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讲解模板
介绍张爱玲ppt范文张爱玲的小说

人物:多写旧式家庭的“怨女”“怨妇”。追求人生幸 福,向往文明生活,但是旧式的文化修养、传统的妻 道训练、乱世中无以自立的生存环境,使他们不能获 得独立的人格与自立的本领;都把婚姻作为了人生的 出路,新旧女性经历不同,但都走了“做女结婚员” 的同一道路。
家庭:祖父张佩纶,晚清名臣,与张之洞等人大 胆议论时政,抨击朝野恶习,在当时被称为 “清流党”,深得李鸿章赏识。后来,李把 掌上明珠李菊耦许配给他(已经有过二次婚 姻,张大李20岁)。祖父政治上不得意,但 爱玲的祖父、祖母一生恩爱。
▪ 1930年父母离异。父亲34年再婚。爱玲与他们
不和而离家与母亲同住。
▪ 创作:7岁学写小说,写家庭悲剧。13岁
发表小说《不幸的她》。14岁写《摩登红 楼梦》(未发表)。1943、1944年是她 的高峰年。1944年出版《传奇》小说集。 43、44年有名的作品收集其中。包括《沉 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茉莉香片》等。 散文集代表作《流言》,44年11月出版。
情欲的满足,也不容媳妇、儿女享受正当 的性生活——新旧文明夹缝中人性变异的 过程。
▪ 曹七巧性格及其意义:阴暗、刻薄、粗鄙、狠毒、
乖戾,是一个封建文化与殖民文化结姻的怪胎, 腐朽的文化的产儿,畸变人性的象征物。她身上 表现的是走向腐朽的文化与黄金的枷锁对人性的 异化。陈腐的封建家族、都市畸形的现代文化如 何窒息了一个活泼的生命;女性在衰颓的社会文 化环境中无以自立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作者面对 文化的衰颓,人性的愚妄的无奈与困惑。小说在 人物悲剧表现中呈现出悲观、苦涩、苍凉的悲剧 意味。
艺术表现:在日常化、生活化故事与超然物外、从容冷 静叙述的同一(没有宏大的事件与惊心动魄的冲突, 是与宏大叙事不一样的边缘化的琐屑化的唠叨叙 事);丑陋人性的世界雕塑与老到、犀利、深入肌 理的心理描写与心理分析的有机融合;俗世人生的 风情化、世俗相与刻薄的幽默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的结合;阴郁的气氛、苍凉的情感基调与新奇、怪 异的比喻、象征意象的协调;男女情感的现代演绎 公式与传统的传奇故事模式的调和等,这一些构成 了张氏小说特有的现代传奇文体。
张爱玲文本解读

• 张爱玲主张男人回复到男人本性,女人回复到女 人本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她认为男 女有不同的天性。 • 张爱玲也认同男女平等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 的观点。她既不赞同过高的女权,也不喜欢男性化 的女人,认为那种凡事都要跟男性争个高低的女性 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她反对那种排斥女 性化的一切, 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的 女扮男装行为,这与西蒙· 波伏娃的观点颇为 一致: “ 只要女人还在挣扎着去蜕变成一个与男人平等 的人,她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者。”
• 与烟鹂不同,娇蕊是新文明熏染下的女性。她 想成为自己的主人,对于爱有着执着的追求, 为了和振保在一起,她抛弃了一切,坚决提出 和丈夫离婚,然而等待她的结果却是男人的无 情,最终得不到所爱的人。时代新女性为残留 的传统所不容,追求现代而不得的女性经历过 伤痛后随即开始渴望回归传统。当娇蕊再次和 振保在电车中相遇后已不再留恋,她嫁了人做 了母亲,并安于这样俗艳的平庸,尽管话语间 充满了对往事的伤怀与哀悼。
张爱玲的女性观
•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 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 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 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 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 里吗?”
• 张爱玲是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谈男 女平等问题的,虽然她主张女性应当在经济 上自立,但又觉得花丈夫的钱也是一种快乐: “ 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 如用自己赚来的钱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 常痛快。可是用丈夫的钱,如果爱他的话, 那却是一种快乐,愿意想自己是吃他的饭, 穿他的衣服。那是女人的传统的权利,即使 女人现在有了职业,还是舍不得放弃的。”
张爱玲作品特点上课讲义

张爱玲作品特点浓郁的悲凉情怀张爱玲是个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狱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特点表现在她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面。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便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得“靠不住”。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奉母亲,“他做人做的十分兴头”,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
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血姑娘,振保爱他,“他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谁都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不通,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
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子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得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也“像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地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
”他又“疑心自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
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
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选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
婚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泄着他的冷酷、变态。
《张爱玲》专题介绍ppt课件

