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立项情况一览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33SS07090俄罗斯体育体制转型及其对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成果简介)项目负责人:黎莎(成都体育学院)主要研究人员:邱凌云(成都体育学院)潘华(成都体育学院)崔莉(成都体育学院)张新(成都体育学院)完成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完成时间: 2008年12月28日俄罗斯体育体制转型及其对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成果简介)在纷繁复杂的国外体育体制的现实和理论研究中,至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中国学人去探讨和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体育体制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俄罗斯目前奉行的体育体制是过渡时期的体育体制,既有市场经济条件的西方体育体制的特点,也保留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体制的某些特点,尤其是普京执政后,这种过渡时期俄罗斯体育体制的特点更加凸现(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
因此,俄罗斯的体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着一种新型的体育体制类型,其结果如何值得关注。
总结俄罗斯体育体制的转型实践对深化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借鉴意义。
本课题从体育史学的高度着眼,分析了俄罗斯体育体制的转型及其对我国体育体制发展的影响,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一项工作,将填补体育史学领域的一块空白。
其次,俄罗斯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更具特殊的典型意义。
因为中国与俄罗斯曾经历了相似的发展道路,有过相同的意识形态,给自己提出过相似的任务,几乎同时走上向市场过渡的道路,但由于过渡的战略和目标选择不同,却取得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对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从前苏联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中去探究俄罗斯体育体制转型的逻辑起点:苏联中央体育管理机构的进行过多大9次的改组演化,1918—1991年,前苏联中央体育管理机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1918—1923年、1923—1930年、1930—1948年、1948—1991年,每个阶段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央体育管理机构,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课题名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薛继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是我们课题组所承担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从2011年9月申请课题至今经过二年多时间的探索,已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人民的价值观、消费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
社会有需求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分工的变化,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社会体育重要支撑条件之一,是我国体育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上看,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精神文明、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微观看,是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基层健身站(点)百姓健身的传播者、引领者和饯行者,是群众体育的中坚和灵魂。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前途。
回顾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虽然在队伍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体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建设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保证,是实现我国群众体育大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项目编号 1462SS10016 项目名称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李云林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体育局项目组成员李建设(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红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丁云霞(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填表日期2013年2月28日摘要浙江竞技体育人才院校化培养的管理模式,以及基于这一模式的体制调整,在解决可预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着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运行八年来,已经形成比较一致的思想基础、比较稳定的组织架构、比较合理的体制安排和比较顺畅的运作机制。
并经历了奥运会和全运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竞技体育队伍管理的检验考量,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改革,得到了总局的关注和肯定。
探寻体工队模式向院校化模式转变的历史缘由和发展背景,从制度设计、体制架构和机制形成三个层面,分析浙江院校化模式的比较优势和实践价值,解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达成的基本共识,反思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是否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遵循的是预定路线的发展方式,坚定的是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实施的是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其中“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单项运动协会”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是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院校化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院校化。
关键词:竞技体育, 院校化发展ABSTRACTThe management mode in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adaption based on the mode of Zhejiang 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alization are conduct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explorations for solving the foreseeable and emerging problems. The eight years operating makes the comparatively accordant ideological basis, stabl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reasonabl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smooth operational mechanism possible. Moreover, having been experienced the inspection of competit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group administration in Olympic and the National games, Zhejiang reform of institutionalizing competitive sports has been received attention and acceptance from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Explore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in transforming mode from sport team to institutionalization,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latter mode from three layers—system desig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formation, then takes the further step of studying th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reaching the basic consensus and reflecting the problem appeared by traditional cultivating system of competitive talents. Zhejiang 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alization abides by the developing pattern of projected route, upholds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implements the trinitari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e trinity of depart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center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ingle event sports association is the significant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Zhejiang 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alization, it achieves the goal of institutionalizing the competi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competitive sports administrative system.