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重要简答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真题普通动物学(共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分类学实践中,对血缘关系最为重视的分类学派是()。

A.传统分类学派B.数值分类学派C.支序分类学派D.进化分类学派2.绿眼虫无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是()。

A.裂体生殖B.纵二分裂C.出芽生殖D.质裂3.下列哪个词语最好地描述了海绵动物中央腔的主要功能()。

A.消化B.循环C.流水D.生殖4.下列哪种细胞不为刺胞动物所具有()A.间细胞B.孔细胞C.刺细胞D.内皮肌细胞5.如果将一只杜氏涡虫(三角涡虫)与一条颤蚓(小型寡毛类)放养在同一个8cm的培养皿中每天换水一次,但不投任何饵料,10天后你最可能观察到的结果是(已排除A-D选项外的其他可能性)()A.涡虫被饿死B.颤蚓被饿死C.颤蚓被涡虫捕食D.涡虫被颤蚓捕食6.青蛙的耳柱骨来源干()。

A.方骨B.齿骨C.舌颌骨D.角舌骨7.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盾鳞与骨鳞B.皮肤腺与牙齿C.盾鳞与牙齿D.骨鳞与皮肤腺8.具有一个枕骨髁的动物是()。

A.两栖类和爬行类B.鸟类和爬行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9.鸟类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是()。

A.大脑顶壁B.纹状体C.丘脑下部D.中脑10.含氮废物以尿素形式排出的动物是()。

A.两栖类和爬行类B.爬行类和鸟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二、判断题叙述正确的答“对”,叙述错误的答“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薮枝螅水母具缘膜,海月水母为无缘膜水母。

2.线虫是三胚层、不分节、具假体腔和完全消化管的蠕虫状无脊椎动物。

3.马氏管是一种排泄器官,基节腺的主要功能是内分泌。

4.扁形动物一般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5.动物分类的各个阶元中,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在分类实践中,属、科、目等阶元的确定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6.软体动物的文蛤、环节动物的沙蚕和环毛蚓的初孵个体均称为担轮幼虫。

7.华枝睾吸虫的毛蚴和尾蚴主要生活于水中,其雷蚴和胞蚴生活于淡水螺的体内。

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 、单项 选择题

A , 鳃B皮鳃 C气管鳃 D . 书 。 。 鳃 一 只海星经 吐 。 过 过 , 能够重 新长 出失 去的腕 。 程 A。 变态 B . 出 芽 C。 再生 D 。幼体生殖 5.许 多腹足 类 是人 畜重 要 寄生虫 的中间 宿 主 , 如钉 螺可 传播 病。 A . 日 血 吸虫 本 B。 姜片虫 c。 肺吸虫 D 。 肝吸虫 6 . 根 动物分 类 单元 命名 规则 , 下列动 据 物名称 中最 可能是 一个俗名 。 的是:
特别提醒 : 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 纸上 , 若写在试卷或草
A 、 文 昌鱼 B 、 鞘 么 中华鳖 ` 大 口黑 鲈 海 l O . 以 式 繁殖后 代 的动 物是 卵生方 。 A。 鸭嘴 兽 B 。大袋 鼠 c 。缺 齿鼹 D 。蝙蝠 H . 长颈鹿 的颈 椎数 目是 c
3.生 物个体 间竞 争剧 烈 , 对抗作用强 , 则其 内分布 A,随 机分 布 B , 均 分布 匀 c , 成 分布 丛 。 C。 中度干 扰
AA,Aa和 aa相 对
到 主 要 作
D.群 布 集分
4,使 多样性 维持 高水 平 的措施是 A,保 持平静
三、名词解释 ( 每 , 小题 2 分 共 1 0 分 ) 1 , 雌 生殖 孤 2 . 水 系统 管 口动物 4 ,荐骨 5洞角 综 3,后 。
四、简答题 ( 每 , 小题 5 分 共2 5 分 ) l,说 明节肢动 物排泄和呼 吸器宫的 多样性 。 2.说 明什么是 两侧对称 。其进化意义是什 么 ? 3 , 简 类鳔 的主要生理 功能 。 述鱼 4 , 简 鸟类 呼吸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 c 述 5.简 述脊椎 动物带骨 的组成及功能, 并说 明两栖类 肢骨与中轴 骨的 关系 。 五 、论述题 ( 1 0) 分 试从海绵 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 、环节动物 、节肢动 物和棘皮动 物 与进化有 关 的重要特征 ( 如 体制 、胚层 、体腔 、附肢 、 消化 、循环 、排泄 、神 经 系统等 ) 说明其进化的总趋 势 。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六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重要简答整理)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重要简答整理)

生态学重要简答整理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

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绪论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

2.品种:是人工干预自然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形状的个体。

3.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间在自然情况下,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育或不能产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4.五界系统:原核阶段(原核生物界),真核单细胞阶段(原生生物界),真核多细胞阶段(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5.四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是器官。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是系统。

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2.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3.包囊: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缩回伪足或脱掉鞭毛或纤毛,身体缩小呈球形,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4.接合生殖:出现于纤毛虫,生殖时两个虫体暂时黏合在一起,细胞质相互连通,大核崩裂,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相当于受精作用),随后两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最后每个纤毛虫分裂产生4个子虫体。

5.直鞭亚纲的夜光虫,沟腰鞭毛虫等是引起赤潮的原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

多细胞动物起源:1.中胚层的形成: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经过双胚层时期之后,胚胎还要进一步发育,在内外胚层间形成中胚层,有两种形成方式:端细胞法,肠体腔法。

2.生物发生律:赫认为个体发生是其系统发生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1.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口逸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有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另一端大分裂球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正相反,称为逆转。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高中生物奥赛、考研)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高中生物奥赛、考研)