祖父张佩纶
张爱玲的祖父张 佩纶。据说张家的人 对他大多无好感,爱 玲的姑姑、母亲都不 喜爱他,说他相貌与 美丽的祖母不般配。
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 梵。她是个西洋化 的美人,头发不太 黑,肤色不白。张 爱玲喜爱母亲身上 的西式生活的气氛 和情调,对母亲的 依恋倒在其次。
老了的胡兰成
胡兰成晚年回忆起 与张爱玲在一起的 无数美好时光,引 用了李商隐的两句 诗,表达了他的无 限后悔与感伤:星 沉海底当窗见,雨 过河源隔座看。
童年的张爱玲
童年虽然不幸,总 也还有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笑容,我们 此后再难在张爱玲 脸上见到。
同学时代的张爱玲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 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 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 存的目标。然而, 当童 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 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 的梦之外一无所有—— 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 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 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 原谅我。
去国时的张爱玲
中国人喜爱法律,也喜爱违法。 所谓违法,倒不一定是杀人越 货,而是小小的越轨举动,妙 在无目的。路旁竖着“靠右走 〞的木牌,偏要走到左边去。 《纺棉花》的犯规就是一 本这
种精神,它并不是关于平剧的 基本制度的抵抗,只是把人所 共仰的金科玉律佻地轻轻推搡 一下——这一类的反对其实即 是承认。
波士顿留影
1968年48岁时摄于波士顿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 能领会。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 听苏格兰兵吹b agpibe,享受 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 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 出 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 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 我一天不能克服 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 一首悲伤的诗,然而它的 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 我不喜爱壮烈。我是喜爱 悲壮,更喜爱苍凉壮烈只 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 人性。悲伤则如大红大绿 的配色,是一种激烈的对 照。
张爱玲ppt

• 成长——新旧家庭,两种文化
张爱玲有两个家。一个是父亲的家。这是一个日渐 衰败下去的古老的旧式家庭。一个是母亲的家。母 亲是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的新派人物。张爱玲从父 亲家逃出来后便暂住在母亲家。在母亲的帮助下考 上英国伦敦大学。 两样的家庭带给张爱玲的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教育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 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读古典文学,学做古诗;家 里还为她和弟弟请了私熟先生;而张爱玲的母亲则 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 ,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西方化的。这 些给爱玲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在 母亲的教育下,她又象一个西洋淑女似的学钢琴、 英文和画画。中学进的是美国人办的女子学校,学 英文、数、理、西洋史等课程。中学毕业后受母亲 影响想去国外留学,先考入伦敦大学,后因为战争 改上香港大学。 张爱玲是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替影响下成长和接 受教育的,中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学 对张爱玲产生了同步影响,这也使她日后能够创造 出富有古今杂糅、华洋交织、雅俗共存特色的小说 文本。
三、代表性作品介绍
• 《金锁记》
•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泼辣而富风情,却不幸被贪钱的兄嫂 嫁到大户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与排挤,而自小瘫痪的丈夫, 又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她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 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尽管她在丈夫死后分得了一份遗产,然而 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尤其是财欲与情欲的双重压制,旧式大 家庭气息的熏染,使她的性格终致扭曲,行为乖戾。她被黄金枷锁紧 紧套住,一味敛财,了无亲情,甚至破坏儿子的婚姻,戕害儿媳,断 送女儿的爱情,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 刻毒、残忍。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 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作品有层次地展现了曹七巧的人性 被践踏、受残害而终归扭曲的过程。
张爱玲专题PPT课件

张爱玲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 材进行创作,这对当代作家在选择题材上具有重要的启示。
张爱玲作品在当代的传播与接受
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张爱玲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人们可以 通过网络阅读、电子书等方式方便地获取她的作品。
读者群体
张爱玲的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还包括 很多普通读者,她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张爱玲的语言风格独特,她善于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细腻的心理描写
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张爱玲的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描 写非常细腻,她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 的深入剖析,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 性格和情感。
心理冲突的展现
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
张爱玲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心理描 写,如通过梦境、幻觉、回忆等方式 ,让心理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张爱玲专题ppt课件
目 录
• 张爱玲生平简介 • 张爱玲作品赏析 • 张爱玲的文学风格与特点 • 张爱玲与同时代作家及文化背景 • 张爱玲的争议与批评 • 背景与家庭环境
总结词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其家族背景深厚,但家道中落。
详细描述
争议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和行为经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人认为她的行为和品行与她的作品 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存在矛盾。
张爱玲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言论引起了争议,例如她与胡兰成的感情纠葛、她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 现等。这些事件反映出她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作家个人品行与作品之间 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张爱玲的作品中,她肯定女性的价值,认为女性 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追求,不应该被束缚在 传统的角色定位中。
张爱玲-PPT课件-1

