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危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保护.

合集下载

含濒危药材中药品种处理原则

含濒危药材中药品种处理原则

三、对野生与栽培、动物与植物以及
不同药用部位应区别对待,经过人工
养殖(种植)达到规模化生产的,可
根据其临床应用价值严格控制在改剂
型、仿制药品中的使用。
四、对具体的药材和要求规定如下: 1.对含有天然麝香、熊胆、豹骨(虎 骨)、象牙等濒危野生药材的品种,不批准已 有国家标准中药的改剂型及仿制。并严格限制 含以上濒危药材的新药注册申请。
2.对含有熊胆粉、羚羊角、穿山甲、金钱白 花蛇、蕲蛇、乌梢蛇等药材的品种,不批准已 有国家标准中药的改剂型(原药品生产企业的 改剂型除外)及仿制。新药注册申请和已经完 成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可根据其临床应用价 值,酌情使用。 3.如果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颁布新的相关规定, 按新的规定执行。
Thanks!
含濒危药材及意思 处理原则内容
濒危物种
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
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 物种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CITES,----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濒危 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国内外相关 部门和组织,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陆续颁布了一些相关法规和规定,对需要保护 的濒危野生物种和濒危野生药材资源作了分类 和要求。 鉴于部分中药品种处方中含有濒危野生 药材,根据濒危野生药材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规 定,在技术审评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中药产业是资源依赖性产业,促进 中药产业发展,需要与保护生态环境、保 护野生物种资源、保护濒危野生药材资源 结合起来,在保证必需的医疗用药前提下, 中药生产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濒危野生药材 资源,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学--第七章-中药资源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发展(一)

中药资源学--第七章-中药资源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发展(一)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保护
是指保护药用动物、药用植物和药用矿物 及其密切相关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物的生 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贮量迅速减少 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矿物类中药资源的保护
种 类:
至宋代末,本草文献收载矿物药达200种 现在全国使用的矿物药计80种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注意事项
要有计划的开采 向发达国家学习 通过科学研究来筛选矿物药种类 要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中的有用元素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 (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共列物种388种,其 中濒危的121种,稀有的110种,渐危的157 种。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2)我国珍稀濒危动物物种分类法: 1)濒危种:野生个体数量已降到灭绝的临界程度,但在可预见的不久
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
1
生药材物种。
严禁采猎
2
分布区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 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必须经县以上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同级野生 动植物主管部门提出计划,报上一级医 药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采药证和采伐
3
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药材 物种。
证后方可猎采。科研、教学、旅游等活 动未经保护区批准不得进入药用物种保 护区。
致危因素:

中药材的药材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

中药材的药材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

中药材的药材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中药材的资源正面临着枯竭和减少的危机。

为了保护中药材的资源,调查和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进行中药材的资源调查是保护工作的基础。

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药材的生长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状况等。

通过对中药材资源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资源减少和濒危物种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调查的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同时,调查还应该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材资源的现状和趋势。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是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关键。

保护策略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资源管理的规范和宣传教育的加强等。

首先,应该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法律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中药材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加强对非法采集和非法交易的打击力度。

其次,要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要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中药材资源保护的意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中药材,减少浪费和滥用。

除了调查和保护策略,还应该注重中药材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

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和适应症等,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中药材的栽培技术和生产工艺等,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中药材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开发,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总之,中药材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是保护中药材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了解中药材的资源现状和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管理和宣传教育,以及注重中药材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中药材的资源,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药逐渐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宠儿。

但是,中药资源的保护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药资源开发中,不仅要注重科学规范,还要保护中药资源。

如何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成为了现在中国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是指中医药学所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的总称。

中药资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药理学、化学等性质,但是这些资源也是有限的。

为保护中药资源,必须制定科学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1.法律保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中药资源的法律保护,禁止非法采掘和乱砍滥伐。

同时,要加强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要建立可持续的开发和保护机制,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资源保护为维护生态平衡,中药资源的保护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和草原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中药资源野生种群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需加强对荒山地、沼泽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鼓励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增加中药资源保护的种质资源。

3.文化保护中药资源的保护也需要借鉴先人智慧,加强文化保护。

应该加强对中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研究,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医药的理念和价值观。

二、中药资源的开发1.科学开发在中药资源的开发中,需要注重科学规范,遵循“临床+基础”研究的模式,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

开展中药资源的多向开发和结构优化,加大中药配方的优化,提升中药剂量的精确性。

2.创新开发中药资源的创新开发可以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技术、单细胞测序、分子诊断等,进行中药材开发。

另外,开拓新的功能性机制开发,如从中药提取物和化合物中挖掘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物质,探索其治疗、预防疾病的机制。

3.贸易开发中药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注重贸易。

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是中药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因。

