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五章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指什么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指什么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指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指的是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行为、思维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的定义、学科内容以及其重要性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一、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的定义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是对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旨在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探索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

它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分析和解读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的学科内容1. 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研究,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和意义。

2. 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习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

3. 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交往的模式和规律。

4. 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5. 政治学:研究政治体制、政治行为和政治理论,分析国家和国际关系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的重要性1. 深化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律,深化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2.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研究的成果可以为社会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宝贵的参考和依据,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指导。

3. 增强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可以培养个体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提高个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4. 提升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的学习培养了我们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5. 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科交叉: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的学习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研究的发展。

总结起来,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和解读,深化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个体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四章

06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方法论及其局限性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强调经验感知和客观事实的重要性,追求科学性和可证实性。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通过量化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社会现象和人文问题。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局限性
过于强调客观性和普遍性,忽视主观性和特殊性;难以处理复杂的人文社会现象。
混合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混合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混合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 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探 究社会现象和人文问题。
结合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方法论,既注重客 观事实和量化研究,又强调主观性和意义理 解。
混合方法论的优势与挑战
能够弥补单一方法论的不足,提高研究的全 面性和深入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方法整合和 数据处理等挑战。
人文社会科学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 文化传承,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 发展和进步。
02 社会结构与变迁
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人口结构
家庭结构
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职业等方面的分布和特
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结
构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结构
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 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
特点。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关系
1 2
全球化推动本土化
全球化进程为本土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 机遇,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本土化回应全球化
本土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华, 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为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
3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相互依存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者共同推动着世界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发展。

《文学概论》第五章

《文学概论》第五章

PPT课件
25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就应更 加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更多的 艺术珍品,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更真实、更生 动、更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我 们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新的精神风貌。
PPT课件
26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努力创造各种各样的、有血有肉的、生动感 人的艺术形象,尤其应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 人形象。
PPT课件
13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 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 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 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PPT课件
14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 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的惟一的永不 枯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 就创造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 学家和诗人:他们创作了一切伟大的 诗歌、大地上的一切悲剧和悲剧中最 宏伟的悲剧——世界文化的历史。
歌德 Goethe
PPT课件
36
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世界文学的提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 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 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 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 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 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 面,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PPT课件
8
二、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层次性
➢ 从文学活动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 从政治思想性质看 ➢ 从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看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复习题

08 小教专业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复习资料人文科学的含义关于人的生命整体存在状态的理论。

是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客观的文化世界等人文现象的省察及其知识形态。

人文科学的性质:①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②是关于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科学;③是对人的精神文化及其知识体系进行研究的科学;④是对人类提供价值引导的科学。

人文科学的基本特征①真理性与价值性:即在实然与应然、事实与价值的动态关联中达到统一;②批判性:即对人文文化反思与批判;③客观性与规律性:是研究人文活动,揭示其中的规律;④人文性:用特定的方法对人的文化方面进行研究;⑤累积性与传承性:人文现象与人文思潮具有历史性。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①任何科学都是主体(人)对客体的认知,而人文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性科学”。

②自然科学主要是“实证科学”、“实验科学”,更多地运用定量研究、逻辑推导和论证;而人文科学主要采取定性研究,运用归纳、推测、设想和体验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是“直觉科学”、“灵感科学”、“解释性科学”;③自然科学具有“创新性、专业性”特征,人文科学则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世俗性”。

哲学的含义:(1)作为智慧的哲学:⑴爱智慧,或称作智慧之学”。

⑵哲学之为“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对世界的总体性、根本性的观点。

以世界的眼光观照事物;把所面对的事情放在世界中审视其存在,评论其意义。

(2)学术视野中的哲学:哲学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存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研究存在的整体。

是一种关于辩明性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

哲学的特点( 1 )超越性(超越常识、科学、情绪等)(2)整体性(3)根本性( 4 )反思性(5)理想性(6)批判性哲学的基本功能( 1 )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