•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萨支山:《封锁》解读(节选)
《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 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 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我们可以把电车看作一个封闭的空间,它隔 离了正常的生活空间,人和人之间许多不利于爱 情发展的关系被排除了,只剩下比较单纯的乘客 关系,并且具有了向爱情关系发展的可能性。当 然,还有时间因素,市内交通毕竟不同于长途旅 行,所以张爱玲必须把时间封锁起来,人为地让 时间停滞或延长。
•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张爱玲讲义

赖雅
1956年,与65岁的美籍作家赖雅恋爱。也曾 享有过一段短暂的清静而平和的家庭生活。 但是年老多病的赖雅也带给了她心理上和精 神上的重负。 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持续了十一年。 “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岛。” “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 抵苦的。”
3、晚年凄凉 、
1995年9月初,在洛杉矶的西木区,张爱玲在 公寓中孤然离去,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 甚至连一个生人也没有。好几天后,公寓管理 员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 与极度的孤寂。”
如此显赫的家世到张爱玲已经没落,父亲是典型的 遗少,漂妓、养姨太太、赌博、吸大烟。母亲是接受了新 思想的女性。父母感情长期不和,张爱玲四岁时,母亲抛 弃她远去英国。 八岁时,父亲丢了官,痛改前非,撵走姨太太,母 亲归国,全家从天津搬到了上海。这段日子是张爱玲少见 的幸福时光。“一切都不同了。父亲痛改前非,被送到医 院里去。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 书,家里徒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家里的 一切我都认为是美的顶巅。图画之外,我还弹钢琴,学英 文,大约生平只有这个时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风度的。”
2、情感生活 、
胡兰成
1944年2月,23岁的张爱玲遇到了38岁的胡兰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 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 么?” 1944年8月间,两人结婚,时年他38岁,她23岁, 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文曰:胡兰成张 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 安稳。 1944年11月,胡兰成离开上海去了武汉,很快 又迷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护士,17岁的小周。
一、主要内容 对世俗生活的描绘 张爱玲以女性视角和独特的个人体验描绘 了世俗生活场景。 了世俗生活场景。 她以热爱的心态写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她以热爱的心态写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并 从中感受普通人生的乐趣。 从中感受普通人生的乐趣。 谈穿衣》、《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更衣 在《谈穿衣》、《有女同车》、《更衣 》、《说胡萝卜》、《草驴饼》、《公 说胡萝卜》、《草驴饼》、《 记》、《说胡萝卜》、《草驴饼》、《公 寓生活记趣》等篇目中, 张爱玲不厌其烦 寓生活记趣》等篇目中 地描述着那俗得不能再俗的家常细事, 地描述着那俗得不能再俗的家常细事 谈 谈穿、谈钱、谈女人、谈自己的生活。 吃、谈穿、谈钱、谈女人、谈自己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 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 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 的也送了半条命。 ”
曹七巧精神极度空虚,黄 金锁住了她的情感,摧残 了她的人性,被禁锢在心 狱之中。
(3)变态、畸型的心理
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 个疯狂的故事,不仅意在揭示原欲 对人的折磨、支配与惩罚,更着意 于把人摆在旧中国文化关系“被食、 自食与食人”的循环链条中来考察。
1955 离港赴美,定居于纽约。期间,与好友炎 樱拜访胡适 1956 得到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提供的为期2年的写 作奖金,与赖雅相识,半年后在纽约结婚 1960 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61 因写作需要,前往台湾,后又赴香港 1966 赴剑桥雷德克里芙女校任驻校作家 1967 丈夫赖雅逝世,爱玲开始独自一人的异国 生活
1945年8月15日,胡兰成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 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与斯家 范秀美以夫妻相称。 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一路寻着来到了温 州。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这场 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 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 中受苦。
1969 任职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 事《红楼梦未完》的研究 1989 上半年遇车祸,右肩骨裂 1995 9.8中秋节,于洛杉矶所租之寓自然死亡 9.19 火化 9.30 骨灰撒于太平洋
一、张爱玲个人的传奇世 界 二、张爱玲作品的传奇世 界
一、张爱玲个人的传奇世界
晚年的凄凉
二 张爱玲作品的传奇世界
关于《传奇》
古与今 人与鬼 沉滞的盛装与 时髦的裸露
1、苍凉而传奇的故事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创世纪 多少恨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桂花蒸 ●长篇小说 都市的人生 小艾 怨女 连环套 十八春 鸿鸾禧 花凋 金锁记 殷宝滟送花楼会 色.戒 倾城之恋 谈女人 五四遗事
4、张爱玲小说的意象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 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 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 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 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
(1)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 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 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前的月亮该是 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 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 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
几个月后,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 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 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 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 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 看的了。 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 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 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 己的30万元稿费。
《沉香屑:第一炉香》
这是一个关于寡妇的故事,写了梁太太 和葛薇龙两代寡妇。从此,张爱玲在创 作中形成了一个“寡妇情结”。 做寡妇,常常会被看作是女人的悲哀, 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却对做寡妇情有独 钟,而且都是目的明确地为了钱而甘愿 当寡妇。
