着风险,冠状动脉或痉挛,或造成心律失常,严重地威胁心脏。

专家分析:急性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

专家分析:急性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专家分析:急性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导语:仔细分析急性心梗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着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发,二是一天之中上午多发。

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就已观察到急性心梗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冬季、上午,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

该病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

“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正是对急性心梗的真实写照。

仔细分析急性心梗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着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发,二是一天之中上午多发。

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就已观察到急性心梗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近年来,北京某医院对580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发现:冬季即前一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发病率的39%;在春、夏、秋三季的8个月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月平均发病例数比其他三季高43%。

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与时辰有关,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

早晨5时至6时,发病率最低;7时至8时,是5时至6时的2倍;8时至9时是5时至6时的3.1倍。

这与美国学者报告约40%的急性心梗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发病规律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天人合一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映。

天气寒冷,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而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

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生活常识分享。

这些疾病发作的危险十二时辰

这些疾病发作的危险十二时辰

这些疾病发作的危险十二时辰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35期痛风:凌晨1至3点研究发现,夜间发生急性痛风的概率比白天高了近一倍。

这可能和晚上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尿酸容易在局部聚集有关。

医生建议:晚饭后吃止痛药,痛风患者要多喝水,床头应放个水杯,以便晚上口渴时随时饮用。

睡觉时最好注意保温,脚部等肢体远端切忌贪凉。

哮喘:凌晨4至6点研究发现,凌晨4点-6点是哮喘高发时段,发作率是其他时间的100倍。

医生建议:睡在恒定的温暖环境中可明显降低夜间哮喘发作风险,增加室内湿度,或睡前喝杯白开水,有预防哮喘的作用。

定期清洁居室也很重要。

心肌梗死:凌晨4至6点研究发现,多数心脏病发作于凌晨4点左右,这可能与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下降,容易形成血栓。

此时血压也会出现短时间内迅速增高,形成全天血压的第一个高峰,心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极易发生血管事件。

再加上血黏稠度较高,种种因素增加了心梗和卒中的风险。

医生建议:1、疑似心脑血管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2、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平稳、持久降压,减少晨峰血压的波动。

脑卒中:凌晨4至6点凌晨4至6点之间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高发时段。

因为此时血管内血脂比较高,血液流动比较慢,特别是中老年人不想夜间起床而控制少喝水或不喝水,造成夜间血管黏稠度升高,很容易出意外。

医生建议:普通人睡前喝200ml水,可美容排毒、稀释血液,有助降低血黏度。

心脏病及猝死:凌晨4点、上午6至9点上午6点至9点有人体“晨峰血压”现象,血压会波动到一个高值。

而在凌晨4点,半梦半醒间植物神经紊乱,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多发,也是猝死高发阶段。

医生建议:1、别起太早,睡到自然醒。

冬天注意保暖,早晨醒来最好是服药后再适当活动。

2、起床“3个半”。

夜间或早晨起床,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这样至少可使1/2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突发心梗的“魔鬼时段”
作者:赵宗礼
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9期
据美国学者报告,约40%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在早上这个“魔鬼时段”,而早上发生的心梗,梗塞面积大,故危险性更大。

国内的报告与此基本一致。

北京安贞医院对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梗进行了研究,发现急性心梗的发病与时辰有关,早上5~6时,发病率最低;7~8时是5~6时的2倍;8~9时是5~6时的3.1倍。

这一时辰特点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更明显。

另一项关于心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也揭示,心梗等猝发性心脏病的发作,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的10~12小时,尤以第一个高峰更为明显。

这个规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发时段谁是魔鬼
在早上,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这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因受缩而狭窄,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故容易发生心肌梗塞和脑梗塞。

美国医学家研究认为,人的血管在早上没有多少弹性,调节血液流动和血压的功能由一种内皮细胞完成。

内皮细胞附着在血管内壁上,根据需要可以作相应的调节,使血管内径变大,进而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美国科学家们通过试验表明,在早上,内皮细胞的这种调节作用下降了40%。

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迈内茨也有类似的看法:“早上醒来之前,人类大脑的植物中枢开始变得活跃。

之后,血压和脉搏开始增高和加快,血细胞聚集性增强,而同时血管弹性变弱。

这些都会导致心脏的血液流通不畅,而诱发心肌梗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