(2)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三、冲突模型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论文题目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论文题目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论文题目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影响引言: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学科领域,包括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本论文旨在探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在远古时期,人类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探索。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文社会科学得以发展起来。

最早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哲学,它探寻人类思维和价值观的本质。

随后,历史学的出现强调了对过去事件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轨迹。

社会学的出现则关注了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规律。

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的差异,心理学则探讨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框架,为深入理解人类社会提供了多样的角度。

第二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1. 深入理解人类社会:人文社会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行为规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趋势。

2. 解决社会问题: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改善社会的各个方面。

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性质使得不同学科之间能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这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4. 彰显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更关注人类的价值观念。

通过对价值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塑造人类社会。

第三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1. 人文教育的推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培养了人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促进了人文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2. 政策制定的参考:政策制定者可以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 创新思维的启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培养了人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学批评
1、语言的表现力。 2、形象的生动性。 3、情感的真挚性。
1、什么是文学? 举例说明文学有哪些 社会功能。 2、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3.以你熟悉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谈 谈文学鉴赏的几个阶段及各阶自 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开启的门。我的 行为受到品味、情感、偏见、欲望、爱、 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 的就是习惯。 因此,如果我必须受习惯 ``````
二、文学的本质
1、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第一,形象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二,情感性。 言为心声,诗为咏志。 第三,虚拟性。 没有虚拟,文学无法产生。
二、文学的本质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孔子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1、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三节 文学的创作与接受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社会功能
一、文学的起源 二、文学的本质 三、文学的社会功能
一 文 学 的 起 源
1、文学 的概念
文学,是以语言文 字为工具形象化地 反映客观现实的艺 术表现形式,包括 戏剧、诗歌、小说 散文、影视作品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是一面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社 会生活的镜子,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人类生 活的艺术折射。
3、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
一、诗歌
二、小说
三、散文
四、戏剧
一、诗歌
1、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浓郁 的想象。 2、诗歌的语言特别凝练,具有 节奏和韵律,富于音乐性。 3、诗歌有特殊的诗法。如起兴、 隐喻、象征和意象等。
二、小说
1、多方面地和细致地刻 画人物。 2、自由灵活地展开情节。 3、具体和真切地描写环 境。
三、散文
1、取材广泛,尤其以写细小、片段 零散的事物见长。 2、多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 3、执笔行文,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 情感。 4、写法自由,不拘一格。 5、别具韵味的语言。
四、戏剧
1、用人物语言展示剧情 和塑造形象。 2、具有尖锐集中的戏剧 冲突。 3、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 结构。
—《现代汉语词典》
2、中国文学起源“感物说”
《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 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 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 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西方文学起源“模仿说”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 说:“模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 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人从孩提时 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对模仿的 作品总是感到快感。”此外,西方还 有“游戏说”、“歪术说”、“表现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绪 论 第一章 哲学:智慧的探索 第二章 宗教学:神圣之域的理性探知 第三章 伦理学:求善之学 第四章 心理学:思想和行为的认识之路 第五章 文学:灵魂的苦旅 第六章 美学:人类生命的诗化阐释 第七章 历史学:时空中的生命观照 第八章 政治学:道恰政治,泽润生民之学 第九章 经济学:经世济民之学 第十章 法学:正义与权力之学 第十一章 社会学:治乱兴衰之学 第十二章 管理学: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第十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文学的创作与接受 一.文学的创作与灵感
二.文学鉴赏
三.文学批评
一、文学的创作与灵感
1、偶发性。灵感产生带有很大 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2、创造性。灵感爆发是最理想 的创作状态和最具有创作性的心 理状态。 3、亢奋和忘我性。
二、文学鉴赏
1、感知阶段。 文学形象需要读者心灵 的转换。 2、体味阶段。 3、领悟阶段。
的支配的话,那就让我受好习惯的支配。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全心全意去实行。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