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al mod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目录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1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1、选题背景............................................. - 1 -2、研究意义............................................. - 3 -(二)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 - 4 -1、研究主题............................................. - 4 -2、研究方法............................................. - 5 -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才规律和培养体制 ..................... - 7 -(一)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才规律................................ - 7 -1、科学选材规律......................................... - 8 -2、基础训练规律......................................... - 9 -3、“三从一大”规律.................................... - 10 -4、养成教育规律........................................ - 12 -(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 - 13 -1、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形成...................... - 13 -2、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变革...................... - 15 -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反思 ...................... - 18 -(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 18 - (二)世界体育强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 22 -1、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2 -2、俄罗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3 -3、英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3 -4、澳大利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4 -5、德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4 -6、日本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5 -四、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 - 27 -(一)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 27 -1、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提出.................... - 27 -2、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实施.................... - 29 -(二)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思路.......... - 31 -1、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模式的现实困境.................... - 31 -2、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模式的发展思路.................... - 40 -五、参考文献................................................. - 49 -六、附件..................................................... - 52 -附表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机构设置....................... - 52 - 附表二:竞技体育专业学生入学及毕业人数统计表............... - 53 - 附件三:国内13所同类高等体育职业院校问卷调查.............. - 54 - 附件四:教育厅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基本办学条件评估........... - 56 - 附件五:我院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 58 -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研究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研究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竞技体育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展示国家精神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0年-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高亮 高松山 高小军 葛青 郭春玲 郭修金 韩会君 韩建国 郝光安 胡庆山 冀运希 瞿巍 兰润生 雷敏 雷选沛 李晨峰 李敦厚 李洪斌 李江 李静波 李秀梅 李远乐 林小美 林晓华 刘梅英 刘琦 刘亚云 刘一民 刘志敏 陆小聪 栾开封 罗建英 罗旭 马鸿韬 马瑞 马卫平 马艳红 孟伟 彭道海 平杰 施秋桂 石振国
阿布拉·玉素甫
常成 陈明 陈宁 陈品 陈晓 仇军 褚波 崔立新 邓星华 丁怀民 董传升 董玉萍 杜平 冯骏杰 冯文明 符明秋 高军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周文军 周莹 朱佳滨 朱菊芳 朱文英 祝振军 庄永达 陈洪 李豪杰 李圣鑫 李先燕 刘洪涛 刘俊一 刘亮 刘远祥 陆虹 邱雪 邰峰 汪流 吴香芝 赵彬彬 种莉莉 朱洪军 负责人 阿英嘎 李桂华 裴洋 韦迪 殷宝林 朱玲 蔡家东 钟秉枢 常利华 陈飞飞 陈亮 陈友华 谌晓安 戴国斌 戴晓敏 邓卫权 邓运龙 董进霞
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立项情况一览表

成都体育学院
TY200915
刘永峰
成都市新农村试点示范村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青年
成都体育学院
TY200916
王林钧
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实行“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青年
攀枝花学院
TY200917
李军汉
四川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青年
绵阳师范学院
TY200918
樊西娜
峨眉武术的旅游价值与开发研究
TY200926
陈波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自筹
四川民族学院
TY200927
朱斌
普通高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与管理模式研究
自筹
成都大学
TY200928
姜一春
四川省体育社团实体化研究
自筹
西南科技大学
TY200929
沈富春
论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反思四川省学校体育现存的问题
一般
阿坝师范高等学校
TY200911
王洪珅
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性”传承与保护研究-从民族聚落旅游开发的视角
青年
成都体育学院
TY200912
贺兆轩
体育院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
青年
成都体育学院
TY200913
宋秀平
四川省民俗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青年
成都体育学院
TY200914
谭康
中国电视体育的发展史研究-以四川省电视体育的发展里程为例
秦勇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体育社团实业化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一般
四川理工学院
TY200904
