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的绳尺和干事方法(最新)
康复辅助器具操作手册

康复辅助器具操作手册一、引言康复辅助器具是为了帮助身体有功能障碍的人提供支持和独立性,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操作手册将向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二、步行辅助器具1. 助步器(Walking Frame)助步器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平衡身体的辅助器具。
使用助步器时,请确保助步器的高度适合您的身高。
双手握住助步器的把手,并逐步地移动助步器。
移动时保持平稳,注意站稳后再进行下一步动作。
2. 拐杖(Walking Stick)拐杖主要用于提供额外支撑和平衡。
拿起拐杖时,请确保杖头与您的非受伤一侧的腋下保持适当的距离。
松紧调节拐杖的高度,使其适合您的身高。
使用时将拐杖放在您的非受伤一侧,随着受伤一侧的腿一起移动。
注意步伐平稳,以避免摔倒。
三、上肢辅助器具1. 抓握器(Gripper)抓握器用于帮助提取和拿起物品。
将抓握器的夹爪放在要抓取的物品上,并用手柄操作握紧物品。
当握紧物品后,将抬起抓握器并小心地移动到目标位置。
2. 手指活动器(Finger Exerciser)手指活动器是用于增强手指灵活性和手部肌肉的弹性。
将手指握住活动器的握柄,并根据指导进行灵活的活动。
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手部不适。
四、日常生活辅助器具1. 可转动椅垫(Swivel Cushion)可转动椅垫可以帮助您在椅子上更容易地转动身体。
将可转动椅垫放在椅子上,坐下后可以通过上半身的旋转来转动椅垫。
使用时请注意稳定身体,避免摔倒。
2. 压缩袜(Compression Socks)压缩袜可以提供额外的腿部支持,减少肿胀和疲劳。
将压缩袜滑到小腿上,并确保不要过紧。
在穿着和脱下时请小心操作,避免损坏。
五、注意事项1. 在使用任何康复辅助器具之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并根据其指导进行操作。
2. 请仔细阅读并遵守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说明书。
确保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使用。
3. 如果您在使用康复辅助器具时感到不适或有任何疑问,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通过康复训练和疗法,重建受损或丧失的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预防进一步损伤
教育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康复设备,帮助他们避免再次受伤。
康复医学的工作流程及步骤
1
制定计划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
疗计划,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
3
跟进管理
4
持续监测患者的进展,调整治疗计划,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随访。
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3 心理和情绪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以提治疗技术和方法
康复医学采用多种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 • 物理疗法:通过运动、按摩和物理设备的应用来促进康复。 • 语言治疗:帮助改善语言沟通和吞咽功能。 • 职业疗法:通过训练和适应技巧,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 • 心理咨询: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挑战。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和流 程
康复医学致力于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演示将介绍康复医学的工 作方法和流程,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医学的定义和目标
康复医学旨在通过综合性的治疗和辅助工具为患者提供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功能能力和疼痛管理,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实现更加独立和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医学中的团队合作和协调
康复治疗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领域,涉及多个专业人士的合作和协调,包括: • 医生 • 物理治疗师 • 语言治疗师 • 职业治疗师 • 心理咨询师 • 康复护士
康复医学的效果评估和持续管理
康复医学的效果评估和持续管理对于确保康复患者的进展至关重要,包括:
1 定期评估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一、上肢1、定义在上肢肢体的某一部位施加作用力,用于牵伸关节附近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包括皮肤、韧带和关节囊等)的技术,从而达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因组织粘连、挛缩或疤痕导致软组织失去延展性、关节活动度受限、功能受限或障碍;肌肉无力而对侧紧绷、组织短缩;作为整体运动程序的一部分用于预防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用于激烈运动前后特别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2)禁忌证:骨性的关节活动受限,新发骨折或骨折未完全愈合,急性炎症或感染(红肿),关节活动或肌肉延展时有剧痛、血肿,继发性的关节过伸/过屈,以及有利于结构稳定、神经肌肉控制或瘫痪等因素的短缩软组织等3、设备与用具徒手、沙袋、牵伸带、牵伸支架、滑轮等装置。
4、操作方法与步骤(1)徒手/被动/助力牵伸:利用徒手或机械器具提供持续或间断的外力,活动幅度超过受限的关节范围,牵伸短缩的肌肉-肌腱特别是结缔组织。
如果患者感到放松且舒适,称之为被动牵伸;如果患者帮助关节运动超过更大的角度,称为助力牵伸。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选择患者合适的体位;2)治疗师体位选择;3)操作者手的固定与摆放;4)牵伸的方向。
(2)自我牵伸:在治疗师的监督和教导下,由患者自己完成的所有牵伸动作。
可分为静态牵伸和动态牵伸。
(3)神经促通与抑制技术:见第二章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之PNF技术。
(4)肌肉能量技术:也称为后等长放松技术,让患者对抗治疗师给予的有准确收缩方向和强度的力,进行最大肌肉收缩以牵伸肌肉和筋膜的技术。
(5)关节松动或整复技术:见第二章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5、注意事项(1)低强度、长时间牵伸能够提高组织耐受性,利于维持在拉伸后的位置。