中药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而中医药中的中药,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药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药资源的现状目前,中药资源的供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而无法用于中药材的种植;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发和滥伐,不少中药材已经面临着灭绝或减产的风险。

例如,人参、野生灵芝等珍稀药材的数量逐渐减少,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

此外,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和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中药材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对于中药制药企业和中医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中药资源的保护不仅关乎中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世界范围内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果中药资源继续被过度开发和滥用,那么我们将失去这一传统医疗宝库,无法继续享受中医药带来的益处。

因此,中药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中医行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三、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中药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中药资源的保护范围和相关的管理办法。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对中药资源的保护意识。

2. 建立中药资源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中药材的数据库,记录中药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同时,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方共享中药资源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

3. 推广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和合理采收方式。

通过推广生态种植和合理采收方式,减少中药资源的损耗和浪费。

保护中药范围

保护中药范围

保护中药范围
中药保护品种的范围是受国家保护的中药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级和二级进行管理,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分别为30年、20年、10年,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7年。

此外,全国药材资源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可分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六大产区。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重点保护植物药材29种,包括二级保护(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中药7种,三级保护(资源严重减少)中药22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药资源保护的迫切性与对策

中药资源保护的迫切性与对策

14 动 、 物 生存 环境破 坏 , 中药 资源减 少 由 植 伎
于工农 业生产 和城 市建 设的不 断发展 , 人们 对土地 、
森林 、 草场 的利 用 不 尽合 理 , 药 用 动 、 物 的 适生 使 植 环境遭 到破 坏 , 从而 危及 动 、 物的生存 和繁衍 。如 植
大面积 开荒 种粮 , 伐木 毁林 和无 节制地 占用 土地 , 使 林 中动 、 植物 失 去 生 境。 以中 国林 蛙 为例 .0世纪 2
1 中药 资源保护 的迫切 性
中药 资源保 护的迫 切性 主要体 现在 以下几个 方

11 中药 需求 日益 增 长 , 中药资 源 短缺 . 使
中药
5 0年代初 其分 布区 的森 林覆 盖率 为 7 % , 年代 98 舯 降为 6 .% ,0年代 降到 5 %。又由于农药 及 化肥 52 9 0 的使用 、 环境 污染 , 的 药用 植物 寄主 消 失 , 而 加 有 从
剧 了动 、 植物 生境的 破坏 程度 。
来 源于天 然动植 物 , 因其 疗效 确 切 , 副作 用 小 , 毒 临 床上 可根 据病人 的病 因 、 病机 和症状 加减应 用 , 其 有
使有 些药用种 类 采 捕过 度 , 些 种类 出 现 衰退 甚 至 一
12 管理失控 , . 造成 中药资源浪 费 中药资源的 科学 管理是 中药 资源研究 的一项 重要 任务 。由于生
物从生 长到 成熟继 而提供药 用 的周期 性往往滞后 于
能生 长 ; 蛤蚧其 生 活 温度在 8—3 之 问 , 5 由于繁 殖 率低和生 长温度 的限制 , 使分 布地 狭窄 , 生 品 已无 野
15 动、 . 植物本身的脆弱性 , 中药资源丰度不足 使 有 些 中药资源 种类所 固有 的或潜 在的脆 弱性 , 内、 受

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及保护年限

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及保护年限

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及保护年限中药作为传统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中药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的意见》,明确了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以及保护年限的规定。

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重点保护品种、一般保护品种和普通保护品种。

这三个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中药资源的稀缺程度、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独特价值等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的。

重点保护品种是指中药资源中最重要、最稀缺的品种,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这些品种通常是以濒危物种、珍稀物种和特有物种为主,需要优先保护和利用。

根据具体情况,重点保护品种的保护年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延长。

一般保护品种是指中药资源中比较常见但价值较高的品种,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品种的保护年限一般为10年,过了保护年限后,需要重新评估其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

普通保护品种是指中药资源中较为常见且普遍分布的品种,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价值相对较低。

这些品种的保护年限为5年,过了保护年限后,需要重新评估其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

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及保护年限的设定有助于落实中药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传统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这也对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要求。

