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节和土节_高中作文

合集下载

土节与洋节

土节与洋节

“土节”与“洋节”说起“土节”,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春节。

鞭炮对联压岁钱,门口挂着红灯笼,璀璨如珠,随风飘摇,冬日里倒也春意盎然。

但现在的年味似乎总是没有过去那么浓郁,对吃饺子穿新衣,人们也少了翘首盼望的味道。

而相比之下,各式“洋节”似乎个个行情走高,满街灯红树绿彩带飞扬,叮咚西乐处处可闻,商家纷纷抓经机会选酬宾,年轻人结伴庆贺,小孩子盼望礼物,竟也热闹得如本土节日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不少人开始忧律民族节日的传沉问题。

而酣归端午节申宜的成功,更是加重了国人的危机感。

我倒觉得,“土节”、“洋节”之争并未严重到草木皆兵的地步。

要说“土节”的冷漠,也是因为人们生活的改善。

过去,春节几乎是全年唯一一次吃好穿好的机会。

自然被人们心心念念;而现在,每天都与过去的过年没什么大差别,那封渴望自然咸淡。

再说“洋节”的兴盛,大多不过是年轻人喜欢热闹,图个一时新鲜的举动。

就比如说西餐,骨子里的长城秦川,早已无法磨灭.月是故乡明!时至今日,传统节日过的也早已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份眷恋,一份情感,是冷淡忙碌社会中心灵的一抹亮色。

这其中深含的文化和情怀,就算无法外在体现,也早已内在沉淀。

至于如今沸沸扬扬的韩国端午节申遗活动,我自然也倍感遗憾,一时疏忽导致了牛排鹅肝偶尔尝新鲜自然美味,但又有多少人愿意用它代替馒头炒菜?过几个“洋节”,朋友之间促进感情,夫妻之间增加浪漫,收到几声祝福,人心亦暖,还可顺便带动一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所以说“土节”自然虽然甚好,“洋节”又何尝不妙?而那种对于传统节日的情结,经过几千年的厚积,如同中国人血液里的黄河长江,一份文化标记的缺失。

但即便如此,在端午节到来之时,名义上拥有端午节的韩国人却未必能感受得到那份缅怀屈子的惆怅,那份逝者如斯的苍凉。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心中对传统节日的心情和祝福外化为温暖团聚的力量,深深印刻上民族的烙印,让它们越走越远。

本来我还想呼吁中国的节日走向世界,想了想终于还是没有下笔。

九年级优秀作文:“洋节”到底过不过呢?

九年级优秀作文:“洋节”到底过不过呢?

九年级优秀作文:“洋节”到底过不过呢?店铺:《“洋节”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洋节”到底过不过呢?》这篇作文吧。

近几年,圣诞节的气氛越来越淡。

从前,每年的12月初,各大商场里就开始装饰各种各样的圣诞饰品,很多大型商场的门前还有一个几米高的圣诞树,五彩缤纷。

而今年很多商家只是简单装饰了一下,有的甚至都没有装饰,看起来冷冷清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今年的12月初,政府就下发了文件---禁止学校和各单位过“洋节”。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在圣诞节或者情人节等节日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会在教堂或者KTV聚会,也免不了会喝酒。

这样一来,人流量大,也非常的拥挤,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

其次,政府非常的担心这样下去,青少年心里只认“洋节”,不认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其实这是我们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我们都在家里和家人长辈一起过,而所谓的“洋节”是和同龄人一起过,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对于年轻人来说,过“洋节”的好处在于没有压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家人团聚,团圆。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长辈几乎都会问学习成绩的好坏,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上班族来讲,长辈们会催婚,会催生孩子,也给年轻人造成了很多压力。

而“洋节”就是朋友们在一起吃喝玩乐,释放压力,所以年轻人士喜爱过洋节。

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都和外国的历史宗教有关,而很多年轻人呢,也是被异国文化所吸引,但是仅限于对这些节日有兴趣,并没有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