《倾城之恋》
这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描写的是白 流苏和范柳原的调情表演。 这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 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 修成正果的故事
金钱锈蚀下的人性 《金锁记》──曹七巧 黄金枷锁 金钱的奴隶。 傅雷曾在《论张爱玲的小说》 中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 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 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 偿。”“悲剧变成了丑史, 血泪变成了罪状;还有什么
(1)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作者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 现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 化为一个邪恶的人。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 姻并非“良缘”,而是以七巧的青春、健 康──人,与姜家的地位、金钱──物, 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的倾斜, 人与物价值的互换倒置。
留情 琉璃瓦 茉莉香片
年青的时候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心经
以冷峭、阴郁甚至 有些刻薄恶毒的眼 光注视着社会与人 生,揭示了人性阴 暗的一角。
2、张爱玲小说的题材特点 从表现内容的角度分析: 从表现区域的角度分析: “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 列” 《沉香屑· 第一炉香》、《茉 莉香片》等 《金锁记》、《红玫瑰与白 玫瑰》、《花凋》、《封锁
恋爱原因: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
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并 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 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 结婚,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胡 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 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胡兰成所撰,后两句 出自张爱玲之手。 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 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到武汉不久,他便与 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
3、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是生活在新旧时 代夹缝里的没落淑女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很好地体现出作者 的人生观,那就是女性生存的艰难。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具有“新女性” 表象的旧女性。
《金锁记》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原欲的故事,一个 令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 事。 这也是一个关于报复的故事,一个禁锢 的故事。 这也就是一个关于用物欲报复情欲,一 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 为疯狂的物欲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关于人的宿命的故事。
结尾这样写道:“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这儿结束……薇龙的 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 首尾呼应,娓娓道来。
b.她的小说还兼有老舍语言的通俗、幽默、暗含哲理。 如《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开头: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 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 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 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 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
与胡兰成
情感生活
第一任丈夫:胡兰成 生于1906年 浙江嵊县人 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 曾在燕京大学学习 汪伪政府的要员 一生共8个女人!(民间
女子5位;一是红歌女,一是 才女张爱玲,还有一位,原 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
胡兰成读到《封锁》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向苏 青索要地址。第二天去了张爱玲家,未见。遂从门缝 里递迚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 电话号码,幵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 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 就到了。之后两个人频繁接触,张爱玲送胡兰成自己 的照片,背后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 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很快,他们恋爱了。
1938 由父亲家逃出,从此与母亲同住。同年,获得伦敦 大学入学资格,因战事未能成行,改入香港大学 1939-1941 于香港大学专攻文学,与印度女子炎樱相识, 从此结为终生好友 1942 投考圣约翰大学,因国文不及格未被录取,开始 自己的卖文生涯 1943 与胡兰成相识 1944-1946 与胡兰成由结合到分手,一段不能用并或不 并来形容的婚姻 1952 赴香港定居,写作电影剧本
(1)、古典小说的根底:她的语言具有古 典小说的根底,处处透漏出浓郁的《红楼 梦》风。如《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出场亮 相是对《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模仿。 七巧抢白哥嫂又使人联想到鸳鸯抢白哥嫂 的情节。又如《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乔琪 与睨儿花园中的交谈:
‚乔琪倒退了一步笑道:‘吓了我一跳!’睨儿拍着胸脯,半 晌方说出话来道:‘这话该是我说的!……’……睨儿道:‘少 奶约你来,光明正大的,自然要留你过了夜去。你这会子干吗 鬼鬼祟祟往外溜?’乔琪伸手去触了一触她脑后的头发,说道: ‘辫子没扎紧要散了。’……睨儿一面躲闪,一面指着他摇头, 长长地叹了口气道:‘我待要嚷来,又怕少奶那霹雳火脾气, 不分好歹的大闹起来,扫了我们姑娘的面子。’乔琪笑道: ‘扫了姑娘的面子还犹可,扫了你的面子,那就糟了。这里头 还碍着你呢!我的大贤大德的姐姐,你深更半夜的在园子里做 什么?’睨儿并不理睬他这话,只管狠狠瞅着他,……” 犹如《红楼梦》中贾链与平儿的交谈。
张爱玲及作品赏析
张爱玲
张爱玲
初名:张瑛 出生地:上海 婚姻:胡兰成(1944—1946) 赖雅(1956—1967) 主要作品:《流言》、 《张看》、 《传奇》、 《倾城之恋》、
(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生平
1920.9.30 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关路),取 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 李鸿章的外孙女。 1922 迁居天津 1924 母亲黄逸梵与姑姑张茂渊赴英留学;开 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 创作 1927 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 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1930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1933-1937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