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和保护年限的设定需要科学合理,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资源在医药领域和健康产业中的作用,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及保护年限的规定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保护中药资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中药资源,为传统中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及保护年限的规定是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设定等级划分和保护年限,能够有效推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中药在医药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2种常用植物类中药材:野生植物类药材中总蕴藏量在10万 吨以上的种类有甘草、麻黄、刺五加、罗布麻、黄芩、地榆、苍 术、苦参、狼毒、赤芍、贯众、仙鹤草。 栽培药材约为35万吨,其中年产量在5千吨以上的种类有地黄、 山药、茯苓、党参、当归、干姜、薏苡仁、桂枝、板蓝根、黄 芪、穿心莲、白术、菊花、金银花、山楂、大青叶等。 正常年份,植物类药材的全国年收购总量(包括野生和栽培的) 约为47万吨。 ●在调查的29种动物药材中,27种野生资源的总蕴藏量为23万 吨,人工饲养的2种药用动物的药材(鹿茸和珍珠)年产量约为 800吨。动物类药材的收购量中,约20%来自人工培育。 ●在调查的13种矿物药中,全国总储量约为1112亿吨,其中储量 最大的是滑石(1110亿吨),其次是朱砂(7000万吨),石膏、 赭石各3200万吨,花蕊石1000万吨。
②我国颁布的与中药资源保护有关的主要文件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10月30日) 这是我国将中药资源保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第一部 专业性法规,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为三级;一级 为濒临灭绝状态度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为分布 区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 为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药材物种。 同时规定,一级保护的物种严禁采猎,二、三级保护物 种必须经县以上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同级野生动植物主管 部门提出计划,报上一级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并取得采 药证和采伐证后方能进行采猎。
②濒危药用动物的保护等级 目前,我国主要划分为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两个等级。 ●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药用动 物18种,其中一级保护的4种,虎、豹、赛加羚羊、梅 花鹿。二级保护的14种,马鹿、林麝、原麝、马麝、黑 熊、乌梢蛇、银环蛇、棕熊、穿山甲、中华大蟾蜍、黑 眶蟾蜍、中国林蛙、五步蛇、蛤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收载257种,一级保 护的96种(其中药用动物48种,如虎、豹、赛加羚 羊、亚洲象、梅花鹿、白唇鹿),二级保护的161种 (其中药用动物113种,如穿山甲、玳瑁、麝类等)。
⑶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森林砍伐、农田垦殖、草地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填 湖建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等,破坏了自然 环境和天然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很多药 用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场所。
⑷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尚存诸多问题
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残超标,药材 质量可溯性不强等。
2、受危中药资源
近几十年来,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和产量大幅 下降的种类有100多种,主要有甘草、羌活、银柴胡、 肉苁蓉、紫草、新疆阿魏、麻黄、黄芩、苍术、大黄、 细辛、锁阳、龙胆等。 例如,甘草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三北地区,内蒙古是甘草 主产区,其伊克昭盟中20世纪50年代分布面积为1800万 亩,至1981年已减少至500万亩。目前,全国甘草野生 资源的面积较50年代减少了50~60%,资源蕴藏量约减少 60~70%。 马麝,甘肃祁连山地区80年代比70年代下降了近70%。
3、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
⑴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政策法规 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第六讲 中药资源的保护
1、中药资源的现状 2、受危中药资源 3、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
1、中药资源现状
⑴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我国中药资源种 类达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占87%,药用动 物1574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约占1%。 在12772种中药资源中,中药材约为1200种,约占10%, 其余为民间药(草药)和民族药。在1200余种中药材 中,常用药材约500~600种,较常用药材约200余种,不 常用药材约400余种。
⑵需求量不断增加,蕴藏量迅速减少
医疗保健、化工、出口创汇 每年出口的中药材大约有500种左右,主要销往香港、澳 门、台湾、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 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种主要有人参、甘草、黄芪、桔梗、龙胆、柴胡、防 风、当归、党参、丹参、玄参、地黄、三七、大黄、贝 母、黄连、杜仲、厚朴、五味子、金银花、麻黄、枸杞 子、冬虫夏草、茯苓、鹿茸、阿胶、麝香、蜈蚣、全 蝎、朱砂、龙骨等。
①受危药用植物的保护等级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10-30) 一级:为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二级:为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 生药材物种。 三级:为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国家重点保护的 药材物种,收载药材76种,其中药用动物18种,药用植 物58种(二级保护13种,三级保护45种)。 对于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禁止采猎,二、三级保护野生物 种必须持有采药证,按照批准的计划进行采猎和收购。
1973年在美国华盛顿签订,所以又称华盛顿公约。该公 约限制了二万种临危野生动植物的贸易。我国于1980年6 月25日正式加入,成为该公约的成员国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多样性公约》 该公约由联合国环境署主持谈判制定,于1992年5月22日 在内罗毕讨论通过,继而150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巴西里约 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这份文件。 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其他公约和协定 《保护野生动物中迁徙物种公约》(1979年,德国波恩)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71年,伊朗拉姆萨) 《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联合国)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4-10-9) 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 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 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 或濒危种类; 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 或稀有种类。 该目录共收载珍稀濒危植物398种,其中药用植物168 种,如人参、肉苁蓉、海南粗榧、皱叶乌头、银杏、 杜仲、明党参、刺五加、雪莲、黄芪、平贝母、厚 朴、黄连、巴戟天、黄檗、新疆阿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