我觉得“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都应该过。

家人团聚与朋友欢聚不冲突;传统文化与异国文化不冲突;传统节日与洋节也不冲突。

公众号:陈老师的语文课。

高一作文写人:洋节和土节

高一作文写人:洋节和土节

高一作文写人:洋节和土节圣诞节刚刚伴着鹿铃乘着雪橇远去,情人节就带着它的浪漫与甜蜜,把人们淹没到了玫瑰与欢欣的海洋。

愚人节也正蠢蠢欲动,要给人们一个温柔的欺骗、善意的谎言。

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啥时才是尽头。

面对这样的纷纷乱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心情如“春晚”的收视率,上下波动,危机重重,七十年代人耸耸肩,八十年代人眨眨眼,九十年代后的孩子无动于衷——他们把这当作愚人节的玩笑。

本土的节日在这样的浪潮下显得岌岌可危。

我们的祖辈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救救土节吧!”君不见,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端午节的传说,现在的人爱汉堡胜过爱粽子,再不打一场土节保卫战,后果可是难以想像。

哀之深,怒之切,仿佛要将洋节斩尽杀绝,除之而后快。

其实我们没必要如此惊呼“狼来了”,倒是更该先想想,“狼”为什么来?“狼”来干什么?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爆炸,通讯发达,文化的交融进入了光速时代。

节日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着大众化的特点,也就是成为了文化交融的排头兵。

中华民族的文化,讲的是个“礼”字。

从儒家的“三纲五常”到法家、墨家的“法”,甚至于佛教中的“戒、慧、定”,讲的都是礼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的就是一个等级,一个次序条件下的礼法,因此本土的节日,也常常是“发乎情,止乎礼”。

春节是游子归家拜见父母的日子,端午节纪念的,也是个行了臣道的大忠臣。

土节不全在于快乐,更多的是为了礼法的需要。

西方的文化则大不相同。

从《圣经》到《独立宣言》,西方人的意识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他们讲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感情。

因此西方的节日,多是极尽快乐主义本色,目的是让人们放松自我,表达感情。

这样的节日是不会太受礼法限制的,如愚人节,就是一个与上司大开玩笑的绝妙时机。

当春节遭遇圣诞,当端午被愚人节撞了一下腰,当洋节与土节开始了交锋,当“情”与“礼”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碰撞,孔夫子影响下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家园。

当一个能给人以别样的愉悦的契机出现时,爱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们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

以传统节日与洋节为话题的作文四年级800字范文

以传统节日与洋节为话题的作文四年级800字范文

以传统节日与洋节为话题的作文四年级800字范文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的国家,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而随着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洋节也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传统节日与洋节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在除夕夜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一家人团聚。

除夕的时候,还有烟花和舞龙舞狮表演,非常热闹欢乐;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全家人团聚吃月饼,还有赏月活动和打太极表演等等。

而洋节是指引入中国的西方节日。

比如圣诞节,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包括送礼物、装饰圣诞树和大吃大喝等。

感恩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洋节,它的主要目的是感谢上天的恩赐。

人们会做一桌美食,然后与家人朋友一起享用。

尽管传统节日和洋节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背景,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团聚和快乐。

不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人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与家人朋友团聚,共度快乐的时光。

无论是吃团圆饭还是送礼物,这些活动都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和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在传统节日中,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给亲朋好友发去祝福短信,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拜年。

在洋节中,一些中国特色的元素也开始融入进去,比如在圣诞节期间,有人会在家里摆放中国的红灯笼和剪纸,以展示中西合璧的文化。

传统节日和洋节无论如何演变,都是为了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无论是庆祝春节还是圣诞节,人们在节日里都能感受到团圆和快乐的氛围。

而在庆祝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融合,这也正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共同庆祝传统节日和洋节,将这些节日传统保留下来,并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回忆吧!。

过洋节高中议论文

过洋节高中议论文

过洋节高中议论文引言过洋节是一种古老而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节日,起源于中国传统,是我国民族节日中的一员。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过洋节渐渐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在高中生群体中。

本文将探讨过洋节的重要性以及对高中生的积极影响,试图引起人们对于过洋节的重视,并恢复过洋节在高中生中的传统。

1. 过洋节是何种节日?过洋节起源于我国民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汉朝。

传统上,这个节日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即中元节的前一天,通常落在公历的八月中旬。

在过洋节这天,人们将纸船放入河流或者湖泊中,以传送信物给亡灵。

2. 过洋节的重要性2.1 传承文化过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人们沟通生死、纪念逝去亲人的桥梁,通过祭祀和放灯活动,使人们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2 弘扬夏商文明过洋节在夏商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记录,因此它也是弘扬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方式。

