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5.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或解释为 通假字“智”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 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 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 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 这6.怀样王翻使译屈才原合造情为理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襟三江而带五湖。
砺: 磨刀石。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 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 为腰带”的意思。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 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九)以音猜义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 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 原则,大胆逆推。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我们由现代汉语“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 之意。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函梁君臣之首。
用为动词,可译为“用匣
2、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子。句 均装中 作”“ 句。庭 子除主”语“,堂应屋译”为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推。“断水台它”阶是处”动在。词谓“语游位泳置”,之可
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六)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是指根据上下文及语境,推断出某个文言词句中实词的具体含义或概括其意思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 参考字典解释:查阅文言字典或相关的古代文献,寻找该词的常见释义和用法。
2. 理解文句结构: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从谓语、宾语、定语等元素入手,推断实词的意义。
3. 推测相反词义:根据上下文的对比,推测实词的意义可能与其相反。
4. 综合语境含义:结合段落的主题和论述内容,推断实词的意义,考虑其在文中的角色和作用。
5. 联想原义:通过联想推断实词的意义,尝试找到词语的本来意思。
在推断实词的过程中,需要对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典型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提高推断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
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
根据语境和语言规律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1.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
(言听计从)2.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通五经,贯六艺。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比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变姓名,诡踪迹。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如:4.声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的意义。
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5.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中跬步的意义。
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又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构成对举,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同理可以推出梅以欹为美,正则为景句中欹的词义为不正或倾斜;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中的殚义可由熟悉词竭的意义推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
6.选项推断法一般来说,文言文后边的设题的选项实际上是对文言文选段比较晦涩难懂的关键字词的某种注解,要充分利用设题的选项理解原文,交互理解。
文言文复习总结——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 合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 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
(6)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 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形声。从心,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 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 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故事,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 买入粮食)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6、句式推断法 (互文对举法)
• A、同义对应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 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 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 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 意思。 例2、”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 也是“通晓”义。 • 例3、《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 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 相对,“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 “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 测出“以”为“行,用”之意。
• 有些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 • 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苏轼《石钟山记》 •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 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②句联 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 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 能理解为“说”。
文言实词推断
1、字形推断法
• 例1、《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 例2、《庖丁解牛》:“今臣之刀十九年 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句中的“硎”是“石”字旁,并且这种 东西还能够“发刀刃”,可以推知是“磨 刀石”。
• 小结: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 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 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 (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 器具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 “系”与捆绑关;“歹”与死亡关……“月” 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 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 知。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作使动。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 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 她吃,拿被褥让她就寝 。
方法指导
方法三:对仗结构分析法
在对仗式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的词语,意义往往相同、 相近或者相对。
例题精析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
“族”与“灭”相对应, 应为动词,意为“灭族”
课堂演练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ú,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 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
方法回顾
推断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语境推断法 (二)语法成分推断法 (三)对仗结构推断法 (四)根据字形猜测字义法 (五)通假推断法
课堂小结
实词的解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推 断,通过文言文的读记形成语感,通过积 累知晓常见文言实词的义项和文言文特有 的背景信息(如古文化常识等),如果再 加上有训练有素的“推断”能力,辅之以 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浅易的文 言文”将不再是“雾里看花”。
文言文难点突破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的基本方法
1、勤于积累 2、善于推断
方法指导
方法一: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 这个语境来推测词义。利用语境分析法 应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认真 揣摩,仔细分析。
例题精析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果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过分析“井蛙”与“海”的对比,可以推断出“井蛙”表示的是局限于狭小范围的人或事物。
2. 类比推断法:根据文言文中的类比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俛仰一世也。
”通过类比“相与俛仰”与“夫人”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相与俛仰”表示的是对人的尊敬与敬仰。
3.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道”表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
4. 反义推断法:通过寻找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蜀将何以待之?”通过对照“蜀将”与“待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待之”表示的是应对、对待的意思。
5. 对比推断法:通过对比上下文中的其他实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通过对比“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左右流之”表示的是水流的方向。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准确推断出其具体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为上卿
太后
2006天津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11. A迫:靠近
牵引、带领、拽: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廉 )
第二组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 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
短褐:得到粗布短衣遮体
糟糠:得到糟糠之食果腹 译文:挨冻受寒不能得到粗布短衣遮体,肚 子饥饿不能得到糟糠之食果腹,生活艰难无 处可逃荒要饭,四下环顾无人可诉说艰苦。
例题 方法
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年重庆卷) 赞美,赞赏
宾语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 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 为这样而赞赏他。
• • • • • • • •
4、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⑥ ) ①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③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⑤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⑥期年不听朝(通“潮”) ⑦坐南朝北(对、向)
⑥朝政
5、下列加线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凄清 A.渌水荡漾清猿啼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清脆
安排… …就寝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 撤无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
短褐:得到粗布短衣遮体 糟糠:得到糟糠之食果腹
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年重庆卷)
赞美,赞赏
方法二: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偏义复词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 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影”。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余的在课文中也都有落脚点
高考链接
2006重庆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答案为C。拜:授予官职。 妾不堪驱使 袖四十斤铁锤 之色少解
A.威自京都省之
B.不审于何得此绢
省:探望。
审:知道。 在句中作什么 樵:打柴。 成分? 信:使者。
C.自放驴,取樵炊爨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樵”作“取”的宾语, 应为名词,指柴草。
答案:C
2005年浙江卷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条”带有宾语“其言”,应 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 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 可以理解为“整理” 。
文 实 言 词 文
第 一 课 时
文 言 实 词 知 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120个实词,掌握实词的 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我们以课本附录中的“文 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 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 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 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B.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险要的地方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稳定、稳固 D.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迫近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6、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⑦ )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②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④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 辞别) • ⑤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 ⑦大礼不辞小让(推辞) • • • • •
第三组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 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04全国 购买。 卷Ⅰ)
2、有牧人御众之才 (2006年天津卷) 统治,治理。 3 、“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 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A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派) (出使) (让) (使臣)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的)
(只,只不过)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偏义复词
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 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 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
宾语 宾语
“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作使动。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 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 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 。
例题 方法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 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
不得:能愿动词,其后必须要有实 义动词
⑥隐藏
2、指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A、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出,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B、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
古义:肴山以东、函谷关以西 今义:山东省
C、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 今义:美貌女子
D、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
1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 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 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 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 现象。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⑦讲究,计较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 A.余置笔砚坐片时 置:设置 放下 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 理:文理 温习 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津:渡口 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殆:危险 大概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奢泰亡度 (节制) 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 (放纵)
例题 方法
例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 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 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 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 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 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高考链接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今义:很、大(副词)
4、余叩所以
古义:缘故 (名词) 。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3、指出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C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消”,消散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小知不及大知: 通 “智”,智慧。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C、三餐而反: 通“返”,返回。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无:通“毋”,不
要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猥不敢相烦
对
注意积累
策
学会推断
第一组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 所受。(06年全国卷)
比喻细小的东西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 广东卷)
友好、与… …交好。
方法一:迁移联想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 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 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根据课 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 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 实词词义问题。
考点扫描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这部分的分 值则达3分。 此外,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 便于设置赋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 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 值远在3分以上。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的基本方法 (复习课)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答案:B
2005年浙江卷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胶:粘、着地
2005广东卷
9.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 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 说 1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答案:B 问候 3 、相如至,谓秦王曰:“……”
例如2006四川: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 环堵之中 堵:院子。 C. 月致羊酒 致:送给。 D. 延问得失 延:延请。 [解析] B[“堵”的意思应该是“墙”。课文《促织》 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 “堵”,就是“墙”的意思。]