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合集下载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药药材作为中医药治疗的基石,对保护和利用中药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中药材资源正面临诸多挑战,如过度采集、环境污染和非法贸易等。

因此,中医药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一、中医药中药材资源的重要性及现状中医药中药材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和动物资源。

这些药材不仅包含有效的药理活性成分,还具有与传统文化、地域产业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

然而,由于过度采集、盗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许多中药材资源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药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采已经成为常态。

一些珍贵的中药材,如雪莲、黄芪、何首乌等,由于其药效显著,市场价格高昂,成为非法采集和盗采的对象。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导致了一些中药材资源的枯竭和灭绝。

另外,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由于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药材加工不规范等原因,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问题时有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保护中药材资源、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了中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药材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为了保护中药材资源和促进其可持续利用,中医药行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中药材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资源优势区域和关键环节,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和基地。

通过设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和基地,限制中药材的采集和开发,保护中药材的生态环境,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3. 推动中药材种植和标准化生产。

通过推广中药材的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保护中药材的持续供应。

4.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科研和创新。

第13讲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教材

第13讲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教材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无序开发
珍稀药材资源: 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34种贵重药材
1981 年,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 家工商局联合发文,规定了34种贵重药材: 三七、黄连、贝母、鹿茸、冬虫夏草、
天麻、珍珠、熊胆、枸杞子、杜仲、厚朴、全
6-1 中药资源保护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
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贮量迅速减少 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中 国
生物多样性大国
拥有全球资源的10-14%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比较 项目
国土 面积
蝎、肉桂、沉香、山茱萸、蟾蜍、金银花、巴 戟天、阿胶、羚羊角、乳香、没药、血竭、砂 仁、云木香、公丁香、西红花、豹骨、广角、 犀角、虎骨。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

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存在问题
市场销售的中药材有70%来自于人工培育 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中药材的历史短 种质来源不清楚 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
农药、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含量超标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保护野生动物徒迁物种公约》
1979 德国波恩
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 要湿地公约》
1971 伊朗拉姆萨
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
联合国
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资料来源: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 20世纪80年代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常用植物类中药材
362种,其中: 200种野生植物药材资源的总藏量为
850万吨 中药材全国的收购量(野生和栽培)
47万吨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常用植物类中药材
在10万吨以上的种类有:
目前每年物种绝灭的速度达到3万种,其中 药用植物约1000种
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世界自然保护纲要(WGED)
1987 联合国
Word G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1973 华盛顿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矿物类药材
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滑 矿 物
朱石赭 石砂膏石
禹 粮 石
花 蕊 石


( 亿 吨
11 1 0
0.
7 0
0.
3 2
0.
3 2
0.2 0
0.1 0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贮量迅速减少
需求增加
人口、医疗、保健、轻工、化工等。 中药材外销增加:500个品种
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P188
中药资源的再生性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途径
8-2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陈士林、肖培根主编《中药资源可持续利 用导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03 –绪 论 – 中药资源调查 – 中药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 中药野生资源抚育与引种驯化 – 栽培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 –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濒危中药资源评价与监测 –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中医药材的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中医药材的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中医药材的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中医药材被誉为中医药的“基石”,是中医药疗效的物质基础。

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需求增加,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材的资源状况、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一、中医药材资源的丰富性和特点中医药材是中药制剂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疗和中药研发。

中医药材的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等。

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中医药可以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并且在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二、中医药材资源的现状与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医药材资源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过度采集、滥伐滥砍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许多中医药材的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因素,部分中医药材的质量和功效受到质疑,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

三、中医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为了保护中医药材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中医药材资源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严禁滥挖滥采、非法交易等行为,保护野生中医药材的生态环境和种群稳定。

其次,推广科学种植,提高中医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中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

此外,加强对中医药材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中药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中医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为了促进中医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中医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滥伐滥采和非法交易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野生中医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其次,鼓励科学种植,加强对中医药材生产企业的扶持和指导,推动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

此外,加强对中医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体系,确保中医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1.现状:目前,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度采
伐和破坏生态环境。

由于中药资源的稀缺性,为了追求利益,一些企业进行过度开采,导致中药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二是质量安全问题。

部分中药饮片质量不过关,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隐患;三是科研水平不高。

中药资源发展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研究,限制了中药的创新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是加强管理和监管。

加强对中药资源的
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中药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中药资源的采伐数量和方法;二是推进科研创新。

加强中药研究与创新,提高中药的研发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三是加强质量监测和安全保障。

加强对中药饮片等产品的质量监测和安全评估,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四是发展生态经济。

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等生态经济产业,提高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加强科研创新和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医学的认可,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中医药的核心组成部分,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采集、过度的使用以及环境破坏等因素,中药材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因此,保护中药材资源并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已迫在眉睫。

一、中药材资源保护的现状1.1 野生资源的减少野生中药材因其纯度高、功效好而备受青睐。

然而,近年来,野生中药材的采集量大幅增加,导致许多品种濒临灭绝。

一些珍稀药材如何洪茸、女贞子等已经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1.2 种植资源的退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中药材开始进行人工种植。

然而,由于品种单一化、农药过多使用以及土壤质量下降等原因,中药材的质量与药效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了部分地区无法种植某些中药材的情况。