了解和参与过洋节的仪式和传统,有助于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3 促进亲情和友情过洋节是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可以提醒人们关爱亲人和朋友。

许多高中生由于课业和社交压力,往往对家庭和友谊关系缺乏关注。

过洋节作为一个浓郁感恩的节日,可以给高中生提供一个机会,重新思考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3. 过洋节对高中生的积极影响3.1 培养情感交流能力过洋节是高中生增进情感交流的好机会。

在进行祭祀仪式和放灯活动期间,学生们可以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参与,通过谈心和分享,建立更加紧密的感情联系。

3.2 增强文化自信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文化自卑问题普遍存在。

通过了解和参与过洋节的活动,高中生可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文化自信心,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态度。

3.3 释放压力和减轻疲劳过洋节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自我的机会。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过洋节可以帮助他们暂时摆脱学业压力,享受节日的氛围,释放压力,减轻疲劳。

高三语文 话题“土节”和“洋节”

高三语文 话题“土节”和“洋节”

话题“土节”和“洋节”鲁宁联合高中馨蓓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人对“洋节日”十分排斥,将它与麦当劳快餐、迪斯尼动画和好莱坞电影并列,作为西方文化入侵的象征。

有人还把过“洋节”还是“土节”上升到民族大义的层面。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呢?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话题解读: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洋节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必须尊重其代表的文化,但同时也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土节与洋节比起来缺乏一定的娱乐性,不够浪漫、新鲜、热闹,再是国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足等都造成了土节备受冷落。

怎样让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指出,“洋”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土”衰。

他指出,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

(传统的中国节日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去发展、完善一些传统的东西,但不能用“现代化”的东西代替传统,否则,传统节日就不称其为“传统”了。

)作家冯骥才强调,不应将洋节看成洪水猛兽,类似母亲节这样的外来节日可以弥补我国传统节日的不足。

二、洋节的“入侵”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一方面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又有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

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革命式态度加上西方文明的冲击,让传到我们手中的文化支离破碎,甚至只剩下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借用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作家冯骥才的话说,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这是导致传统节日深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三、洋节打败土节是文化自卑下的杞人忧天。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相对主义中提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价值,所谓文化上的优越和颓废往往是观察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已。

洋节和土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洋节和土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洋节和土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Western festivals and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their unique ways of celebrating these festivals. In Western cultures, Christmas, Easter, and Halloween are some of the well-known festive occasions. These festivals symbolize joy, renewal, and remembrance. In contras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reflect the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They are significant occasions for family reun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spiritual worship.洋节和土节在人类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圣诞节、复活节和万圣节是一些著名的节日。

这些节日象征着快乐、更新和纪念。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它们是家庭团聚、文化交流和精神崇拜的重要场合。

Western festivals often emphasize commercial aspects, with gifts, decorations, and festive foods playing a prominent role in celebrations. For example, during Christmas, people exchange gifts,decorate their homes with lights and ornaments, and indulge in festive meals. Similarly, Halloween is associated with costumes, parties, and sweet treats. In contras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focus on family ritual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spiritual practices. People gather with their loved ones to enjoy special dishes, participate in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nd pay homage to ancestors and deities.西方节日通常强调商业方面,礼物、装饰和节庆食品在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一作文: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范文三篇

高一作文: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范文三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高一作文: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作文: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五月初五,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都是我的家乡里最热闹的日子。

相比春节时我们每家每户关起门来的热闹,端午节的热闹是大家一起的热闹,是包粽子吃粽子的热闹,也是赛龙舟划龙船的热闹,哪怕这一天需要祭奠屈原,端午节还是热闹的。

印象中的端午节,我都是跟着爸爸妈妈先去到屈子庙去祭奠屈原老先生的。

我的爸爸妈妈告诉我,屈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而牺牲的,他是高洁的诗人,他不愿意同流合污,这才有了他的投江,才有了关于端午节的种种传说。

我不是很懂得屈原老先生的想法,却能够明白他的牺牲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里,理应祭奠他老人家。

祭奠完了屈原,我会跟着我的爸爸妈妈去江边看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江边就会汇聚五湖四海的人来此地以赛龙舟的方式祭奠先神。