(2)低强度、长时间的徒手牵伸对患者来说较舒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3)高强度、长间隔的牵伸利于组织修复和肌肉酸痛的消除。
(4)徒手和自我的静态牵伸可选择15至30秒,重复8次,每天2组。
(5)避免使用弹跳式牵伸,以免引致张力反弹性增高或拉伤组织。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是指将每一项ADL活动进行动作分解,针对有困难或障碍的动作内容进行训练,最后将动作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以适应日常生活活动的需要。
下面以偏瘫为例,叙述ADL的训练方法。
(一)穿脱衣物1.穿脱开襟上衣(1)患者坐在带有靠背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
(2)衣里朝外,衣领向上放在膝上。
(3)健手辅助露出患侧袖口,并将患手插入袖口。
(4)将衣袖先拉倒肘关节上,再拉衣领至健侧肩部(关键训练技术)。
(5)健侧上肢穿入衣袖中。
(6)健手整理衣服并扣上纽扣。
脱上衣顺序:解开纽扣→脱患侧上衣至肩下→脱健侧上肢至肩下→健侧上肢抽出衣袖→脱下患侧衣袖。
注意:对于偏瘫的患者,如患侧肌力为0级,脱患侧衣袖时,不可用力过大,最好由他人保护肩关节,防止造成肩关节脱位。
2.穿脱裤子(1)患者取坐位,将患侧小腿交叉放置在健侧大腿上(关键训练技术)。
(2)将患侧裤腿拉到膝关节上,放下患腿至地面上。
(3)穿上健侧裤腿,并拉至臀部。
(4)患者进行坐卧转移平躺在床上。
(5)健足支撑床面抬起臀部,将裤子拉到腰部。
脱裤子顺序:患者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倾斜身体使一侧臀部抬离床面→将裤子拉至臀部以下→再倾斜对侧身体重复上述动作→脱下健侧裤腿→健足踩住患侧裤脚→健手拉出患腿→脱下裤子。
(二)修饰1.洗脸(1)患者靠近洗漱盆。
(2)将毛巾放入盆中,打开水龙头冲洗毛巾。
(3)将毛巾缠在水龙头上,健手紧握毛巾拧干(关键训练技术)。
(4)擦洗面部。
2.刷牙(1)患者靠近洗漱盆。
(2)将防滑垫放在健侧洗漱盆旁,并将牙刷放在上面。
(3)打开水龙头,牙杯接满水放在洗漱盆旁,关闭水龙头。
(4)打开牙膏盖子,将牙膏挤在牙刷上。
(5)漱口,完成刷牙动作。
(三)进食1.进食固体食物(1)患者坐在餐台前,餐台不能超过80cm。
(2)放好防滑垫。
(3)将食物盛入防漏的盘子及碗中。
(4)使用加粗加长的汤匙及筷子。
(5)将食物送入口中。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 (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 分钟,每日 1 次,必要时上、下午各 1 次,一般 10-20次为 1 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 ,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 ,除温热作用外 ,还有非热效应 ,具有消炎 ,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 ,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 ,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 ,有出血倾向 ,妊振早期 ,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 ,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牵引治疗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康复牵引治疗是一种利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复牵引治疗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讨康复牵引治疗在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康复牵引治疗在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
2. 探讨康复牵引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操作方法。
3. 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其中颈椎病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
2. 实验分组:将颈椎病患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康复牵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颈椎病:采用持续牵引法,牵引角度为15-20°,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②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间歇牵引法,牵引角度为15-20°,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每次牵引后放松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
4.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四、实验结果1. 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五、实验讨论1. 康复牵引治疗在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实验结果表明,康复牵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作业疗法

作业治疗
一操作须知:
1将作业器具依次放置于作业治疗台上,并将作业器具置于初始状态
2根据康复医生开设的作业治疗处方,依次进行作业治疗,由大到小,从简致难。
每次20~30分钟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不应过于强求,避免过于疲劳
4治疗结束应及时将作业器具完整的放置于原有状态
5定期对作业治疗器具进行保养及调整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合理正确的使用器具,避免人为损坏
2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合理调整治疗计划
三患者须知:
1患者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不得擅自改变治疗安排
2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四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损、帕金森病、老年性认知功能减退等2外科疾病:骨关节损伤、手外伤、截肢、烧伤后瘢痕、肌腱移植、关节置换术后等
3儿科疾病:脑瘫、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
4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糖尿病、慢性药物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精神科疾病:情绪异常、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