高中生物联赛·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一、主要的门类:现存动物约150万种,分10个门.1、原生动物门:约3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1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1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1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万种,化石种类3.5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

有鳃亚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0、脊索动物门:约7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

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

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

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年真题汇总 加 备考资料

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年真题汇总 加 备考资料
青岛海洋大学 20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 码 416 科目名称 普通动物学 一、对各小题陈述判断对错(答“对”或“错”;10
分 每题 0.5 分) 1、 海盘车的呼吸器官是皮鳃,蜘蛛的呼吸器官是书
肺和气管,轮虫的呼吸器官是鳃。 2、 沼虾和蝗的口器都是由附肢演变而来的。 3、 造礁珊瑚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动物,他们的正常生
青岛海洋大学 200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 码 319 科目名称 生态学 A 一、概念题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生存条件 耐受定率 发育起点温度 阿朔夫规律 哈文规律 形状替换 优势种 生产量 次致死效应 生物圈 二、填空题(10 分) 1、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四门生物学基础学科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2、按含盐量可将自然水域分为四种,其盐度及名称分别 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3、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 ____ ____三 种特性最重要 1.5 分 4、以取食方式分,动物的食性可分为____ ____ ____ ____ 等类型 2 分 5、按动力来源可将群落演替分为____和____ 1 分 6、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排序前三位的生态学分别是__ __ ____ ____ 1.5 分 三、简答题 (44 分) 1、简述动物高温致死的原因 4 分 2、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6 分 3、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出生率,如何影响? 6 分 4、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假设条件是什么?4 分 5、动物主要有哪些反捕食对策?6 分 6、简述 r 对策者和 k 对策者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相应生物 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6 分 7、生态位的分化有哪些方式?4 分 8、请画图说明磷的生物地化循环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8 分 四、论述题 26 分 1、动物种群数量有哪些调节机制,如何发挥作用?10 分 2、地球上发生了哪些全球性变化,其生态学危害是什么, 如何解决?16 分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六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群落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②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
2
8."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
答:
群落结构的时间格局:
主要是指群落波动(如群落季相变化)和群落演替。
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
包括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
生态意义:
对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的研究是研究群落性质与功能、群落变化或演替必不可少的内容之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
法瑞学派:
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北欧学派:
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英美学派:
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应作几点补充:
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2。"
2
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他感作用: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意义:
①他成;③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
2
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
高斯假说:
当两个物种对同一种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越相似,其生态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一。"
2
9."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答:
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具有相邻群落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群落交错区种的数量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也即边缘效应。
生态意义:
目前,人类活动正在大范围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形成许多交错带,如城市的民展,工矿的建设,土地的开发等。这些新的交错带,可以控制不同系统之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流通。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生物多样性、能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也有助于对变化的环境中怎样对生态交错带加以管理。
答:
扩散是指生物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的过程。动物扩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如下:
①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②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③扩大种群的颁布区。对于动物来说,扩散可能带来遭到天敌侵袭、存活和繁殖成功率降低等诸多风险,但也可能降低暴露给捕食者了染上疾病的机会,增加遇到资源和配偶的机会。并由于杂种优势而产生更多的合适后代的机会。
16."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①气候学派,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他们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定稳定性;②生物学派,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③食物因素;④自动调节学说,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1
7."简述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答:
MacAr。
岛屿生态主要内容:
①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②.动态平衡,灭亡种不断被迁入的种所代替;③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④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
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①保护区地点的选择。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考虑选择具有最丰富物种的地方作为保护区,另外,特有种、受威胁种和濒危物种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②保护区的面积。按平衡假说,保护区面积越大,对生物多样性保育越有利。如果保护区被周围相似的生态系统所包围,其面积可小一些,反之,则适当增加保护区面积。③保护区的形状。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如果狭长形的保护区包含较复杂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狭长形保护区反而更好。④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许多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⑤保护区之间的连接和廊道。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⑥景观的保护。许多学者现在倾向对整个群落的保护,而景观水平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具体见下表:
2
1."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
种间关系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有三大类,即有利、有害、无利无害,具体见P100-
1102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生物密度效应: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出现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两个基本规律是指产量恒定法则和-3/2法则。前者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的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即Y=W*d=Ki .后者则是指当种群密度提高时会出现“自疏现象”,即W=C*d-a,其中a为一个恒值3/
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大,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不透盐性植物:
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所以他们虽然生长在盐碱土上,但在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1)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生态学意义:
①在现有环境压力下的扩展性;②对多变环境的适应;③繁殖速度;④繁殖潜力;⑤在自然选择条件下的进化速度。
(3)比较而言,无性繁殖在现有环境扩展性、繁殖速度、繁殖潜力方面优于有性繁殖,但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却较差。
1
8."简述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
1
0."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种群的特征?
11."内禀增长率及其在控制人口方面的意义。
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不受限制时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计算公式rm=lnR/T控制人口途径:
降低Ro值:
降低世代增值率,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T值增大:
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1
2."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
限制因子:
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
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
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
生态学重要简答整理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与范围:
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Allen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耳、尾、四肢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9.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生态作用:
a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b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c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d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聚盐性植物特征:
这类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该类植物原生质对盐的抗性强,极高的渗透压。泌盐性植物特征:
在生物群落中,一个种实际占有的实际生态空间。
2
6."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外貌;②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③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④形成群落环境;⑤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⑥一定的动态特征;⑦一定的分布范围;⑧群落的边界特征。
竞争排斥原理: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25."理解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含义。
生态位:
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基础生态位:
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实际生态位:
1
9."理解繁殖价值、亲本投资、繁殖成本的含义。
繁殖价值:
是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亲本投资:
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繁殖成本:
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或资源的所有消费。
2
0."比较两种繁殖策略(r-选择和K-选择)。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答:
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苏联学派:
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
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