整整齐齐的十支龙舟队伍在江面上一字排开,我们都等着那一声令下,等着比赛开始那一刻的到来。

一旦裁判发令,那我们也就有好戏看了。

这十支龙舟队伍都是经过了专门训练的队伍,在我们大家的摇旗呐喊声中,发现不了他们有什么区别,直到龙舟进入了最后的决胜区域,我们才能注意到许多队伍因为先前的使劲儿,现在已经几近停住了,而那支走到最后的队伍,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和欢呼声。

赛完龙舟,正好是我们快要吃端午午饭的时间,妈妈早已把粽子包好煮好,我们只需回到家热一热,再炒上妈妈为端午节准备的美食,我们也就在家正式过端午了。

有时候家里过端午节的人多,有时候家里过端午节的人就我们仨,但不管是多还是少,粽子才是端午节的主角。

高一作文: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节和土节
圣诞节刚刚伴着鹿铃乘着雪橇远去,情人节就带着它的浪漫与甜蜜,把人们淹没到了玫瑰与欢欣的海洋。

愚人节也正蠢蠢欲动,要给人们一个温柔的欺骗、善意的谎言。

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啥时才是尽头。

面对这样的纷纷乱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心情如“春晚”的收视率,上下波动,危机重重,七十年代人耸耸肩,八十年代人眨眨眼,九十年代后的孩子无动于衷——他们把这当作愚人节的玩笑。

本土的节日在这样的浪潮下显得岌岌可危。

我们的祖辈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救救土节吧!”君不见,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端午节的传说,现在的人爱汉堡胜过爱粽子,再不打一场土节保卫战,后果可是难以想像。

哀之深,怒之切,仿佛要将洋节斩尽杀绝,除之而后快。

其实我们没必要如此惊呼“狼来了”,倒是更该先想想,“狼”为什么来?“狼”来干什么?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爆炸,通讯发达,文化的交融进入了光速时代。

节日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着大众化的特点,也就是成为了文化交融的排头兵。

中华民族的文化,讲的是个“礼”字。

从儒家的“三纲五常”到法家、墨家的“法”,甚至于佛教中的“戒、慧、定”,讲的都是礼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的就是一个等级,一个次序条件下的礼法,因此本土的节日,也常常是“发乎情,止乎礼”。

春节是游子归家拜见父母的日子,端午节纪念的,也是个行了臣道的大忠臣。

土节不全在于快乐,更多的是为了礼法的需要。

西方的文化则大不相同。

从《圣经》到《独立宣言》,西方人的意识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他们讲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感情。

因此西方的节日,多是极尽快乐主义本色,目的是让人们放松自我,表达感情。

这样的节日是不会太受礼法限制的,如愚人节,就是一个与上司大开玩笑的绝妙时机。

当春节遭遇圣诞,当端午被愚人节撞了一下腰,当洋节与土节开始了交锋,当“情”与“礼”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碰撞,孔夫子影响下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家园。

当一个能给人以别样的愉悦的契机出现时,爱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们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

我们应该明白,今天一时的“洋节热”并不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沦,当两种文化开始大规模交融时,阵痛是在所难免的。

洋节给我们带来的西方文化中,有不少都是传统文化所缺乏的,是我们应当吸收的。

今天的中国早已远离了闭关锁国的年代,经过了文化交融的阵痛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美好。

当然只接受洋节还远远不够,文化的交融不仅仅是接纳与吸收,更应该是推广与传播。

古老的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的眼中戴着神秘而迷人的面纱,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

我国的一流翻译家已经给西方世界送去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和《唐诗三百首》,但那毕竟只针对了少数读者,广度尚不够,更多更广的文化传播还需要通过节日这一载体。

传统节日中的许多习俗、观念,都是西方人生活中所没有的,想必也会给他们以震撼和新鲜感。

如果有一天,西方人能像庆祝圣诞一样感受春节的气息,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才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让西方人也惊叹一声“狼来了”吧,我们的节日也完全可以假扮一次“披着羊皮的狼”或“披着狼皮的羊”。

洋节来了,带给我们新的文化,新的思潮,新的冲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至于土节,不如给它加上一个“MadeinChina”的标签,让西方的浪漫者们也感受一下来自东方的美丽与智慧。

洋节与土节的征战,如此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