1.3 不规范的采集与加工在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过程中,一些不规范行为也对资源保护造成了影响。

例如,采集时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及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等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中医药中药材资源保护的措施2.1 加强立法与监管为了保护中药材资源,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责任与监管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监测与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中药材资源的合法采集与使用。

2.2 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科学研究,推动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开展对濒危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技术研究,加强对药材种植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

2.3 引导市场需求与合理用药引导市场需求,鼓励合理用药,减少对野生资源的需求,降低中药材的采摘压力。

推动中医药行业对中药材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用药指导方案,并加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提高大众对药物使用的认知。

三、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中药材,充分发挥其功效,最大程度地减少药材浪费。

第六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第一节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保护是指保护药用植(动)物资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保证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存药用植(动)物的物种遗传多样性。

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护中药资源稀有和濒危的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种,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物种的种质保存,变野生物种为家种、家养,扩大药用资源,提高中药资源的生产能力和内在质量,以保证药用需要。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的意义(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1。

种类繁多,人均占有少据统计,我国传统中药资源总数多达13000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以植物类药物居多,约为11146种。

其中商品中药材1200种,可栽培药用植物400种,栽培药材仅占常用中药材品种的30%。

2。

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每年生产的中成药产值达727亿元,保健品年产值207亿元,中药提取物年产值7.4亿元,中药饮片年产值8.5亿元,年消耗中药材40万吨,价值200多亿元人民币。

药用日渐成为导致我国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因素。

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生态环境恶化,中药资源加速枯竭,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3。

开发无序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以及城市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发资源,人类可以解决粮食、能源、药物等问题,满足人类物质文明需求,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过分地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毁灭物种,人类将永远失去该资源。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从而威胁到药用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

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野生中药资源,尤其是道地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所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2%强。

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睛睐。

中药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中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贸易和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速,诱发过度地采挖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

致使我国野生药用资源逐步匮乏,药用濒危资源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实施药用濒危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保护濒危野生资源,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药用自然资源的现状1.药用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我国药用自然资源是由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构成。

一是药用植物:在《中国中药资源》列出的药用植物11146种,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的87%,其中,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药材29种,二级保护植物7种(甘草、人参、杜仲、厚朴等);三级保护植物22种(川贝母、石斛、远志等)。

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药用植物有30多种(白及、沉香、大戟、甘松、天麻、西洋参、狗脊、云南红豆杉等)。

二是药用动物:在《中国中药资源》列出的药用动物1581种,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的12%,其中,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药材13种,一级保护动物4种(虎骨、赛加羚羊等),二级保护动物9种(蛤蚧、玳瑁、海马等)。

三是药用矿物:在《中国中药资源》列出的药用矿物80种,占全部中药资源不到1%。

我国药用自然资源有规律地分布在三大生态型区:东部季风区域分布的药材种类以喜温喜湿为主要特征,栽培药材的种类多,产量大,是全国的传统主产区,如人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西北干旱区域的药材分布特点是以旱生植物药材为主,面积较广泛,分布的野生药材如甘草、麻黄、黄芪、黄芩等,栽培药材如党参、当归、枸杞等;青藏高原区域分布的药材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是藏药产区,特产品如高山红景天、冬虫夏草、麝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

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

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

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

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 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 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

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 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

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化栽培和保护, 对野生药材的盲目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 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

同时, 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 如不加以保护, 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 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

因此, 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 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首先,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被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

多年的实践证明,限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将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单纯的保护代价又太大,只有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着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的保护资源,满足需求。

第二,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

自 1984 年以来, 国务院已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 并且公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保护品种名录。

但在已经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以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难以执行。

例如,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某些法律法规对来自野生动植物的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使用规定缺乏准确的
可操作性,虽有文件规定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品成分使用,但往往难以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种的保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相
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的配套、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协调等多个方面, 只有系统的建立上述体系及配套实施措施才能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
保护与利用。

第三,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

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是对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珍惜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对策。

近几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必须看到对亟待保护物种的动态规律和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导致衰退的原因等的系统研究、保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物种的受危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区和植物园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要有计划的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保护区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综合考察,进行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区保存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四,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对中药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 构建中药资源专题数据库, 并初步形成珍稀、濒危中药资源预警系统, 针对药材市场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状况, 从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角度指导药材的流向, 为国家合理管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濒于灭绝的珍稀药用动植物要严格把关, 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效益, 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来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

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

因此,只有加强国际合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理念,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长远发展。

第六,注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药业的发展首先有赖稳定、良好的中药药材资源。

我国急需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中药资源产量、蕴藏量、主产区分布及需求量进行数据库管理,形成中药材信息管理系统、中药材蕴藏——需求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

应该根据需要生产,并且规范中药材栽培种植,完善中药资源的保持与利用,防止药用资源面临灭绝的可能。

事实上,传统中药的出路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确保野生资源不被毁灭。

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养殖,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通过人工养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居群,以满足生产需要。

因此如何做到在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药资源与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是重中之重。

总之, 及时准确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其蕴藏量和变化趋势, 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措施, 形成合理、切实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中药资源, 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2]加强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J] .全国药材商情, 2007(6) : 1- 2.
[ 3]余承文. 中药资源保护区法律制度浅析[ J] . 法制与经济, 2007( 2) :86. 「4」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