邬建卫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
单
佚名
【期刊名称】《体育科学》
【年(卷),期】2004(024)011
【总页数】2页(P79-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关于开展200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J],
2.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J],
3.关于开展200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J], 国家体育总局
4.关于开展2002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J],
5.关于开展2002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7SS14038 李先雄 中国国际化体育城市的发展研究 2008SS14039 李小唐 丝绸之路岁时节日与民俗体育研究 2009SS14040 李正贤 山地户外运动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建构与评估——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
2010SS14041 廖元金 我国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体系与模式创新研究 2011SS14042 林建君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体育场馆投资效益评价研究 2012SS14043 林卫国 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足球裁判工作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证研究 2013SS14044 刘波 2014SS14045 刘贵 体育强国视阈下德国体育政策研究 社区体育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互动研究
哈尼克孜.哈德尔
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般项目
新疆多民族地区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 一般项目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河南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成都体育学院 北京大学 广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
3/7
2031SS14062 邵桂华 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吉林体育学院 2032SS14063 石绍斌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风险及其应对 2033SS14064 石生泰 甘肃特有民族体育文化研究 2034SS14065 宋军生 《体育法》的使命担当与效力期待 2035SS14066 宋一心
2010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

健身气功的学科建设探索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一般项目
1497SS10051
瞿巍
体育强国建设中体育产业发展的媒介制度与媒介环境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
一般项目
1498SS10052
兰润生
闽台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合作之研究
集美大学
一般项目
1499SS10053
雷敏
古都城市体育竞赛表演与现代城市经营发展问题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委托项目
1450SS10004
张林
“十二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委托项目
1451SS10005
裴立新
“十二五”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
委托项目
1452SS10006
任海
“十二五”体育人才与运动员保障规划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委托项目
1453SS10007
祝莉
“十二五”体育对外交往规划研究
林晓华
湖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湖北省体育局
一般项目
1510SS10064
刘梅英
工业化进程中农民体育发展规律研究
河南大学
一般项目
1511SS10065
刘琦
都市“蚁族”群体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大学
一般项目
1512SS10066
刘亚云
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般项目
1549SS10103
夏敏慧
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海南为例
海南师范大学
一般项目
1550SS10104
徐屏
我国体育行政奖励机制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川省社科联、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立项情况一览表
序号编号姓名单位课题名称类别1TY2018101胡毓诗成都体育学院郑怀贤医学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委托
2 TY2018201 宋秀平成都体育学院新时代体育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
3 TY2018202 万德权阿坝师范学院阿坝亚高原康养与训练基地建设研究重点
4 TY2018301 赵红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加绒藏族锅庄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一般
5 TY2018302 李杨成都体育学院郑怀贤口述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一般
6 TY2018303 谢志民西昌学院彝族医药典籍中的传统体育养生史料研究一般
7 TY2018304 杨明四川文理学院川东土家族巴渝舞仪式的身体记忆变迁研究一般
8 TY2018305 谭伟平内江师范学院三峡“巫文化”与峨眉武术发展的双向实证研究一般
9 TY2018306 郭荣娟西南医科大学“一带一路”倡议下四川龙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一般
10 TY2018307 雷斌斌四川传媒学院新媒体时代四川体育文化传播模式创新研究一般
11 TY2018308 张小林成都体育学院新时代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一般
12 TY2018309 吴丹成都体育学院新媒体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一般
13 TY2018310 孙宇岸成都中医药大学DT时代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一般
14 TY2018311 王春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民俗民间体育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研究一般
15 TY2018312 罗雪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一般
16 TY2018313 李郁四川师范大学四川体育培训市场结构研究一般
17 TY2018314 陈鸥西华大学体育社团促进四川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般
2018年四川省社科联、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立项情况一览表
序号编号姓
名
单位课题名称类别
18TY2018315杨晔宜宾学院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四川传统养生对老龄健康的促进研究一般
19 TY2018316 陶朔秀成都学院健康中国战略下巴蜀传统体育养生方法与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协同发展研究一般
20 TY2018317 朱道辉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路径研究一般
21 TY2018318 卢永雪阿坝师范学院“健康中国”视域下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阿坝藏族羌族自
治州水磨镇体育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
一般
22 TY2018319 黄小花四川音乐学院“产、城、人、文”融合下四川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与评价研究一般
23 TY2018320 高金霞四川大学体育赛事与成都城市发展研究一般
24 TY2018401 王如镇成都理工大学川蜀地区导引养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自筹
25 TY2018402 杨雪红西南石油大学新时代推动四川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自筹
26 TY2018403 朱丽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新媒体背景下四川体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自筹
27 TY2018404 黎丹西南医科大学“施坚雅模式”下民俗体育文化促进泸州城市建设探究自筹
28 TY2018405 谢蓉电子科技大学健康中国背景下四川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研究自筹
29 TY2018406 邢丽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空竹文化资源调查、开发与传播研究自筹
30 TY2018407 赵丰超西南交通大学互联网+视域下基于O2O的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自筹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